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docx_第1页
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docx_第2页
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docx_第3页
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docx_第4页
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刍动物利用饲料级缩二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摘 要:饲料级缩二脲是一种非蛋白氮(NPN)补充物,本文综述了缩二脲的理化性质、代谢、饲料级缩二脲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以及作为日粮补充料的安全性评价。关键词:饲料级缩二脲 三聚氰酸 尿素 反刍动物 应用 安全性Ruminant u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feed grade biuret researchAbstract: Feed grade biuret is a kind of non-protein nitrogen (NPN) suppl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uret, metabolism, feed grade, the application of biuret in ruminants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as the diet supplements.Key words: Feed grade biuret Cyanuric acid The urea ruminants application security1 缩二脲的概述在现代畜牧业中!蛋白质资源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蛋白质资源,非蛋白氮(NPN)饲料添加剂便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资源,缩二脲作为反刍动物的一种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尿素基本相似。且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水中溶解性低、适口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优于尿素,所以倍受人们的关注。缩二脲在国外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有较为广泛的研究,并且被批准为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而我国对缩二脲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报道则较少,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弥补我国饲料蛋白资源不足。还能提高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1.1缩二脲理化性质缩二脲(biuret)又名双缩脲或氨基甲酰脲(Car-bamylurea),为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C2H5N3O2,结构式NH2-CO-NH-CO-NH2,相对分子质量103.08,为尿素的一种衍生物。缩二脲在工业上可用作生产泡沫塑料和海绵橡胶的发泡剂,油漆、涂料、胶水和润滑油的添加剂,纺织品和纸张的阻燃剂;在医药上作为中间体用于制备安眠药和镇静剂。缩二脲含氮量40.7 %,在反刍动物体内与尿素有相同的作用机制,用作非蛋白氮源以替代传统的尿素,具有许多尿素所不及的优点。与尿素相比,缩二脲水解速度慢,在水中的溶解度(37e,2.2 g/100 mL)比尿素的溶解度(37e,200 g/100 mL)低得多,相差约100倍。1.2 缩二脲在瘤胃中的代谢在瘤胃中缩二脲释氨缓慢,与碳水化合物降解速度较匹配,更有利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可大大提高氨的利用率和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缩二脲代替尿素,解决了尿素利用率低和易中毒的问题,而且适口性和饲喂效果均有提高。另外,与尿素相比,缩二脲不易分解,不受潮湿的影响,运输和贮存也很方便。因而,缩二脲是一种非常有优势的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在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应得到适当的开发与应用。1.3缩二脲的行业标准缩二脲是以尿素为原料,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热解自缩合形成,经分离后得到粗品,再经精制后获得最终产品。不同纯度的缩二脲产品其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可达数倍到数十倍。如果对终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的要求不高,采用适当的工艺路线和反应条件,所生产的粗品即可作为终产品而不需精制,这样可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批准缩二脲成为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美国、日本和德国是缩二脲的主要生产国,美国缩二脲年产量100多万t。