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外国新闻事业史考试复习资料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第一章封建集权主义的新闻事业总述: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科技系统。其中最主要、最明显的要素是政治系统。这是因为人类的传播事业乃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文明现象,对传播事业的影响最为直接,亦最为有力。封建社会形态下的各国传播事业划分为东西两大体系四种传播类型:英法君主专制型、德意志贵族分封型、中国大一统皇权型、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日本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二元”天皇制政体、俄国半农奴半封建沙皇君主制政体)。一、 三大传播模式:、 集权主义传播模式1. 集权主义传播模式是西方新闻学者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把包括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工具,绝对不能批评政府。集权主义传播模式是世界各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下的传播事业的统一内核,其最本质的特征有两个:其一是一切向“上”,信息源来自上层,一切为上层服务;其二是强权控制,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实施强力控制。2. 集权主义传播模式在封建社会形态下的东西方两大体系中表现为多种不同传播模式:英法专制君主型、德意志贵族分封型、中国大一统专制皇权性以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传播体系。3. 集权主义传播模式的共同特征:a) 传播理念:传播事业是统治集团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它必须无条件地支持并促京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b) 传播职能:一切传播活动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绝不能作为相反的异己力量存在。c) 信息交流:是“”字形。“一”指统治阶级内部的水平流程模式,保证统治阶级内部信息分享;“”指由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垂直模式”,确保统治阶级的意志顺利传达和执行,从而实现其统治目标。d) 传播手段:垄断独占和强控管理,严格控制传播事业为其服务而不是损害其利益。4. 从历史上看,集权主义传播模式是一种优势和劣势共存,缺点和优点同在的传播事业体系:a) 优势:专制统治的垂直掌握造就了强大的舆论一律化功能,系统结构简单,指令一贯到底,易于快速贯彻来自上层统治集团的一切指令,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的客观产物,适应了特定地域、特定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b) 劣势:体制结构与生俱来的“刚性”特征,难以抵御上端的错误指令,也无法灵活应对外部危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压抑不同声音,导致单一的精神文化氛围,阻碍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进步。5.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传播模式作为历史的产物,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更迭,逐渐发展到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阶段。、 自由主义传播模式1. 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衰亡,自由资本主义紧随而生。“自由主义”传播思想也随之取代了集权主义传播体系成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新闻思想。其思想产生的背景与根源来自于经济领域中自由竞争与放任的原则,政治理论中的民主代议政体、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以及意识形态理论中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汇成的自由主义浪潮。2. 自由主义传播思想,是西方新闻学者对18、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真理经过与谬误的较量,最后必然会战胜各种错误的意见并得到传扬,政府不得对报刊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3. 与封建社会集权主义传播思想相比,“自由主义”传播思想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a)传播理念:公开而自由;b) 传播职能:传播事业乃是人民大众交流思想和获得信息的公众论坛;摆脱国家控制,独立政府之外,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c) 信息交流:自下而上;d) 传播手段:绝不是强权控制,而是“给予其成员自己去思想和行动的权力”。、对“自由主义”传播思想做出杰出贡献的至少有三个人:17世纪英国的约翰弥尔顿,其代表作论出版自由; 18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以及19世纪西方新闻传播事业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英国人约翰密尔,其代表著作论自由。、自由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一般发展沿革是:“商业新闻信”、“政论政党报刊”、“廉价大众化报刊”、“传媒垄断连锁经营”、“国际网络时代”等不同阶段。导致这种模式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基本相同,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技术因素。、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差异,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道路:英国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走上了渐进改良之路,直到19世纪中叶才得以确立新的新闻传播体制;法国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变革引起的起伏曲折之路直到1881年才最终确立新的传播体系;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它成为平顺发展的典型,而日本、德国在资本主义民主的假象下,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二元化”体制,并最终导致法西斯传播体制的产生。