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修养法律基础 价值观成 都 理 工 大 学课程教学讲稿(教案)课 程 名 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 讲 教 师 姓 名: 杜春华 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名称: 政 治 学 院 教师所在系(基础教学部、教研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1年9月20日教 务 处 制11教师备课注意事项1、教师开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备课时要根据家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大量查阅参考文献,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认真撰写教案或讲稿。青年教师要求写出较详细的讲稿。教案或讲稿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以补充修改。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鼓励教师收集和积累国内外最新成果及典型实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案或讲稿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备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检查的内容之一。2、教研室(或课程小组)应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进度,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室(或课程小组)开展的集体备课。3、教师开课前应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处理好本课与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衔接。4、教师开课前要做好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准备。5、教案或讲稿备课本教师自己保存好。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3(2011.9-2012.1)资料来源:马工程重点教材资料等人和本质学说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专题主讲 杜春华目 录一、人的本质学说(“人”、“人性”、“人的本质”)(一)“人”的历史考察(二)“人性”的考察二、中西方“人性”的争鸣(一)自然人性论(天赋人性论)(二)道德人性论(三)阶级人性论(四)神学或宗教人性论三、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一)认识误区(二)对自私的正确认识四、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一)树立历史唯物论的社会观(历史观)(二)反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命定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五、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三者的统一)(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二)人生价值(观)的取向与实现(三)几种不妥的人生价值观(5种)(四)人生态度讲稿或教案内容备注人和本质学说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讲重点:人;人性;人性思辨的社会反映;人性本质的定位、统一的落脚点所联系的价值观取向;自私的人性定位、价值定位;社会人与社会关系,社会人与社会价值评价;社会人的历史观。本讲难点:自私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人性本质的社会性,统一的社会性,价值的社会性。人性本质社会性与人类发展的和谐性、社会和谐性,以及人与宇宙的和谐性。不妥人生观剖析。一、人的本质学说(“人”、“人性”、“人的本质”)(一)“人”的历史考察1概念类型及规则 类型:从内涵定义角度,即真实定义这个角度出发,“人”、“人性的本质”的定义是一个类概念(统称概念、全称概念),应从人的共性普遍性上加以定义。定义类型从逻辑学角度(形式逻辑)有11种(一般地讲):性质、关系;合取、析取;发生、操作、功用;肯定与否定;科学与常识定义。 定义规则:形式逻辑的要求:不能循环(同语反复或同义反复)内涵或外延相同,含意确定(不能比拟、夸张)。2“人”(1)性质论者: 春秋末前8C 孟子“有仁、义、礼、智四端者谓之人”(道德论)。 古希腊前4C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动物”。(例:专门从事碟报工作的信鸽)(政治论) 19C 德费尔巴哈、黑格尔费:“人是有人格、有意识,有理性实体的东西”。黑:“人之所有为人,是因为有理性思维”。(2)关系论者: 古希腊前9C 柏拉图“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 法17C 帕斯卡“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法18C 诗人维尼“人是在大自然舞台上从事表演的傀儡”(3)功用论者: 美19C 富兰克林“人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论) 德20C 恩斯特卡西尔“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动物论)(4)科学常识论和合取论者:德19C 卡尔马克思“人是一种社会化了的高级动物。特点:直立行走+双手劳动+复杂的章节语言+发达善于思考的大脑+制造使用工具+能动改造世界的本领”。此论特点: 承认有别于一般动物的自然属性; 承认实践改造确认了的社会属性。(二)“人性”的考察人性:人作为社会的类存在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1考察(1)所处环境考察: a.人与自然(宇宙),即与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无生命物。 b.人与自身,即生理构成,五大系统:神经、内分泌、运动、消化、淋巴(主体自然关系) c.人与人类社会,即人与人,与制度、与文化(人文环境)(社会关系)三位一体(三者统一)(2)从系统论角度讲:四命题(人类遗迹:前石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所证实):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人是自然和社会关系属性的产物;人是进行社会活动社会化了的高级动物。(自从人成为人以后,除睡觉以外,从事得最多的活动是社会活动。)* 资料:人类进化分四阶段,即: 前人类(300万年前), 猿人(300万年), 古人(20万年), 新人(4万年)。(3)从类的角度上:劳动、生产、实践。(4)现实性上:历史的、阶级的、个体群体的、主动被动的,等。