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100例第32(03318)光学.doc_第1页
几何画板100例第32(03318)光学.doc_第2页
几何画板100例第32(03318)光学.doc_第3页
几何画板100例第32(03318)光学.doc_第4页
几何画板100例第32(03318)光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 光学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光学部分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实验不能做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导致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本节实例课件,充分发挥“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几何、颜色参数等强大技术,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研究光学的相关规律。实例88 光的三原色【课件效果】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合成可以得到所有颜色的光,实物实验做起来较麻烦,实验效果也不太明显,用几何画板实现起来就容易的多。如图3-111所示,拖动点J、点K、点L中的任一个点,三个圆位置要发生变化,它们的重叠区域也不同,从而演示了三种原色光混合时的情况。图3-111 课件效果图【构造分析】1技术要点u 用三个参数值控制对象颜色的变化u 【度量】|【比】命令的运用u 文档背景颜色的设置2思想分析 本例通过制作一个光的三原色课件,介绍了如何几何画板4中提供的颜色参数功能,如何用三个参数控制对象的颜色。利用这些参数控制的对象相互重叠来演示不同色光合成时的颜色,这个课件演示的现象已经不是虚拟了,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物理演示实验。【制作步骤】1构造颜色参数(1)按快捷键Shfit+Ctrl+P,打开【新建参数】对话框,构造值均为零的参数t1 、t2。(2)单击【画线段工具】,构造三条线段AB、CD、EF,单击【点工具】分别在三条线段上构造点G、H、I。(3)依次选中点A、点B、点G,选择【度量】|【比】命令,得到比值AG/AB。右击度量值AG/AB,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度量结果1的属性】对话框,按如图3-112所示设置。图3-112 【度量结果1的属性】对话框(4)依次选中点C、点D、点H,度量比值CD/CH,并把它的标签改为G。依次选中点E、点F、点I,度量比值EF/EI,把它的标签改为B。2构造图形(1)单击【画点工具】,构造三个自由点K、L、J。用【画线段工具】构造线段MN。(2)选中点K、线段MN,选择【构造】|【以圆心和半径绘圆】命令,得到K。确定选中K,选择【构造】|【圆内部】命令,得到圆内部。(3)以点L为圆心、以线段MN为半径,构造,并构造L内部。以点J为圆心、以线段MN为半径,构造J,并构造J内部,如图3-113所示。图3-113构造图形效果3构造参数控制圆内部颜色(1)依次选中度量值R、参数t1 、t2,K内部,选择【显示】|【颜色】|【参数】,打开【颜色参数】对话框,按图3-114所示的设置,单击【确定】按钮,设置对象的颜色。图3-114 【颜色参数】对话框(2)同样,依次选中参数t1 、度量值G、参数t2,L内部,以参数t1 、度量值R、参数t2作为RGB颜色参数值控制L内部的颜色。依次选中参数t1、参数t2、度量值B,J内部,以参数t1、参数t2 、度量值R作为RGB颜色参数值控制J内部的颜色。(3)这时会看到三个圆内部重叠部分全是黑色,这是因为文档的背景是白色的缘故。选择【编辑】|命令,打开【参数选项】对话框,设置合适的背景颜色,单击【确定】按钮,再单击【确定】按钮,把文档的背景设置为黑色。(4)隐藏不需要的对象,最后效果如图3-111所示。【课件总结】本例通过制作“光的三原色”,介绍了建立使对象的颜色与三个参数值发生联系,如何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值来控制对象的颜色,也介绍了文档的背景颜色设置。从本例可以发现,如果文档的背景不是黑色的话,对象重叠部分的颜色是黑色。用本例还可以制作数学中的集合方面的教学课件。实例89 水的折射成像研究【课件效果】本课件动态表现了水中物体的折射成像,适用与光的折射方面的教学。拖动点G,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水槽底部的像,像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与实际现象一模一样。课件效果如图3-115所示。 图3-115 课件效果图【构造分析】1技术要点u 利用【度量】|【计算】命令,创建折射角u 利用【构造】|【轨迹】命令,构造水池底部的像u 利用【自定义工具】|【箭头】命令,创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思想分析本例的关键之处就是准确计算出折射角的值,构造折射光线和像点,进而构造出水池底部的像。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的制作步骤!【制作步骤】1创建一个水槽(1)新建一个画板文件,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将这个画板文件保存为“水的折射成像研究.gsp”。(2)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出1点A。(3)选中点A,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12厘米、【固定角度】0度平移,得到点B。(4)同时选中点A和B,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3厘米、【固定角度】90度平移,得到点C和D。(5)同时选中点C和D,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0.5厘米、【固定角度】90度平移,得到点E和F。(6)单击【线段工具】,创建线段,效果如图3-116所示。图3-116构造线段2创建光路图(1)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出1点G。(2)单击【点工具】,在线段CD上画出1点H,选中点H,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0.5厘米、【固定角度】90度平移,得到点H。(3)依次选中点D、H和G,选择【度量】|【角度】命令,创建度量值。(4)选择【度量】|【计算】命令,打开【新建计算】对话框,按图3-117所示设置,创建计算值。图3-117 【新建计算】对话框(5)双击点H,设置点H为旋转中心,选中点H,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保持默认设置,单击【旋转】按钮,得到点H。