我国在缩二脲生产工艺和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也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缺乏对饲料级缩二脲相关指标的理解和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致使不能把握好产品纯度与生产成本间的平衡点。对产品纯度要求过高,导致其生产成本高,无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使用。2004年,我国颁布了5饲料级缩二脲6行业标准,该标准将饲料级缩二脲定义为:饲料级缩二脲是由尿素在密闭条件下高温热缩合脱氨生成的,专门用作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的缩二脲初级产品,其中缩二脲含量保证值为55 %(或超过),其余物质为尿素(小于20 %)、三聚氰酸和缩三脲(小于25 %),总氮含量大于35 %,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我国5饲料级缩二脲6行业标准与美国FDA的相应标准接近,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经提纯即可达到所规定的产品技术指标,因而其生产成本可控制在作为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可接受的范围内,为我国饲料级缩二脲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2 反刍动物能利用饲料级缩二脲的相关实验实验一 饲料级缩二脲、尿素、纯品缩二脲、三聚氰酸在脲酶作用下氨释放规律的对比研究。2.1.1 实验原理尿素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尿素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首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与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经生物化学反应合成微生物蛋白,最终被反刍动物后消化道吸收利用,此为尿素在反刍动物体内作为氮源被利用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尿素在瘤胃内的水解是尿素利用过程的第一步,这一过程不但直接影响尿素的利用率,还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大多数提高非蛋白氮利用率和安全性的方法与措施均与此过程有关。尿素在瘤胃内的水解是在瘤胃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反刍动物瘤胃内的脲酶活性非常高,其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为氨被同化(被瘤胃微生物利用)速度的4倍。因此,降低尿素分解的速度,减小氨的产生与被同化间在速度上的差异,是提高尿素利用率和防止中毒的关键措施。脲酶是存在于土壤和多种植物体内的一类水解酶,主要催化非肽键直链酰胺的/C-N0键的水解,专一性很强。饲料级缩二脲是由2分子的尿素经高温热缩合工艺而生产的一种未经提纯精制的初级产品,除缩二脲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未反应尿素残余物,三聚氰酸和缩三脲。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均为尿素的衍生物,某些部位的结构上与尿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脲酶对缩二脲和三聚氰酸是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解作用并不十分确定,此点是高温热缩合工艺生产的饲料级缩二脲能否真正起到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缓解水解释氨作用的理论基础与关键。2.1.2 实验材料1)尿素,分析纯化学试剂,含氮量46.65 %。2)纯品缩二脲,分析纯化学试剂,含氮量40.71 %。3)三聚氰酸,分析纯化学试剂,含氮量32.50 %。4)饲料级缩二脲,由厦门市湖里今日成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含氮量34.05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5)脲酶,生化制剂,由上海丽珠东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酶活40 U/mg。表1 试验所用饲料级缩二脲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实测值) %三聚氰酸 总含指标 缩二脲 尿素 和缩三脲 氮量 水分含量 41.16 24.05 24.21 34.05 10.582.1.3 实验方法1)精确称取1.202 g尿素溶于200 mL去离子水中,得0.1 mol/L浓度的尿素试液,每毫升试液含尿素100Lmol。2)1.202 g尿素含氮0.56 g,精确称取等氮量的缩二脲(1.376 g)、三聚氰酸(1.723 g)和饲料级缩二脲(1.647 g),分别溶于200 mL去离子水中,每毫升各样品溶液中含氮量与尿素试液完全相同。3)按McDougall(1948)的人工唾液配方制备缓冲液。每升缓冲液中含NaHCO39.8 g,Na2HPO4.12H2O9.3 g,NaCl 0.47 g, KCl 0.57 g,MgSO4.7H2O 0.12 g。溶解后加入0.04 g CaCl2,此时溶液pH7.58.0,通入CO2使pH降到6.57。用前配制。4)称取40 mg脲酶溶于200 mL水中,得0.2 mg/mL的脲酶溶液。5)取96支10 mL高温消毒具塞试管,分为4组,每组24支,另取4支作为空白管。在每支试管中依次加入2 mL人工唾液和1 mL酶溶液,39e水浴5 min,然后在每支试管中迅速加入2 mL待测样品试液,每组试管对应尿素、缩二脲、三聚氰酸和饲料级缩二脲试液中的一种试液,空白管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39e水浴摇床中培养。