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基 础 整 合(16分)1.书写能力考查。(2分)将下面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用楷书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2.在下列田字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四题作答,4分)(1)大漠孤烟直, q。(王维使至塞上)(1分)(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1分)(3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1分)(4)千里之行,q。(熟语)(1分)(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能表现诗人阔大情怀的句子是:,。(1分)(6)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1分)3.下面是一首流行歌曲千古绝唱的歌词: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恸,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情波涛涌。风流淹没红尘中,大浪淘尽多少痴情种,雷峰塔压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上面这首歌词中提到了多个民间、历史故事,请你写出其中三个故事的名称或书名。答: (3分)4说话有讲究:一位中学生到别人家作客吃饭。席间他说:“阿姨,这道菜不好吃。”这句话使人尴尬又不礼貌。如果你是这位中学生,换种说法,你会说:“ 。”这样该说的话也说了,礼貌也有了。(3分)5判断下面句子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上“”“”。(4分)(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 )(2)“诗圣”是指杜甫;“诗仙”是指李白。 ( )(3)成语“豁然开朗”出自岳阳楼记;“窈窕淑女”出自诗经关雎。 ( )(4)“广州演唱会黎明的粉丝(歌迷)很铁(忠心)”;“市民疑问:售后服务怎能如此忽悠 (忽视)消费者?”。两句中对加点的“时髦”词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二、古 诗 文 阅 读(15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5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饮酒这首诗表达诗人 的生活和 的思想情趣。(2分) 7诗歌内容讲求意境,用词讲究凝练。最能表现饮酒这首诗意境的关键词是: 。(3分)(二)阅读秋水,完成8-11题。(10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河: (2)野语: (3)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 10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秋水时至 四时之景不同 B吾非至于子之门 子又生孙C闻道百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莫己若11河伯虽然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一面。你认为这一面是 (2分)三、现 代 文 阅 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23题。 (一) (17分)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家庭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即使贫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也是如此。旧时,有卖田地供子女读书的;有长年咸菜稀粥、从嘴里掏出钱来做子女学费的;有挑担、卖樵(柴)供子女上学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旧志书上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的学生因为家里贫穷而不能专心读书,他的父亲就从千里之外背着书回来教他;有的妻子为了供丈夫读书,就帮人舂米,两天只吃一次饭。家族方面。各宗族都很重视兴学育才,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把这视为本族兴旺发达的大业。宗族的祠堂大都用来办学馆、学校,祠堂亦学堂,确保子弟就读。各宗族大都置有“公田”,收取的租谷或租金(俗称“公尝”),用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本族子弟,包括开办学校,聘请教师,奖励学业优秀子弟,资助无钱读书的子弟等。许多宗族在这方面都有议定,有的还载入族谱。如池氏族谱载:“御制有曰:从今不薄读书人,况宗族乎!自后,凡入泮者(注:经考试录取进府、州、县学读书的生员,俗称“秀才”),众公太及本房公太,各贺银叁两”。再如宁都直隶州志称:“赤贫之士朝入胶庠(注:胶为大学,庠为小学),暮成富室,激劝之方,最为尽善。”城乡方面。各族姓社区竞相义举,集资办学。至清代中期,蒙馆、社学、义学、书院数以千,学风鼎盛。古时若出了秀才、举人、进士,现代若出了大学生,不管出在那家,都被视为全乡、全村的荣耀。在一些乡、村,采取各种办法,筹集钱、粮,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读书。这一做法,旧时有,现在亦有。