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ppt_第1页
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ppt_第2页
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ppt_第3页
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ppt_第4页
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画 五代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 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 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 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董源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 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 构图都取全景式 气势宏阔 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 尤以后者著称 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 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 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 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宋元 范宽 溪山行旅 可以说是中国北宋山水画中的杰作 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 到了北宋初年 依据着不同的地区 画家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 开启了山水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 他主要活动的范围以陜西的华山 终南山为主 黄土高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范宽绘画风格的来源 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 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白的道路 一队驴子驮着货物 行旅的客商自画面右侧进入 正缓缓行进 点出了 行旅 的主题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 山壁陡立 近于方正的长方形 有如一块纪念碑矗立着 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北宋时代 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的职业习惯 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 艺术家 他们画了一张好画 甚至不敢在画面留下名字 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 一直到近代才被发现 范宽 二字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 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 因此 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 卷云皴 树木枝干虬曲 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 称为 蟹爪枝 早春图 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 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变的 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 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 稳定 也更重视 变化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 早春 壬子年 郭熙画 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 到了清朝 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 呼应 早春 的主题 树纔发叶溪开冻 楼阁仙居最上层 不借桃花闻点缀 春山早见气如蒸 千里江山图 纵51 5厘米 横1191 5厘米 绢本 青绿设色 无款 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 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 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 于山岭 坡岸 水际中布置 点缀亭台楼阁 茅居村舍 水磨长桥及捕鱼 驶船 行旅 飞鸟等 描绘精细 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 气象万千 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 气势连贯 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 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 设色匀净清丽 于青绿中间以赭色 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 气势恢宏 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 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 用笔自然舒展 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 远处 高峰对立 宫殿隐现 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 是典型的马派 一角山 的特点 这幅 观瀑图 的作者夏圭 活动于1195 1265 是南宋宁 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 他的用笔简练 墨色淋漓 并习于突出近景 将景物置于画幅半边 人称 夏半边 本卷画成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 为周密 公谨1232 1298 所画 周氏原籍山东 确是生长在赵孟頫家乡的吴兴 也从未到过山东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黄公望的山水画给明清画坛以巨大的影响 董其昌推崇他为元四家之冠 在四家当中只有黄公望能集其他三家之长 王蒙的繁厚细密 倪瓒的干淡简疏 吴镇的简浓湿重 在黄公望的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倪瓒 1301 1374 是无锡人 家境富足 朱元璋起义后 他弃家出走 扁舟蓑笠 往来湖泖之间 达二十年之久 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 取平远法构图 简略旷远 他善用侧锋淡墨 干笔皴擦 作品笔墨精粹 意境幽远 代表作品有 渔庄秋霁图 江岸望山图 倪瓒主张绘画不过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 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倪瓒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突出 面貌单纯 构图简洁 笔墨凝炼 画面气氛冷寂 有很强的感染力 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 士大夫甲意画 士夫画 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 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 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 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通常 文人画 多取材于山水 花鸟 梅兰竹菊和木石等 借以抒发 性灵 或个人抱负 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 士气 逸品 崇尚品藻 讲求笔墨情趣 脱略形似 强调神韵 很重视文学 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 张衡 蔡邕皆有画名 唐代诗歌盛行 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 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为了区分画院只讲求 形似 和 法度 的写实画风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 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 他提出了 士人画 这一概念 观士人画 如阅天下马 取其意气所到 文人处境相当卑贱 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 疏于人事 画家心中的山水 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 融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由心境 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 赵孟頫就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明代画家分为两派 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 另一派是复古派 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 马夏 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 吴伟等人 但 吴门派 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 扫除了 复辟 的 院体 画 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 其主要人物是沈周 文征明 唐寅与仇英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 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 妻子改嫁 一生坎坷 后游历名山大川 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笔墨细秀 布局疏朗 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 色彩艳丽清雅 体态优美 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 由于画派成员石涛 八大山人 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 故名四僧 石涛 1642 1707 清代杰出画家 原姓朱 名若极 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 更名元济 超济 原济 道济 自称苦瓜和尚 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 石涛 1642 1707 清代杰出画家 原姓朱 名若极 发为僧后 更名元济 超济 原济 道济 自称苦瓜和尚 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 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 尤其得力于王蒙 黄公望 构图繁复重叠 境界幽深壮阔 笔墨沉酣苍劲 以及山石的披麻皴 解索皴等表现技法 多从王蒙变化而来 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 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 又近黄公望之法 主观的情感 性灵与客观的景物 意境相感应 交融 使其山水画景真情切 状物与抒情成为一体 所作山水 在平淡中求奇险 重山复水 开合有序 繁密而不迫塞 结构严密 稳妥又富于变化 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 引人入胜之境 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 茂密 浑厚华滋的情调 弘仁师法 元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