6)分别于培养的第5、10、15、20、25、30、40、50、60、90、120和150 min,每组取出培养的试管各2支,加入适量1 %的氯化汞灭活脲酶,塞紧试管塞,于-20e保存。空白管于培养开始和第150 min时分2次取出,每次2支。7)采用氧化镁直接蒸馏法测定培养后试管样品中的氨态氮(NH3-N)浓度。8)采用SPSS 13.0中的One -wayANOVA过程对各处理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2.1.4 结果与讨论空白管的NH3-N浓度在培养开始与结束时基本没有变化,因而取空白管的平均值作为总的空白NH3-N值。计算每处理每个时间点的NH3-N浓度,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详见表2和图1。试验结果表明,在脲酶的作用下,尿素、缩二脲、三聚氰酸和饲料级缩二脲间水解释氨过程有极显著差异。尿素的水解释氨程度最高,饲料级缩二脲次之,纯品缩二脲有少量水解,三聚氰酸基本不水解。各时间点的平均NH3-N浓度尿素组是缩二脲组的12.4倍,是三聚氰酸组的57.2倍,是饲料级缩二脲组的2.7倍。在脲酶的作用下,尿素、缩二脲、三聚氰酸和饲料级缩二脲在不同的培养时间段释放氨的速度有明显的不同。将各组样品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水解释氨速度用平均每分钟NH3-N浓度的变化表示,结果见表3。从各图表看,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快速水解,NH3-N浓度曲线变化很大,前30 min降解速度最快,之后速度逐渐减慢,而90120 min时又加快,符合酶促反应速度呈S形曲线变化的规律,到120 min纯品缩二脲在脲酶的作用下仅有少量水解,NH3-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加趋势非常平缓,在培养的前30 min内水解过程基本完成。纯品缩二脲在脲酶作用下有少量水解的现象可作如下3种解释:1)纯品缩二脲在脲酶作用下的确能缓慢水解,但水解速度很低。2)纯品缩二脲中仍然含有少量尿素杂质,在脲酶作用下缩二脲自身不水解,其释放出来的氨是由尿素杂质水解产生的。3)纯品缩二脲自身不被脲酶水解,其中也没有尿素杂质,试验所得的结果来自试验误差。但不管是哪种解释正确,可以肯定的是纯品缩二脲在脲酶作用下水解释氨很少,不会出现氨的释放速度高于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现象。三聚氰酸在脲酶作用下基本不水解,在150 min的培养时间内,三聚氰酸的NH3-N浓度极低,浓度变化曲线几乎呈一条直线。据此可认为,三聚氰酸在脲酶的作用下不发生水解反应,培养中所产生的极少量氨态氮也许是来自三聚氰酸中的杂质或试验的系统误差。饲料级缩二脲在脲酶的作用下与尿素具有相似的水解释氨趋势,但水解速度和NH3-N峰值均大大低于尿素,水解释氨曲线平缓。在培养的前20 min,饲料级缩二脲释放氨的速度较快。但20 min后,水解速度明显减慢,50 min时基本达到峰值。这是因为,饲料级缩二脲是由缩二脲、尿素和三聚氰酸组成的混合物,在脲酶的作用下,只有其中的尿素发生较快的水解释氨反应,而其他组分不发生反应或反应速度很慢。在饲料级缩二脲中尿素含量为24.05 %,其NH3-N峰值为尿素NH3-N峰值的23.84 %,这一结果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实验二 饲料级缩二脲、尿素、纯品缩二脲及三聚氰酸在体外短期人工瘤胃模拟培养条件下氨释放规律的对比研究。2.2.1 实验背景非蛋白氮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必须降解并释放出氨才能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试验1已证实,以尿素为原料经高温热缩合工艺生产的缩二脲及中间产物三聚氰酸的性质与纯品化学试剂基本相同,缩二脲仅有少量被脲酶水解,三聚氰酸不被脲酶水解。毫无疑问,除了脲酶水解反应外,在瘤胃内必然存在其他反应途径将非蛋白氮降解并释放出氨,否则,不能被尿素水解的非蛋白氮饲料就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国外的一些研究报道,在饲喂缩二脲以前,反刍动物瘤胃内不具备分解缩二脲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饲喂缩二脲一段时间后才能形成,所需时间的报道长短不一,且其长短变化受日粮组成影响很大。而对三聚氰酸的分解能力未见报道。2.2.2 实验原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饲料中很大一部分营养物质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消化,如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蛋白质被降解为氨等。饲料级缩二脲中的主要组分)缩二脲和三聚氰酸等能否在瘤胃中降解,降解的速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饲料级缩二脲的实用效果和安全性。2.2.3 实验目的这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体外短期人工瘤胃模拟培养技术,研究缩二脲、三聚氰酸和饲料级缩二脲在反刍动物瘤胃液作用下氨的释放规律,并与尿素进行比较,为饲料级缩二脲的使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2.2.4 实验材料这项试验未使用脲酶,其他材料与试验1完全相同。2.2.5 实验方法2.2.5.1 恒温水浴摇床和发酵管的准备试验开始前将恒温水浴摇床的温度调整到(39.50.5)C保持稳定。取10支150 mL发酵管置于水浴摇床中预热。2.2.5.2 缓冲液的准备按试验1的方法配制缓冲液,置于40e水浴中预热备用。2.2.5.3瘤胃液的准备在晨饲前抽取试验牛的瘤胃液,用4层纱布过滤,混匀,置于40e水浴中厌氧保温备用。