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doc_第1页
21.《庄子》二则.doc_第2页
21.《庄子》二则.doc_第3页
21.《庄子》二则.doc_第4页
21.《庄子》二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重点)2、诵读北冥有鱼,分析大鹏形象,品味本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点。(重点)3、小组合作探究文本,结合相关拓展资料,感受作者的精神追求。(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时看的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吗?它一翅就能飞九万里,可以说比现在的飞机、火箭都要厉害了。但其实吴承恩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部古老的书,那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短文北冥有鱼。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北冥(mng) 鲲鹏(kn) 抟(tun) 徙(x) 齐谐(xi) 正色邪(y)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疏通文意,梳理文言知识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字词解释、难句理解,在班级里交流解决。组内合作总结重要文言知识并展示,教师点拨补充。a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b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c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基本句式:者,也。(三)品读美句,感受想象魅力 过渡:本文节选自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请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描写大鹏的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鹏是怎样的形象?2、选择一句你认为最富想象力的句子,做些赏析。讨论明确:1、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大鹏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作者想象大鹏由鲲变化而来,因为鲲的体现大,所以鹏的形体也硕大无比。(板书 鲲 鹏 硕大无比)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大鹏羽翼之大,奋飞时气势极为壮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南冥是天然的大池,代表“自由”和“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表达大鹏志存高远,追求精神的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板书:志存高远)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在作者笔下,大鹏怒飞冲天时,海水被打起三千里的波浪,接着风力可以直上几万里,表现出大鹏的力大无穷,善借长风的形象。(板书: 力大无穷 善借长风)2、重点赏析两个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作者想象大鹏的羽翼张开后,“若垂天之云”,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其伟岸的形态蕴蓄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怒”“垂天”等词极富表现力,体现出文章想象神奇而瑰丽的特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结合课后积累拓展四中李白的上李邕,进一步理解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生读诗,解诗,讨论李白寄寓诗中的情感。明确: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教师由此指出大鹏形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说说与大鹏有关的成语,如“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这些成语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四)结合资料,理解作者思想过渡:庄子写大鹏这一形象,不仅仅是要表现其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形象,更多是要寄寓他自己的精神追求的。我们读到的虽然只是开头部分,但如果仔细品读,还是能读出一点深意来。1、结合文中最后几句话“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来分析其中的道理、思想。“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板书:凭借 六月息 徙于南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待”,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2、投影逍遥游的内容简介,理解“逍遥游”的含义。“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板书:有所凭借 不自由 追求自由)3、投影庄子的生平经历及泥涂曳尾的故事,深入理解庄子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他自己的精神追求。(五)总结拓展学生个人梳理总结,小组交流。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三、作业布置 1、背诵北冥有鱼;2、积累古诗文中与大鹏有关的句子,读读记记。四、板书设计北冥有鱼庄子鲲 硕大无比 凭借 力大无穷 徙于南冥 有所凭借(不自由)追求自由 志存高远鹏 善借长风 六月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重点)2、反复诵读人物对话,品味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重点)3.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两人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感受庄子的情趣。(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两千三百年前的一天,有一对朋友在濠水的桥上进行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于是留下了一段佳话,他们就是庄子,惠子,他们的这段对话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濠梁(ho) 鲦鱼(tio) 循其本(xn)读好以下句子的语气是鱼之乐也(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争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胜券在握的得意的语气)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缓和、从容、冷静的语气)2、疏通字词,归纳文言知识。组内合作总结重要文言知识并展示,教师点拨补充。一词多义: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 B.子固非鱼也(本来)安:A.安知鱼之乐(怎么) B.汝安知鱼乐(哪里)“之”的用法、意义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判断句是鱼之乐也。变式:也。(三)演读对话,品味论辩艺术 过渡: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重要的论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和他的好友惠子的这场对话中。投影展示课文中庄子和惠子论辩的原文,男女生分别读庄子和惠子的话。1、这场辩论的辩题是什么?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明确;辩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正方(庄子)观点: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让我们还原一下庄子惠子的辩论场景。要求 :尽量用现代白话进行,尽量接近对话的原意,尽可能模拟人物的语气。同桌间一人为庄子,一人为惠子,用现代白话文进行对话,模拟人物论辩的语气。然后班级内交流,其他同学评价。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提出观点,并在两人的论辩中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 讨论明确: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更符合逻辑,他才是胜者。总的来说,庄子是巧辩,是智辩,甚至可以说是诡辩。面对这样的庄子,好辩的惠子虽力辩,但最后还是无言以对。(四)拓展延伸,感受庄子情趣其实这场千古之辩就是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论,我们不必深究到底谁输谁赢,其实恰是这场辩论,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位好友各自不同的思想和性格。1、学生结合以下内容, 谈自己对“物”“我”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进而分析庄子和惠子对物我关系的不同态度。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李白水光山色与人亲。 李清照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刘亮程讨论明确:惠子重分析,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知识探讨,他与物是隔离的,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重审美,对外界的认识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与物是融通的,有艺术家的风貌。2、投影庄周梦蝶故事,感悟庄子“物我融通”的情趣。3、结合课文,说说庄子是怎么知道“鱼之乐”,体现他怎样的志趣。紧扣“从容”二字,进一步理解唯有遵从“自由天性”,才能从容,才能“乐”,体现庄子对“自由”的追求。拓展阅读涸辙之鲋,感受庄子“追求自由”的志趣。(五)课堂总结濠梁之下一游鱼、天地之间一庄子,绝顶聪明的庄子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人与鱼的界限,庄子何尝不是一只鱼,一只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之鱼。在今天高楼大厦林立,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离我们渐远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