有的地方,筹集奖学基金,对考入高中、大学的学子,奖励多少,或补助多少,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鼓励学生努力读书。海外方面。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热心桑梓,慷慨解囊兴办了许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其中,他们最为关注、最愿意资助的,便是教育事业。以梅州市为例,早在清末,就有不少华侨和港澳同胞,或个人捐款,或募集资金,在家乡兴建中、小学堂。驰誉海内外的梅县东山中学,从1913年创办到1949年,华侨捐资兴建的教学楼、礼堂、图书馆、科学馆等,就有12座。客家地区许多建筑完美、设备设施完善的学校,大多数都是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如闽西巨富胡文虎30年代在南洋发达后,自己一个人就曾赞助、承办中小学达1000多间。当代的曾宪梓、田家炳等许多侨领,更是这方面的楷模。华侨和港澳同胞乐于捐资兴学,反映了客家人热爱桑梓的秉性和崇文尚学的良好传统。社会舆论方面。客家地区广泛流传这样的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嫲八尺长。鲤嫲头上承灯盏,鲤嫲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山鹁鸠,咕咕咕,唔读书,做苦工。”这两首童谣充分反映客家人从小就被灌输了崇文尚学的观念。在客家民间谚语中,也不乏这类内容,如:“耕田爱(要)养猪,养子爱读书。”“子弟不读书,好比没眼珠。”“不识诗书,有目无珠”等。这些童谣、谚语,是前述几个方面的思想轨迹,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是整个客家人的共识。可以说: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12整体感知请你阅读上文后,写出主旨大意是 (3分)13内容探究本文依次从家庭、家族、 、 、 方面阐述“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的。(3分)14识字解词“秉性”的“秉”应读为 ;“慷慨解囊”的意思是 。(2分) 15文章梳理本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和 ;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3分)16语言品味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上品味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这个句子的精妙之处是 (3分) 17情感体验品读文章最后两段,会引起你对童年的联想,情感共鸣。请再写出一首(不少于3句)你所熟悉的童谣或者一句与劝学相关的名言警句。(3分)答: (二)与“天鹅”同桌 (19分)在一次文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孩子,老师同学都知道的。班主任信了我,还给了我一个赞赏的微笑。虽然春天的秘密好不容易保全了,决定命运的中考也正在逼近,可我的思绪已成了脱缰的野马,我告诫自己一百遍悬崖勒马,一千遍珍惜前程,可我的思绪早已不属于我了。批注;用“脱缰的野马”形象地比喻“我”思绪(想)的失控状态。甚至,还异想天开地幻想在下一次编排座位时成为“天鹅”的同桌。 不过,运气还真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新一轮的座位编排后,我竟然真成了“天鹅”的同桌。我至今还记得那一整天我在涔涔虚汗中,幸福地沉浸在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里的情景,难道,这就是我在佛前求了五百遍的缘? 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却悲哀地发现“天鹅”完全就是那个面对一树鲜花无视走过的狠心人她很少看我,偶尔扫视,也是淡淡的、冷冷的仿佛陌生人随意的一瞥。是啊,她的学习是那么好,从没考过第二;她的特长那么突出,唱歌、弹琴、跳舞,样样俱优。和她相比,我该是“丑小鸭”,还是“癞蛤蟆”呢?我痛苦地思索着,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如此平庸与不堪。 运气再一次和我开着玩笑。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天鹅”向我请教一个并不怎么难懂的成语,她说一时忘了。末了,她还很认真地说:“你这么聪明啊,那我以后得多请教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哦!”这是什么声音啊,天籁!对了,我就是不休息、不吃喝地学习,也不能让她失望啊。 我开始留意她的学习内容,她可能遇到什么难题呢?一番观察后我冷气直冒:她学得很顺利的内容,随时都可能成为我的难题;她的学习时间排得比我胡思乱想的时间还满可是,为了我的“天鹅”,我取消了周末聚会、课余闲聊等一切需要花费时间的不必要的活动。我虽不能飞翔,但我可以日夜兼程啊。我希望“天鹅”在迎接朝阳的某个清晨,能惊异地看见风尘仆仆但不乏神采奕奕的我。 一年后的中考,我真的成了“天鹅”最靠近的同行者,我比她仅仅差3分。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虽然最初的幻想已经淡然,但我对“天鹅”的感激比血还浓。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出息,一定会用我生命里的所有来还这无价的情谊。 然而岁月一晃十多年,我仍是一名平凡的小学老师,而她已成了某地小有名气的计算机专家了。恩是无法报了。感慨之余,我悄悄地收起了当年的凌云豪气。 可是,偏偏有了这么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同学聚会。 