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doc_第1页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doc_第2页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doc_第3页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doc_第4页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管理Anquanguanli中国医院管理)第31卷第l期(总第354期)2011年1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34).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10014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市卫生局黑龙江哈尔滨巧002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20006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通讯作者:毛静馥,E一mail:maojin咖hotmail.eom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刘晶晶翟登奎柯云楠吴丹吴国松刘矣航赵璐李美慈苏日娜毛静馥摘要 共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抽取5家三级和5家二级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在药品监管组织与规制、药品储存与养护、医嘱管理、药品的调配和分发、给药、用药安全监测、安全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进行了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了病人用药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井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 综合医院 用药安全 管理现状 用药差错中圈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一5329(2011)01一0041一03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patient Medication safety in Harbin/uUJing一j面ng,zHAIoeng一kui,Kyon一nan,etaL/ChineseHospita一Management,2011,31(1):4143Abstractstrati行edran由msam刘jngmethodwasusedtoextraetstertiarygenera一hospitalsandsse。如d扫浑习ene一暴尝咪默毛忿霏恕忠溉:naen言瓷暮黔孺饮黯霜瓷纂默糯i写雪森架漂黔患然窿)黔燕兹燕蔗豁黔影瓮骥薰蘑:棘患l黔孵掌凳岩流黑豁二盘气孺嘿瓢f氛黑瓮默vs!a缘:嘿黑漏ital,一。eijin。Institute一forcan-ceResearch,Beijing,100142,China美国每年由于用药差错引起的死亡有7000人左右右,由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达106000人2,药品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病人安全。因此,各国政府对用药安全管理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政府对此亦十分关注,已把病人用药安全作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来加以重点管理。但是,由于药品使用与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用药安全管理仍然是医院管理的难点。因此,对用药安全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资料来派与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哈尔滨市抽取5家三级和5家二级综合医院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现场问卷调查与个人深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状研究。现场共发放调查问卷465份,回收430份,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达97.9%。访谈对象为药学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长等。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药品监管组织与规制2.1.1药事管理委员会建立情况目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人员构成情况如下:4家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药学人员、医生、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4个领域的专家,3家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由药学人员、医生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构成,其他几家医院人员构成略有差别。调查发现委员会人员构成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目标医院中三级医院委员会成员均具有高级职称,二级医院委员会成员职称均在中级及以上,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资质符合国家标准。7家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有相应的工作计划,委员会工作职责明确。2.1.2规章制度知晓情况本研究通过考察药剂师对麻醉处方保存时间、开具第四代头抱菌素类药品的医生资质和药品分类摆放依据的掌握情况,反映药剂师对规章制度的知晓情况。调查数据显示:869%的药剂师能够正确地回答麻醉处方的保存时间,三级医院回答的正确率为90.1%,二级医院回答的正确率为74.4%,丫二6.787,P=0.009。头抱毗厉、头饱匹罗和头抱唾利等抗菌药物应该由主任医师开具处方,调查数据显示:59刀%的人员能正确回答出处方医生应该具有的资质,三级医院回答正确率为69.1%,二级医院回答正确率仅为23.1%,x2=27.296,P0.0001。药库中药品应按照剂型进行分类摆放以便管理,调查数据显示:能够正确回答出药品摆放依据的人员为55.5%,三级医院回答正确率为76.9%,二级医院回答正确率为50.0%,x2=9.109,凡0.003。