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三、基础知识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表现(结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特征:客观性: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多样性: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3.发展的道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结论: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总的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4.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量变只在一定范围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表现: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度:是事物保持其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相互结合的规定性,即相互统一。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 适度:就是在认识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时,如实的把握事物的数量界限。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表现: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首先要弄清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要质变: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如果目的是要量变:就要坚持适度原则。结论:任何事物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5.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真正动力,特别是内部矛盾即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决定作用;外因起加速、延缓作用。)结论:任何事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6.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实质就是扬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1矛盾的定义:对立统一就是矛盾;方法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方法论:着重讨论对立时用此原理。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和趋势。它包括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前提);方法论:着重讨论相互依存时用此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着重讨论相互贯通时用此原理。2.矛盾的特性(种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一分为二看问题(两点论、两分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条件:简单事物,分析一个矛盾。(即使存在许多矛盾,也要着重分析一个矛盾。)原理: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事物的性质。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B.解决问题(做事情):条件:复杂事物(存在许多矛盾)。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解决问题时,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时,既考虑重点,又考虑两点。就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常用表现:解剖麻雀、试点(以点带面)、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4.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里包含着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它存在两个环节: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扬弃。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新方法。方法论: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新媒体管理办法
- 电子烟管理办法微博
- 中控室工具管理办法
- 淘气堡儿童管理办法
- 由谁写出出管理办法
- qq群介绍管理办法
- 深圳局合同管理办法
- 省域分公司管理办法
- 煤矿低瓦斯管理办法
- 石膏出入库管理办法
- 论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 小儿腹痛常见病因和治疗
- 110kv各类型变压器的计算单
- 九年级英语教案-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1 Lesson1-Higher,Faster,Stronger》教案
- 注塑成型PFMEA完整版
- 202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事业单位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油螺杆压缩机
- JJG 1000-2005电动水平振动试验台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混床再生操作培训课件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教学配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