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doc_第1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doc_第2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doc_第3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doc_第4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及心理干预摘要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产生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是交往个体构建和谐人格系统和提高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特点以及心理干预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的。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干预;团体辅导Abstrac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mean a psych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which through the contact, it reflects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 process that people convey information、express ideas、communicate feelings and with each other in social life, and i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a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group in the social, their interpersonal problems cant be ignored. This passage mainly from the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Group guidance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一种动过程,通过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达成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部分1。对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如果一个人缺乏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即将踏入社会成为各岗位新鲜动力的大学生们,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容小觑。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多名学者对大学生交往的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周同磊(2010)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调查选取了重庆市290名在校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人际交往能力良好者达61%,人际交往有一定困扰者占28.7%,人际交往有较大困难者占到10.3%2。肖晶晶(2010)选取珠海高校225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难和严重困难的学生有41.3%,整体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3。不同性别、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困扰方面都存在差异4。综上所述,虽然各研究的维度不同,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三、 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1、 交往功利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而每个人也有通过交往活动提高自身的愿望,这种追求“超越”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 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上的竞争,还有评优、入党等矛盾,就出现一些学生靠吃吃喝喝、拍马送礼等不良手段开展“交际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有大利大交、小利小交、无利不交的想法,对其他有困难但对自己无利的同学不予援手,十分狭隘,把自身利益看得太重,期待自己“一枝独秀”。2、 错误的归因方式。所谓人际归因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个观察者根据人际互动过程中的外在的行为做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大学生的人际归因主要以可控的内部归因为特点,他们肯定自己的能力,很少将自己的失败归为任务的难度,而是更多地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并且归因在年级上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外控的归因趋势更为明显,表现为人际关系成功归因的内控趋势减弱,以及人际关系失败归因的外控趋势进一步加强5。人际交往失败归因错误的同学会感到很无助、失落、孤僻、对人置之不理、敌对情绪严重、缺乏自信等,甚至影响心理健康。3、 交往情绪化。大学生处于情绪最动荡和最复杂的急风暴雨时期,他们情绪情感丰富强烈并且复杂,年轻气盛,情绪多变,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弱,心境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激情的状态下,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容易走向极端,经常用感情代替理智,情绪特征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可能会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交往失败,从而导致更多的挫折体验。4、 不健康的交往心理。主要是分为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自负的大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需要与体验,往往不顾别人的感受,这往往会伤害对方的自尊,以致人际关系的疏远。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觉得高人一等,不把别人放在眼里6。自卑心理是交往者对自身能力、品质等评价过低的一种反常自我意识,它是交往者以自身与交往对象作比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7。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期望值过高,过于理想化所造成的,其深层次的心理体验是自我降低与否定。自卑心理严重的大学生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害怕交流,严重者造成社交恐怖症,引发心理危机。四、 相关心理干预措施1、进行归因训练,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要想在人际交往中避免自我认知偏差,就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状态,拓展交往空间。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是通过心理咨询来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归因训练,改变大学生的社交归因模式。可以采用在真实情境下的自我评估法及其他一些训练方法来引导他们改变以往消极的社交归因模式,形成有利于增强交往信心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来增加学生们的社交空间和社交范围,提高大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认知,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2、加强挫折教育,提升交往耐挫心理品质8。研究表明:耐挫力低是导致大学生出现交往危机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交往中稍遇挫折就出现心理紧张,产生心理障碍。加强挫折教育,培养耐挫心理是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锻炼,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高自己,磨练意志。同时,学校要开展挫折专题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人际交往困境时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与调节情绪,做到心理相容,换位思考,面对交往危机做到感情沉稳,理性分析,摆脱心理负担,消除交往障碍。3、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灵活多变的心理干预模式,不同于以往“说教式”的教导方式,它采用了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和方法,为了帮助参训队员消除特定的不良行为模式可以采用负性强化,为了鼓励积极的行为模式再次出现可以采用正性强化9。心理行为训练还采用了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训练中的分享和讨论阶段,让参训队员自己去发现自身所具有的不良认知方式,并积极主动改变不良认知方式,最终在教练员的带领下通过训练来建立和检验积极的认知模式。心理行为训练以行为训练作为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和规则,在培训中使学员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强化内心体验,从而对学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目的是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校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受训学员的基础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10。 4、团体辅导。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1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据相关研究表明: 团体心理辅导在感情与社交孤独、交流恐惧方面改善效果显著。在自信心、羞怯、社交回避与苦恼各项指标上不仅在辅导后有明显改善,而且辅导结束9个月后仍向积极方面改善12。由此可见,团体辅导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人际交往问题,并且作用持久。小结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种应试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把学生们的成绩放在首位,学生们也一直以学业为重,疏于对人际交往的训练,大学生是即将与社会接轨的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大学生们要结合自己在交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个性特点,抱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待人际关系和交往,并不断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本文主要以心理干预作为应对大学生交往问题的策略,希望能给通过心理手段帮助大学生摆脱人际交往困惑的障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今后长期的发展。参考文献:1 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36.2 周同磊.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3):39-41.3 肖晶晶.珠海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21-22.4 孙英梅等.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成因及对策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79-81.5 董圣鸿,张王景,熊红星.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6 高颖,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2012,5.7 杨丹编著.人际关系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