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考试范围一、文学常识(所学课文的作家、作品)1了解古代、现代和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2识记重要作家的原名、字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主要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以及该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二、字、词及名篇名句(一)解释划线的字、词1、洗尽铅华后的巴黎,少了点艳丽,多了些庄严。-梵高的坟茔2、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奂的羽翼装点的自然告别。-梵高的坟茔3、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我的四个假想敌4、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谁晓得宝贝女儿现在是十八变中的第几变呢?)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我的四个假想敌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6、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楚辞渔父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楚辞渔父8、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西湖七月半9、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西湖七月半10、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 -西湖七月半1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世说新语任诞12、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1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14、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先进1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1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无题二首李商隐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18、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无题二首19、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2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燕歌行2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燕歌行22、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燕歌行2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燕歌行高适2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二)名篇名句(略)三、名词解释(1)序文(2)讲演稿(3)游记(4)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因此,散文又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三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议论文、或政论文种种,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5)碑铭体(6)议论文体(7)楚辞(8)世说新语(9)论语(10)礼记(11)诗经(12)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13)七律: 诗体名,即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用韵都有一定的格律,中间两联要求对仗。(14)边塞诗(15)词(16)离骚(17)燕歌行(18)蝶恋花四、简答题(1)“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近日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2)讲演的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A. 针对性。讲演稿的内容多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B. 情感性。讲演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佳宣传说服效果。C. 通俗性。讲演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讲演变为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幽默风趣(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课文中所谈到的语言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参考答案: 表意与交流。 记录与记忆。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感染、推动情感的功能。 心理功能。 艺术功能。 心理功能。(4)范曾在梵高的坟茔中将古今画家分为哪三种类型?作者最欣赏哪一种?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吗?参考答案:范曾先生将古今画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作者最欣赏第三种。作者的观点是否偏颇,请自由思考。(5)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参考答案: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6)一个偏见作者要讨论人声的环境污染,为什么从“偏见”问题说起?这样写有什么艺术的效果? 参考答案:(1)本篇文章之命意,细读原文可以发现,作者本是有感于“人籁”之令人厌烦,发而为文的。但尚未下笔,即已有反省对人声的厌烦,是否已成自己的一个偏见?于是先从偏见说起。(7)概括与分析我的四个假想敌中“我”的矛盾心理。参考答案: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8)分析我的四个假想敌语言上的特点。参考答案: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9)分析女孩子的花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参考答案:“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反过来说,作者把年轻女子的性格、情感赋予水仙花,水仙花成了作者抒发对女孩子人生境遇感喟的载体。(10)请根据课文的描写,概括一下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11)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 参考答案:发表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以尽学术贡献之责任;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发表各家各派的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12)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阐明了哪些大学理念? 