、从历史上看,自由主义传播模式是一种优势和劣势共存、优点和缺点同在的传播体系。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方面它促进了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它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按照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鼓吹不要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传播理念,必然导致“黄色新闻”的泛滥,因此,随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约翰弥尔顿:17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最先树起“出版自由”大旗并倡导新闻自由的伟大斗士;1644年所著论出版自由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本倡导出版自由的著作”,弥尔顿关于新闻自由“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真理“自我修正”属性的重要论述对西方新闻自由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托马斯杰斐逊:18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新闻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倡导的“第四种权利”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事业作为公众论坛,应独立于政府之外,并且代表大众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和批评;它的新闻思想不仅为美国新闻立法和出版自由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给予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思想以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约翰密尔:、19世纪西方新闻传播事业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英国人,其代表著作论自由;、他关于自由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意味着成年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在行使这种自由时不伤害别人同样的权利。、社会责任论:20世纪传播事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遭到了现实生活的怀疑。随着垄断的加剧,人们发现新闻自由仅仅成为资本拥有者的“自由”和“护身符”,在资本这一现实力量的制约下,大众实际上已丧失了“新闻自由”。于是,伴随着垄断现象的出现,诞生了新的传播理论学说“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新闻思想: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与责任,绝对的新闻自由不存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既要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又要有必须的手段和设备;政府应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社会责任理论”为当代传播事业开列了许多重要的责任,提出了传播工作的一系列新的准则。、 “社会责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垄断传播行业产生的一系列缺陷,但社会论坛公益化和传媒资本私人化的矛盾使解决这些矛盾的前景显得无比地暗淡。二、 集权主义时代:、英国都铎王朝的出版管制:亨利八世与出版独占制度、玛丽女王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伊丽莎白一世与皇家出版法庭。、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统治国内出版印刷事业的第一位君主,建立了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 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从事出版印刷,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 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监督出版; 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独占经营权;保护特权出版商地专营并对整个出版业进行强权管制。、玛丽女王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玛丽女王对印刷出版采取行业垄断的方法,发展并完善了亨利八世的出版独占制度。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除公司成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将王室政治利益和印刷商及官方办报人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国家政权不负担开支又达到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从而使封建专制政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更加强大有力。、 伊丽莎白一世与皇家出版法庭: 皇家出版法庭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对印刷出版事业继亨利八世出版独占制度及玛丽女王的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进行控制的新发展。1570年,伊丽莎白将枢密院中的司法委员会独立出来,组成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此类审判不经一般的司法审判辩护程序,而是秘密进行,并且运用各种酷刑。英国历史上许多新闻出版印刷人士饱尝其苦。“星法院”完全是压迫自由的丑恶象征。、法国波旁王朝:(黎塞留,法国波旁王朝路易十三的著名首相,支持创办公报)、勒纳多于1631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性报刊公报,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公报是在法国波旁王朝庇护下的喉舌,由勒纳多于1631年创办,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地位:它是法国新闻史上出版很有规划的第一份报刊;出版时间较长;在当时很有影响,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政论性刊之一。