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拜月亭对比分析.doc_第1页
南北拜月亭对比分析.doc_第2页
南北拜月亭对比分析.doc_第3页
南北拜月亭对比分析.doc_第4页
南北拜月亭对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拜月亭与闺怨佳人拜月亭的对比研究Comparison betweenMoon Worship PavilionandA Boudoir Repining Beauty in the Moon Worship Pavilion14目录一. 内容提要3二. 研究背景4三. 引言 . 5四.拜月亭与闺怨佳人拜月亭的对比研究6 (一)戏曲内容对比. 6 (二)文字描写对比. 10六. 参考文献. 12七. 致谢 . 13【提要】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以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为基础创作而来。相同的主要故事、主要人物之外,两部戏曲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选择了情节安排及文字内容两个方向进行比较。拜月亭作为南戏以其大容量的特点对闺怨佳人拜月亭的故事情节做出了大量补充,不仅使原本脱节的情节完整,有始有终,同时其中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拜月亭中还有一些对闺怨佳人拜月亭具体文字的化用,从文人案头之物变为适合演出、百姓欣赏的曲词。【关键字】 南戏 杂剧 拜月亭 差异【Abstract】Moon Worship Pavilion is created on Zaju A Boudoir Repining Beauty in the Moon Worship Pavilion. Except the same main story and characters, these two operas have many differences. This lecture chooses the plot and language to make comparison. As a southern opera, Moon Worship Pavilion has a big container to make supplement for the plot of A Boudoir Repining Beauty in theMoon Worship Pavilion. It makes the plot more complete and characters figure more meaty. In Moon Worship Pavilion, there are some words changed from A Boudoir Repining Beauty in the Moon Worship Pavilion,becoming more suitable to view.【Key word】 southern opera Zaju Moon Worship Pavilion difference【研究背景】南戏约起源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方,以温州、永嘉为中心,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而元代初期有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兄弟民族的音乐综合发展而成的北曲及以此为基础的北杂剧,至元朝末期,杂剧由于各种因素日渐衰弱,文学中心逐渐南移,南戏也重焕异彩并出现了刘、拜、荆、杀四大南戏。就笔者个人看来,成就最高、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拜月亭。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称赞“此记关目极好,说得好,曲也好,真元人手笔也以配西厢,不妨相追逐也”。西厢记在中国古代戏曲乃至文学中的地位一贯是翘楚,能被认为可与西厢相配,这拜月亭可见其确实“好”。中国戏曲概论中称“琵琶、拜月,古今咸推圣手也”。直至今日,拜月亭仍是四大南戏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曲目。如此好的戏曲,针对它做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的。