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 单元概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代诗歌组元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学习时,反复朗读,疏通文意。体会文中所寄托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学习柳宗元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郑重叙说事情本末,准确描述洞庭湖的大观胜概,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千载传诵,读之令人慨然。学习时,理解课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了解作者旷达的胸怀和政治抱负。体会课文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要加强朗读,背诵课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了解作者的经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全文中心。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寄托的与民同乐的情怀。与前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作者袁宏道是一位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他轻视世俗名利,耽爱游山玩水。这篇游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料又合情理。学习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学习本文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和精妙的语言。诗五首是一束古代诗歌的集锦。陶渊明在饮酒中坦言不做官的惬意,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出仕无路的悲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学习时加强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6、小石潭记柳宗元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篁hung 冽 li 坻ch 屿y 嵁kn 佁y 俶ch 翕x 悄qio怆chung 幽邃su 卷石qun2、多音字jun试卷 cn参加 ch差别 qio静悄悄卷 参 cn参差 差 ch差劲 悄jun卷云 shn人参 chi差事 qio悄然 cn参差二、字形 缀 点缀 拂 吹拂 怡 怡然 篁 篁竹 贻 贻笑大方 蝗 蝗虫 佛 仿佛 佁 佁然 惶 惶急辍 辍学 三、词义 1、重点词清冽:(水)清凉。 卷:翻卷过来。蒙:遮盖。 络:缠绕。摇:摇动。 缀:连结。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披拂:随风飘拂的样子。俶尔:忽然。 环合:围绕,包围。寂寥:寂静,空旷。 邃:深远。居:停留。2、一词多义以: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 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 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澈以其境过清 冷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不可知其源 能够差: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 介词隶而从者 跟从,随从3、词类活用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在空中斗折蛇行 名词“斗”“蛇”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心乐之 形容词作动词,喜欢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4、文言虚词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承接,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隶而从者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或仍译为“而”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5、特殊句式(1)省略句省略主语(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我”省略介词“于”影布(于)石上,佁然不动 省略介词“于”,在省略介词“向”(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向”,朝向,面对。注意:不能理解为省略了“自”“从”(2)倒装句主谓倒装卷石底以出 此句是“石底卷以出”的倒装。将主语“石底”置于谓语“卷”前面介宾倒装全石以为底 “全石”是介词“以”的宾语,译时放在介词后面6、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佁然不动 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四、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晚年居官柳州。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动于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五、名篇名句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卷:分翻卷。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全石:一整块石头。为:成。“全石以为底”是介宾倒装句,“卷石底以出”是主谓倒装句,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剖析:这句话写小石潭的概貌,突出其水清、石奇、树美的特点。作者发现小石潭后,写它的形态,重点写潭底石和潭边树木的千姿百态,勾勒小石潭的美丽景色,写得层次井然。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剖析:这句话写游鱼。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把潭中鱼的停歇游动写得充满情趣,为小石潭增添了许多生气。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目的在描写潭水的清洌。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处处都在写水。写法巧妙,耐人寻味。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剖析:这句话写通到小石潭的小溪,突出其曲折深远的特点。用“斗折蛇行”的比喻写小溪的曲折,用词精炼贴切,形象生动。“明灭可见”、则写出了从潭上远望小溪流去的景象,既写曲折,还表现其深远。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寂寥:寂静,空旷。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剖析:这句话写小石潭四周的环境气氛,突出其寂静、凄冷的特点。通过小石潭四周的竹树茂密寂静无人来表现环境的冷清,在从自我的感受来进一步突出它的凄凉。作者寓情于景,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二、重点语段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参差披拂”剖析:这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概貌,突出其水清、石奇、树美的特点。作者是循着水声而找到小石潭的,接着写小石潭的形态,重点写潭底石和潭边树木的千姿百态,勾勒小石潭的美丽景色,写得层次井然。