瘤胃液取自生长发育正常且身体健康的装有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X中国黄牛杂交1代公牛。该牛按中国肉牛饲养标准计算的营养水平饲养,玉米-豆粕-羊草型常规日粮,日粮精粗比4B6。试验牛在试验前未饲喂过缩二脲。2.2.5.4 试剂样本的准备分别准确称取尿素试剂0.317 g,缩二脲试剂0.363 g,三聚氰酸试剂0.454 g和饲料级缩二脲产品0.434 g。每种样品各称2份(平行样),分别置于不同的发酵管中,余下的2支发酵管作为空白对照。各发酵管中不同样本的含氮量完全相等。2.2.5.5 操作步骤将准备好的和经过预热的瘤胃液与缓冲液按1B1混匀,然后迅速加入到各发酵管中,每只发酵管80 mL,包括空白对照发酵管。向发酵管内充CO2,以排除管内的空气(保证厌氧环境)。塞紧发酵管橡皮塞。启动水浴摇床,调节好摇床的摇动频率(8090次/min),记录时间,开始培养发酵。分别于开始培养后第0.5、1.0、1.5、2.0、3.0和4.0 h,用注射器分别由各发酵管(包括空白管)内抽取2 mL培养液。用直接氧化镁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管各时间点的NH3-N浓度。2.2.5.6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中的One -wayANOVA过程对各处理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2.2.6实验结果讨论由于瘤胃液中残存一部分发酵底物,空白管在不同时间点也可检测到一定的NH3-N浓度。将各样品不同时间点的NH3-N浓度减去该时间点空白管的NH3-N浓度,作为各样品的实际NH3-N浓度,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详见表4和图2。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短期人工瘤胃模拟培养条件下,尿素、缩二脲、三聚氰酸和饲料级缩二脲之间水解释氨程度有极显著差异。尿素的降解释氨程度最高,饲料级缩二脲次之,纯品缩二脲有一定程度的降解,而三聚氰酸未被降解。各时间点的平均NH3-N浓度尿素组是缩二脲组的5.35倍,是饲料级缩二脲组的1.44倍。由表1和图1可见,尿素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快速降解,NH3-N浓度曲线变化很大,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纯品缩二脲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有一定程度的降解,NH3-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0.5 h内增加速度较快,之后速度明显减慢,但始终处于上升趋势。纯品三聚氰酸不降解。饲料级缩二脲与尿素具有相似的降解释氨趋势,在0.5 h内与尿素的降解速度基本相同,之后降解速度减慢,但NH3-N浓度始终处于上升趋势。表 4短期人工瘤胃培养条件下尿素及其衍生物不同时间点的NH3-N浓度表5 尿素及其衍生物采用脲酶与短期人工瘤胃培养下NH3-N浓度的对比图2 在人工瘤胃模拟培养下尿素及其衍生物的NH3-N浓度变化3 两个实验结果比照3.1 实验一与试验二结果对比将试验1与2的结果相比可发现,在人工瘤胃体外模拟培养条件下,尿素、纯品缩二脲及饲料级缩二脲的降解释氨规律与在脲酶作用下的水解有很大不同。表5给出了同一样本在不同培养方法中各时间点NH3-N浓度的比较。统计分析(SPSS13.0配对资料t检验)表明,尿素、纯品缩二脲和三聚氰酸在分别采用脲酶和人工瘤胃培养时,2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的平均NH3-N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饲料级缩二脲则差异不显著。尽管人工瘤胃培养时作为底物的样品量(1.849 mg/L氮)远高于脲酶培养时(1.121 mg/L氮)的底物样品量,在相同的培养时间点,尿素在人工瘤胃培养时NH3-N浓度远低于脲酶水解,在数值上相当于脲酶水解的1/2。另外,用脲酶水解时,培养2 h以后,NH3-N浓度不再上升。而用人工瘤胃培养时,在4 h的培养时间内,NH3-N浓度始终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人工瘤胃培养液中的脲酶活性大大低于脲酶培养液,因而在脲酶培养2 h时,加入的尿素已全部水解,而人工瘤胃培养至4 h时,加入的尿素尚未降解完全。人工瘤胃培养条件下,纯品缩二脲的降解较脲酶水解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在瘤胃内已经发生脲酶以外的降解缩二脲反应,这与以前国外的有关报道有一定的差距。人工瘤胃培养下的饲料级缩二脲降解与脲酶培养大体相近,所不同的是脲酶培养时培养90 min后NH3-N浓度不再上升,水解反应停止。而在人工瘤胃培养时,在培养的4 h内,NH3-N浓度始终处于上升趋势。从试验1的结果和试验纯品尿素和纯品缩二脲的降解情况分析,尽管饲料级缩二脲在人工瘤胃培养前期的NH3-N浓度与脲酶培养相近,但其内部的降解活动有很大不同。与脲酶培养相比,人工瘤胃培养的脲酶活性较低,饲料级缩二脲中的尿素分解较慢,但缩二脲的分解比脲酶培养时高,缩二脲降解释放出来的NH3-N弥补了尿素降解释氨的减少,所以表现出与脲酶培养时相似的NH3-N浓度。由于尿素降解速度的减缓,使其降解时间延长,加之缩二脲的不断降解,最终使NH3-N浓度一直上升。3.2 人工瘤胃培养与脲酶培养的不同总体来看,与脲酶培养相比,人工瘤胃培养大大减小了尿素降解与缩二脲和饲料级缩二脲降解之间的差距,NH3-N浓度之差由脲酶培养时的12.4倍和2.7倍降低至人工瘤胃培养时的5.35倍和1.44倍,约为脲酶培养时的1/2。如果将底物样本添加量的因素考虑在内,降低的幅度则更大。人工瘤胃培养与脲酶培养的另一个主要不同点在于:瘤胃液中存在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对底物降解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降解底物所产生的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因此,培养液中的NH3-N是底物降解释放出来的氨除去被利用氨的净剩余。