(6)单击【射线工具】,创建射线HH, 单击【选择箭头工具】,构造射线HH和线段AB的交点I,效果如图3-118所示。图3-118构造交点(7)选择【图表】|【新建参数】命令,打开【新建参数】对话框,新建参数。(8)同时选中参数和点H,选择【构造】|【以圆心和半径绘圆】命令,创建圆c1。(9)同时选中圆c1和线段CD,选择【构造】|【交点】命令,创建交点J和K。(10)同时选中点J和K,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0.5厘米、【固定角度】90度平移,得到点J和K,效果如图3-119所示。图3-119 平移点J和点K(11)依次选中点I、J和C,选择【度量】|【角度】命令,创建度量值。(12)选择【度量】|【计算】命令,打开【计算】对话框,按图3-120所示设置,创建计算值。图3-120 【计算】对话框(13)双击点J,设置点J为旋转中心,选中点J,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按图3-121所示设置,创建点J。图3-121【旋转】对话框(14)单击【直线工具】,创建射线JJ。 单击【线段工具】,构造射线IJ。(15)参考(11)至(14)步,绘出经过点I和点K的光路,效果如图3-122所示。图3-122 构造光路3创建水槽底部的像(1)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在直线JJ和线段KK的相交处单击鼠标,创建点L,同时选中点L和H,选择【构造】|【轨迹】命令,创建水槽底部的像。(2)单击【圆规工具】,创建以点H为圆心,以点G为圆上一点的圆c2。(3)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在圆c2和直线JJ和线段KK的相交处单击鼠标,创建点M和M。(4)单击【自定义工具】|【箭头】命令,创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5)单击【线段工具】,创建线段LJ和LK。(6)选中无关对象,选择【显示】|【隐藏】命令,隐藏所选对象,效果如图3-123所示。图3-123 隐藏对象(7)双击参数,打开【编辑参数】对话框,将参数值改为2。(8)选中无关对象,选择【显示】|【隐藏】命令,隐藏所选对象。(9)选中线段LJ和LK,选择【显示】|【线型】|【虚线】命令,效果如图3-115所示。【课件总结】本课件描述的是观察者在某一位置看到的水底的像,这就要求至少有折射光线通过观察点附近,所以先运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确定进入观察者眼中的这条折射光线所对应的物点,然后再以对应的物点为光源,创建两条入射和折射光路,最后确定像点的位置。使用本例的方法还可以构造竖直插入水中的杆的折射成像。实例90 彩虹的成因【课件效果】本课件全真模拟了白光被水滴色散的情形,由于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白光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之后,扩展为一条彩色的光谱,适合高中物理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的教学的教学;使用时拖动点D,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光路的偏折,分析彩虹的成因了,课件效果如图3-124所示。图3-124 课件效果图【构造分析】1技术要点u 用【度量】|【计算】命令计算折射角u 用【显示】|【颜色】|【参数】命令设置对象的颜色u 用【构造】|【轨迹】命令构造对象的轨迹2思想分析在本例中,入射角的构造非常关键,必须保持入射角的取值范围在-90和+90之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与实际相吻合。另外对轨迹色彩的控制必须恰倒好处,才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制作步骤】1可以控制的折射率(1)新建一个画板文件,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将这个画板文件保存为“彩虹的成因.gsp”。(2)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出1点A。(3)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设置【固定距离】为“1.11cm”,设置【固定角度】为“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A。(4)选中点A,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设置【固定距离】为“0.53cm”,设置【固定角度】为“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A。(5)单击【线段工具】,创建线段AA。 选中线段AA,选择【构造】|【线段上的点】命令,构造点B。(6)单击【线段工具】,创建线段AB, 同时选中点A和B,选择【度量】|【距离】命令,构造度量值AB=1.48cm。(7)选择【度量】|【计算】命令,打开【新建计算】对话框,按图3-125所示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创建计算值。图3-125 【新建计算】对话框(8)选择【文本工具】,鼠标双击计算值,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标签】选项卡,设置【标签】为“n”,单击【确定】按钮,修改计算值的标签为“n”。2创建水滴与入射光线(1)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出1点C。(2)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C,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设置【固定距离】为“2.0cm”,设置【固定角度】为“9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C。(3)单击【圆规工具】,构造以点 C为圆心、以点C为圆上一点的圆c1。(4)单击【线段工具】,创建线段DE,其中点D在圆c1外,点E在圆c1上,效果如图3-126所示。图3-126 构造点3设计折射与反射光路(1)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双击点E,设置点E为旋转中心,选中点C,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设置【固定角度】为“9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C。(2)依次选中D、E、C,选择【度量】|【角度】命令,创建度量值mDEC=141.67。(3)选择【度量】|【计算】命令,打开【新建计算】对话框,按图3-127所示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创建计算值。