2、“坐潭上”至“乃记之而去”剖析:这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发现小石潭及小石乐潭的景物。第二部分(23):写潭的奇趣。可分两层。第一层(2):写潭水和游鱼。第二层(3):探究小石潭的水源。第三部分(4):写潭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可以图示为:【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清幽、 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的观点:_ 【审美鉴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乐得其所。这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对潭中鱼动态、静态的描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问题探究】问题: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_【导思】可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发现小石潭时“乐”,写游鱼的情趣,突出心情愉快,但坐在小石潭上时,却感到孤寂悲凉的。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结合当时的背景和他的遭遇来分析。【探究】第一步: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分析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勾画有关“乐”与“忧”的句子。二组负责查阅资料,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自身遭遇分析他感情的变化。第二步:学生讨论,明确:发现小石潭,“心乐之”,写潭中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但潭中气氛是幽深冷寂,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第三步:结合背景和遭遇分析: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尘世中找到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便得到净化和复归,破碎的心灵便得到片刻的抚慰,作者能不感到快乐吗?但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里,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因此就形成了感情由“乐”到“忧”的大幅度滑坡。第四步:教师总结:永州山水以其独特的性灵吸引了柳宗元,使他暂时摆脱烦恼,消解忧愁,同时柳州山水也被柳宗元孤寂悲凉的心境物化。物境情境浑化无迹,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寄情山水不是目的,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才是真意。自主广场我夯基 我达标1、给下列字注音。篁 冽 坻 嵁 怆 邃 答案:hung li ch kn chung su 2、下列字形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凄神寒骨 蒙络摇缀B、如铭佩环 其岸势犬牙差互 卷石底以出C、日光下澈 伐竹取道 似与游者相乐D、寂辽无人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解析:B项中“铭”应为“鸣”;C项中“澈”应为“彻”;D 项中“辽”应为“寥”。答案:A3、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2)卷石底以出。_(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解析:翻译句子时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和特殊句式。如“卷石底以出” 此句是“石底卷以出”的倒装。翻译时将主语“石底”置于谓语“卷”前面。“影布(于)石上”中省略了介词“于”。答案:(1)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2)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3)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4、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解析: “水声如鸣佩环”、“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答案:B。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佁然不动 _(2) 俶尔远逝 _(3)往来翕忽 _(4)下见小潭 _解析: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如“下”名词做状语,向下。答案:(1)呆呆的样子 (2)忽然 (3)轻快敏捷的样子 (4)向下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解析:阅读句子时要正确停顿,把握好朗读节奏。句可在“潭中”或“潭中鱼”后停顿;在“岸势”后停顿。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_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 _解析:翻译句子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尤”“环合”“寂寥”的解释。答案: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8、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_ 解析:了解文章中小石潭的景色特点,结合作者被贬官的经历,体会作者孤苦悲凉的感情。答案: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_解析:介绍小石潭的位置、景色特点,文字中突出小石潭的景点特色,以便开发旅游资源。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其巢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0、解释加点的词语。(1)始指异之(2)遂命仆人过湘江(3)缘染溪(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解析:解释文言文句中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异”解释为“觉得奇怪”,“缘”应解释为“沿着”,不应解释为“缘分、缘故”。答案:(1)觉得奇怪 (2)于是 (3)沿着 (4)这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_解析:翻译这句话时,解释正确重点词语,如“穷”,穷尽。表达要流畅一些。答案:每天与同伴们爬上高山,深入老林深处,游尽迂回曲折的溪涧,清幽的泉水,怪异的石头,不论远近,没有不到达的。12、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_解析:这道题让我们正确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可从字面分析,也可从作者的感情来分析。答案:第一层,总结(或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13、细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段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加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西山景色之美。字数不少于200字。_解析:勾画第二段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运用联想和想像,抓住西山景色的特征,写一段写景文字即可。答案:略。