由上述题目可知,三级医院药剂师对规章制度知晓情况好于二级医院。调查显示,各家医院虽均建有国家规定的药品管理制度,但是医务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知晓和执行情况还有待提高。2.2药品储存与养护根据药品储存温度和湿度要求,医院除设立普通库外,还应设有阴凉库、冷藏库。调查显示:冷藏库的设立情况略2011年l月好于阴凉库,有7家医院设有冷藏库,而设有阴凉库的医院仅有5家。此外,调查发现5家医院设有麻醉药品库,2家医院设有危险品库,仅1家医院设有毒品库。麻醉药品、剧毒药品和危险品必须有专库进行保管,目标医院在特殊药品专柜专库设置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药品养护方面,6家医院每月对药库和药房中的药品进行检查,1家医院每周进行l次检查,3家医院对药库和药房中的药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大部分医院对储存的药品能够做到及时检查,保障了药品质量。病区小药柜药品的储存管理工作同样不能忽视。小药柜中的药品的数量、质量和有效期应该有专人进行检查,调查显示:护士长对小药柜药品进行定期检查的占44名%,药师对小药柜进行检查的占1.3%,由护士长和药师共同检查的占32.2%,选择其他人员进行检查的占21.8%。可见,药师参与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应该加强药剂师对病区药品储存的管理工作。2.3医嘱管理调查显示:5家三级医院均已经使用电子处方,而5家二级医院均未采用电子处方,10家医院均按照国家要求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工作。调查三级医院药学人员显示:调配电子处方时全部打印相应纸质处方的占59.2%,对部分电子处方进行打印的占184%,另有22.4%的人员不打印纸质处方。根据我国处方管理条例规定,调配电子处方时必须同时打印纸质处方。由此可见,40.8%的人员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工作,应加强电子处方的管理工作。在处理有修改的处方时,3.1%的药剂师在处方修改后仍可在清晰辨认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调配,8.4%的药剂师在询问处方医生后直接进行调配,83.2%的药剂师需要处方医生在修改处签名后方可进行调配,另有5.2%的人采取其他处理措施。根据处方管理条例的规定,处方有修改时,必须在修改处经医生签名后方可进行调配。调查发现:83.2%的药剂师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处理有修改的处方。2.4药品的调配和分发处方的调配与分发应由2位药剂师单独完成。调查数据显示:67.5%的药剂师能够遵从上述规定的要求,32.5%的药剂师不能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药剂师在进行调配时应1次只调配1张处方。调查显示:巧.7%的药剂师经常同时调配多张处方,25.7%的药剂师偶尔调配多张处方,58.6%的药剂师从不同时调配多张处方。药剂师在进行调配工作时,部分人员存在违反工作规范的行为。因此,应加强对药品调配环节的管理。发药交代是药品分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调查数据显示:药剂师在告知患者药品使用方法时,70.5%的药剂师对所有药品都进行口头告知,23.2%的药剂师只对特殊药品进行告知,只有2.6%的药剂师进行书面交代。而在发放经过分装的药品时,19.4%的药剂师会提供必要的书面信息,34.0%的药剂师只采用口头告知方式向病人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由上述数据可见,药剂师在告知病人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时,特别是在发放经过分装的药品时,缺乏必要的纸质说明。2.5给药2.5.1医嘱执行调查数据显示:99.1%的护士在转抄或者执行医嘱时及时签名,85.7%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给药,97.0%的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给药方式进行给药;护士在执行医嘱前都能够进行双人核对,其中由2名护士进行核对的占63.5%,2名护士共同核对是最主要的医嘱核对方式。目标医院的护士医嘱执行情况良好。2.5.2病人核对调查显示:目标医院的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均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用2种以上方法核对病人。具体核对方式如下:38.3%的护士主要采用核对病人房间号和床号的方法,41.3%的护士采用询问病人姓名和床号的方法,20.0%的护士采用核对房间号、床号和姓名的方法。目前,目标医院尚未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病人核对。二级医院在病人核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xZ=28.3320,尸0.05)。2.5.3药品配置调查显示:4家三级医院成立了静脉配制中心统一配制静脉药品,二级医院均没有成立该中心。目前,目标医院输液配药还是以病区护士负责配制并完成对病人的输液为主。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护士配药通常都是在开放的、空气净化装置不完善的治疗室内进行的,极易造成药品配置污染,进而造成病人输液感染。2.6用药安全监测情况调查显示:目标医院均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近几年,药害事件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各家医院也都开展了对药害事件的监测。另外,有8家医院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药品的监测是药品在医院使用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目前,目标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开展的项目比较多,但是对监测结果的反馈却不尽人意。调查显示:52%的药剂师认为目前用药监测结果反馈非常及时,34.6%的药剂师认为比较及时,40.3%的药剂师认为一般,16.2%的药剂师认为不太及时,另有3.2%的药剂师认为不及时。由此可见,管理人员应加强用药监测结果的反馈,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安全性监测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对确定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2.7安全文化建设情况传统的用药安全理念和文化认为发生差错是由于个人失误造成的,对于造成差错的人员往往一味地采取惩罚进行告诫。