图3-127 【新建计算】对话框(4)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双击点E,设置点E为旋转中心,选中点C,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设置【标记角度】为上述计算值,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C。(5)单击【射线工具】,构造过点E、C的射线k.。(6)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圆c1和线段k,选择【构造】|【交点】命令,构造点F。(7)单击【线段工具】,构造过点C、 F的线段l,双击线段l,标记线段l为镜面,选中点E,选择【变换】|【反射】命令,构造点E,构造过点F、 E的线段m。(8)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双击点E,设置点E为旋转中心,选中点C,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设置【固定角度】为“-9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G。(9)选择【度量】|【计算】命令,打开【新建计算】对话框,计算mDEC*-1,单击【确定】按钮,创建计算值mDEC*-1=-141.67。(10)选中点C,选择【变换】|【旋转】命令,打开【旋转】对话框,设置【标记角度】为上述计算值,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G。(11)单击【射线工具】,构造过点E、G的射线n.。(12)单击【线段工具】,构造过点E、 F的线段o。(13)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无关对象,选择【显示】|【隐藏】命令,隐藏所选中的对象,效果如图3-128所示。图3-128 隐藏对象4设计光的色散(1)同时选中计算值n=1.48和线段o,选择【显示】|【颜色】|【参数】命令,打开【颜色参数】对话框,按图3-129所示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图3-129 【颜色参数】对话框(2)用同样的方法,设置线段m和射线n的颜色。(3)同时选中点B和线段o,选择【构造】|【轨迹】命令,构造线段o的轨迹。(4)用同样的方法,构造线段m和射线n的轨迹,效果如图3-130所示。图3-130 构造轨迹(5)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无关对象,选择【显示】|【隐藏】命令,隐藏所选中的对象,效果如图3-124所示。【课件总结】本课件首先利用折射率的变化来控制光路的颜色,再折射率的变化来生成光路的轨迹,从而模拟出白光色散的七色光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设计白光在水滴中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后的现象霓,以及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现象。实例91 抛物线的光学特性【课件效果】本课件生动、直观地表现了抛物线的光学特性,在学习球面镜、光的反射等相关章节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凹面镜与抛物面镜对光线会聚性能的优劣,加深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另外,在数学方面,在学习抛物线性质的时候,利用该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焦点性质的理解。单击“至焦点”按钮,可以显示在光源与焦点逐渐接近、以至重合的过程中,光线由发散光束变为平行光束的动态过程。课件效果如图3-131所示。图3-131 课件效果图【构造分析】1技术要点u 利用【构造】|【垂线】命令,创建法线u 利用【变换】|【反射】命令,创建反射光线u 利用【构造】|【轨迹】命令,创建入射、反射光线和抛物线2思想分析本课件的重点是构造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因为与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就是法线,有了法线,就可以构造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的制作步骤!【制作步骤】1构造抛物线(1)新建一个画板文件,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将画板文件保存为“抛物线的光学特性研究.gsp” 。(2)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1点A,选中点A,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按【固定距离】8厘米、【固定角度】90度平移,得到点A。(3)单击【线段工具】,构造过点A、 A的线段j。(4)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j,选择【构造】|【线段上的点】命令,构造点B。(5)选中线段j,选择【构造】|【中点】命令,构造点C。(6)选中点C,选择【变换】|【平移】命令,打开【平移】对话框,选择【极坐标】,设置【固定距离】为1cm,设置【固定角度】为0,单击【确定】按钮,构造点C。(7)单击【射线工具】,构造过点C、C的射线k.。(8)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k,选择【构造】|【射线上的点】命令,构造点D,效果如图3-132所示。图3-132 构造射线上的点(9)单击【线段工具】,构造过点D、 B的线段l。(10)单击【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选择【构造】|【中点】命令,构造点E。(11)同时选中点E和线段l,选择【构造】|【垂线】命令,构造直线m。(12)同时选中点B和线段j,选择【构造】|【垂线】命令,构造直线n。(13)同时选中直线m和n,选择【构造】|【交点】命令,构造点F。(14)同时选中点B和F,选择【构造】|【轨迹】命令,构造点F的轨迹,效果如图3-133所示。图3-133 构造轨迹2构造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1)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点E和线段m,选择【构造】|【垂线】命令,构造直线o。(2)单击【点工具】,在绘图区任意画1点G,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点G和F,选择【构造】|【线段】命令,构造线段p。(2)单击【选择箭头工具】,双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