3、意大利“手抄新闻信”: 十四、十五世纪,随着意大利沿海商贸经济的发展,商人对信息的需求增大,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他们利用“新闻信”这种古老的媒介(上溯至古罗马时期),借助当时最先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抄录信息分送各处,获取酬金,史称“手抄新闻信”。、戈登堡与活版印刷术: 1450年德国人戈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术,印刷了欧洲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它不仅适用铜模铸造出合金活字,而且形成了由捡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字印刷工艺,还制造了带压力的印刷机,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是人类新闻传播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1615年,“德国报业之父”艾莫尔创办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法兰克福新闻周报。 1656年,蒂莫台斯里赫兹在莱比锡创办世界上(也是德国)第一张日报新到新闻(莱比锡新闻)。 1702年,英国(伦敦)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631年,勒纳,法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性报刊公报) 1777年,法国第一张日报法国新闻。1690年,英国人哈里斯创办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波士顿) 1704年,波士顿第一人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二份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坚持新闻真实性;注重本地报道,信息量丰富;重视广告;不重视时效性) 1721年,独立的、未经当局许可、拒绝送审的报纸,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的新英格兰报,为北美殖民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摆脱了殖民地出版审查制度的羁绊:业务上率先使用“讨伐式”的报道方式;重视文学作品的刊登。、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作为涉及美洲报业成长及新闻自由主题的著名案件,它是起因于殖民地被统治者与宗主国殖民当局的一场斗争。、 1733年,曾格创办的“平民派”报纸纽约新闻周刊因谴责科斯比总督,被控诽谤及煽动闹事罪而遭到逮捕。后在著名律师汉密尔顿的辩护下无罪释放。、 在曾格案件中,汉密尔顿提出两项重要原则:事实本身可以作为辩护理由;陪审团有独立裁决权。、 曾格案件的审判过程和最后结果不仅对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给18世纪英国及世界各国提供了反对新闻专制的有力武器,影响极其深远。三、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税”与“秘密津贴制度”、“知识税”:、“知识税”,也叫“印花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是英国当局继1694年独占特许出版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借以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称之为“知识税”。、“知识税”包括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高额税收一方面加重了报刊的财政负担,使普通民众丧失了阅读便利,另一方面避免了专制恶名,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可谓“一石三鸟”。“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在英国新闻史上产生了三重影响:、报刊编辑形式的变化;、政府对报刊实行秘密津贴制度;、促使地方报业产生与发展。、“秘密津贴制度”:、是18世纪英国官方继“知识税”之外的控制新闻传播的第二种手段。官方报刊与民间报刊一样承受高额“印花税”,加上内容死板,声誉不佳,往往难以为继,政府用国库的钱刻意扶植官方或半官方报刊给予秘密津贴,以保证对舆论的掌控。另一方面,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的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以更有力地控制舆论。煽动诽谤罪(朱尼尤斯信件案):朱尼尤斯信件案是英国新闻史上与煽动诽谤罪有关的案件。朱尼尤斯是一位报刊作者菲力浦富兰赛斯的匿名。他陆续在报上攻击当时的保守党政府和专制国王乔治三世,引起当局极大愤恨。朱尼尤斯于1769年12月19日在伦敦大众广告报上又一次痛斥国王。1770年1月23日,大众广告报六人被控煽动诽谤罪,在律师格林的有力辩护下,当事人无罪释放,保守政府的阴谋遭到沉重打击。报道国会新闻禁令:约翰威克斯案件(另一结果:总逮捕状废止)是英国新闻史上与废止“禁止报道国会令”有关的著名案例。1762年下议院议员约翰威克斯在他所办的北不列颠人报上公开批评国王乔治三世专制和反动的托利党魁布特。国王下令逮捕威克斯并剥夺他的资格。在人民的帮助下,威克斯逃到法国,人们再次缺席选举威克斯为中塞克斯郡国会议员。后来经人民几番斗争,威克斯当选为伦敦市长。威克斯在人民的支持下向反动的“煽动诽谤法”和“禁止国会报道令”发起攻击。为这一禁令在英国的最终废止做出了贡献。2、美国独立运动:塞缪尔亚当斯:美国“独立运动之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他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奠定了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其次在于他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将革命的独立观点灌输到民众中,点燃了革命之火。他的主要工作方法是从事新闻宣传活动,利用波士顿公报和各地的“自由之子”组织建立了遍布各地、一呼百应的宣传网络系统“通讯委员会”。约翰迪金森: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温和派的宣传鼓动家和代表人物;他发表了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系列文章传播政治、经济观点,影响和促成了有产阶级走上同母国决裂的道路,在为革命制造舆论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革命的笔杆子”。詹姆斯利文斯顿:北美殖民地保皇派(托利派)保皇公报。