本次调查发现,29.8%的人员上报用药差错后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医院还没有完全形成无惩罚的安全文化,这将导致医务人员因为害怕被惩罚而掩盖所发生的问题和尚未发生的差错,从而阻碍差错的发现和预防。3讨论与建议3.1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建设,统筹管理药品使用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应是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资质要求的专家,并且委员会成员应是涵盖药学、医学、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由药学部门进行日常管理。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也应该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保障委员会发挥其在药品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发挥其在临床药品安全性监管、药品引进、药品退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作用。3.2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操作规范国家为保障药品安全使用已经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各级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此外.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完善的工作规范是员工规范化操作的依据。因此,各级医院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国家法律为蓝本制定本机构的药品管理规范。同时,管理人员应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教学、定期讲座和情景训练等手段鼓励员工自学药品法律法规,并且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3.3合理设立药品储存区域,确保特殊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特殊药品的自然属性、适用人群、养护措施及消防方法均与其他药品有较大差别,实行分区专柜保存有利于保管人员掌握药品进出库的规律,有利于清仓盘库,缩短药品收发作业时间,提高药品管理水平131。因此,各家医院应设立专门区域保存特殊药品,并且对特殊药品的人库、出库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3.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使用药安全管理科学化美国最大的医疗中介组织利福国际财团(Leapfrogconsortium),为2000多万美国人购买医疗服务就是以医院有无CpoE(Compute行zedPhysieianorderEnt叮)&PASS(Prese五ptionAutomatieSereeningSysrem)为取舍标准,反映了信息系统在防止用药差错、保障医疗安全中的重要地位lo电子信息系统在预防药品不良事件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基于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药品使用管理流程会大大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由于书写、转录等手工操作出现的差错,为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与建议,使用药安全管理逐步科学化。3.5建立静脉配置中心,保障输液药品质量推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可以减少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流动,避免药品的院内感染,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合理性,并且由具有一定药学知识的人员进行药品配置工作可以充分认识到药品相互作用的时间、配伍禁忌等内容,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与安全性。国外医院已经普遍采用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来提高输液质量,提高病人用药安全。迄今,美国93%的营利性医院、roo%的非营利性医院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大型医院也都建有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阎。国内的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医院已经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哈尔滨市各家医院也应该尽快建立功能齐全的静脉配置中心,加强配药流程改建工作,提高用药安全。3.6建立无惩罚用药差错报告制度,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耶鲁大学证明对用药差错采用非惩罚性策略,鼓励差错者报告差错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并且奖励报告者,可以使差错报告率上升2一3倍161。因此,建立无惩罚的用药差错体系可以收集更多药品不良事件信息,从已经发生的“错误”中积累宝贵的经验,预防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是提高病人用药安全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4结论目标医院药品监管组织与规制建设较完善;药学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低于国家标准,并且三级医院配比失衡情况更加严重;二级、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对药品管理制度知晓率不高,三级医院知晓情况好于二级医院;多数医院药库分区不合理,缺少特殊药品保管场所;目标医院的护理人员用药前能够做到正确核对病人;目标医院常见的用药差错有漏发药品、错发药品、处方书写不全、剂量差错;目标医院用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滞后。参考文献lMorimotoT, Ghandi TK, Seger A C, et al.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medic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