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_第1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_第2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_第3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_第4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国2003-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发表时间:2010-05-21字体大小:小 中 大 2004/12 15日 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十一期)国债。本期国债期限为2年,发行面值总额256.6亿元。本期国债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 2.98%,年息按年支付。本期国债12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24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 中国财政年鉴2005年(617页) 2004/12 15日本报讯 根据国家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记账式(十一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 据财政部2004年第19号公告称,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期限2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98%,实际发行面值总金额为256.6亿元。本期国债12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20日发行结束,12月24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时以现券买卖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按年支付,利息支付日为每年的12月15日(节假日顺延,下同),2006年12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 中国财经报2004/1215(1版) 2004/12 20日 本报讯 椐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共900多个税目。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此后,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将大为减少。据了解,2005年农产品平均税率将由156降低到153;工业品平均税率将由95降低到90。其中,水产品平均税率为105,木材、纸及其制品为46,纺织品和服装为114,化工产品为69,交通工具为133,机械产品为80,电子产品为91。2005年我国将对200多种进口商品实行最惠国暂定税率;继续对小麦、豆油等10种农产品和磷酸二铵等3种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冻鸡、啤酒、摄像机等商品继续实行从量税、复合税。2005年,根据曼谷协定、中国东盟“早期收获”降税安排、中国巴基斯坦优惠关税安排、中国泰国新加坡果蔬零关税安排、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等自贸区协定和关税互惠协定,我国将对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商品实行比最惠国税率更加优惠的协定税率。我国还将对原产于老挝、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非洲部分国家等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商品实行特惠税率。 此外,从2005年1月1日起,为积极应对纺织品一体化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适当调节纺织品出口节奏,促进纺织品出口结构的优化,维护我国纺织行业的长远利益,我国将对外衣、裙子等六类纺织品从量征收出口关税;为保证农业春耕用肥需要,作为临时措施,对尿素从量征收三个月的出口关税;对电解铝、铜、镍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2005年,部分税则税目也将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税目总数将由2004年的7475个增加到7550个。 国际商报2004/1220(1版) 2004/12 3日 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由原来的6000元调整为2万元。这一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2月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同时废止。 国际金融报2004/1203(1版) 2004/11 12日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对外发布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文件规定,从2005年1月15日起,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统一调整为3。 规定称,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人民银行的存款。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据了解,现行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为2;外资金融机构3个月以下存款缴存比率为5,3个月以上(含3个月)存款缴存比率为3。 国际商报2004/1112(1版) 2004/11 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小额外币存款上限,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3152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为0.875%。 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2004/11 1日 财政部发出2004年第17号公告,宣布调整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利率;这次国债利率调整是针对中国人民银行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后,财政部相应做出的反映。 中国财政年鉴2005年(616页) 2004/11 24日 财政部发行2004年记账式(十期)国债。本期国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按年支付,实际发行面值总金额为389.1亿元。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4.86%。本期国债11月2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1月30日发行结束。 中国财政年鉴2005年(617页) 2004/11 4日 11月3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4年记账式(九期)国债的发行招投标。本期国债期限三个月,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计划发行面值总额24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总额为253.2亿元,其中竞争性招标发行240亿元,经投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9.415元。根据有关规定,甲类成员追加认购13.2亿元。本期国债2004年11月4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1月8日发行结束,发行对象为在中央国债登记公司开立一级账户的各类机构投资者,不向社会发售。本期国债从11月10日开始,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上市流通。 中国财经报2004/1104(1版) 2004/10 1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 本期国债发行总额200亿元,其中3年期140亿元,票面年利率2.65%;5年期60亿元,票面年利率3.00%。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04年10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采取按月分段发行方式,其中10月1日至10月31日发行100亿元,11月1日至11月30日发行100亿元。各承销机构在规定的额度内发售本期国债。本期国债从购买之日开始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逾期兑付不加计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2004/0927 2004/10 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人发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不超过净资本的60;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1天;利率由供求双方自行确定,不受管制。 