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出版发行他最早的一篇出色的鼓动文章常识,并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危机鼓舞士气赢得胜利,由此危机续篇共13篇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3、日本新闻传播事业:官版巴达维亚新闻:一是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是幕府严格控制的官方出版物。它使用木版活字印刷,线装书版式,分卷出版,不定期发行,数量很少。该报公开发行,报道海外时事,且读者多为诸侯大名、上层武士、国家官吏,在当时影响巨大,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白虹贯日”事件: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日本政府借此事件镇压新闻界自由浪潮,使“二元化”传播体制在强力矫正下最终成型;1917年,日本出兵侵占西伯利亚遭到日本新闻界批评和反对,蓄谋已久的内阁政府先后惩处了50多家报刊。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刊记者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切实保障新闻报道自由。积极报道大会的朝日新闻因使用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被寺内政府以“暗示革命”为由起诉。结果,编辑和记作者判刑,社长被迫辞职,许多工作人员受到牵连,甚至被迫发表“辩明悔过书”,惯以言论自由的朝日新闻自此元气大伤,彻底丧失了政治斗志。这一事件标志着来自日本社会内部的一切改革“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的努力均告失败。日本新闻界自此屈从于现实的社会统治割据,默默地向当权者臣服了。4、“商业新闻信”:、在自由资本主义早期,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新闻活动仅局限在社会经济领域;、作为一种商业金融行业的信息传递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表现为下层市民阶层水平方向的信息流动;、其时主要的传播媒介史手抄新闻信及基于集市贸易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就叫“商业新闻信”。、“政论政党报刊”:、随着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发展壮大,报刊成为资产阶级宣传政见,夺取政权的言论武器,世界新闻传播事业进入了“政论政党报刊”历史时期;、政党报刊的含义是:报刊公开标榜为政治服务,自觉成为党派政治斗争的工具,接受政党津贴资助;报刊论战时,以宣传本党派政治主张为主,常常夸大其词,诽谤对方;报刊内容以政论为主,内容深奥,文字艰涩,读者仅为本党成员、少数政客及知识阶层。、廉价报刊:、廉价报刊是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史学家称它为“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产生原因:戏法昂著国联家报刊产生的最直接、最深刻、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廉价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促成社会阶级分化,产生了廉价报刊的主要消费者读者大众群体。、 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使各国新闻传播体系中民主平等、新闻自由观念得到普及,在商品经济自由竞争观念的催生之下,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新闻市场最终形成。、具体表现:在美国,戴伊的纽约太阳报、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格里利的纽约论坛报、雷蒙德的纽约时报(早期四大大众报刊);在英国,劳森每日电讯报。黄色新闻的代表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英国哈姆斯沃斯的每日邮报。廉价报刊的代表还有被称为报业典型的泰晤士报及纽约时报等等。、廉价报刊迅速、持久繁荣的根本原因是:成熟市场机制的形成。、报刊遵循市场生存经营规则,迎合达中世纪文化水平及阅读情趣;、改进发行方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革新报刊编排以吸引读者;、报刊的成功吸引成熟市场的另一群体广告商。丰厚的广告费使报刊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如此一来,廉价报刊事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圈”:读者广告利润扩大新闻再生产,最终促成报刊持续繁荣和发展。、廉价报刊对新闻业务的贡献: 新闻本位观念的确立: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远;(观点纸新闻纸) 时效观念的重视:赢得时效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 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廉价报刊奉行“独立”原则,提倡客观、公正、冷静、平和。没有客观报道的提出,新闻就难以和政论分开,新闻事业就难以在当今社会占据重要的角色地位。、廉价报刊的产生和繁荣过程是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因为: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尽管廉价报刊因取悦读者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但它确立的“读者至上”、“为公众服务”的信条,是值得肯定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本杰明戴伊和纽约太阳报纽约太阳报是本杰明戴伊于1833年9月3日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报纸特点:a、内容上注重社会新闻;b、写作上注重戏剧故事化,文字通俗易懂;c、版面上灵活煽情;d发新上以零售为主,售价低廉,从而吸引了大批“普通人读者”。纽约太阳报以低廉的报价和刺激性新闻,宣传“为人人发光”而大获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新纪元。贝内特和纽约先驱报纽约先驱报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的一份伟大的便士报。它起初模仿纽约太阳报,但不久在内容和质量上都超过纽约太阳报,成为那个时代美国报道面最广、报道速度最快、发行量最大的著名报纸。贝内特主办的纽约先驱报特色:首要目标是追求报纸独立,主张不偏不倚,不党不私;顽强的专业进取精神,注重独家新闻。贝内特为人狂妄,在新闻竞争中厚颜无耻,因掀起“煽情报道”风暴遭人鄙夷,有人称他为西方黄色新闻的“鼻祖”。格里利和纽约论坛报纽约论坛报是美国廉价报刊初期,不同于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的一份“正派的便士报”,又格里利创办于1841年4月10日。纽约论坛报的特色:编辑完善,印刷精美,报价低廉;面向大众但不掩饰政治立场;注重全面报道,重视文学艺术,拒绝刊登虚假、堕落广告与色情凶杀新闻。