2“人性”的内容(1)18C 人性的内容(两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 普遍的人性事实(神权人权)及人类的实际统一(上帝人间); 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理想(平等、自由、博爱、和平、幸福等)。(2)20C 的今天人性的含义有广狭二义: 广义上:人类具有的共同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二者的统一。 狭义上:一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特别是一般本质和类本质,即劳动、实践性(中介); 现实性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历史性、阶级性、个体群体性等等。一句话即社会属性(社会性)。(3)人的本质属性即人的多种属性中有着综合性的,起支配作用的根本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即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或者说:在社会属性中,人类从事着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精神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从事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现实性: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一切关系:物质关系、思想关系。二、中西方“人性”的争鸣众说不一。争鸣有四种焦点:自然人性(天赋人性)论,道德人性论,阶级人性论,宗教和神学人性论。(一)自然人性论(天赋人性论)1中国:老子战国、张载(北宋)的自然人性论 “生之为性”,“饮食男女”是人的天赋本能(老子),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性无善无恶。 所谓善恶是先天环境决定的(老子),言:东边决口则东流,西边决口则西流。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性,“天道不可违”(老子)。 “天地之性”(张载)人共有之,“气质之性”为特殊形体所寓。2西方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或天赋人性论 自然主义人性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人天然是城邦的动物”,城邦至高无上,决定一切,人在自然国家面前无能为力,自然性决定人性。 天赋人性论:以法卢梭为代表。人性源于自然法,自然赋予人的机会均等。人生而具有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财产、追求幸福、平等、博爱及自我保存等权利。“人性不可违”。(二)道德人性论孔子、孟子(战国)、荀子(战国末),杨雄(西汉)为代表。1善论:三字经(孔丘)“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善是自然而生的(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先天人性善论)2恶论:人天生具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等情欲,“顺子则强夺,合于非分乱礼而归于暴”(荀子),“人之性恶明矣。”但承认后天环境改造。(先天人性恶论)3善恶混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善为善”、“修恶为恶”(杨雄),承认后天修善影响人性。(先天人性善恶混论)(三)阶级人性论中西方共同点:认为人分等级,性亦分等级。1中国西汉董仲舒的性混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形成“圣人之性”(善)、“中民之性”(善恶兼之)、“斗筲之性”(恶性)。2西方柏拉图把人性分为三性:智慧的理性,勇敢的意志,低庸的情欲,由此形成三大阶级的性:统治阶级的性、武士阶级的性、劳动者阶级的性。从而形成三大阶级(分工):治国、护国、生产。(四)神学或宗教人性论共同点:认为人性来自上帝或自然法(上帝的物化)。1基督教宣传“上帝创世、创人说”,也创造人性。既否定人的社会性,也否定其自然属性,认为人性=神性,把人变成神的附属物。2中国认为人性为道(自然法的产物,不主张上帝创人性,但人性始于道,是道的反映形式,主张“虚静、守独、无为”,人性即道性。 以上四种人性争鸣之不足:1在人性起源上归为自然法或上帝或无名的道,认为人性就是神性、道性、先天性,忽视其社会性;2承认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二元论,二者无法兼得统一;3角度不一,各持一端。三、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一)认识误区1把人性的自然属性当成人的本质属性。典型观点: “人的本能表现为自私”;(本能=自保,然而,本能自私) “自私是生存的需要”;(然而,饮食男女自私)2把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性。典型观点:“自私是永恒人性”。(即:人类存在=自私存在)3人的本质自私论为合理利己提供依据:典型观点:“自私前进的动力”。(即:社会前进=自私运动?)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即:个人自私=社会自私?)(二)对自私的正确认识1自私是一种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歪曲反映,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侧面。2自私是对人类生存的一种认识,与人类不同时出现,后于人类,非天赋本能。最初是私有制观念的思想萌芽,在阶级社会中显得愈加明显。3推动人类发展的是人类社会物质性关系和社会思想性关系的矛盾运动,自私仅仅是人类历程进程中的某个段落,对社会前进曾有过积极的一面,但又有负面作用(积极面:促使国家阶段产生。消极面:但又束缚人类国家阶段的向前迈进)。4校正办法:优化人类品质,创造更具活力的生产关系中先进的生产力,进行均衡的系统社会发展观教育。四、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一)树立历史唯物论的社会观(历史观)1论点: 人是从事物质关系生产活动和精神关系生产活动的人:人是社会的人; 人是历史地处在现实具体中:人是历史的、现实的,非抽象、孤立。 社会历史是以人这种活性因素的参与使整个社会历史前进: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征服、改造、协调自然,改造社会的社会历史。 以人类为运动为前提,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运动:人民群众史观。2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个人对社会有能动性,社会对人有制约性。(二) 反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命定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宿命论(命定论)无所作为论社会历史自生自灭论。