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639页) 2004/10 20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记账式(八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据了解,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期限5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4.30%,实际发行面值总金额为336.1亿元,其中招标发行30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甲类成员追加认购本期国债36.1亿元。本期国债10月20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0月26日发行结束,11月1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时以现券买卖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按年支付,利息支付日为每年的10月20日(节假日顺延,下同),2009年10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 中国财经报2004/1019(2版) 2004/10 21日 本报伦敦电 中国财政部代表团21日与7家国际知名大金融机构在伦敦举行签字仪式,成功发行10亿欧元和5亿美元的欧洲债券,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债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程又跨出新的一步。 此次发行的欧洲债券中,10亿欧元的债券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4.25%;5亿美元欧洲债券的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3.75%。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和承销欧元债券的德意志银行、银行和银行的代表以及承销美元债券的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银行的代表,分别在承销交易协议上签字。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出席签字仪式。中国政府向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最早开始于1994年,迄今已几次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此次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行10年期长期欧元债券,发行额也是历次最高的。 经济参考报2004/1023(2版) 2004/10 29日 本报北京10月28日讯记者陈建新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至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金融时报2004/1029(1版) 2004/10 29日本报讯人民银行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后,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及提前兑取分档利率有哪些变化?财政部日前就此发出2004年第17号公告。公告称,2004年10月29日(含当日)后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3年期上调至3.37%,5年期上调至3.81%。2004年10月29日(不含当日)前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仍按原规定执行,即3年期2.65%,5年期3.00%。公告规定,2004年10月29日(含当日)后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提前兑取分档年利率按以下规定执行:3年期和5年期凭证式国债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息,满半年不满2年按0.72%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2.25%计息;5年期凭证式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3.33%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3.51%计息。2004年10月29日(不含当日)前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提前兑取分档年利率仍按2004年第15号公告的规定执行。 中国财经报2004/1102(1版) 2004/09 21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续发2004年记账式(五期)国债,本期国债续发行面值总额303亿元,其中招标发行30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承销团甲类成员认购3亿元。本期国债原始期限2年,续发行部分起息日期、计息方式、交易及托管方式等要素均与2004年记账式(五期)国债相同,即: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按面值偿还,起息日期为2004年6月15日。 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采用混合式多种价格竞争性招标方式,招标标的为价格,经投标确定的续发行价格为每百元面值94.59元。 本期国债从9月24日起,续发行部分与原发行部分合并上市交易。 中国财经报2004/0921(2版) 2004/09 6日 本报讯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日前,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凭证式(五期)国债(电子记账)。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国债,期限2年,到期年利率为2.40%,最大发行额为200亿元;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04年9月6日至17日,从2004年9月6日起息,到期(2006年9月6日)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 中国财经报20040831(3版) 2004/08 24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记账式(七期)国债。 本期国债实际发行总金额为372.9亿元,其中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2004年国债承销团成员招标发行30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甲类成员追加认购本期国债12.9亿元,通过试点银行柜台面向社会发售60亿元。 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期限7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4.71%, 2004年8月2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8月31日发行结束。2011年8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 中国财经报2004/0824(1版) 2004/08 8日 本报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8个被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说,经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外汇局共有47项行政许可项目。其中,取消8项行政许可项目,保留39项行政许可项目。同时保留3项不属于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这8个被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等内容。具体项目分别是:“远洋渔业企业年度购汇限额核准”“境外工程使用物资备案核准”“对外支付超过规定比例和金额的预付货款核准”“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备案及对外支付核准”“出口收汇核销员管理备案”“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员认定”“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售汇业务从业人员资格核准”“保险公司外汇业务从业人员资格核定”。这位负责人说,各外汇分支局应将本局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如果有关法规规定应当举行听证,或外汇局认为某项行政许可涉及公共利益需举行听证的,外汇局应举行听证。 国际商报2004/0807(1版) 2004/08 9日 本报讯 8月9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4年记账式(六期)国债的发行招投标。本期国债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经投标确定的本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4.86%,本期国债发行总额为242.4亿元。