纽约论坛报被尊称为“伟大的道德机关报”;格里利以真理思想和表率言行为那个时代的廉价报刊增添了有益的和声。纽约论坛报的这个时代被后人誉为“人格新闻学”时代。同时,格里利被美国新闻界誉为“报业之父”。劳森和每日电讯报每日电讯报是英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因“印花税法案”的废除而开启了英国大众廉价报刊的新纪元。劳森,每日电讯报真正缔造者,英国新型廉价报业的先驱之一,被誉为英国“报业之父”:学习美国廉价报纸版面编辑技巧;报道方面全面迅速真实地反映世界真面目;狂热追求轰动性报道浪潮;网罗人才,充实编辑部。(注:英国其它廉价报纸及报人:斯蒂德帕尔马公报、奥康纳明星晚报、纽恩斯点滴杂志、哈姆斯沃斯每日邮报)法国:1836年,法国第一份廉价报纸新闻报由吉拉尔丹创办。 ( 1854,威尔梅桑费加罗报)特点:经济窘迫,接受政府、政党集团津贴,缺乏“独立”地位;内容上侧重文学、艺术题材的文章;常被各政治派系掌控,保留了政论政党报刊的某些特征。7、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来源于普利策纽约世界报连环画专栏霍根小巷里的中心人物“黄色幼童”,他以玩世不恭之态将读者带到各种滑稽有趣的场景情节之中,观看人们熟知的人和事,以博一笑。“黄色幼童”是普利策和赫斯特报刊惯用的那种耸人听闻的流行新闻的象征。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其特征: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夸大和重点报道犯罪、灾难、色情、体育新闻;版面充满煽动性标题、字号,滥用各种图片;运用欺骗手段和花哨噱头诱惑读者;出版周日刊、连续画报和充满刺激的特定文章取悦社会不良阅读情趣;对下层民众表示同情,自诩“人民斗士”,以期轰动性、戏剧性广告效应。黄色新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闻商品化以及新闻市场上不受任何限制的恶性竞争所致。无节制地追求高额利润,这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法则决定了西方新闻事业连绵不断地产生黄色新闻现象。同时,另外一些因素也对这一现象产生的规模、形式予以制约及影响,如各国具体的读者情况、技术水平、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宗教力量等等决定了各国黄色新闻现象的差异。黄色新闻现象在各国的表现:美国:普利策纽约世界报、“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纽约新闻报,另有帕特森纽约每日新闻、纽约论坛报(麦克洪登)英国:英国黄色新闻鼻祖、“英国现代报业”领袖、现代报纸创始者、早期英国垄断报寡头之一哈姆斯沃斯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更黄)。法国:小新闻报(1963,米洛)、小巴黎人报、晨报(1883,美国人爱德华在巴黎创办);日本:(“中报”)万朝报(1882,黑岩周六)、二六新闻我们应当客观、公正、辨证地评价西方新闻事业史上的“黄色新闻”现象:黄色新闻现象是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刊出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之后,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生质的变化的产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黄色新闻”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的不治之症。“黄色新闻”强调大众化倾向是值得肯定的,确实在一段时期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但过分迎合大众低级趣味,越过了一定的“度”,又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最终导致西方“社会责任”传播理论的出现。从具体的技巧谈,“黄色新闻”挖掘和推广了许多有效的报刊表现手法及语言、手段,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新闻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播事业,某些报刊呈现“黄色新闻”倾向,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的。在现实工作中,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以清醒的头脑去从事大众化的工作,用责任理念,健全的知识,对黄色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取其精华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正当的、高尚的信息需求。(黄色新闻现象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专业判断力,启示我们有分寸地采用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方法、技巧,为今天的报刊、今天的新闻事业、今天的大众、今天的世界服务。)普利策和纽约世界报:普利策: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人物和现代报业的创始者之一,是黄色新闻的始作俑者和先锋大将,被称为“黄色新闻之父”。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奠定了西方现代大型报纸的雏形。普利策的思想富有浓烈的民主进步色彩,他的新型报纸理论和实践活动,最终奠定了美国当代新闻理论和业务的主流方向。作为世界新闻界最高奖励之一,“普利策新闻奖”享有崇高的荣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成功的原因:普利策大大发展了“煽情主义”,用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满足读者;发动社会运动,讨伐时弊,充当“人民斗士”;玩弄新花样及各种推销噱头;广泛运用新闻图片及文字标题;创办并挖掘星期日刊的潜力;售价低廉,页码数多;良好的社论版;注重网罗一流人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赫斯特与纽约新闻报“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创办纽约新闻报与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展开激烈的竞争,其措施:高价收买最优秀人才;利用黄色新闻报道,有过之而无不及;热衷社会改革运动的报道;创办星期日刊展开竞争;其报道的典型事例:美西战争、古巴独家新闻、麦金莱总统被刺事件。赫斯特个性复杂多样,评价扑朔迷离。其优点:报刊数目和销量总数世界最大;在新闻业务上颇有创新;许多方面作为建设性力量存在。其缺点:归根结底是新闻商人;个人生活穷奢豪华,缺乏社会责任感;黄色新闻造成的后果弊大于利。将“黄色新闻”的相关内容答上。哈姆斯沃斯与每日邮报纸、每日镜报哈姆斯沃斯,英国黄色新闻的始祖、新报业的领袖、现代报纸的创始者、早期英国垄断报业寡头之一,1896年5月4日创办著名的廉价报纸每日邮报,1908年11月2日推出著名的黄色报刊每日镜报。