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doc_第1页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doc_第2页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doc_第3页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doc_第4页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转化徐俊娜摘要: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后进生成因的研究,探讨对小学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的方法,论证了教师在后进生教育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呼吁建立家校联合、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网络。【关键词】后进生;成因;教育转化凡有过教学经历的教师,提起后进生都会感到头疼。因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又让人焦虑的问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小而言之,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中而言之,关系到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绩效;大而言之,关系到公民教育的成败、人民素质的整体养成及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后进生如果得不到及时转化,那么他们就会越落越远,最后导致厌学、辍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1、 何谓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表现又多种多样,比如: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成绩长期滞后等等。二、后进生的危害后进生在每个班级所占的人数不多,但由他们产生的危害却不容忽视:(一)影响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不可能不相往来,后进生也不例外。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自我控制力低、是非分辨力差,他们会受到后进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魅力”影响,成为又一个或又一群后进生。于是便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的怪现象,痛心地看着一个个“易感人群”被“病菌”感染,成为受害者。这种“害群之马”式的危害,必将直接对一个班的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构成威胁。(二)影响家、校之间的关系后进生由于其不良表现,会被人歧视,甚至被人视为眼中钉,尤其是班主任,大言其苦,想除之而后快。老师会怨家长管教不严,家长会怨学校、老师管理不当。久而久之,会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僵化,教育工作更不容易开展。(三)自身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是集体教育,后进生对于一个班级是一个百分之几的小数,对于后进生个体却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整数。后进生如果得不到转化,他所接受的教育便是失败的教育,他得不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养成,他原本失衡的心理在后进生的标签下会继续畸型,这种失败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形成他自身一生的失败,这也是社会的悲哀。三、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三类: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社会原因。(1) 家庭原因(1)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如果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父母就是在这张白纸上进行涂鸦的第一人。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一些家长富起来后,一味的满足着孩子的经济欲望,让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却忽视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大部分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及时辅导孩子,面对“见多识广”的孩子,不知如何沟通,更不要谈因势利导了;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大打出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殊不知这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在家中享受不到温暖;再有农村家长忙于赚钱,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而隔代人的溺爱,会更加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使他保持原来的后进状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沉沦。(2) 家庭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长热衷赌博、吸烟、喝酒、上网游戏,每天家中都充斥着烟酒味、打杀气息,孩子耳濡目染,势必沾染一些不良行为;有的家庭中成员不和,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无心向学;有的孩子突遭变故,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适应行环境,又没能得到正确引导,致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沦为后进生。(二)自身原因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跨度较大,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平时表现又不尽人意,在班中或家中受到很大压力,常常感到被人遗忘,这样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自卑心理、逆反心理随之增长,进而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表现在自卑、心理压力过重、意志薄弱等方面,从而成为后进生。(三)学校原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很多,与学校教育工作有很大关系。 (1)对入学教育的忽视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就像温室中的花朵,刚入学时不适应群体生活,常表现为:或惟我独尊,或不敢与他人交流,或依自己性格行事,高兴怎样就怎样。作为教师,如果忽略了对孩子的入学教育,这些孩子就会脱离集体,成为后进生。 (2)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面对学习优异的学生笑逐颜开,对后进生则冷若冰霜,没有耐心,诸多责骂,使其失去好好学习的信心,时间久了他们就会选择不正确的方式“表现”自己,如打架、骂人、与老师顶撞等,其实正是他们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关心。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3)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全职”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教师,凡是要求开设的课程都要一个人大包揽。由于缺少教师,大部分学校只能开设数学、语文课。课程单一化,使教育片面、狭窄,也使学生思维僵化,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4)班级环境不良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后进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受挫后,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如果整个集体都排斥他、嘲笑他、玩弄他,必然会使他对自己、对老师、对集体失去信心,会更不愿意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差。(4) 社会原因 (1)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裕了,父辈们的一些消极思想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流行影响着学校教育这片净土。有的家长发了财,孩子相应的生活“富裕”,无心读书。有的家庭贫困、条件差,认为孩子考上学也供不起,对学生读书漠不关心,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成绩日趋下降。再加上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大幅度下降,更使他们错误的认为上学无用,不如早点回家挣钱,却不知道“知识就是财富”的真正道理。 (2)近几年,网络成了热门话题。农村孩子课后也经常上网、游戏,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由于网络知识良莠不齐,大量的暴力游戏、黄色影视充斥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而小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为后进生,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3)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对于学校教育的冲击力很大。单亲家庭子女、非婚生子女、父母外出打工形成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的融代教育等问题日渐突出,这些孩子得不到较为健全的心理滋养甚至缺少起码的生活照顾,很早的就开始“混”社会,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道德上走上歧途,学习上成绩下降,形成双差生,给学校和班级带来负担,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隐患。四、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人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通过良好的教育转化方法,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有人说对后进生“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提醒人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疏忽大意,作为教师要切实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家校联合,达成共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思想的形成。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应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更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并与家长商定教育转化办法,要求父母的思想与学校教育思想要一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孩子工作时要以理为主,少打骂,多鼓励,做好思想工作,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以及家庭的温暖。只有家校合一,双管齐下,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二)转变观念,倾注爱心 (1)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传,就是教师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说服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纪律的约束、道德的规范,而且是父母的代表、人类的楷模。他们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从教师的品性中形成自己的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提高自己的素质,从教师的言行中发展个性潜能。 (2)了解、关心、爱护、尊重后进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具体到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关怀之情,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就会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大部分后进生的心理都比较脆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关心、了解后进生,清楚他的兴趣、性格、特长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生活条件、学习成绩等具体情况。要了解后进生,就要尽量多寻找机会接触他,做他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要尊重后进生,信任后进生。要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在他们面前摆架子、耍威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隐私。再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如果后进生犯错,要做到不姑息,不迁就,而是满腔热忱地进行严而有度、严而有力的教育,使之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最大爱护。(3)选择教育方法要慎重后进生就如同惊弓之鸟,心理很脆弱。面对犯错的后进生,教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这样既损害教师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教师从思想上就要树立起转化后进生和培养优秀生一样重要的观念,要给后进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这样会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创造环境,展示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让他们得到别人的认可,增强自尊、自信。教师要注重后进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要经常组织小组活动、户外文体活动等,从中锻炼后进生在人群中的适应能力,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同学们对自己成功的欣赏中培养自信,从而达到从差转优的质变效果。 (4)教师对后进生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由于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药可救,没有希望了。面对“难啃的骨头”,老师要讲究教育艺术,用“师爱”温暖感化那些遭遇亲情寒流的“硬骨头”。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当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流入孩子的心田,它就会在学生心中种植下希望、信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世界上有许多名人在小时候都被人认为是平庸的,甚至是无能的,比如牛顿、爱迪生、郭沫若等等,作为教师,就应该撇开对后进生的偏见,多多关注、关爱他们,用爱心浇灌,让这些“笨鸟”也能早早飞入森林,让这些晚开的花更加灿烂!参考文献:1. 谷良峰:谈新形势下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工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