二、语言运用(2006年厦门试题,10 )你想说服母亲让你参加观鸟夏令营,你会对母亲说哪些话呢?_解析:这道题要点是:说话符合情境,观鸟的益处和安全的保障两个要点都应扣住才全面。答案:示例:妈妈,我们学校的暑期观鸟夏令营可好啦,能让我们认识许多鸟儿,增长见识,而且又有老师带队,安全没问题,您就让我去吧。读书做人柳宗元写诗抒忧愤柳宗元积极地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但是好景不长,保守派得势后,进步派首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南部的零陵县)司马。永州那地方在唐朝属于边远地区,人烟稀少,文化落后,生产也不发达。柳宗元在此一住就是十年。他在这里受着官绅的歧视,他的妻子早亡,他想再次成家,可是当地的仕宦缙绅人家都不肯把女儿嫁给他。柳宗元在永州,虽然没有实权,却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游览山水名胜。这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只见江两岸被大雪所覆盖,成为一片银色世界。景物是那样的迷人,空气是那样的清新。但是他没有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国家的安危,民众的疾苦,依然在他心中翻腾。他想起自己参加的革新运动的失败,想起自己受的迫害,心中充满了愤慨,一种哀怨忧愤之情使他不吐不快。他的诗江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表面看是写景,实际上在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情。前两句表现的是冰冷严酷的环境,给人一种孤独寂寥之感。后两句写的是在这种环境中孤身垂钓的渔翁,表现了诗人对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期待。结合柳宗元的遭遇,你怎样看待生活中的挫折?27、岳阳楼记范仲淹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从文章表面上看是他在猜测古仁人之心,其实是说他自己思想已经达到的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高呼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谪 zh 郡jn 属zh 浩浩汤汤shng shng 潜qin 冥mng 汀tng 皓ho 宠chng 偕xi 噫y 嗟ji 霪yn 芷zh 霏fi 樯qing2、多音字bo 薄饼 chng重量 zho朝阳 ch 相处薄 b薄礼 重 朝 处b薄荷 chng重叠 cho王朝 ch 办事处二、字形霏 霏霏 潇 潇洒 皓 皓月 澜 波澜菲 菲律宾 萧 萧索 浩 浩大 斓 斑斓 斐 斐然 啸 呼啸 鹄 鸿鹄 谰 谰言 蜚 蜚声 楫 船楫 谗 谗言 璧 璧玉 揖 作揖 壁 墙壁 缉 通缉 馋 嘴馋 譬 譬如 辑 编辑三、词义 1、重点词旧制:原有的规模。 潜形:隐没了形体。当:对着,临。 气象:景象。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大:形容词,雄伟。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览:观赏。得无:能够没有。 号:吼。排:冲。 啸:动词,吼叫。去:动词,离开。 国:国都。谗:说人坏话。 讥:指责。萧然:凄凉的样子。 空:消散。答:应答。 跃:闪动。2、通假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3、一词多义极:南极潇湘 到 此乐何极 穷尽或: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一:一碧万顷 一片,完全而或长烟一空 完全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色 空:浊浪排空 天空而或长烟一空 消散通:政通人和 顺利 北通巫峡 通向 和:政通人和 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4、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后”(2)名词作动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这里作动词,“做太守”5、文言虚词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6、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判断语气(2)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即吾与谁归。“谁”是介词“与”的宾语,意思是:我与谁一起呢?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3)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 省略了主语“其”,即洞庭湖。 7、古今异义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没有。 今义:细小。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写文章。 今义:文章。然则北通巫峡 古义:顺序连词,在句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今义:转折连词,相当于“然而”。 8、相关成语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四、文学常识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后来曾进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膝下,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2、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它可以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五、名篇名句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5、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明年:第二年。旧制:原有的规模。剖析:这里直接交待作记缘由。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简单的叙述中,已透露出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政绩卓著的赞赏,为下文写景、抒情、议论作铺垫。(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阔。际涯:边。晖:日光。剖析:这里“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去:离开。国:国都。讥:指责。萧然:凄凉的样子。剖析:即景生情,这句话写了因天气恶劣引起迁客骚人悲伤的感情,抒发了悲凉气氛中的悲凉感受。(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微:没有。归:归依。 剖析: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的坚定志向,也含蓄地给友人滕子京以慰勉,耐人寻味,收束全文。二、重点语段1、“若夫淫雨霏霏”至“感极而悲者矣”。剖析:此段写了在淫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环境里,迁客骚人产生的悲伤感情。作者抓住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选用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绘:连绵阴雨天气、阴风、浊浪、桅倒桨折、天色昏暗、交通阻绝,傍晚时分还经常听到呼啸猿啼,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2、“至若春和景明”至“其喜洋洋者矣”。剖析:此段写了迁客骚人在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色里登楼揽物而触发的喜悦之情。“至若”以下写昼景,“而或”以下写夜景。写白天,写天写水,写天水相连的晴明;写沙鸥,写游鱼,更增添自由闲适的气氛;又写岸芷汀兰,生机勃勃,有声有色。