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整理(1)次石湖书扇韵姜夔(宋)【原文】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解】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翻译】小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隐居在石湖别人很难打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前两句用简单的笔触,为读者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色,小桥、流水、乡村和着江南楼阁、绿水浮萍浑然一体,如一幅水墨画。后两句引出隐居在石湖的爱国诗人范成大,隐居一隅,山水相伴,表明了作者对范成大志向的理解和支持。【赏析】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试题】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0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整理(2)军城早秋严武(唐)【原文】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解】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翻译】晚间的秋风从西北吹到边关。登城远望,月亮高悬在云彩笼罩的大雪山上。这些都预示着两军相斗即将开始,不能让敌人一人一马从战场逃回。【赏析】: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试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注释: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赏析问题:(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苏轼在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苏轼的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进行赏析。答:苏轼赏析答案:(1)苏轼要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苏轼的乡思,但他(苏轼)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望江南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苏轼赏析: 这首词是我国古代大诗人苏轼作于熙宁九年(1076)暮春,在密州任上。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 芣苢(fy古书上指车前,草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l)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用衣襟兜着)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用衣襟兜东西)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诗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归纳来说: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风扬之水);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芣苢用明白如话的一副笔墨将采摘过程描绘叙写的清清楚楚,不但有形亦有情。因此,说本诗运用了“赋”的写法,毫无问题。但,只有“赋”吗?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涉及对“采采芣苢”中“采采”二字的理解。 诗经中叠字用得颇多:周南葛覃中“维叶萋萋”、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等,叠字用作形容词;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等,叠字用作表情态的副词。至于“采采”的叠用,历来有不同的诠释。上面所选五种译文中,前三种将“采采”释为动词,采集之义,表劳动者的动作行为;后二种将其释为形容词,灿灿光华之义,表劳动对象(即芣苢)的状貌。“采采”能否作形容词,秦风蒹葭给出了合理的解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一诗,三节分别以“苍苍”“萋萋”“采采”开头,意思其实是可以互通的,均可作“鲜盛貌”讲,均可用来形容所写之景的状貌。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作形容词诠释似乎更符合诗句本义:一来避免与下文的“薄言采之”重复,二来表现了芣苢之美。闻一多风诗类钞乙中说:“采采,犹粲粲。”陈子展诗经直解中说:“采采,花叶色彩鲜明的样子。”便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假设“采采”的形容词之说成立,首句“光华灿灿的芣苢哟”便含有“兴”的作用以芣苢之光鲜引出劳动女子的美好。“赋而兴也”的说法也就此成立。 综上所述,本题考查诗学知识,将答案锁定为单纯的“赋”,略显苛严。对于上古先民的东西,对于表现复杂的事类,统一认识,恐怕很难。因此,对于芣苢的手法,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界定:这是一首以赋为主,兼及起兴的古代民歌。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答: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一个设问,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设计经营等方面采用的手段、技巧。 就芣苢而言,“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与情感。抓住动词,与诗意联系稍加分析,应该不难。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本诗通过采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生成诗意。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妇女”“采摘”“芣苢”“山野”以及主人公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概括描述”,将前面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来,便是此题答案。由于本诗语言较为直白、内容相对单纯,故理解起来不应很难。 附两位鉴赏大家的“答案”,供参考、玩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间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而歌,犹有此遗风云。”(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源删除策略设计-洞察与解读
- 患者服务数字化-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化工车间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A房地产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 2025年下半年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限公司自主招聘2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上海市宝兴殡仪馆拟聘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山西平定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拟聘人员(第五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山西中煤平朔集团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通风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限公司社会招聘5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多元数据融合-洞察与解读
- 项目工程材料员培训课件
- 火电厂运行维护流程及安全管理
- 2025年外交部遴选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4部分: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
- 2025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农业农村局招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特聘农技员5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碳汇计量评估知识体系梳理与高级模拟题实战训练
- (2025年标准)宾馆赔偿和解协议书
- 2025 -2026年秋学期第一学期(21周)中小学国旗下讲话稿(第14周):法理如灯耀乾坤律心如磐守乾坤
- 职业生涯规划讲解要点
- 2025至2030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考前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