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2003年统计公报.doc_第1页
葫芦岛2003年统计公报.doc_第2页
葫芦岛2003年统计公报.doc_第3页
葫芦岛2003年统计公报.doc_第4页
葫芦岛2003年统计公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葫芦岛200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实施我市的第二次创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努力克服非典和罕见春旱等自然灾害给经济与社会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并举,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57元,比上年增长16.0%。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49.4%和36.9%,三次产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0.9%、10.0%、4.9%。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为100.5%。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等项目分别上升5.5%、1.4%、4.4%、3.5%;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等项目分别下降14.0%、3.3%、2.8%和0.6%。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4.1万人,增长6.5%;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4.7亿元,增长8.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419元,增长6.5%。全市继续开展就业年活动,出台多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搭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全方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共实现就业4.9万人,其中享受失业保险就业0.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5万个;培训失业人员1.6万人;劳务输出1.1万人。截止目前登记失业率为4.8%。国企改制工作进一步深入。全年围绕省政府提出的中小型企业退出国有、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的三大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全市已有9户中小型工业企业退出国有领域,完成了38个单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中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今后尚需加大力度积极稳妥解决。三、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实现工业总产值2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增加值62.9亿元,增长28.8%。从经济类型构成看,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42.3亿元,下降4.7%;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9.9亿元,增长13.7%;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9亿元,增长25.0%;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总产值211.8亿元,增长1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7.4亿元,下降11.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4.6亿元,增长4.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48.2亿元,增长9.6%。大中型企业完成总产值241.6亿元,增长8.6%。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6.0亿元,增长4.5%;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83.0亿元,增长11.6%。新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不断升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新产品产值55.4亿元,增长56.7%。出口交货值完成29.6亿元,比上年增长75.1%,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出口交货值完成15.5亿元,增长142.4%。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在重点考核的14种产品中,较去年同期增产的有8种。其中:原煤产量完成428万吨,发电量完成96.9亿千瓦时,原油加工量完成534.5万吨,烧碱完成28.9万吨,民用钢质船舶为31.1万进度完工量,锌产量完成24.3万吨,聚氯乙烯树脂完成18.4万吨,化工设备完成1.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3%、18.0%、11.3%、7.9%、61.3%、1.2%、10.1%、57.9%;硫酸完成55.5万吨,合成氨完成33万吨,化肥(折纯)完成26.5万吨,水泥完成168.7万吨,成品钢材完成9.3万吨,铜产量完成5万吨,这6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工业效益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个,亏损企业为62个,亏损面达40.8%。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税总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同比下降54.2%;产品销售率100.9%,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南票电厂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渤船重工15.9万吨油轮交付使用,连山祝华钼业、兴城中兴丁基胶内胎、建昌硅锰合金、志达方圆国家标准油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亿元,增长1.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长4.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4亿元,下降36.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2亿元,增长38.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85.3%。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固定资产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0.4%。新增固定资产总量33.6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0%,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6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3万平方米,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80.5万平方米,增长4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5万平方米,增长29.3%。商品房销售额11.4亿元,增长34.1%,其中住宅销售额6.9亿元,增长20.1%。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续建项目9项,新开工项目16项,本年实际完成投资14.0亿元。在正式施工的重点项目中,南票20万千瓦坑口电厂、葫芦岛市教育园区、市东城区开发、朝青线建昌段及盘岭路基与路面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计划投资。渤海高教园区中长春工业大学已有500名新生入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5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动工。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企业88个,实现总产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4.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6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383.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2.7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65640元/人。五、交通运输、邮电交通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3.04亿元,新增公路12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3017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2712公里,二级以上公路984公里。完成路基改造637.9公里,铺设黑色路面251.4公里,修建桥梁2575.1米/107座,建设了4座公铁立交桥,通油路的村达到592个。公路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级品率达78.5%,公路密度达30.37公里/百平方公里。加强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公路养护投资1865万元,公路平均好路率达67%。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客运车辆拥有量5150辆,其中出租车3987辆;货运车辆拥有量9617辆。全市县级以上客运站5个,货运场站7个,跨省客运线路达20条。全年公路客运量3382万人,客运周转量13.5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712万吨,货运周转量13.7亿吨公里。