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山二中高2013级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 史 试 题命题:郭明秀 审题:王龙1、 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六集电视系列片东方之光解说词:“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A“言必称三代“中”三代”指夏、商、周 B“子曰诗云”泛指儒家言论中的“六经”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2.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推动水利的兴修3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洛神赋图 送子天王图 窦娥冤 京剧杨门女将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引外来文明的特征C图三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4.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B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B C D6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B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7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8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人大山西代表申纪兰(下图),她是中国唯一连任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下列事件她没有经历过的是( ) 中国唯一连续当选一至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A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第五届人大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曾经连续十年没有能参加全国人代会。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9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立宪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 B C D10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比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浦东 D海南11.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1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历史解释 D史料收集二、材料解析题(共两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13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使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社会转型时期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材料二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三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凡五章)材料四 近代农民阶级和民主派人士,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懈努力。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土地凭证 资政新篇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材料五 建国以后为实现民富国强,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1958年天津南开糖果公司宣传画(“三面红旗”) 1958年1962年四川、安徽、河南非正常死亡人数材料六 改革开放以来,富民强国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得到有力实施。 小岗村签定的合同。(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什么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他们理想实现的主要政治、经济根源。(2分)理想:政治上反对阶级压迫,经济上要求自给自足。(2分) 根源: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分)(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1分)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2分)治国思想:仁政;(1分)标准: 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2分)(3)从材料三太宗言论中可见,“为君之道”的关键何在? (3分)指出唐太宗“存百姓”思想的目的是什么?(1分)关键:存民、正身、务本。(3分)目的:维护唐朝统治。(1分) (4) 材料四中农民阶级先后提出哪两种富强主张(2分)请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些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4分)孙中山先生“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2分)为此,他在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3分主张:平均主义、资本主义。(2分)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将小农经济固定化,违背近代商品经济社会趋势;资政新篇将资本主义理想化,脱离中国小农经济社会条件。(4分) 现象: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使农民贫困。(2分) 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3分)(5)材料五表明,我国在富强道路探索中出现了什么严重错误?(2分)导致了哪些主要后果?(2分)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转向土地承包的根本原因。(2分)错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2分)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2分)根本原因:人民公社旧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分)(6)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实现社会财富增长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富国强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问题:要坚持以民为本、增加人民收入; 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把强国和富民结合为一体,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两点4分)14. “辫子与历史”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材料三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材料四 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五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材料六 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孙中山为什么要剪辫子?(2分)1895年后或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出于政治避难需要(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4分)显示拥护共和,示好南方革命党;(2分)并给清廷以压力,以便夺取政权(2分)。(3)材料三中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2分)旧的思想观念或传统观念等(2分)。(4) 根据材料四、五、六,分析剪辫子的原因有哪些?(8分)辫子不适合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清末排满,反清革命兴起;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不卫生,不美观. (每点2分共8分)(5) 基于上述材料,你是这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4分)答案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能结合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辫发属于身体,其变化反映着政治、生活、观念的变迁.(4分)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15:D B D C C 610 :A A B C C 1112:D B 13(32分)(1)理想:政治上反对阶级压迫,经济上要求自给自足。(2分)根源: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分) (2)治国思想:仁政;(1分) 标准: 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2分)(3)关键:存民、正身、务本。(3分)目的:维护唐朝统治。(1分) (4)主张:平均主义、资本主义。(2分)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将小农经济固定化,违背近代商品经济社会趋势;资政新篇将资本主义理想化,脱离中国小农经济社会条件。(4分) 现象: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使农民贫困。(2分) 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3分)(5)错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2分)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2分) 根本原因:人民公社旧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分)(6)问题:要坚持以民为本、增加人民收入; 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实验室课程评估与反馈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仿獾水煮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ZRO2陶瓷制品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春季六年级班主任课后辅导计划
- 2025年硫精砂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磁粉探伤机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中国工业干燥机除湿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药物研发与创新
- 2025年零售药店自查报告(三)
- 2025年防水建筑材料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高龄老人租房免责协议
- 《数字经济概论》补充习题196道及答案 谢卫红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完整版)-智敏上师
- 机械伤害培训试题(带答案)
- 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表(四川版)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重点题型练习课件(含答案)
- 超敏反应及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件)
- 田野考古学-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应用文写作基础(中职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