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大全.doc_第1页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大全.doc_第2页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大全.doc_第3页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大全.doc_第4页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作者或出处:晏子春秋原文: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译文或注释: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 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 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注释】(1)灵公:指卫灵公(2) 好:(h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3)服:穿。妇人而丈夫饰者:女扮男装。(4)使:派遣。(5)饰:装饰。(6)带:腰带。(7)相望:接连不断。(8)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9)对:回答。(10)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11)犹:如同。(12)何也:即“也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13)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14)逾:超过。(15)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16)国:国都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好: 喜欢(2)公使吏禁之 之: 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译文:大王你何不要让宫中的人女扮男装呢?(2)逾月,而国莫之服。译文:过了一个月,国家再也没有人穿这种服装了。10.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分) 娆雪答案:比喻,挂羊头卖狗肉。11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上行下效,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晏子就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12.忍小忿而就大谋翻译Vcvjaphir11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44次2013.07.04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helloc2采纳率:50%11级2013.07.05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耽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13原文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贾人:商人。 浮苴(ch):水中浮草。 巨室:世家大族 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黯然:失望的样子。 薄:迫近 盍:何不 诸:他文言知识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运货贩卖为“商”,囤积营利为“贾”,所以说“行商坐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译文济阴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我是济水边上的世家大族,你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把他救上陆地以后,商人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问他:“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那商人马上生了气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之内能有多少收入呢?而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金子,还觉得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个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触礁又翻了,而这时那位渔夫也在那里。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呢?”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站在那里看着那条翻了的船往下沉,终于(船)沉了下去。注译骤:一下子。亡:丢失,沉没.。号:呼叫,呼救。予:给。若:你。尔:你。向:刚刚 。没:淹 。济阴:郡名。贾人:商人。巨室:巨大家族。向许:刚才答应。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勃然:发怒的样子。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几何:多少。黯然:情绪低落。退:走开。吕梁:地名,龙门山。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盍:何不。简析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然而,渔夫也做得太绝,他不应该见死不救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决定。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给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 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旁观者明哲保身,指手画脚,不愿救死扶伤,充分体现了人情的淡薄.荆轲刺秦王资治通鉴中“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 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 袖而椹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 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 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 以击荆轲,断其左股气荆轲废,乃引匕首撼王,中铜柱。自知 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 子也! ”遂体解荆轲以徇,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右手中有上帝2006|16-06-03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荆柯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通过秦王宠臣蒙嘉谦卑地请求 秦王的接见。秦王听说他们带来了樊於期的首级,不禁大喜,身 穿朝服,在朝廷上设九宾之礼召见荆轲等人。可是,在荆柯手捧 地图进献给秦王时,匕首露了出来,他随即紧紧抓住了秦王的袖 子,用匕首行刺,可并没能刺中。秦王震惊,立刻起身挣断袖子。 荆柯追上去,秦王围着柱子慌乱地跑。朝下群臣一时之间都愣住 了,因为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完全出乎意料,大家尽失常态,而秦 法规定,殿上群臣不可以携带武器,于是左右上前徒手和荆柯搏 击,有人大声喊道:“大王,您背上有剑! ”秦王听到这句话后,随 即拔出背后的剑还击荆柯,斩断了荆柯的左腿。荆柯没有办法再 追击,就将匕首投向秦王,却打到了铜柱上。荆柯知道此次行刺 失败了,于是大骂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要将秦王活捉,以 逼迫他许下有利于燕国的约定,以报答太子的恩情! ”秦王羸政 下令将荆柯五马分尸。盛怒之下的秦王遂增加兵力到赵国,命令 王翦率兵进攻燕国,在易水之西大破燕、代的军队。郭淮之死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郭淮:字伯济,魏朝时任雍州刺史,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在关中(今陕西省地)三十多年,功绩显著。都督:官名,地方军政长官,战庸:战功。庸即功劳。屡:多次。王凌: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懿当时为魏朝大将军(晋朝时追尊为宣帝),亲自领兵讨代他,便自杀。坐凌事:因王凌事获罪。征摄:收捕。摄,捉拿。戒装:准备行装。克日:定期。遣:遣送,打发。徇:谋求。身首:这里指性命。殒:殒命。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典故译文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号陶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司马懿说:五个孩子哀痛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于是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先后先后【原文】有人剃头于铺,其人剃发极草率,既毕,特倍与之钱而行。