一来元末社会动荡,乱象四起,元南戏虽然兴盛却始终不如安定时期出现的戏曲来得知之甚广;二来对于南戏的关注一直不多,所做研究更少。当今社会,谈及好的戏曲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各出京剧,再来就如桃花扇、牡丹亭一类,南戏在从我们的记忆里渐渐消失。即使在戏曲研究中被提及,拜月亭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配角。而近年来以拜月亭为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拜月亭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南北拜月亭比较,拜月亭与其他戏曲小说的比较及其本身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拜月亭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及拜月亭与其他戏曲的比较相对多些,南北拜月亭的比较因为资料匮乏,一直很少。引言论起元朝戏曲,多数人想到的是窦娥冤、汉宫秋等代表的北杂剧。事实上,元末兴盛的南戏在北宋末期即形成并对后来出现的明清戏曲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大南戏荆、刘、杀、拜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拜月亭,即幽闺记出现后大受好评。关于拜月亭的来源众说纷纭。拜月亭的具体创作年代和作者目前实际上仍旧是没有定论的,有部分人士称拜月亭乃杭州人施惠所作,此曲目是根据“燕都旧本”改编,所谓的“燕都旧本”则当指关汉卿所作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就当时社会所传各种记载来看,确实有类似当时南戏大部分根据前人所作杂剧改编的传统在,而四大南戏几乎每一个出现之前都已有相关杂剧在社会上表演,因此拜月亭是根据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不无道理,本文也姑且以此为前提,并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元戏曲所选录的拜月亭及闺怨佳人拜月亭为探究底本。 作为一部以杂剧为基础出现的南戏,拜月亭在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对关汉卿所作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有所继承。而又由于南戏与杂剧可谓截然不同的剧本要求,拜月亭又做出了可以说是创新的发展及其与闺怨佳人拜月亭不同的魅力之处。故而笔者在本文中从两部戏曲的情节安排、文字描写及曲牌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在发现拜月亭与闺怨佳人拜月亭的相同之余,着重比较两者的差异,尤其是拜月亭以闺怨佳人拜月亭为基础形成的更精彩的故事、更丰满的人物、更精致的文字曲调。人物角色的设置与情节安排息息相关,谈及其中一个总免不了涉及另一个,故而本文将角色设置与情节安排放在同一探究范围之下。拜月亭较之于闺怨佳人拜月亭增加了不少小角色,但这些角色对于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丰富人物个性有着重要作用。而戏曲之文字与所选曲牌亦是相辅相成,本文也将这两者列于同一范围。闺怨佳人拜月亭表现出北剧中文字普遍的精致,尤其是唱词及与文字不同,意外地较显简单的曲牌。拜月亭则展现了南戏更为适合普通百姓观赏的特点。唱词已经相当口语化又不失魅力。一.戏曲内容对比南戏拜月亭继承了闺怨佳人拜月亭的大致故事情节、人物设计,讲述书生蒋世隆在战乱逃亡途中与妹妹瑞莲失散,遇到了同样逃难与母亲失散、又与妹妹名字相似的王瑞兰,在结伴逃亡中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后因诸多事故上演了一场悲欢离合。拜月亭是南戏代表,闺怨佳人拜月亭为关汉卿的杂剧之作,这样一个前提注定了两者即使主要故事发展相同,也必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比较这两部戏曲情节结构时,第一眼便会发现,拜月亭中出现了非故事人物而是类似于现在的独白的角色。剧本开场: 【西江月】(副末上)轻薄人情似纸,迁移世事如棋。今来古往不胜悲,何用虚名虚利?