写夜间,再次写天写水,有动有静,此时不再有恐怖凄凉的虎啸猿啼,却有悠扬动听的渔歌飘荡在湖面夜空。极力渲染“喜”的气氛。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至“吾谁与归”?剖析:此处抒发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与友人共勉。这是全文的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出“古仁人”的情怀,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丰富的意义铸到短短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交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第二部分(2-4段):写洞庭湖全景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写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总领下文。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第三部分(5-6段):抒发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与友人共勉。这是全文的核心。可以图示为: 作记缘由 阴冷之时悲 迁客骚人之情 晴天之时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之心 进亦忧,退亦忧 作者见解(主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以“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文章描写了洞庭湖的两种不同的景色,以及各色游客在不同景色面前的览物之情,然后重笔点晴:“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点晴一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表示了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我的观点:_ 【审美鉴赏】构思精巧出佳篇本文题为岳阳楼记,既是写“记”,当然要描写楼的景色。但作者的目的却在楼外,他要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这样就产生了一对矛盾: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与议论政治抱负怎样融为一体?于是作者选择用抒情作为二者的中介,由此便形成了全文的整体构思: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地引出议论,表明作者的意图。文章的这种整体构思,就决定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是个综合的整体,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融为一体。文章开头叙述了滕子京“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不过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经暗含了其“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滕子京不同于一般的迁客。这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乃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接着紧承上文“重修岳阳楼”写“岳阳楼之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然句句写景,却又显示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恢宏气度。跟结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议论互为表里。用“然则北通巫峡”陡然一转,用设问带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极力渲染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二者虽形态不同,实质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转入一议论,将文章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因此,全文脉络清晰,表达方式运用恰如其分。【问题探究】问题:我们该怎样认识作者的政治抱负?_【导思】我们可结合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社会背景、课文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来分析,最后还可以联系现实认识作者的政治抱负是否有现实意义。【探究】第一步:联系历史上有关对待百姓的观点,分析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产生的缘由。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亦天下,忧亦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里说的“乐亦天下,忧亦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也有利于人民,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二步:联系范仲淹的自身经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他把与民同乐的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对待进退仕途的原则,则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只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绝非虚语。第三步:结合课文来分析作者的政治抱负。首先,我们可以认识到“文如其人”,范仲淹的一生表明,他是实践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的。他不论是处在顺境还是处在逆境,都是在为老百姓做官。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刚直不阿,一切从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达到了儒家所要求的“仁人”境界。所以,我们读到他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时,不仅不感到他是在说大话,而是从心底里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其次,岳阳楼记中反映了人的情感变化与升华途径。文中所述的无论是“去国还乡,忧谗畏讥”者,还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者,都没有脱离个人的角度,都是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打转。只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才是为官者的最高境界。第四步:联系现实社会,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的“忧君”思想,虽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党和政府中有一些干部,完全忘记了为官的基本准则,他们作威作福,贪污受贿,引起了人民的严重不满和忿恨,造成了党和政府威信的下降,正在动摇着我党的执政基础。在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宣传当前党内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如孔繁森等的先进事迹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