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弯扭组合变形.docx_第1页
实验一----弯扭组合变形.docx_第2页
实验一----弯扭组合变形.docx_第3页
实验一----弯扭组合变形.docx_第4页
实验一----弯扭组合变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弯扭组合变形的实验报告 力学-938小组 一 实验目的1. 测定薄壁圆管表面上一点的主应力;2. 验证弯扭组合变形理论公式;3. 掌握电阻应变片花的使用。二 实验设备和仪表1. 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2. 弯扭组合试验台。三 实验原理与分析1. 实验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在D点作用一外力,通过BD杆作用在C点,同时产生弯矩和扭矩;2. 应变测量常常采用电阻应变花,把几个敏感栅制作成特 殊夹角形式,组合在同一基片上。本实验采用直角应变花,在A,B,C,D四点(这四点分别布置在圆管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正下方)上各贴一片,分别沿,方向,如图所示。测量并记录每一点三个方向的应变值、。 正上方和正下方(B、D点)处于弯扭组合情况下,同时作用有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切应力,其中弯曲正应力上端受拉,下端受压,而前方和后方由于弯矩作用产生的切应力远远小于扭转产生的切应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在前后位置只受扭转剪应力。3. 理论应变的计算公式及简单推导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1)扭转剪应力计算公式:; (2)根据(1)(2)式可计算出理论上作用在每点的应力值。由应力状态理论分析可知,薄壁圆管表面上各点均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若在被测位置x,y平面内,沿x,y方向的线应变为,剪应变为 ,根据应变分析可知,该点任一方向的线应变计算公式为: (3) 将分别用,代替,可得到x,y方向的应变方程组: (4) 由此,可得到解出每点、值的公式: (5) 另外,根据2中的分析,利用材料力学相关公式,可得,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6) 这样,将(1)(2)(6)式代入到(5)式中,即可求解每点、的理论值。4. 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直接与测试仪上显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四 实验步骤1. 测量试件尺寸、加力臂的长度和测点距力臂的距离,记录试件的相关物理性质;2. 按测试要求,将所测各点的应变片接入电阻应变仪,并调整好所用仪器设备;3. 试验加载,根据薄壁圆管尺寸及许用力,采用初始值为100N,逐级加载100N,最大值500N的加载方案进行实验;4. 依次记录各点相应的应变值;5. 完成试验后,卸除荷载,关闭电源,将所用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五 数据记录与分析测点角度荷载/N理论值/1e-6实验值/1e-6误差/1e-6上顶点B点100-37.9-435.1200-75.8-8711.2300-113.6-13117.4400-151.5-17422.5500-189.4-21727.6100114.21227.8200228.324516.7300342.536926.5400456.649336.4500570.861948.2100116.713013.3200233.326026.7300350.139140.9400466.652255.4500583.365470.7前顶点A点100-77.3-9214.7200-154.5-18429.5300-231.8-27745.2400-309.1-36858.9500-386.3-46073.71000002000113000-224000-115000-1110077.39113.7200154.518328.5300231.827442.2400309.136656.9500386.345972.7下顶点D点100-116.7-13316.3200-233.3-26733.7300-350.1-40150.9400-466.6-53366.4500-583.3-66581.7100-114.2-1205.8200-228.3-24112.7300-342.5-36118.5400-456.6-48023.4500-570.8-59928.210037.9446.120075.88913.2300113.613420.4400151.517927.5500189.422434.6后顶点C点100-77.3-846.7200-154.5-16712.5300-231.8-24816.2400-309.1-33020.9500-386.3-41225.71000-112000-3330002240001150002210077.3824.7200154.51649.5300231.825018.2400309.133323.9500386.341730.7用excel分析实验值和理论值,可以得出,绝大部分实验值与理论值很靠近,个别数据相对来说误差大一点点,但是整体误差还是很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为了直观,用Origin做出下面的对比图:上图中,红色点代表实验值,而黑色点代表理论计算值,可以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点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大部分点都近似重合,误差分析:1. 理论计算时没有考虑前后点由于弯矩产生的应力;2. 实验加载时力度控制不好,而应变仪比较敏感,数据采用的并不是准确的。六 实验总结1. 将理论与实验结合并进行对比,使得我们对课本上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