7、泰晤士报泰晤士报在世界报坛上,有“世界第一报纸”之称,被称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独立报业的典范。1785年由约翰沃尔特创办于伦敦,起初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18031874是黄金时期,经过沃尔特第二及两位著名主编巴恩斯、德莱恩和沃尔特第三的努力,成为当时世界报业独立报纸的典范。从874年起,随着英国报纸“印花税”的废除,在大众廉价报刊的冲击下,泰晤士报日趋衰落。1981年被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默多克收购并得以改革,继续以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高级报纸生存下来。默多克:澳大利亚报业巨头,以“黄色新闻”起家的报业大亨,在伦敦的太阳报以“三S”(丑闻、性、体育)作为办报方针和主旨,报纸低级庸俗,发行量很大。1981年成功收购泰晤士报。8、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美国第一大报纸,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报纸之一,其标语为“所有适宜于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创办,他确立了“客观、公正、冷静”的编辑方针,不同于当时的其它廉价报刊,获得读者欢迎。在乔治琼斯时代,纽约时报继续繁荣。琼斯死后,该报走向衰落。在奥克斯和主编卡尔范安达的努力下,纽约时报重新崛起,其成功原因如下:高尚得当的新闻政策;广泛详尽的新闻报道;独立公正的评论;报纸售价大众化;报坛精英荟萃;洁净美观的印刷质量。在苏兹贝格父子时代,纽约时报赢得了国际声望。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最大的一家报纸,一方面纽约时报把追求利润作为最高的潜在目标,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它称赞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东方的社会主义事业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卡尔范安达: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担任纽约时报新闻编辑25年,协助奥克斯将纽约时报推上美国第一大报的辉煌颠峰,从而获得“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他和奥克斯创造了发行人与总编辑完美合作的先例,在执行“所有适宜于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方面心意相通、观点一致。他的良好的新闻素质表现在: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高度重视;具有敏锐的新闻直觉和组织重大新闻报道的优异能力。他对“泰坦尼克号”惨案的成功报道令他享誉世界新闻史册。9、揭露丑闻运动:又叫“黑幕揭发运动”,是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刚刚完成之际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一批有志于社会改革和社会正义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即“黑幕揭发者”,利用当时的大众传媒,以深度的解析和犀利的言论抨击了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进而巩固了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和既有的社会体制。揭丑运动虽历时不久,然而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新闻史上是罕见的。与“黄色新闻”相对立,揭丑运动承担着社会责任,其揭丑报道成为美国当今威力最为强大的新闻舆论监督样式的先声,既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四、垄断时代1、互联网:从世界范围来看,INTERNET的雏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为军事通信目的建立起来的阿帕网,90年代随着万维网(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上的一个代表性的信息查询工具,INTERNET进入飞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我国来看,最早出于科研目的引入,由学术网络发展而来。1987年9月20日,被誉为“中国互联之父”的钱天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Over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ach corner on the world.”,揭开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1994年开通了互联网全方位服务,标志我国正式连入国际性互联网。目前的趋势是三网合一,即有线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融合。从新闻学的角度,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或“新媒体”、“网络媒体”,这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查传统媒体而言的。互联网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兼容,并使“网络新闻”成为新闻学中研究的新课题。2、报团(Newspaper Group):又叫报系( Newapaper Chain),是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自由竟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事业逐渐走向垄断的标志。一家报业公司在2个以上城市,拥有2种以上日报,叫做“报团”。最早创办报团的两个人是斯克列浦斯和赫斯特。第一阶段的“报团”主要集中在报纸行业,实力雄厚的报业巨头通过竞争、收买、兼并、扩张活动,在报刊业市场建立自己的托拉斯组织,“报团”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换取更大的利润。第二个阶段的特征是,传播界垄断范围扩大,从以往的报业扩展到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影等其它传播媒介领域,而且垄断程度进一步加深。“报团”的相互竞争和兼并,导致更大“报团”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至今,垄断方式出现工商业;垄断组织和传播业垄断组织相互渗透、相互兼并的趋势。“连锁董事”、“跨国传播公司”纷纷出现;同时垄断兼并程度更为集中、严重。“报团”引发的西方新闻媒介垄断产生了新的传播理论“社会责任理论”。3、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法国人哈瓦斯于1835年创办,通过先进的传输手段使信息传遍欧洲和拉丁美洲。