唯意志论英雄史观英雄(个人)创造社会历史论。五、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三者的统一)人生观是人生目的、态度、人生价值三者的统一。从人的本质学说角度上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1“为人民服务”涵义 从社会关系上:全体社会成员间相互服务(除非人民的成员外) 从社会发展趋势上讲:引导人民,推动群众(人民)运动,使社会向前发展。“为人民服务”并非一味迎合“人民”口味、喜好。2“人民”概念的由来及发展演进“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具有生存、发展权,政治平等自由,且有统一意志的社会群体。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创造性、变化性特点。 古希腊城邦(前5C:伯利克里)时代:“人民”即“公民”,指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构成城邦的“公民共同体”,是城邦的主体。妇女和奴隶无任何政治权利,不属城邦的公民。 柏拉图(前5-4C)时代:分工出现,提出阶级概念。正式把国家分成三大阶级:治国、护国、生产。人民含阶级的含义。 波里比亚时代(前3-2C);古希腊为罗马所灭。正式提出“人民”概念。把政府划分为三部分:人民(人民大会)、元老院为执政官,并正式明确人民权:“操有赏罚之权”。“赏罚之权,是使一切王国,一切国家,或者干脆地说,一切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纲纪。”(元老院:任命、财政、外交、司法权;执政官:日常事务、军事事务) 约翰李尔本(英)、洛克时代(16321704)(英):“人民”代表每一位公众个体,号召人民为争取人权而斗争。(抗争神权,争取人权)。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萌芽,李尔本的人民公约(平等派宣言),对人权提出自由平等口号。 孟德斯鸠(17751889)时代(德):孟论法的精神中,由于权力在贵族和平民分配中走向权力专制,提出分权论思想。人民限于上层贵族团体。 卢梭(17721778)时代(法):卢社会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人民主权不能代表、不可分割,建立充满民主精神的民主共和国。三权分离体制正式形成(行政、立法、司法)。(契约论有三种。a.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契约论:人民主权,公民决定一切的直接民主理论,激进契约论;b.中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的契约论,以契约形式把自己执行的自然法权利和自我管辖权转让给立宪国家,而自己的基本权利不能转让;c.大资产阶级专制主义的契约论:订契约时把全部自然权利交给专制君主一人,人民无任何权利,实际上是君主制)。 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下的“人民”概念(19C中叶至今): 外国马克思的“人民”即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压迫的工农、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50、60年代:工、农、兵70、80年代:工、农、知、兵80、90年代以后:以爱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工人、农民阶级、坚持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两种历史观(人民群众史观、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哲学上的唯意志论(主观唯心主义);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 人民群众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语)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力量。 两历史观对社会的作用:个人和英雄的历史地位作用:历史规律的演进是其内驱力作用下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对历史的前进有贡献的个人是“英雄”,是人民的分子,是社会的一员,是“大海一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的关系。个人和英雄史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运动发展结果。“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民”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根本利益指向一致。从社会历史角度上:引导、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和自我完善。从关系角度上: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服务、支持、促进、共同发展。人民群众史观是社会历史和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以社会、以人类为本位的逻辑必然。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3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科学依据 以人民群众史观为依据; 以阶级本质的历史使命(命运)和科学性为依据;(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以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关系为依据。4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内容和要求 站在人民的立场立身处世; 以人民的利益为言行的宗旨;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二)人生价值(观)的取向与实现1人生价值及两种价值取向(1)人生价值: 马克思的观点: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具哲学意义的关系范畴;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功能、效用某属性需要)和客体满足和被满足需要的关系。人生价值即人生的实践活动对自身和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结合点、生长点)(2)两种价值(观)取向: 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价值观取向:是人的本质的歪曲反映。其发展表现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私自利、利他主义等,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个人与社会关系极端化)。 以社会为本位的人生价值(观)取向:是人的本质的正确反映。