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中中外文学的区别.doc_第1页
苏教版教材中中外文学的区别.doc_第2页
苏教版教材中中外文学的区别.doc_第3页
苏教版教材中中外文学的区别.doc_第4页
苏教版教材中中外文学的区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受中外文学差异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苏教版教材中中外小说的差异 江苏省泰兴市马甸初中 张荣庆关键词:中外小说 苏教版 写作差异内容摘要:中外文学由于多种原因在表现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的选文为例,着重从小说人称、价值观念和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去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中外文学的区别,在文学理论中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一般人往往要到大学的中文系才会系统的学习这一理论,但正所谓“窥一斑以见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从教中发现,我们课文中所节选的大量中外小说中都打下了代表各自特色的较深的烙印,老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如果能有意识的把它们的特色加以对比,对学生了解中外文学的区别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让他们能带有批判性的去阅读文章,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分析解答能力也会上一个台阶。下面我将就苏教版所选的一些文章为例谈谈他们如何体现中外小说的区别。一、人称的差异 中西方文学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人称差异,也就是叙事角度不同早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要追溯到中外早期的说书艺人的表演方式,后世的小说创作正是由这种说书方式演变而来,在西方很早就存在这以吟唱史诗为职业的吟游诗人,这些诗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面对的往往是陌生的观众,因此他们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来虚构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而中国的说书艺人往往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表演,观众中有不少是说书艺人的熟人,所以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使用第一人称而选用第三人称。这个区别在教材中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节选的中国文学且不说古文中全部是第三人称,如曹 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桃花源记,就是近现代小说也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如吴敬梓范进中举、鲁迅孔乙己、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秦文君伟人细胞,作者都是用客观的视角来描写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相较而言,叙述中虽有较多的对话、神态描写,但心理描写明显不足。而外国文学则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看到于勒时,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最后一课中“我”看到鸽子时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类似的心理描写往往给读者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内容上即使是看来荒诞不经的故事,西方文学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如著名的吹牛大王历险记。教材中节选的格列佛游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带领读者游历了四个国家,用类似回忆录的形式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文学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某种体现,因此不同的群体往往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中外由于历史发展背景、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不同,更是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1、是否突出自我意识一般来说,是否突出自我就是重义还是重利的选择。中国人推崇义字当先,而相较中华5000年文明来说短暂得多的西方文明就更注重自身的利益,西方人多数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在伟人细胞中,贾里做了很多“大”事,都没能引起轰动,而只是在发寒假读物时主动要那套破损的书,结果却变成了大事;桃花源记中捕鱼人为了自己私利告密却不得善终,水浒传中众英雄为了义可以做任何事,这些都表明在中国人心目中“义”字何等重要,背信弃义的人总会受到唾弃。而在西方文学中却到处可见那种自身利益至上的思想,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完全与于勒的财富挂钩,最后为了一家人的利益甚至可以对落魄中的亲兄弟视而不见;窗中的两位病人本应同病相怜,但其中一位仅仅是为了占据一个窗口的位置就不惜眼睁睁的看着另外一位死去;热爱生命中两位探险家本应相互携持,但在一方的脚腕子扭伤后,另一位却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独自离开。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将会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是否注重乡情及完美收尾中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中国人很强调乡土情谊;西方社会是海上文明,他们长期出海劳作,这方面的意识很淡薄。另外文学往往表现的是“悲欢离合”,不同的社会发展史又造成了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差异,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人民更希望一些美好的作品给予他们希望;而俨然是世界霸王的西方则需要悲剧来震撼心灵,即使是伟大的莎士比亚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也是四大悲剧。教材中范进中举虽然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最后但也要将范进由痴呆转为正常,以喜剧结尾;故乡中虽然闰土的麻木令“我”感到痛心,但是水生和宏儿的表现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枣核中朋友旅居海外索要几枚枣核只为了一解对故乡的相思之苦。反观西方文学,很少有这种“近乡情更怯 ”的描写,于勒破产了,他宁可卖牡蛎为生也不愿回到了家乡,结尾也并没有上演兄弟相认的大圆满场面;送行中表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连出门远行还要雇佣人来给自己送行,以图得心灵一时的满足。三、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外小说各有千秋,都涌现出一大批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精神享受的名著,很难说孰优孰劣,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也不可否认它们在创作和表现手法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具体说来有这么几点:1、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中国文学因为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因此为了表现人物的最根本特征,往往极注意描写人物的细节动作,有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就将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刚出场时是“排”出九文大钱,显示了他的自得,而最后“摸”出四文钱,又显示了他的落魄;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把银子给范进时,却是把银子“攥” 在手里,把拳头舒出去”,表现了胡屠户的惺惺作态,并不是真心拒绝银子;故乡中杨二嫂“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只这一描写,杨二嫂贪图小便宜的市侩嘴脸暴露无遗。可以说中国小说在“一字传神”这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我们教者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应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去体会这些字眼的好处。西方小说则更多的从人物的心理意识中选取情感细节表现人物特征。最后一课中“我”希望用任何代价换取流利地回答问题,听讲的内容全都懂,这些都反映了“我”对这节课的珍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那一段内心独白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警醒名句。教者在训练学生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时可以让学生多阅读借鉴这些外国名著,相信定会大有裨益。2、如何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布局可以说是小说中技巧性最强的一面,中国的小说结构上注重首尾平衡,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高潮来写,而且情节本身就很吸引人,一波三折,如教材中水浒传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显示了好汉们令人折服的智谋;范进中举中范进苦读不中被人奚落,后一朝得势却又神智全失,最后又戏剧性恢复,可谓“好事多磨”,让人啼笑皆非。而西方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很多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有些故事情节也很平淡,毫无波澜,更无所谓的“高潮”,但是在结尾部分却往往平生波澜,其中尤以莫泊桑和欧亨利最为著名。教材中窗也是这一代表,一个很简单的病人换床位的事,但在结尾却发现只是一堵空墙而顿让整个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于勒在最后才被揭示他落魄身份,整个人物形象又和若干年前的重合了。所以看中国小说就像是感觉喝一杯香醇的龙井,越喝越有滋味,而西方小说,就如同喝一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