法国新闻通讯社,1945年11月在原哈瓦斯通讯社基础上由二战后的戴高乐政府组建,是一个受政府资助、半官方的新闻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其补助经费由政府正式列入国家预算,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列。路透通讯社,1851年由英国人路透创办于伦敦。最早详细报道林肯遇刺;麦凯“三明治”新闻。今日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美国联合通讯社(AP):1848年,戴维黑尔创办。AP代表着可靠、真实、迅速,它是一个非营利的合作性质的组织,它的社员各家报纸和电台、电视台及其它相关组织将各自的新闻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共同分担交换新闻的费用,1900年正式成立。其稿件的风格:严谨、及时、客观、平衡。目前,它占据世界第一大通讯社的地位。合众国际通讯,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同时也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由美国新闻史上第一家报团所有者斯克里普创办的合众通讯社和赫斯特创办的国际新闻社组合而成,两者的合并在1958年5月形成。“三社四边协定”(又称“联环同盟”):“三社四边协定”(是近代通讯社史上一个旨在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的协定。英国路透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沃尔夫通讯社,三家机构的改组和扩大,在全球范围形成激烈竞争,三方都蒙受很大损失。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家通讯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并签署了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性协定。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哈瓦斯和沃尔夫社同美联社签定了交换新闻的协定,据此协定,一个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最终确立。依此协定,路透社垄断了英国、荷兰及远东地区;哈瓦斯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沃尔夫德国、奥地利、斯的那维亚半岛及俄国;美联社只在美国采集和发布新闻,并以美国新闻与三大社交换国际新闻。4、西方广播电视:美国三家全国性商业广播公司的形成:1926年6月,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成立下属新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即NBC,这是美国第一家专业广播公司。1927年7月,NBC组建了两大广播网红色和蓝色广播网。1927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即CBS,1928年被香烟老板威廉佩利买下。 1943年,根据美国相关反托拉斯垄断法案,爱德华诺布尔买下NBC的“蓝色”广播网,成为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即ABC。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采用“明星主持人”和固定专栏方式播出。CBS:50年代有爱德华、莫罗、弗兰德利;60年代,克朗凯特拥有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盛誉,目前由丹拉瑟接替其位。NBC:50年代有亨特利和布林克利两人搭档,对两党竞选从未被别人超过,近年来是老资格的约翰钱塞勒。ABC,新起之秀,目前由“包打听”阿利奇任新闻主持,另外网罗了沃尔斯特、里森纳等明星主持人,正全力追赶NBC和CBS。电缆电视:原叫“集体天线电视”,简称ATV,通过同轴电缆把电视台和用户直接连接起来的“有线电视”,是美国大众传播工业中异军突起的一种新型热闹传媒。“电缆电视大王”特纳创办的“有线新闻电视网”(CNN)在美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创办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是美国政府创办的第一个短波国际广播电台,为战争服务;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每周用39种语言播音900多小时,对全世界的新闻进行全面覆盖报道;该台台长由总统直接任命,政治色彩浓重,尽管它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播音政策、方法和技巧,但它的目的完全是为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服务的。英国两大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和独立广播公司(IBA,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BBC:1922年12月14日由“BBC”之父约翰里恩创立;名义上独立,实际上许多方面均受英国政府的控制;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分为广播和电视两部分,其新闻特点是:信息量大,时效快;BBC国际广播以报道“客观、公正”著称,“是事实而不是宣传”,其声誉远在“美国之音”和“莫斯科广播电台”之上,但目前它的影响力和声誉正逐步下降。英国独立电视台(ITA),成立于1955年,属于商业电视台,由国家和公众监督指导,节目水准较高,对公众服务精神较强,但比较呆板、变化少,不能满足各类人员的精神需求。“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是美国政治史和广播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充分显示了广播作为新生传媒的威力;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危难之中就任美国第三十届总统。他利用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广播中发表演说,向人民直接解释“新政”的纲领、意义和措施,最终取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3月12日、5月7日、7月24日、11月24日,罗斯福坐在白宫楼下的起居室里由夫人陪同通过实况广播向千百万美国普通大众发表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演讲,这就是著名的“炉边谈话”。朗格库格林流感:朗格库格林流感是罗斯福总统对广播强大舆论影响力的一个比喻。20世纪30年代,美国参议员朗格和神父库格林在美国广播史上以出色的活动加深了大众对广播威力的认识。前者用广播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后者把广播作为宗教布道、时事宣讲的论坛,很快成为全国皆知的著名人物。1935年二人联合利用广播攻击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打比喻说,美国人患上了严重的朗格库格林流感,全国上下人人浑身发疼。