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 (2).ppt_第1页
《中庸》节选 (2).ppt_第2页
《中庸》节选 (2).ppt_第3页
《中庸》节选 (2).ppt_第4页
《中庸》节选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 中庸 原是 小戴礼记 中的一篇 旧说 中庸 是子思所作 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 程颐极力尊崇 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 中庸集注 并把 中庸 和 大学 论语 孟子 并列称为 四书 宋 元以后 中庸 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什么是中庸 子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 即折中 中正 调和 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 庸 即平常 普通 循常理而不变 庸者 常也 中庸者 用中为常道也 中者 天下之正道 庸者 天下之定理 中庸 的主要内容 五达道 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 父子 夫妻 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 做到君仁 臣忠 父慈 子孝 夫义 妇听 兄良 弟弟 长惠 幼顺 三达德 就是智 仁 勇 是天下通行的品德 是用来调节上下 父子 夫妻 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九经 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 即修养自身 尊重贤人 爱护亲族 敬重大臣 体恤众臣 爱护百姓 劝勉各种工匠 优待远方来的客人 安抚诸侯 中庸之道的三原则 1 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 坚持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 自我约束 2 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 互相谅解 互相关心 互不损害 忠恕宽容 体仁而行 并行而不相悖 3 至诚尽性 坚持至诚原则 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 能感化他人 发挥他人乃至万物的善良天性 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 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 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 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天性 遵循着本性 以做人处事 叫做道德 圣人 遵循本性 修明道德 这称之为教化 这个正道 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 如果可以离开 就不是正道了 本性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 即人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等伦理道德观念 遵循 修明 教化 片刻 一会儿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 更是小心谨慎 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 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 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 也是最容易显露的 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更要特别谨慎 警戒谨慎 在 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方更易被发现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 心是平静的 称之为 中 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 称之为 和 中 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 和 是天下普遍推行的准则 如果能够达到 中和 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 万物得以化育了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内容解析 3 什么是中庸 中和 1 引入 道不可片刻离开 2 提出君子应慎独 什么是道 什么是性 遵循本性做事 天赋禀性特质 怎么慎 为什么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 也是必由之路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 恰如其分即中庸 4 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 可使天地位 万物育 第二章 仲尼曰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 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 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 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 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 无过与不及 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 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解析 子贡曾经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分 子夏不够 子贡问 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 孔子说 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怎么理解 君子而时中 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 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 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 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小人肆无忌惮为什么是反中庸 请举例说明 第三章 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 久矣 孔子说 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 这种情况 已经很长时间了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 最高的道德标准 所以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 这正如我们要求 大公无私 很少有人能做到 提出 国家 集体 个人利益三兼顾 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要求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难以做到 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 小康 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 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第四章 子曰 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 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自以为是 认识过了头 愚蠢的人智力不及 不能理解它 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 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无能的人根本做不到 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 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推行 通智 无能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 原因是什么 聪明的人对它认识过了头 愚蠢的人认识又不到位 贤人做得太过了 无能之辈又做得不够 说人每天吃饭而不知其味的目的是什么 比喻人们对 道 缺乏自觉性 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 但由于自觉性不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 难以达到 中和 的恰到好处 所以 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二十章 一 子曰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 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 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 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孔子说 喜欢研究学问的 就接近智能了 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爱了 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知道这三点 就知道修身的方法了 知道修身的方法 就知道治人的方法了 知道治人的方法 就知道治理天下家国的方法了 努力行善 这里提出了实现中庸之道的前提 三达德 为什么 好学近乎知 好学则能格物致知 通晓自然人类古今远近 智慧自出 但仍只是 近乎 为什么说 力行近乎仁 努力行善则能爱人立人达人 扶危济困 为什么说 知耻近乎勇 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耻 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 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 迎头赶上别人 从而免于羞耻 勿忘国耻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只有知道羞耻 才能够发愤图强 富国强兵 第二十章 二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曰 修身也 尊贤也 亲亲也 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 子庶民也 来百工也 柔远人也 怀诸侯也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 那就是 修养自身 尊崇贤人 亲爱亲族 敬重大臣 体恤群臣 爱民如子 招纳工匠 优待远客 安抚诸侯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优待 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敬大臣则不眩 体群臣则士之报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 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 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 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 体恤群臣 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 爱民如子 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 招纳工匠 财物就会充足 优待远客 四方百姓就会归顺 安抚诸侯 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确立 此指糊涂 迷惑 受到劝勉而勤奋努力 论述了达到了中庸之道的九种功用 即 九经 关于治理天下国家的九条原则 方方面面 实际上是 大学 里提出的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几个阶段的具体展开 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的思想 这与孔子所说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相近 都是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或者说是 不打无准备之仗 的思想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值得我们贯彻实际生活中去 而不仅仅适用于政治范畴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诚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 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的人 不用勉强就能做到 不用思考就能拥有 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 这样的人是圣人 让自己变得真诚的人 选择至善的道德 坚守不渝 要广博地学习 详细地求教 慎重地思考 明白地辨别 切实地力行 道理原则 使真诚 诚恳 努力 符合 坚守 助词无实义 有弗学 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 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 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 辩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 行之弗笃弗措也 不学则已 既然要学 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 不去求教则已 既然求教 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 不去思考则已 既然思考了 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 不去辨别则已 既然辨别了 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 不去做则已 既然做了 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放下 放弃 深彻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 我还不会 就学他一百次 别人学十次就会了 我还不会 就学他一千次 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 即使再笨 也会变得聪明 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真诚 至诚尽性 固执之 为什么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 至诚则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什么是中庸 中和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 恰如其分即中庸 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君子而时中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 原因是什么 过或不及 实现中庸之道的前提 三达德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大本达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