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doc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学校: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授课教师:李丽昕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 李丽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熟悉各种药品的取用规则,蒸发结晶的方法。(2)、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加深对酸与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探索设计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已发生的实验。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关注实验的对比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时做有意识的对比。(3)通过尝试设计“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已发生的实验”,加深“对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已发生的判断”方法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次实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参与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热情。(2)、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酸、碱的化学性质;2、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学难点】1、实验基本技能培养;2、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分组学生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法【课前准备】:预判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预判学生的实验设计。【教具准备】1、实验仪器及用品:点滴板2个、小试管(若干)、小药匙、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三脚架、废液杯、废物杯、抹布、烧杯、胶头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2只)、氢氧化钙粉末。2、多媒体、实物投影【课时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引入: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酸和碱的一些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分组实验来加深对酸、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聆听,明确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开门见山给出本节课的基本学习目标。给出“温馨提示”“因为本节课要多次用到酸和碱,而酸和碱有腐蚀性,请同学们实验时注意安全。”聆听,明确基本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完成实验1用PPT呈现分组实验的内容:1、在两块点滴板上分别用石蕊和酚酞溶液与两酸两碱作用。提示:点滴板的使用,以及实验观察要点。巡视小组实验情况四至五人一组做实验,观察并在实验报告(见附录)上记录实验现象。同时得出结论通过动手实验体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现象不同,领会其实质原因。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哪个小组来描述第一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学生叙述,其他人补充,教师指导第一个实验说明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显无色,遇碱变红色。说明酸与碱都能和指示剂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应用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上相应习题请同学完成相应的习题。说明:前两道为必作,第3题为选作提高题。独立完成相应习题通过梯度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习题讲评提问回答习题答案,并分别给予及时评价回答相应习题答案,聆听补充和评价。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回顾稀酸的用途之一:除铁锈,为下一实验铺垫理论基础。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酸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如果铁钉表面生锈了,要如何除锈呢?学生叙述,教师板书: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梳理已有知识酸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完成实验2用PPT呈现分组实验2内容: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提示向试管中加入铁钉的操作。巡视小组实验情况,并指导学生全体完成前两步实验,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实验结论使学生了解颜色变化、产生气泡等是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巩固稀盐酸与铁锈、铁的反应。分析反应原理,得出酸化学性质的两点结论哪个小组来描述一下前两步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验证什么呢?并说明:第三步两枚铁钉的比较,如果现象明显,需要较长时间,只需将铁钉继续浸泡,至少一天后继续比较。教师板书结论。学生叙述实验现象和方程式。将反应现象与反应原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问题与交流: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用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中?为什么?学生讨论相关问题答案。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合作交流能促进信息的沟通,而缩小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进行实验3碱不仅能和指示剂作用,也能与某些盐的溶液反应。下面我们来进行分组实验3:PPT展示实验3内容:碱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及酸碱中和反应提示:氢氧化钠加入量要少(两到三滴),盐酸要边加边振荡巡视小组实验情况全体按步骤完成实验,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结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汇报实验现象,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哪个小组来描述一下第3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验证什么呢?教师板书实验结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方程式联系反应原理与现象,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仿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我们的结论,请仿写出报告单上的化学方程式:并预计相应反应现象全体学生参与提升学生能力,为后续拓展实验做铺垫。知识回顾:回顾常见的两种碱,引出实验4我们知道常见的两种碱分别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梳理已有知识为下一实验铺垫理论基础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教材上的实验5)下面我们来验证下氢氧化钙的性质PPT展示分组实验4内容:氢氧化钙的溶水、溶酸实验提示:1、取氢氧化钙的量:用小药匙的尖端挑一点。2、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颜色变化。巡视小组实验情况明确操作和观察要点,完成实验4、并填写报告明确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微溶物,但易溶于酸。汇报实验现象,验证氢氧化钙的微溶性请小组代表回答相应实验现象并板书结论。提醒学生:氢氧化钙溶于酸是因为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易溶物根据实验现象:明确氢氧化钙是一种微溶物,但可很快溶于酸。渗透酸碱中和反应并不都有明显现象小结实验中涉及的中和反应并进行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氢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铜溶于盐酸现象较为明显,其实并非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有明显现象,比如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PPT展示实验5内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并蒸干生成物提示:边加盐酸边振荡;蒸发时只加1毫升溶液。教师巡视学生实验并给予指导带着思考进行实验5中和反应的验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在实验之前设疑,使学生的实验有的放矢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并能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信息,接近讨论问题2的正确结论。