港口航运业逐步发展,现有水运企业8家,水服企业14家,货船3艘,游船41艘。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90万吨,比上年增长4.8%。l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了秦沈客运站及出口工程,高质量完成了葫六线及大北岭隧道工程,高水平完成了兴城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范家到条石沟旅游路、市物流中心仓储库房的建设,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建设了兴城绕城路工程、朝青线改造工程、王三线改造工程。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网络化的普及、办公自动化逐步改善,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攀升。年内通信邮政业务收入完成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固定电话达到51.9万部,比上年增长18.3%;移1动电话48.2万部,比上年增长17.5%;因特网户数11.5万户,比上年增长20%;市话交换机容量33.3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27.3万门,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25.6%;函件279万件,包裹13.1万件,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发展。伴随电信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寻呼业市场不断萎缩。六、国内、国外贸易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上半年,由于受全国性非典影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一度受挫,但在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下,在很短时间内走出困境,回复到正常发展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7.6亿元,增长9.6%。按销售地区划分,市零售额完成56.4亿元,增长13.2%;县零售额完成8.7亿元,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3.4亿元,增长10.0%。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4%、1.5%、9.8%、74.9%。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业和餐饮企业共有12家。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9个。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国内贸易的主力军,全年实现零售额66.5亿元,增长10.0%。出口供货势头强劲。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3%。其中,中央企业实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地方企业实现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对外开放再创佳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45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8%。我市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招商引资,初步达成10个意向。参加青岛、厦门商品展销会,签约项目96个,合同成交额29亿元。七、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9亿元,增长9.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亿元,增长13.9%;各项税收完成9.1亿元,增长15.0%。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5.8亿元,增长10.3%;一般预算支出25.2亿元,增长11.4%。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医疗卫生支出0.7亿元,增长9.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8亿元,增长38.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9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存贷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2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9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1亿元,比年初增长12.0%,其中短期贷款148.1亿元,比年初增长14.6%;中长期贷款69.8亿元,比年初增长30.6%。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全年保险费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3.6%;人寿险保费收入3.4亿元,增长41.7%。处理保险赔(给)付额1.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8亿元,增长14.3%;人寿险赔付额0.6亿元,增长50.0%。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旅游业持续发展。随着重点旅游景点与配套工程的修复和建设,使我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并顺利进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兴城文庙、郜家住宅修复工程竣工,蓟辽督师府主体工程完工,菊花岛大龙宫寺完成修复,九门口截潜工程完工,重点观光路段的亮化美化工程的建设,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点。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4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03.6万人次,增长0.7%;接待国外游客1.7万人次,增长21.4%;创汇474万美元,增长27.6%。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科技成果评选中科学技术奖38项,科研项目投产创产值30324万元,新增利税9912万元,节创汇360万元,使农业产业增收2.7亿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2003年在中国专利博览会中我市获最佳展团称号。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实现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10所,在校学生39万人。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改善与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扩招3037人,年内有6996人升入大专以上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为92.83%;其中本科生3977人,录取率为52.77%,比上年多208人。全市辍学率2.7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普及与提高,全市信息技术开课率达98%,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基地17个。开展多元化办学模式,各类民办学校10所,在校生3800人。推广国际化办学理念,聘用外籍教师15人,与澳大利亚辉煌集团、中稷(香港)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使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化。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4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37%。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年举行三下乡活动共送书下乡5800册,科技资料6500份,下乡送电影演出40场,变百日文化广场为常年文化广场。举办的同一首歌走进杨利伟家乡葫芦岛大型晚会,承办全国首届古筝新筝比赛决赛等活动,树立了葫芦岛市的良好形象。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卫生方面,成功治愈全省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25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0.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其中医生0.5万人。在体育方面,今年我市组织参加的辽宁省少年田径、举重、摔跤、柔道、篮球、跆拳道比赛,获5枚金牌。建立社会体育辅导站40个,有5套健身设施在我市安装。全民健身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内,新修、改造、拓宽了15条城区道路,实施了高速公路西出口、海滨路中段和龙湾海滨等亮化工程,宏运、民安两条步行商业街的交付使用,筝岛广场和双拥广场相继落成,使得新老城区的面貌一新。年内采取公开招标形式,按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完成植树52.88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79%,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14平方米。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大清理力度。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万吨。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3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天数为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