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训练.doc_第1页
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训练.doc_第2页
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训练.doc_第3页
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训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第九章 压强基础知识训练1小伟同学参加军训时,体检称得他的质量为50kg,他立正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N;他正步走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将_(增大/不变/变小)(题型二)2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_,在_不变的情况下,_(增大/减小)了压强.载重汽车的轮胎比普通车的多而宽,这样能_.(题型四)3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5所示,(1)若沿aa线将它切成两块,拿去上面的部分,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将_,密度将_,压强将_; (2)若沿bb 线切开,拿去右半部分,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将_,密度将_,压强将_.(增大/不变/变小) (题型二)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A压力方向总是与重力方向一致 B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C压力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大小有关 D压力就是压强5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 (题型四)A打地基的桩,其下端做成尖形 B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C背行李的背带做得宽一些 D把铁轨铺在枕木上6一人先站在地面上,后又在地面上走动,则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是 ( ) (题型二)A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压力、压强都增大C压力、压强都不变 D压力不变,压强增大7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题型四)A站着不动大声求救 B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C赶快跑向岸边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大声求救9小丽在菜市场买了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她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你认为她应该_来减小手被勒痛,其物理道理是:_(题型四)10仔细观察订书机,它的结构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强知识?试列举出来.A.增大压强的地方:_;B.减小压强的地方:_.(题型四)11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 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2则:(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_;(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_;(g10Nkg,写出带公式的运算过程)(3)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好处是_.(题型三)1用100 N的水平力将重9 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01 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_N,压强为_Pa(题型三)2 用50 N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_Pa,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3Pa的压强,应使受力面积变为_m2(题型三)3两物体平放在水平面上,它们所受重力之比是l3,与桌面接触面积之比是21,则桌面受到压力之比是_,所受压强之比是_.(题型三)4一块砖的长、宽、厚分别为20 cm、l0 cm、5 cm,重15 N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最大压强为_Pa,最小压强为_ Pa(题型三)5 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受到的压力_(相等/不等),压强_(相等/不等).与笔尖接触的手指感到_ (疼/不疼),原因是_(题型四)6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接近于 ( )A50 N,103Pa B50 N,104Pa C500 N,103Pa D500 N,104Pa8甲、乙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均为10cm,而质量分别是2kg、3kg,现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9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密度之比为2l,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 (题型三)A31 B43 C2l D3;210边长为10cm,重100 N的正方体,把它放在边长为50 cm的水平桌面中央,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 ) A410 2 Pa B210 3P a C1.0 10 3 Pa D110 4 Pa12少儿夏令营活动中,小明看到同学小红和老师在沙地上行走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S师S红),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力及压强相比是 ( ) (题型二)A.F师F红,p师p红 BF师=F红,p师=p红CF师F红,p师F红,p师=p红13试试看: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的长宽高42l,要使这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怎样放?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放法,请你至少写出3种: (1)_;(2) _;(3)_;14实验题: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实验中的器材:_;步骤:A._,B._;表达式:_.(题型二)15若取一块砖和一块20cm10cm5cm的海绵.将砖块分别平放、侧放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海绵表面,注意观察海绵表面的三次凹陷程度,能得出的结论是:_.再将相同的几块砖叠放在海绵上,观察放置砖块的多少与海绵表面凹陷程度有何关系,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 (题型一)练习1:一块钢板的密度为7.8103kg/m3,测得它的质量为39kg,则它的体积是多少?若将钢板截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kg/m3。练习2: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0.025m3 箱和牛总质量是5kg,箱中牛奶每一小袋上都标有“净含量221mL 227g”字样 (g=10N/kg) 试求(1)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2)这箱牛奶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少?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乙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已知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1)圆柱体的重力.(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3)圆柱体的密度.(4)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2、如图所示为某种型号潜水艇,其体积为510 m(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kg/m,g取10 N/kg).求:(1)它在潜入到水下执行任务时所受浮力;(2)它潜入到水下200 m时,它的一个面积为1.2 m的舱盖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3、2013年5月12号是母亲节,小明陪父母一起去商场,想送给母亲节日礼物,在商场中妈妈看上了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鱼缸,如图甲所示.现将该鱼缸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鱼缸内的底面积是0.8 m,所装水的深度为0.5 m.一条质量为100 g的金鱼悬浮在鱼缸水中,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1)金鱼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是多大? 4、汕昆高速公路“册亨-兴义”其中有一隧道长4 km,小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通过,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如果小汽车油箱装满油的容积是10-2m3,质量 7.1kg,油的密度是多少?如果油的深度是20 cm,油对油箱底所产生的压强是多少?浮力基础知识训练一、选择题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N B4N C3N D1N2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Ft0AFt0BFt0CFt0D3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1/4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A18N B16N C14N D10N4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先后浸没到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测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N。图示现象表明,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有关,剪断图甲中的细线,石块将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7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4321510234102345510234102345510234102345510234102345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体,一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1)铁块从位置1 2 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 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