遇景且需行乐,当场谩共衔杯。莫叫花落子规啼,懊悔春光去矣。 【沁园春】蒋氏世隆,中都贡士,妹子瑞莲。遇兴福逃生,结为兄弟。瑞兰王女,失母为随迁老尚书缉探虎狼军,穷秀才拆散凤鸾群。文武举双第黄金榜,幽闺怨佳人拜月亭。末一角在元之前就已经出现。到元杂剧之时,末已经细分出多种类别,涵盖了剧本中不同层次的男性角色。虽然杂剧盛行之时也出现过冲末上场承前启后或概括全剧的戏曲,但受限于杂剧四折一楔子的规定,这种形式并不常用,即使有也不是那么让人印象深刻。拜月亭整个剧本之初便有冲末出场。一段西江月似是在指这出戏曲,又隐约指向了社会百态,细细探究也是一番趣味。沁园春中才是简短地概述了整部戏曲的主要内容,简洁清晰却不会让人失了兴趣,还暗暗表示出此剧的一波三折。闺怨佳人拜月亭用的正是元杂剧传统形式 - 四折一楔子。这种形式的剧本普遍较短,因而面对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只能将大多数情节或一笔带过或隐而不谈,诸多配角的出现细究之下就显得毫无来由,仅仅突出几个主要人物。整个故事虽然有头有尾,却是不知因何而起,又为何而终,给人的感觉既不完整也不丰满。主要人物形象丰满不足,其他人物更是乏善可陈。就如闺怨佳人拜月亭中,虽然缺失了大部分念白,却可以一眼看出“主角”蒋世隆和王瑞兰的“台词”份量与其他角色的巨大差距。并且由于元杂剧演出形式的约束,闺怨佳人拜月亭全本仅正旦一人有唱词,应为旦本。即使是主要角色、有着大量念白和唱词的正旦也因为没有足够的配角衬托,有些独角戏的意味了,连文字也显得空洞无力。故事本身不难看出是包含了诸多巧合,观者在情节连接跳跃之处可想象其中的一波三折,奈何剧本容量不足,如同一件在构想中复杂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放不进容器,只能留下简单粗糙的主要框架,实在令人遗憾。但南戏拜月亭打破了这种限制,全曲四十出,这般大的剧本才能完完整整的容纳下这个故事,并清楚、形象地展现了各个人物。南曲容许多个人物同时在台上表演,进行对唱,在一定程度上也丰满了人物形象。如“罔害皤良”一出中聂贾列与陀满海牙对峙: 【雁儿落】(外)俺穿一领裹干坤缝掖衣,要干着儒家事;读几行正纲常贤圣书,要识着君臣义。俺则是一心儿清白本无私。(净)你触犯了圣上,就该万死。(外)言如达,死何辞?(净)常言道:“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外)怎做得窨无气?(净)你许多年纪了,还要管这等闲事怎么?(外)怎做得老无为?今日任你就打落张巡齿,痴也么痴,常自把严颜头手内提。聂贾列与陀满海牙你来我往,紧逼对方,瞬间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聂贾列的一再劝说、诱导、威逼反衬出拒不退让的陀满海牙的忠贞,仅一出就将陀满海牙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戏大大打破了杂剧的桎梏,受南戏影响,后世戏曲可以多元化发展。比照今天的剧本来说,拜月亭中蒋世隆、王瑞兰就是男女一号,陀满兴福、蒋瑞莲就是男女二号,大致可以看出南戏拜月亭的结构是双线并重而非闺怨佳人拜月亭的单线或者可以说是王瑞兰这一个线索。仅在“走失”一场中,故事中心就从王瑞兰之母与蒋瑞莲切换到蒋世隆和王瑞兰又变到四个人一起,这一点是元杂剧所做不到的,一个是因为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容量不够,还有“一人主唱”的体制无法使多个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差不多的戏份。王尚书外出这一情节在拜月亭和闺怨佳人拜月亭中都出现了。这一情节在闺怨佳人拜月亭中是引出整个故事的楔子,而在拜月亭中考虑到这一情节的承前启后及对后面情节的呼应,直接安排了一出戏来讲述。同样的,为了使王尚书外出、众人逃难的情节出现得不显突兀,拜月亭在这些情节之前添加了多出戏甚至是多个角色以说明这些情节出现的原因:外敌入侵,佞臣当道,迁都与战乱。这其中还涉及了第二重要的末角 - 陀满兴福。在剧本开始即创造了一个外敌入侵、朝政混乱、佞臣当道的背景,并出现了陀满海牙这一人物。他的戏份虽然不多却极为重要。陀满海牙因直谏被诬陷,其忠义的性格极大地影响了陀满兴福,使拜月亭之后的诸多故事情节有了解释。他从一个贵族子弟沦落为绿林好汉却依然善良忠义的始末及其与蒋世隆的缘分,这些与后文蒋世隆重逢陀满兴福并向其寻求帮助呼应,也解释了最后陀满兴福参加武举考试的行为。相较于闺怨佳人拜月亭对陀满兴福落草为寇的一笔带过,拜月亭安排了罔害皤良、亡命全忠、图形追捕、文武同盟、绿林寄迹五出细说。