汇报实验现象,得出验证中和反应已发生的一个方法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的实验现象、结论。问题与交流:1、此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酚酞,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汇报实验全程现象,教师板书方程式。全员参与小组讨论问题1,并给出答案根据讨论,得出验证无现象中和反应已发生的方法一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根据“问题与交流”2的要求设计拓展实验拓展问题2:能否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其它实验验证NaOH溶液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要求:不再使用指示剂。小组讨论,拓展实验设计在讨论中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方式展示哪个小组有原理不同的实验方案?请展示出来并阐述设计原理(实物投影)与学生共同分析一起评价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派代表阐述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聆听、评价其他小组设计全员学习,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小结:判断“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的方法由以上实验设计可知: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样的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我们可以通过1、借助药品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来间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并板书。聆听老师总结,升华已有知识。介绍第二种验证方法。化学反应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所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第二个方法为: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且此方法为最实质的证明方法聆听老师总结,升华已有知识。重温判断反应发生的科学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课堂延伸课堂小结在本次实验活动中还有哪些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没有得到验证?板书: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并指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布置作业1:“拓展作业”试着设计实验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作业2: 完成相应5道题,前3题为必做题,后两题选作提高。回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对“拓展作业”跃跃欲试补充酸碱的化学性质,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分层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活泼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某些盐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一、酸、碱的化学性质二、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主要判断方法:1、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实质)附件1:【课后作业】(必做题)1、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D.CuSO4溶液2、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B.用盐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褐色氢氧化铁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3、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盐酸可以去除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原因是_ _。(化学方程式)。(选做题)4.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食盐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D.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5、为了测定某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同学甲取10g盐酸于小烧杯中,滴入两三滴酚酞试液,搅拌,滴入质量分数为5%的Ba(OH)2溶液至溶液时停止,共用去Ba(OH)2溶液20mL(密度为1g/cm3),则原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拓展作业)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无明显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本设计的原理预设的实验步骤预计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附件2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组 姓名 【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实验设计,加深“对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已发生的判断”方法的理解【实验仪器和用品】:点滴板2个、小试管(若干)、药匙、玻璃棒(2支)、蒸发皿、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三脚架、胶头滴管2个、废液杯、废物杯、抹布。温度计、镊子、玻璃片。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2只)、氢氧化钙粉末,PH试纸、镁条、砂纸【温馨提示】:酸和碱有腐蚀性,实验时请注意安全。【知识储备】: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活动】1、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步骤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滴加1滴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再分别滴入1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在另一个点滴板上用酚酞代替石蕊重复上述实验,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填显示的颜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a(OH)2溶液石蕊酚酞结论石蕊遇酸 ,遇碱 ;酚酞遇酸 ,遇碱 。习题(1) 使石蕊变红的离子是,变蓝的离子是 (2)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的变化属于变化。(3)要鉴别盐酸、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溶液,可以用。2、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实验步骤取两枚生锈的铁钉放入两只试管中(一横、二放、三慢竖),分别倒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一只试管中的(盐酸倒入废液缸)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只试管中的现象。再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Fe2O3 + HClFe+ HCl结论酸能与 反应,生成 酸能与 反应,生成 问题与交流用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中?为什么?3、碱与某些盐溶液及酸与碱反应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取约1mlCuSO4溶液,然后滴入几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Cu(OH)2+ HCl 结论碱能与 反应,生成 碱能与 反应,生成 习题1、仿写方程式:Ca(OH)2+Na2CO34、氢氧化钙的性质实验步骤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Ca(OH)2粉末(用药匙柄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蒸馏水,振荡,再各加入1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问题与交流此实验可以验证Ca(OH)2的哪些性质?1、Ca(OH)2固体 溶于水,水溶液显 性。2、Ca(OH)2固体 溶于盐酸(即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物)5、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取约1ml NaOH溶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