参考答案: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这种研究,既非单纯输入欧化,也非一味保存国粹,而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偏狭;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1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说“可纪念者盖有四焉”,都是从哪些角度着眼的? 参考答案:其一、其二均着眼于历史,由联大看到国家命运于此翻开新的一页,为本国史所仅有;其三、其四则着眼于三校树立的榜样意义:合作无间,力行学术自由而有所坚守。(14)作为一篇碑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的叙事有何特点?参考答案:碑文主体应以叙事为主,议论辅之,且需恰到好处,不宜喧宾夺主作品第一部分叙述历史,起句庄严,大的背景交代极简洁;接着叙本事,有繁有简,繁简相间,有实有虚,虚实结合。繁者,对联大连迁数地,不厌其繁,一一交代明白;简者,于三次“奉命”,均一笔带过,不劳词费。实者,于年月日、人数、地点,一笔不苟;虚者则如:“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为其中坚”,看似轻描淡写,分量其实很重。(15)学术上的“通人”与生活上的“全人”是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不害“精神偏枯病”? 参考答案:前者指在所学专业以外,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后者指借“旁门”(主要是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精神,求得彻底的智慧,滋养自己的身心,养成远大的眼光,优雅的品格、风趣、嗜好,以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如此即可避免此病。(16)找出兰亭集序中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词组。参考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放浪形骸等。(17)渔父一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心矛盾,你认为这种方式与直抒胸臆相比,优点在哪里?参考答案:渔父采用了“设为问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文章中,屈原、渔父形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言语往来中,他们各畅所志,把这两种人生选择明白清晰地呈露在读者面前。借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屈原身处困厄时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完全的表现。而这种“问答”的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18)西湖七月半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七月半的胜景,而是详写西湖赏月的各色人等,表达了怎样的意蕴?参考答案:文章通篇采用了一种对比手法。文章先勾勒了杭州人七月半游湖的热闹场景,并且嘲笑他们的“避月如仇”,文笔极为简练传神。末段方是看月正文,作者轻熟自然的转写“吾辈”之看月。这一段看月的文字,从前两段看人的文章反逼出来。在喧哗与冷寂、庸俗与清雅等对比两相映衬之下,愈能见出看月之妙、赏月人之雅,使作品富于诗情画意。特别是最后一句:“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意境深远恬淡,令人遐想不已。(19)萧红墓畔口占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参考答案: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20)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21)李商隐的诗作中有很多“无题”诗,这种不点明诗歌主题的做法具有怎样的艺术表现效果?参考答案:问题是这些具体内容的含混,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甚至可能恰恰是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作品的具体内容含混或缺失,其概括性可能就越强,作品含量就越大,也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而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和联想,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这首诗就是一个范例。 (22)列举燕歌行中的对比。参考答案:如: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军的怙宠贪功;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军的失职、纵情声色等。(23)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24)马丁路德金在讲演中强调“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饥渴。”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深意的?参考答案:作者所提倡的是一种“非暴力的”的反抗。这显示了一种博大的爱和清明的理性。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他说“仇恨和苦毒永远不能医治恐惧的疾病,只有爱才能。仇恨使生命瘫痪,爱是生命释放;仇恨使生命疑惑,爱使生命和谐;仇恨使生命黑暗,爱使生命发光。” 他主张一种以恩典代替枪炮的斗争策略:以非暴力回应暴力,以爱回应恨。他要寻求拯救“黑人的身体”,还要寻求拯救“白人的灵魂”。金说他们真正的目标不是击败白人,而是“唤醒压迫者内心的羞耻感,挑战他们虚假的优越性感最终的目的是和好,最终的目的是救赎,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爱的社会。”(25)我有一个梦想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爱国主义,民权诉求,宗教修辞,理性精神,人类情怀。(26)给青年的忠告一文,作者讲得最多的是“说谎的问题”。作者用意何在?参考答案:这个内容占了全文中的一大段,可见是其重点所论。作者并非从道德上探讨禁止说谎有什么不对,而是深刻地指出社会对年轻人的不宽容,使得情有可原的小小过错成为弥天大罪。作者更通过对那些表达得“充满自信、严谨而无缝隙、又雅致动听”的真正的谎言的高度“赞扬”,进一步揭露世俗社会的虚伪。五、阅读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夫文尚矣!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阐发了诗歌创作中的那些要素?参考答案:全面而形象地描述了诗的特殊性征。“根情”、“实义”属诗的内容要素;“苗言”、“华声”属诗的形式要素;“根情”是诗的根本,“实义”是诗的创作目的,“苗言”和“华声”是诗的表现手段。(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白居易对待自己诗歌的态度有何不同?应该如何看待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哉!参考答案:(1)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矛盾心态,在以上这一段文字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一方面,他承认自己所创作的长恨歌与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主张不符,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这些诗歌又是相当的自负。