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4年国债承销团成员参加了投标。在本期国债承销机构中,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交通银行承销量居前。 本期国债2004年8月10日开始发行并计息,8月16日发行结束。8月20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本期国债发行对象为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向社会发售。 中国财经报2004/0810(1版) 2004/07 1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凭证式(四期)国债。 本期国债发行总额500亿元,其中3年期350亿元,票面年利率2.65%;5年期150亿元,票面年利率3.00%。 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采取按月分段发行方式,其中7月1日至7月31日发行300亿元,8月1日至8月31日发行200亿元。 中国财经报2004/0626(1版) 2004/07 20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续发行2004年记账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337亿元,其中招标发行32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承销团甲类成员追加认购本期国债17亿元。本期国债原始期限5年,续发行部分起息时间、票面利率等要素均与2004年记账式(三期)国债相同,即起息日为2004年4月20日,票面年利率为4.42%,按年付息。 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经投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每百元面值101.53 。本期国债从7月23日起,续发行部分与原发行部分合并上市交易。 中国财经报2004/0721(1版) 2004/07 28日 本报讯 中国进出口银行日前在纽约市场发行的7.5 亿美元全球债,得到了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机构投资者的热烈响应,申购总量达到发行额的2倍。据介绍,此次债券发行由国际投资银行业界居于领先地位的美国高盛公司、花期集团、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债券期限10年,票面利率为5.25% 。 国际商报2004/0728(1版) 2004/07 2日 本报讯 香港金管局2日将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这是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作出的回应。另外,金管局还将具象征意义的贴现率也上调了25个基点。 金融时报2004/0703(1版) 2004/07 7日 本报北京7月7日讯今天,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了“2004年中国银行债券(第一期)”。此次发行以组建债券承销团方式,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债券发行系统进行市场化招标,共有35家机构参与招投标。通过投标竞价,确定本期债券的中标利率为4.87。此次中国银行发行债券,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中国银行计划发行量为100亿元,为满足市场投资需求,在募满100亿元招标量的基础上,又追加发行了40.7亿元,超额完成了发行任务。中行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银行债券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只公开招标发行的次级债券,同时,自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1997年6月成立以来,中国银行是第一家以发行人身份进入该市场的商业银行。此次成功发行标志着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正式步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国银行债券不仅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投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理念。 金融时报2004/0708(1版) 2004/07 8日 今天,财政部公布了2001年记账式(五期)国债续发行招标情况。此次计划发行总量260亿元,投标量340.9亿元,实际发行总量270亿元,其中竞争性中标量223亿元,基本承销量37亿元,追加基本承销量10亿元,发行价格为98.66元/百元面值。 金融时报2004/0706(8版) 2004/06 10日 财政部将于6月10日至25日发行2004年凭证式(三期)国债(电子记账),本期国债为财政部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承办银行营业网点柜台,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的凭证式国债。相比以往国债发行的模式,这次是中国改进国债管理模式、提高国债发行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 2004年凭证式(三期)国债(电子记账)品种期限2年,到期年利率为2.40,计划发行额为300亿元,最大发行额为500亿元。目前银行2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为2.25,缴税后的实际收益为1.80。以1万元为例,在银行存入2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后扣除20利息税,存款人实得利息360元;如果购买本期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品种,持有到期后投资者实得利息480元,高于存款利息120元。 国际金融报2004/0607(1版) 2004/06 15日 本报讯 财政部决定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2004年记账式(五期)国债,计划发行面值总额为330亿元。 本期国债期限2年,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本期国债6月14日招标,6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6月21日发行结束,6月25日起在各交易场所上市交易,交易方式为现券买卖和回购。本期国债将于2006年6月15日按面值偿还。 本期国债采取多种价格(混合式)竞争性招标,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为本期国债的发行价格。基本承销额按发行价格承销。本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额为268.5亿元,基本承销额为61.5亿元。 金融时报2004/0611(8版) 2004/05 20日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记账式(四期)国债。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付息债,总额330亿元,期限7年,票面利率按竞争性招标利率确定。(财政部公布2004年记账式(四期)国债招标利率上限为5.4%。金融时报2004/0526 4版) 金融时报2004/0521(1版) 2004/05 27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使境内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外债和外汇贷款的管理政策上达到统一。办法对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政策作出调整,主要包括:境内外资银行从境外借款视为外债,进行总量控制和外债登记,按年度申请境外借款总额;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贷款按照现汇贷款进行管理,不得结汇;调整担保管理政策,境内外资银行对外提供担保,按对外担保进行管理;境内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境内外资银行开立外债专用账户。办法自2004年6月27日起实施。 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634页) 2004/04 16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16日发出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核定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根据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的实际情况,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外汇的比例由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提高到30%或50%。 国际商报2004/0419(1版) 2004/04 21日 本报讯 日前,2004年记账式(三期)国债招标结束。该期国债计划发行总量280亿元,有效投标量455.1亿元,实际发行304 .6亿元,其中含竞争性中标量217亿元、基本承销量63亿元和追加基本承销量24.6亿元。记账式(三期)国债最终确定的票面利率为4.4164%。 