爱德华莫罗: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莫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五、论述类分析题:1、 试论述日本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模式及原因。2、 试比较政论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的不同及原因。(注意:红色部分尚未组织答案)3、 试阐述工业革命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影响。4、 试从媒介技术革命的角度看新闻媒介发展的阶段性。5、 西方新闻界所认为的四种主要传播理论。1、试论述日本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模式及原因。答:日本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形成了两种传播模式,即近代的“二元化” 新闻传播体制和现代的外部植入模式。、近代的“二元化”模式: 内涵:它是一种介于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间的半集权、半市场自由化的新闻传播体制,是日本“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外现。 原因:“二元化”模式的形成源于日本特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4年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是一场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西方列强外力作用下的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封建集团势力,因此日本保留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旧势力并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型的政治结构,即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 过程:一方面,新闻传播事业在明治政府的主管知道监督下逐渐创立并构成了一种残缺却有力的集权主义强控机制;另一方面,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明治政府的激进改革所引入的西方新思潮,促使日本新兴的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中资本元素的增长,开始走上自身历史发展之路,并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政论政党报刊和近现代商业性大众化报刊的萌芽廉价“小报”。但是,日本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及先天性不足,使日本最终建立了天皇君主立宪制。具体地说,资本的生殖、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是统治集团强烈需要的,而市场经济随之派生的资本的自由、民主却是统治者极力压抑、打击控制的,一方面,统治阶级允许甚至鼓励新闻传播媒介在不伤害国家根本体制、保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前提下赚钱赢利,搞“黄色新闻”,确定新闻本位和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严厉法规、强大的国家机器防止传播界“越轨犯规”,强烈要求传播事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贡献”。著名的“白虹贯日”事件(见上文相关内容)。就这样,日本最终形成了一种既有较为隐蔽的集权主义原则和控制方式,又能容纳资本主义元素某些内容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体制,即“二元化”元素并存的新闻事业传播体制。现代的外部强迫植入模式: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美国作为战胜国为消除敌对隐患,培养一个忠实的附属国,对日本采取了军事占领体制下的“切除与植入”政策,对日本社会中与民主自由原则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相抵触的思想和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根除,又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以强力全盘植入到日本社会,日本战后的新闻事业新体系就是在外力的胁迫下所进行的重新塑造和定型。 条件:外部植入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模式实施前的大众传播体制已丧失从内部自我改造的任何可能性;在外部对其它国家和人民构成现实的威胁性;旧模式已彻底粉碎,其支撑的社会后援体系也被外力征服并瓦解;被征服者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完全按照征服者的意愿和计划实施。 以上四点正是日本“二元化”新闻体制癌变为法西斯新闻事业的特征,所以日本现代新闻传播最终形成了“外部植入式”新体系。、论述近代英法新闻传播事业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原因。、近代英法新闻传播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英国的渐进改良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工程师面试宝典环境治理技术与项目管理预测题
- 2025年软件架构设计师高级面试指南与模拟题集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建筑设计师面试预测题库及实战模拟题集
- 2025年医院医疗技术人员招聘笔试全面解读及模拟题
- 桑德拉潜水艇销售课件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金融行业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公布
- 2025年仓储专业试题及答案
- 变电站新进人员培训课件
- 医院伦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真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化工机械法兰连接课件
- (高清版)DB34∕T 5154-2025 基于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架构要求
- 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支一扶培训
- 2025年中国儿童游乐设施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新生儿42天体检要点解析
- 煤矿联网课题题目及答案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