文中列举了自己旅途三四千里的行程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吟诵自己诗篇的见闻,并自比于王褒、杨雄、李白、杜甫。(2)对于白氏的诗歌主张,应该肯定其关注社会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但对他过于强调文学的现实功用,忽视文学艺术特性的一面也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实际上,白居易自己的很多创作都是辞采斐然、流丽婉转的作品,如其代表作长恨歌即是如此。白居易此类作品的广泛流传和讽喻诗的不行于世的对比,正说明了其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仔细品味这三则故事,归纳一下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并概括主人公王徽之的心态。参考答案:魏晋之际,是一个美的自觉的时代。无论是文人之间的清谈,还是对人物的品评,乃至生活的状态,都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意味。王徽之自由无拘、率真自然的生命本色。在他的好竹、雪夜访戴、赏笛的行为中,处处体现出兴之所至,不计得失的超然旷达,透露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世俗之间的地位、得失,对王徽之来说,毫无意义,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自在!与任性率真的生活态度相表里的,是王徽之超尘脱俗的人生情趣。(五)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以文章第二层次“四弟子言志”为例,简要说明论语记言、记事的艺术特征。孔子在教育方面标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宗旨。请以文章第三个层次孔子评志为例,体会孔子的教育艺术。参考答案:(1)子路好勇而少谦逊,冉有知规守礼,颇为谦和,公西华志向远大,善于辞令,曾皙优游自在,仪容欣悦,这段文字通过对话与动作、态度的描写,以简洁而又贴切细密的笔触,将人与事描摹得眉睫皆动,情态宛然。(2)孔子评志,方法很巧妙,他先倾听三个学生的表述,然后通过曾皙的发问,夫子再作回答。将前三人的志向、态度做了小结,解释了他哂笑子路,以及认同公西华的原因。这表现出孔子施教的两种特点:一,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肯定学生的个性。即便是子路那样空言大话似的志向,孔子也只是微笑而矣,并没有申斥子路。即肯定了冉有、公西赤二人的“治国”大志,也肯定了曾皙追求精神理想境界的志向。二、善于从细节处引导学生。在短暂的对话中,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既定的“真理”或“标准”,巧妙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 而后知至, 知至 而后意诚, 意诚 而后心正, 心正 而后身修, 身修 而后家齐, 家齐 而后国治, 国治 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礼记大学仔细阅读找出文中的排比、蝉联句,本文所使用的排比、蝉联句式,在逻辑上是否真的很严密?有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 -礼记大学参考答案:并非真的很严密,其可置疑之处,是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从格物、致知直到平天下的八条目之间,有严格的蕴涵关系或充足条件的关系,即有了前件,就必定会有后件。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因为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格物”与“平天下”之间的各个阶段就都可以省略,一旦“物格”,便“天下平”了,而“格物”也就等于是“平天下”,因此应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格物(或致知)为本”才对。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格物”并不等于“平天下”,甚至也不等于“修身”。文章既然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很明白,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总括于“修身”之内,是其具体的项目,而不是“修身”的前一阶段或充足条件。作者使用这些排比蝉联句式,只是为了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关联,但却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习惯去理解它们。(七)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选自戴望舒全集诗歌卷 本诗只有短短地四行,却蕴藏了丰富的意蕴。这种意蕴的产生是由于诗歌中充满了对比性的要素,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概述本诗的诗境。参考答案:(1)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2)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韧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选自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其艺术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描写得是秋天的景色,从诗歌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意象可以看出。(2)采用了复沓的形式,在营造缠绵、追索的氛围时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九)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选自李商隐诗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已成为歌咏爱情的千古名句。请结合本诗分析诗句的意蕴。参考答案:“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情远,情致缠绵。故而这两句成为历代传诵的描绘受压抑的爱情的名句。(十)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化学课件flash
- 高中俄罗斯课件
- 高一哈姆雷特课文课件
- 大数据应用股权转移及数据安全保护合同范本
- 住宅租赁经营权及社区服务设施租赁及管理合同
- 离婚协议书范本(适用于名人隐私保护条款)
- 离职员工经济补偿金及原公司企业创新发展协议
- 果园中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 盆栽养护误区解析与矫正
- 大学课件检验及评价规程
- 小儿雾化护理说课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指南
- 高温熔融金属事故应急演练
-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及矫治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ktv少爷管理制度
- 2025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人高考日语真题及答案
- JG/T 335-2011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
- 村级资金资产管理制度
- 中医气血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