金融时报2004/0421(8版) 2004/04 25日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调整方法 现执行7%存款准备金率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村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有关外资金融机构,将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根据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金融报2004/0421(1版) 2004/04 9日 财政部作日公布记账式二期国债招标结果,最终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3.2%,发行总额为267.6亿元。 本期国债计划发行总额为260亿元,共有15家甲类成员行使了追加发行的权利,其中2家中标,最终确定的发行总量为267.6元。 中国证券报2004/0409(1版) 2004/03 12日 本报讯 财政部发布公告称,2004年记账式(一期)国债将于3月15日至18日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实际发行总额为381.6元,其中招标发行36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甲类成员追加认购本期国债21.6亿元。 本期国债期限一年,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经过单一价格竞争性招标,确定本期国债每百元面值的承销价格为97.70元。 本期国债自发行之日起计息,到2005年3月15日按面值偿还。自3月24日起本期国债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以现券买卖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 中国财经报2004/0312(1版) 2004/03 19日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币流动的监测,规范外币旅行支票的管理,方便对外交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外币旅行支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居民个人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1万美元以下的,凭真实身份证明直接到银行办理;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1万美元以上、5万美元以下的,由银行审核有关收入合法性的证明材料后予以办理;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经审核真实性后到银行办理。银行在办理居民个人结汇业务时,对大额和可疑的外汇资金交易信息要及时报告。该规定自2004年4月1日起实行。 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631页) 2004/03 1日 财政部开始发行2004年凭证式(一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为450亿元,其中三年期315亿元,票面年利率2.52% ;五年期135亿元,票面年利率2.83%.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04年3月1日至2004年3月15日,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本期国债从购买之日开始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中国财政年鉴2005年(612页) 2004/03 23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从4月1日起调整规范居民个人外汇结汇管理的有关规定。新规定,居民个人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1万美元(含1万美元)以下的,可凭真实身份证明直接到银行办理;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1万美元以上、5万美元(含5万美元)以下的,由银行审核有关收入合法性的证明材料后予以办理;一次性结汇金额在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居民个人应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经外汇局审核真实性后到银行办理。 国际金融报2004/0323(2版) 2004/03 25日 本报北京报道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今制度。 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时报 2004/0325(1-2版) 2004/03 25日 本报北京报道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贷款浮息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涉及企业和居民个人。 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以 20天以内再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2.7%,加点浮息后为3.33%。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再贴现基准利率2.97%的基础上加0.27个百分点,加点浮息后利率为3.24%。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 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利率关系,提高再贷款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再贷款利率制度逐步过渡到国际通行做法。 为确保再贷款浮息制度的顺利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全面、周密的部署,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认真执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再贷款管理的各定,为金融宏观调控奠定制度基础。 金融时报2004/0325(1版) 2004/03 25日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6次调整。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 中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率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缴来一般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199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国际金融报2004/0325(1版)存款准备金率已调整6次 2004/03 26日 本报讯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凭证式(二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1100亿元,其中3年期770亿元,票面年利率2.52%;5年期330亿元,票面年利率2.83%。 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04年4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采取按月分段发行方式,其中4月1日至4月30日发行550亿元,5月1日至5月31日发行550亿元。 中国财经报2004/0326(3版) 2004/01 1日 本报讯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进口关税总水平由11下降到104。这是我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第三次降低关税,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又一重要步骤。 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介绍,这次降税共涉及2414个税则税目,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68降低到156,工业品平均关税由103降低到95。今年我国进口税则税目由7445个增加至7475个。同时,继续对小麦、豆油等10种农产品和磷酸二铵等3种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冻鸡等51个税目的产品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对200多项产品实行进口暂定税率;对20多项产品实行出口暂定税率。 中国财经报2003/0103(1版) 2004/01 1日 经国务院批准,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利率不上浮。 金融时报2004/0609(1版) 2004/01 5日 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这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核心是要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加快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注资部分不再计入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629页) 200307 24日 本报讯 7月24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3年记账式(六期)国债的招投标。