异日复往,其人竭力为主剃发,加倍工夫,事事周到,既已,乃少给其资。其人不服曰:“前次剃头草率,尚蒙厚赐,此番格外用心,何可如此?”此人谓曰:“今之资,前已给过。今日所给乃前次之资也。”【译文】有个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剃头很粗糙,等到理完了,这个人却故意付了加倍的钱就走了。过了些日子,他又到那个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尽力为他理发,而且下了加倍的工夫,样样都服务得很周到。等到理完了,竟少付工钱。理发师不服气地说:“上次理得粗糙,还得到您的赏赐,这次给您理得格外细心,怎么反倒少付钱呢?”这个人说:“今日的工钱,上次已经给过了。今天给的钱,是上次的工钱哪!”悭吝【译文】 有个人性情最为吝啬,忽然得了痨瘵之病,医生诊断说:“脉气虚弱,最好用人参补补身体。”病人十分吃惊,看着医生说:“身体虚弱,只好听天由命。”医生说:“人参如果不用,必须用熟地代替,其价钱很贱。”病人摇头说:“破费太过,情愿去死。”医生晓得他吝啬,便欺骗他说:“还有一药方,用干狗屎和红糖一二钱服下去,也可以补身子。”病人兴奋地问道:“不晓得狗屎一味,可以单独用吗?”李广与程不识将兵李广跟程不识,都以边郡郡长(太守)的身份,出任武装部队统帅,当时都负盛名。李广行军作战,从不约束队伍,也不构筑阵地,像游牧部落一样,逐水草扎营,战士们轻松愉快,夜间也不击刁斗(刁斗,有柄的一种铜钤,只是不含钤珠,而由人击打发声),也不设立岗哨。文书工作,十分简单;但斥候(察看敌情的侦探)四出,侦骑遥远,从没有受到敌人伤害。程不识恰恰相反,整饬部队,严密行伍,安营扎寨,刁斗声音不断,官吏处理军中文书,直到天亮,得不到休息,同样也从没有受到敌人伤害。程不识说:“李广兵团,一切简单明了。然而,敌人如果发动突击,就很难应战。但他的战土却安逸快乐,都愿为李广而死。我带兵虽然烦扰琐碎,敌人也不敢侵犯。”匈奴汗国对李广的谋略,深为惊惧,官兵们也乐意当李广的部属,不堪程不识的烦苦。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 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选自庄子天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颦:读pn贫。皱眉。里:乡里 。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坚:紧紧地。挈:读qi锲,带领。去:离开。走:跑。 【译文】 西施经常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便 仿效着,皱眉蹙额,走到街上。村里富人看见她的这副怪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拖捧心皱眉的样子很美,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啊。 【题旨】机械照搬,盲目模仿,势必弄巧成拙。于令仪不责盗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8)。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1 作品注释(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ng)厚:为人忠厚。忤(w):触犯。 (3)盗:小偷。 (4)乃:原来。 (5)素:向来。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万铜钱。 (8)去:离开。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译文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精骑集-续节选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二,每阅一事,心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摩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为若干卷,题为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翻译】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WWw.sLKJ.ORg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擅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某公之卒某公之卒也,所积古器,寡妇孤儿不知其值,乞其友估之。友故高其价, 使久不售。俟其窘极,乃以贱价取之。越二载,此友亦卒。所积古器,寡妇 孤儿亦不知其值,复有所契之友效其故智,取之去。或曰:“天道好还,无 往不复。效其智者罪宜减。”余谓此快心之谈,不可以立训也。盗有罪矣, 从而盗之,可曰罪减于盗乎? 释文:某位长者病故之后,生前所收藏的古器物,他的妻子和儿子都不知道这批古器能值多少钱。便求死去丈夫的好友估估价格。那位好友故意抬高这批器物的价格,使得藏品一件都卖不出去。等到这家寡妇孤儿,生活贫困,实在没法活下去了,这人就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归为己有。过了二年,收购这批古器的契友也病故了,所收购的古器,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不知道能够卖多少钱,同样有个好友仿效死去老朋友玩弄过的手法,以最低价得到了故友原先骗取的这批古器。有人这样说:如同天体的运行,任何时空都在不停地循环反复着。想耍点非法手段取得便宜,你效他的,他也是学着别人的,反正是学来的,似乎应该减轻点罪恶。我(纪晓岚)说这话倒是说得痛快,但是,却不能立下这条规矩。盗取是犯法有罪的,你学着这套手段也去犯罪,怎么可以说学着去犯罪的人便能减轻他的盗取行为呢?连处士墓表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粜(tio):卖出粮食;省(xng):看望。【注释】赒(zhu):救济,接济;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以牛自归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11文章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 、的高尚品格。(2分)二、6B 7D 8A评分意见:本题2分。9遗憾 归还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0(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评分意见:本题2分。补出主语得1分,意思1分。11 乐善好施 宽以待人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个空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66。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李孝子传李孝子传袁枚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 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彼所读何书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 (孝子)哭着说:“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 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 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 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 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索还。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评论: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 呢?中庸里说:“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 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正午牡丹【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翻译】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辨别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wWW.slKj.orG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啊。幽王击鼓身亡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 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1. 为:建造。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数:多次。 4.为:被。 5. 如果容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 6.幽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