在戏曲之初就向人们清楚地解释了平凡的书生蒋世隆为何与陀满兴福这个强盗头子有交情,才不至于观者在后来产生疑惑。另外南戏拜月亭中第二十五出“世隆成亲”是其独有的一段情节。闺怨佳人拜月亭中蒋世隆与王瑞兰虽有真情实意,但从头至尾都是假扮夫妻,南戏拜月亭却是安排了一出蒋世隆与王瑞兰拜堂成婚的情节。其中: 【绛都春】耽烦受恼岂容易,共伊得见今朝。有分忧愁,无缘恩爱, 何时了?(旦)他那长吁短叹,我心自晓。(生白)正要娘子晓得。(旦唱)有甚真情深奥?理法所制,人非土木,待说也难道。 全元戏曲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3页 (旦白)慌慌逃难离京畿,此情惟有老天知。半路偶逢君问妹,中途一路得提携。指望送奴归故里,谁知逼我做夫妻。你是读书君子行 正道,休惹傍人说是非。(生)此等言语谁向说?不记当初相会时,同 行亲许我佳期。今日佯推不肯,不记旷野念毛诗?(旦)我没有说甚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你说?(旦)彼时当耍说的。(生) 你当耍,我当真。 同上,第495页战事平息,蒋世隆在小酒店里对王瑞兰开始求婚。他一再劝说瑞兰,要以当初之事打动瑞兰,而瑞兰一再婉拒。紧凑的对话颇有些蒋世隆步步紧逼,王瑞兰节节退让之感。同时表现出王瑞兰的羞涩与谨慎、蒋世隆的执着与深情。闺怨佳人拜月亭中根据现存的剧本推断是没有蒋世隆与王瑞兰二人互表心意、私定终生这一段的,仅仅是蒋世隆重病、王瑞兰与其父重逢一段中经王瑞兰之口透露了这段感情: 【牧羊關】您孩儿无挨靠,没倚仗,深得他本人将傍。(孤云了)(正旦做意了)(唱)当日目下有身亡,眼前是杀场,刀剑明晃晃,士 马闹荒荒;那其间这锦绣红妆女,那里觅个银鞍白面郞? 这一番话虽是王瑞兰为安抚父亲王尚书所讲,却难免透露出非我所愿的意思来。似是若没有这一场战乱,她必定是要好好寻觅一个“银鞍白面郞”才肯嫁的。如今是战乱四起,家人离散,一路上倚仗着蒋世隆才得以平安,如今做蒋世隆之妻不过是局势所迫加上报恩知心罢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两人之间的感情的真实性。此外,两者虽然都是大团圆结局,但在处理上还是有一些差异。闺怨佳人拜月亭中蒋世隆高中状元后入赘尚书府,王瑞兰虽然不满父亲强行拆散他们夫妻,但迫于出身 - 所嫁之人应门当户对,她所接受的训诫也使她不能与父母决裂,最终只得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后他二人的团圆被定为一场上天注定的姻缘,说白了就完全是出于巧合。这种设定在笔者看来隐约表现出作者在人生探索、思考中的迷惘。他不知如何以实际行动反抗,也不知反抗的后果,或者可能惧怕着反抗的后果并因此动摇犹豫,只得寄希望于拥有上天注定的幸福美满。这不得不联系到当时社会背景。关汉卿所处虽然是元朝较为安定繁盛的时期,但依旧战乱未休。处于元人统治下汉人地位低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更是空有才华而无施展之地,处处受限,只能在戏曲创作上显露些许功力,终究是摆脱不了郁郁不得志的感伤。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又决定了即使反抗其后果多半是凄惨的。大约正是这些原因,使他在戏曲作品中隐隐流露出迷惘。拜月亭则不同,蒋世隆、王瑞兰坚决拒绝再婚,虽然“赐婚”不可违逆,但两人的坚持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又是经历一番曲折,二人见了面才终于心甘情愿地成婚,得以团圆。这样的处理完全的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重性。王瑞兰选择蒋世隆时是谨慎的,或许确实是心生好感但也有知恩必报之意,而后违抗父命,坚决不嫁已经是完全克服了封建礼法加诸自身的影响,表现出其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性格。笔者认为两人的团圆是自身的努力多过上天的安排,有鼓励人们依靠自身努力追求幸福的意味。若南戏拜月亭确实出现于元末,这个结局也许正是作者对于汉人、自己能够进行反抗以获得幸福的期望,或许他们已经看见了曙光。二.文字对比南北拜月亭之间文字的差异根源来自于南北戏曲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差别。将大部分南北戏曲文字进行比较,都可以看出其中不同。