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龙《谈读书》导学案A4.docx_第1页
韩世龙《谈读书》导学案A4.docx_第2页
韩世龙《谈读书》导学案A4.docx_第3页
韩世龙《谈读书》导学案A4.docx_第4页
韩世龙《谈读书》导学案A4.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秋季熊绎中学 九 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学案 编号: 设计人: 韩世龙 审核人: 闻立琴 执教人: 韩世龙 课题谈读书课型课时1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2、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3、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习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一 自主预学感受新知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二自主感知1、轻声自读:问题是,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速读:问题是,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提出来。三试背课文。独学班级: 姓名: 评分: 二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一导入: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二, 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3)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4)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群学 三 检查预学 任务导向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互学 四 合作互学 研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组学 五 展示交流 师生评学(1)学习本课后交流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组学 六 整合训练 巩固提高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3、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说一段话。4、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互学资料链接:一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二: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