她还是当年一样光彩照人。酒酣之中,我们都想起了当年紧张而快乐的学习生活,想起了曾经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年轻的恩师们。岁月无情,他们之中而今有多少人华发浸染,而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俗事,又有几人曾回去看望过他们呢? 在怀旧的氛围里,“天鹅”突然认真地盯着我看,半晌,她说:“有一个秘密,一直藏在两个人心里,今天,我想告诉你,你想知道吗?” 我一惊。“天鹅”的眼神变得飘忽而悠远:“那年的座位是班主任特别安排的,要我向你请教也是班主任安排的。”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到这一刻我才顿悟教育的真谛。18请你用不超过40字的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3分)答: 19结合班主任的所作所为,你认为“教育的真谛” 是什么?(3分)答: 20“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读到此处,你认为“我”已经懂得了什么道理?(3分)答: 21小说在刻划班主任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答: 22写点评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仿照文中例句,给文中划浪线语句作点评。(3分)句子: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点评: 23读完上文,掩卷深思,从小说主人公“我”的言行上,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和同学讨论?你提出这个问题理由是什么?(4分) 我的问题: 理由是: 四、写 作 实 践(50分) 24请你按要求作文。春天的鲜花是美的,飘落的树叶也是美的;小桥流水人家是美的,高楼大厦也是美的;五彩霓裳是美的,朴素整洁的服饰也是美的;同样,童年的欢笑是美的,青年的歌声是美的,父亲额头的皱纹是美的,奶奶的白发也是美的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题目或正文中如若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X代替。附 加 题(10分)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5分)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释】上:即指汉高祖刘邦 信:指汉朝名将朝韩信 从容:随意(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答: (2)刘邦和韩信谈话的话题是: (用原文回答)(2分)(3)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1分)2对联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瑰宝。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下面是育才中学九年级(1)班的小明同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对联,这些对联未曾整理有点混乱,请你根据要求帮他整理好。多读书知礼明义 楼高万木低柳絮体媚无骨气 作鸿鹄高翔百年恩爱双心结 万木丛中栋梁成才窗外千峰秀 少饮酒多是无非弃燕雀小志 梅花形廋有精神百花园里桃李争艳 千里姻缘一线牵(1)请你将属于同一对联的上下联用直线连接起来。(3分)(2)小明想请你从上面对联中,找出符合要求,用作“家庭”和“学校”的两幅对联。用作“励志”:上联: 下联: (1分)用作“学校”:上联: 下联: (1分)梅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一、基础整合(16分)1 2分 分值2分1分0分评分标准美观端正书写清晰涂改潦草2 (错、漏、添一字扣0.5分)(1) 1分 长河落日圆。(2) 1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3) 1分 化作春泥更护花。(4) 1分 始于足下。(5) 1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 1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 3分 故事示例: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十娘怒沉百宝箱 书名示例:红楼梦 西湘记 白蛇传 三国演义4 3分 示例1:阿姨,除了这道菜,其它的都很好吃。示例2:阿姨:真是众口难调,这道菜不合我口味。5 2分 (1)(2)(3)(4)二、古诗文阅读(15分)6 2分 悠然自得、超然物外7 3分 心远。8 3分 (1)黄河 (2)俗语、俗话 (3)说。9 3分 我一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得大道的人)耻笑了。10 2分 D11 2分 善于认识和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三、现代文阅读(36分)12 3分 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或: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13 3分 城乡、海外、社会舆论14 2分 bn 大方捐款捐物。15 3分 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平白如话)。16 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