但是,由于除了非蛋白氮底物,培养管中没有提供作为微生物发酵能源和合成微生物蛋白所需碳架的碳水化合物底物,因此,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蛋白质的速度与合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培养初期,瘤胃液中残存的碳水化合物底物和能量及碳架较多,微生物蛋白合成速度较快,被利用的NH3-N也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剩余的碳水化合物底物和能量及碳架越来越少,微生物蛋白合成速度不断降低,被利用的NH3-N也越来越少,最终当剩余的碳水化合物底物和能量及碳架耗尽时,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活动完全停止。上述过程将抑制人工瘤胃培养前期NH3-N浓度的急剧上升,但影响的程度和时间该试验不能确定。3.3 得出试验二结论根据试验2的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饲喂缩二脲当天,反刍动物瘤胃内就可发生脲酶以外的降解缩二脲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分解缩二脲释放氨的速度不高。2)反刍动物瘤胃内不存在降解三聚氰酸释放氨的反应途径,三聚氰酸在瘤胃内不能降解。3)在人工瘤胃体外模拟培养条件下,尿素、纯品缩二脲和饲料级缩二脲的降解释氨程度与速度有明显差异,尿素的降解最快,饲料级缩二脲次之,纯品缩二脲最慢。4 饲料级缩二脲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缩二脲在反刍动物上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反刍动物的维持和生产两方面。维持作用主要表现在非作物生长期,反刍动物饲粮中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低、采食量低,使反刍动物遭受持续性的营养和能量不足,从而降低体重。在这个时期的饲粮中补充适量的缩二脲,能维持体重较好地度过非作物生长期生产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青年动物的生长以及促进成年动物的产奶、产毛和产肉& 我国NY/T935-2005禁止饲料级缩二脲用于泌乳奶牛,美国先前也不允许在泌乳奶牛中添加饲料级缩二脲。但 ADM公司于2002年对美国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提出修改要求,要求允许在泌乳牛饲料中安全使用饲料级缩二脲,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于 2003 年对规定做了修改,允许在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饲料级缩二脲。ADM公司分别用90g 或 45g的缩二脲取代 450g 或 220g 的豆粕对产奶量及乳成分均无影响。吕景旭等(1992)用缩二脲取代配方中蛋白质含量的 28%或38%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和乳脂率差异均不显著【1】。对于采食高能量日粮的羊来说,缩二脲也是有效的氮补充物,其增重效果与补充大豆粉相当。罗惠娣等(2005)报道缩二脲可作为羊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料$可取代绵羊日粮粗蛋白质的20%或30%2。 目前,欧盟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协会(FEFANA)也正准备重新批准尿素及其衍生物在 1831/2003号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EC)下,继续作为添加剂使用。不同国家对其作用的认识存在差异$在不同动物上的使用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饲料级缩二脲作为反刍动物的NPN补充物需要慎重考虑,很有必要开展饲料级缩二脲的安全性评价研究。5 饲料级缩二脲使用的安全性评价饲料级缩二脲已被引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于生产缩二脲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常压热解法、高压热解法、减压热解法和溶剂法。但由于纯缩二脲的生产成本较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美国 FDA以及我国NY/935-2005对于饲料级缩二脲的质量指标(表6)可知 尿素热解缩合产品中缩二脲质量百分比达到55%以上即可,而欧盟指令Commission directive82/471/EEC规定,缩二脲最小含量为97%,并且在产品标签上需标注产品名称、氮含量。可见,我国和美国的饲料级缩二脲中除缩二脲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未反应尿素残余物,25%-30%的三聚氰酸和缩三脲。三聚氰酸的结构与三聚氰胺相似,它可以作为三聚氰胺的一种杂质出现,也是三聚氰胺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品行业的打击之重大让我们不容忽视三聚氰酸的作用。李静等(2007)采用体外短期人工瘤胃模拟培养方法做出的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瘤胃内不存在降解三聚氰酸释放氨的反应途径$三聚氰酸在瘤胃内不能降解【3】。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反刍动物采食饲料级缩二脲过高可能会对动物本身产生毒害作用$或者会在动物产品中产生残留,影响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