其发展表现为集体主义、以公民重、大众无私,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价值,正确处理个人、社会和个体、集体的关系(个体与群体或集体关系的和谐化)。两种价值取向以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目标(结合点),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生长点),二者的统一。2人生价值的构成及转化(现实化)构成: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观) 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潜在) 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潜在)(社会存在) (潜在持有)转化:自身(持有、潜在)价值使用(发挥)价值有效(转化)价值社会(存在价值)。3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人的价值)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法律上)承担责任中获得权利;行使权利中履行义务。 履行人生责任是人生价值的基础。责任与权利统一;贡献大于索取统一;价值主体对自身的超越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程度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价值的实现(权利、权能)以及对社会和人类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义务、责任)的大小。4人生价值的评价及实现(1)评价原则、方法、标准评价:用人生价值的标准去衡量自己或他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作用和贡献上)而作出的综合性评定。原则:形式上是主观的(人参与),尺度内容是客观的。方法:动态上去考察:历史地分析、辩证地看待、实事求是地评价,同时要有一个起点和高度。标准: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和人类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小。(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途径) 条件: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环境; 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制度及政策。主观条件:知识、修养、智力、体力、心理、思维、阅历及努力程度等。 实现途径:树立较高的价值目标;提高相应的文化素质与能力;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创造和贡献。(三)几种不妥的人生价值观(5种)1享乐主义(走向物质享乐的极端) 共同点:从自然本性出发,人生是纯粹生理本能需要; 目的与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 私有制的产物。 代表人物:中国:魏晋杨朱,主张“贵己”、“重己”,提出纵欲主义哲学。外国:前4C,小苏格拉底的勒尼学派:寻找快乐和愉快是人的天职,是最高、最本质的东西。 中世纪,享乐人生观受基督教神学的压抑。 17、18C,爱尔维修“快乐、痛苦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唯一准则”。 费尔巴哈:追求健康的快乐。2悲观厌世主义(走向纯粹精神超脱的极端) 共同点:是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走向另极端的表现;是某个阶级或个人的命运处于危机或没落时,对革命恐惧、对前途绝望悲观的心理反映,表现为逃避现实,虚无主义。(2)代表人物:中国:先秦道家始祖老聃的“无为”(有为中的无为)回到“少思寡欲”到“无我”的境界。外国:19C叔本华(德)(生命哲学的创始人),唯意志论者,认为世界是意志的表象,世界本源是生命意志。即:生存意志、生殖意志生命意志,认为人生的动力是痛苦。3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真理观) 背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生观,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20世纪在美欧流行。 共同点:“有用即真理”,“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即真理或“真理有用工具。 代表人物:中国:胡适,主张“创造的人生观”,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寻找和创造,主体的创造的人生就是真实的人生。外国:约翰杜威(18591962)(美),“有用真理”,“能满足我的需要”即真理,经验超越于主客体之上。4存在主义的人生观(绝对注重自我的人生观) 背景:始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二战后流行美等西方国家。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受挫时期的情绪,战败气氛笼罩全国。 共同点: 个人的“存在”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或者个人的意志自由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存在先于本质”,世界存在依赖于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在于人的自为性(人以自己的活动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科研项目终止与成果评估及奖励分配协议
- 公共停车场物业管理权转让及智能化升级合同
- 创新型离婚协议书范本:离婚协议样本与子女抚养权
- 互联网医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管理协议
- 热力生产过程智能化方案
- 城市易涝区域排水管网整治项目工程方案
- 物联网灌溉施工方案
- 绿色建筑认证上海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与环保指标
- 离婚后共同债务处理及财产分配协议
- 浙江高级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诊疗要点
- T-YNX 002-2025 葡萄组培脱毒快繁技术规程
- 衣服投标供货方案(3篇)
- 公司电脑补贴管理办法
- 中石化对供应商管理办法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语法与阅读专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 《山居秋暝》(王维)测试题带答案
- 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发改投资20252129号)
- 绿化部门车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