本期国债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每年支付一次,发行总额260亿元。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53%。 中国财经报2003/0726(1版) 2003/12 11日 本报讯 12月10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3年记帐式(十二期)国债的发行招投标。 本期国债期限1年,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发行面值总额255亿元,到期按票面金额一次偿还。经招投标确定的承销价格为每百元面值97.51元。 本期国债2003年12月11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15日发行结束。发行对象为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个机构,不向社会发售。本期国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流通。 中国财经报2003/1211(1版) 2003/12 19日 财政部12月19日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03年记账式(十三期)国债。 本期国债期限3个月,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计划发行面值总金额为100亿元,承销价格按12月25日上午竞争性招标中标价格确定。本期国债2003年12月29日起息,12月31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流通。 国际金融报2003/1222(5版) 2003/12 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法定准备金存款率仍为1.89%。 中国金融年鉴2004年(653页) 2003/11 18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凭证式(四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600亿元,其中1年期24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1.98%;2年期36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2.25%。 中国财经报2003/1118(1版) 2003/11 18日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表示,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 国际商报2003/1124(1版) 2003/11 19日 财政部发行2003年记账式(十一期)国债。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及试点商业银行部分网点同时发行。本期国债发行面值总额为360亿元,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票面年利率为3.5%,每年支付一次。本期国债11月19日开始发行并计息,发行对象为社会各类投资者。12月2日开始在各交易场所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上市流通,试点银行柜台现券买卖。 中国财政年鉴2004年(633页) 2003/11 22日 商务部发布2003年第61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的进口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反倾销终裁决定,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经济参考报2003/1124(1版) 2003/11 27日 本报讯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作出肯定性损害终裁。终裁倾销幅度从7.35%14.32%。鉴于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的肯定性裁决,美国商务部将责成美国海关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管件征收反倾销税。 国际商报2003/1127(1版) 2003/11 6日 我国将从12月1日起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 经济参考报2003/1110(1版) 2003/11 7日 本报讯 11月7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3年记账式(十期)国债的发行招投标,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77%。计划发行面值总额220亿元,期限2年,利息将按年支付。(中国证券报2003/1104) 金融时报200311/08(6版) 2003/10 23日 本报讯 10月23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2003年记帐式(九期)国债的发行招投标。本期国债为1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每年支付一次,发行总额220亿元。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4.18%。 中国财经报2003/1024(1版) 2003/10 23日 本报讯 中国政府委托财政部发行15亿美元主权外债的承销协议23日在美国高盛公司的纽约总部签署。 中国政府此次发行的主权外债为15亿美元,分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其中美元全球债券发行额10亿美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4.75%。欧元债券发行额等值为5亿美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3.75%。美方承销商为高盛公司、美林公司和JP摩根银行,欧洲方面承销商为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国民巴黎巴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这是中国政府时隔两年半后再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主权债券。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表示,这次债券发行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领导人以及他们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的能力充满信心。 中国财经报2003/1025(1版) 2003/09 17日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3年记帐式(八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163.8亿元,期限10年,票面年利率为3.02%。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 中国财经报2003/0917(1版) 2003/09 17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境内中外资保险公司获准从10月1日起可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境内外汇同业拆借业务。 经济参考报2003/0922(1版) 2003/09 1日 我国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提高境内居民个人出境购汇限额。 经济参考报2003/0908(1版) 2003/09 1日 财政部开始发行2003年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其中三年期250亿元,票面年利率2.32%;五年期250亿元,票面年利率2.63%。本期国债全部由2003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包销。本次发行采取按月分段发行方式,其中9月1日至9月30日发行200亿元,10月1日至31日发行200亿元,11月1日至11月30日发行100亿元。 中国财政年鉴2004年(631页) 2003/09 20日 国家开发银行日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了5亿美元金融债券,为固定利率债券,期限5年。这是我国境内第一只外币金融债券。 经济参考报2003/0922(1版) 2003/09 25日 中国、泰国将自2003年10月1日起对双方蔬菜、水果贸易实行零关税。 经济参考报2003/0929(1版) 2003/08 19日 本报讯 财政部将于8月20日至26日发行2003年记账式(七期)国债460亿元,其中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 360亿元,通过试点商业银行柜台面向社会发售100亿元。本期国债期限7年,票面年利率为2.66%,利息按年支付。 中国财经报2003/0819(版) 2003/08 6日 商务部8月6日发布2003年第35号公告,决定自2003年8月6日起,对原产于韩国、日本的进口铜版纸征收4%71%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 国际商报2003/0811(1版) 2003/07 2日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