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 简介 中庸 原是 礼记 中的一篇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 前402 之手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 中庸 的著作 汉书 艺文志 载录有 中庸说 二篇 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 中庸章句 他把 中庸 与 大学 论语 孟子 合在一起 使它成为 四书 之一 中庸 被推崇为 实学 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 中庸 忧深言切 虑远说详 历选前圣之书 所以提挈纲维 开示蕴奥 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中庸章句 序 并且在 中庸章句 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 强调 中庸 是 孔门传授心法 的著作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则退藏于密 其味无穷 都是实用的学问 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 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 下开孟子心性之论 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徽宗年间 子思被追封为 沂水侯 元朝文宗至顺元年 1330 又被追封为 述圣公 后人由此而尊他为 述圣 中庸 节选 1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 性 顺着本性行事叫做 道 按照 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 教 道 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 如果可以离开 那就不是 道 了 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 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 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 叫做 中 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 叫做 和 中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 和 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 中和 的境界 天地便各在其位了 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 仲尼说 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 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 君子对于中庸 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 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 任性妄为 肆无忌惮 3 孔子说 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 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4 孔子说 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 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 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 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道 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 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 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 5 孔子说 好学不倦就接近于智慧了 努力实行 就接近于仁义了 懂得耻辱 就接近于勇敢了 懂得了好学 力行 知耻三件事 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了 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 就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 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 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6 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常规 这就是 修养自身 尊重贤能 亲爱亲属 敬重辅政的大臣 体恤文武百官 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 招来各种工匠 善待远方的来客 安抚分封的诸侯 修养自身 就能确立中庸之道 尊重贤人 做事就不至于迷惑 能亲爱亲属 叔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 和睦相处 敬重辅政的大臣 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 体恤文武百官 受恩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 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招来各种工匠 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 善待远方的来客 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 安抚分封的诸侯 就能四海一家 天下畏服 7 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 而努力达到 诚 则是人道 诚的人 不用努力就能符合 诚 自然而然就符合天道 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达到 诚 的人 选择至善的道德 并且坚守不渝 广博地学习 详细地询问 慎重地思索 明晰地辨识 坚定地履行 有的知识不学则已 学了 学不成就不放下 有的问题不问则已 问了 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 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 思索了 没有所得就不放下 有的疑难不分辨则已 分辨了 不明晰就不放下 有的事情 不做则已 做了 坚持得不彻底就不放下 别人一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百遍也要做好 别人十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好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 那么即使愚昧的人必能变成聪明的人 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成刚强的人 1 中庸之道的含义是什么 中和的含义是什么 原则有哪些 中庸之道的含义 适当 平衡 和谐中和的含义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中庸的主要原则 1 慎独自修 2 忠恕宽容 3 至诚尽性 2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 把根本对立的立场 观点 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 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 不分主次 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 不要斗争 新华词典 把它看成 折中主义 是不妥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 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 3 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 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 生活中的 好好先生 多得可以扎成堆 你能说说它的具体表现吗 你认为这是不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 明哲保身 但求无过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把原则 正义 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 其本质是坏的 时下 像司马徽这样的 好好先生 多得可以扎成堆 他们的 光辉形象 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爱栽花 不栽刺 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 留后路 说违心话 办违心事 该批评的不批评 该提醒的不提醒 该揭露的不揭露 前怕狼后怕虎 遇到矛盾绕道走 好好先生 多了 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 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 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 是非分明 主持正义者受孤立 冷落 这样发展下去 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此 我们坚决反对做 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东汉时期 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 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 不管是好是坏 他都回答 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 他说 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 他也说 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 人家以为你有德行 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 你怎么反倒说 好 呢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 好 你的话太好了 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请举出有关 和 的熟语或格言 概括说明中华文化之 和 家和万事兴 家庭 和衷共济 事业 和气生财 生意 政通人和 政治 协和万邦 外交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试从 论语 中找些例子 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过犹不及子温而不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周而不比事君数 斯辱矣和而不同质 朴实 胜文 文雅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2003年12月10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 把目光投向中国 的演讲中 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 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 用 和而不同 的观点观察 处理问题 不仅有利善待友邦 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学完本课 联系总理温家宝的话 你认为 中庸之道 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所谓中庸之道 其实就是君子之道 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 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 之道 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 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提倡人要到达温 良 恭 俭 让的道德境界 在我看来 它是做人的完美境界 具体的思想是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 尽份内事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 对待其它人要博爱 对待上司要忠诚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 尊重知识 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由此可见 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理想人格 圣人 这 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理主义 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 适度 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 辨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梗死护理查房
- 护士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疝修补术护理业务查房
- 亲子园区讲解课件
- 计划主管年度总结
- 文创产品工作指南解读
- 事记叙文写作课件
- 《西游记》名著导读课件
- 社区常见护理技术
- 《茅屋为秋风所迫歌》课件
- 电商直播行业合规性风险管控与流程优化报告
- 第08讲+建议信(复习课件)(全国适用)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
-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 2024广东省产业园区发展白皮书-部分1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考核试题
- 2025四川蜀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6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态视角下陕南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设计初步研究
- “研一教”双驱: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2025-2030中国教育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行业发展战略与应用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小学部分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答案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