如关汉卿、马致远之类的文人所作杂剧,其唱词精工优美,马致远所作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中一段“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蛰;泣寒蛰,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回环往复,写的是汉元帝曲折的回宫路,也是他内心纠结的愁绪,可谓杂剧文字使用登峰造极之作。相对于唱词,北剧念白则简单得多,直如常人说话,闺怨佳人拜月亭中留存的不多的念白即可见一斑,如: 【仙吕赏花时】捲地狂风吹塞沙,映日疏林啼暮鸦。满满的捧流 霞,相留得半霎,咫尺隔天涯。 (正旦云)妹子呵,你好不知福,犹古自不满意沙;我可怎生过呵? 是也!(小旦云了)(正旦云)那的是你有福如我处那?我说与你波。唱词与念白以文字形式出现在一处比较时,两段文字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唱词中“捲地狂风吹塞沙,映日疏林啼暮鸦”,单此一句来看,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狂风无形,因吹起了黄沙似是让人看见了它形态,背景自然是一片广阔的沙地;疏林之中鸦声不绝,一个暮字使疏林所映之日瞬间点明为略显暗淡、昏沉的夕阳。幸福如手捧流霞,能留住的不过半霎,瞬间就是咫尺天涯。景中有情,两句更是严谨地押在同一个韵上。再看念白,便像是画风突转,极其简单直白。 而南戏拜月亭中多处仅仅看文字,没有提示几乎分不出唱词与念白的区别。即便是唱词也是语言直白平易中又添诗意,兼之相配以南音更显婉转。其曲词没有闺怨佳人拜月亭那么像文人案头之物,因而品读之时曲词的自然、平易使故事、人物本身更加突出,但又不会令众人忽视了他的唱词。明代关于南戏拜月亭、琵琶记孰优孰劣的一场争论中,何良俊在其曲论直言“余谓其(拜月亭)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他如走雨、错认、上路、馆驿中相逢数折,彼此问答,皆不须宾白,而叙说情事,宛转详尽,全不费词,可谓妙绝。”闺怨佳人拜月亭乃旦本因而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单一,一眼望去满是闺怨。拜月亭中角色众多,又身份各异,各自的唱词念白也大不相同,与他们的身份倒是相得益彰。如“书帏自叹”一出中蒋世隆自叙身份是个“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的书生,又有抱负“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琢磨成器待春闱,万里前程唾手期。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唱词自如书生说话,形式工整对仗,还得秀出些文采。“虎狼扰乱”一出中番将番军上场,其唱词与蒋世隆大不一样,如: 【点绛唇】(净扮番将上)势压中华,仁将夷化,威风大。俺这里吃的是马酪羊羔,说什么龙肝凤髓?穿的是狐裘貂帽,要什么锦衣 绣裳?比着他华夏无君,争似俺蛮夷有主?相比较书生说话,番将的唱词已经相当直白简单。不同身份角色间不同的唱词使这些角色形象变得丰满,拥有他这一身份独特之处,而不致各个角色抹不了相似的感觉,无法突出其形象的独特性。拜月亭不仅继承了闺怨佳人拜月亭的主体故事,同时还有部分具体文字内容。如: 【剔银灯】迢迢路不知是那里?前途去,安身何处?一点点雨间着一行行凄惶泪,一阵阵风对着一声声愁和泣。(合)云低,天色傍晚,子母命存亡兀自尚未知。 【摊破地锦花】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一步步提,百忙里褪了跟儿。冒雨荡风,带水拖泥。(合)步难移,全没些气和力。相对应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中是: 【油葫芦】分明是风雨催人辞故国,行一步一叹息。两行愁泪脸边 垂,一点雨间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百忙里一步一撒,嗨,索与他一步一提。这一对儿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软软带着淤泥。这两部分内容实际是一样的。王瑞兰面对颠沛流离的前路不禁发出愁苦凄惶的感叹。拜月亭将“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间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百忙里一步一撒,嗨,索与他一步一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