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解剖肿瘤专科护士2014_第1页
血管解剖肿瘤专科护士2014_第2页
血管解剖肿瘤专科护士2014_第3页
血管解剖肿瘤专科护士2014_第4页
血管解剖肿瘤专科护士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 血管解剖及生理基础,四川省肿瘤医院,黄 敏,WS/T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5.3 PICC 置管操作应由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 5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PICC 知识培训,PICC 技能培训,? 血管解剖,PICC 置管操作,? 血栓原因,置管中问题分析,? CRBSI 预防及诊断,PICC 维护流程,? 置管风险因素评估等 各种并发症处理等,上皮细胞,外膜,中膜,内膜,结缔组织,基底膜,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弹性纤维,肌纤维,血管解剖,维持血液稳态,内,膜,营养组织交换,功,能,调节血液流速,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栓特性,它通过,表面负电荷,释放各种物质,譬如 ATP 酶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 (tpA) 、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等,,防止了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增强抗凝作用而达到保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十九世纪,学者 Virchow 就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静脉血流迟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机械性损伤,内膜,损伤,微生物,药物,反复,穿刺,送管,尖端,不当,异位,内膜损伤,穿刺,固定,点,不良,胶原纤,维裸露,内皮细,坏死,内源性凝,胞变性,脱落,血系统,血,管,血,释放组织,激活 外源性,血,内,膜,栓,凝血因子,凝血系统,栓,损,伤,内膜,血小板,粗糙,聚集,微 生 物,无菌技术不严,血管内膜,炎性反应,敷料污染,持续刺激性药物,腐蚀性药物 - 发疱剂,内,药,膜,肠外营养液,损,物,伤,PH 低于 5 或高于 9 的药物,渗透压大于 600mOsm /L 药物,?,刺激性药物:烷化剂(异环磷酰胺)、铂类,(卡铂、顺铂、奥沙利铂)等,?,腐蚀性药物:,发疱剂: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等)烷化剂(氮芥)、,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瑞滨 ),其他腐蚀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正常: 7.35-7.45,?,钾: 4.0 ,,?,环丙沙星: 3.3-4.,?,氨苄青霉素: 10,正常: 280-310 m0sm/L,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 600m0sm/L,?,中度危险,400-600m0sm/L,?,低度危险, 400mosm/L,研究证明 : 渗透压 600m0sm/L 的药物可在,24 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常见化疗药物渗透压,环磷酰胺,阿霉素,( CTX ),( ADM ),280mosm/L,352mosm/L,渗透压,5- 氟尿,长春新碱,嘧啶,( VCR ),( 5-FU ),610mosm/L,650mosm/L,?,中膜:结构:是血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弹性,纤维、肌纤维构成厚的结缔组织。 功能:维持,血管壁张力,有收缩和舒张血管的功能,?,外膜:结构:疏松结缔组织及弹性纤维组成,,富含 N 。 功能:支持和保护血管,保持血管,舒缩的紧张性,?,静脉瓣:结构:由覆盖于内皮细胞胶原和弹性,纤维组成。 在肌肉泵的作用下使血流保持流,向心脏方向,血管与静脉输液治疗的关系,?,弹性度: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症,?,脆性度:放疗部位血管、老年,?,充盈度:与中外膜舒张力、血容量、压力有关。,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止血带,结扎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 5 6cm ,扎止血带,40-120s 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时间,?,其他:局部温度、情绪等,安全易操作,血,管,便于观察管理,生,理,与,留置时间满足治疗周期,血,管,无血管相关性并发症,选,患者易于接受,择,中心静脉的解剖示意图,上腔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ICC 的解剖路径,贵要静脉,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上腔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 肱静脉,右心房,颈外静脉 - ,中心静脉的解剖路径,1.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上腔静脉,右心房,2. 锁骨下静脉 ,3. 股静脉 下腔静脉 ,PICC 的解剖径路,中心静脉在人体的分布,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贵要 , 肘正中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静脉置管术常用静脉,上肢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上肢静脉,上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种,最,终均汇入腋静脉。,上肢静脉置管主,要用 浅静脉,上肢浅静脉,位于皮下,起于手,指,最终汇入腋静脉,,上肢浅静脉比较恒定,的有三条。( 头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贵要静脉,脉 ),肘正中静脉,副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手背静脉:,为一般静脉治疗,首选静脉,主要用,于头皮钢针及外周,静脉留置,手背静脉:适应症,? 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 4 天,,且输液时间在 3 小时以内的患者,? 单次采取血标本,手背静脉:禁忌症,? 持续刺激性药物和发泡剂药物,治疗,? 肠外营养液,? PH 低于 5 或高于 9 的液体和药,物,? 渗透压大于 600mOsm/L 的液,体,手背静脉:注意点,? 合理选择血管,选用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的血管,? 从血管远端开始,避开关节,? 规范操作,尽量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输入刺激性、高分子液体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 有计划合理使用静脉,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渐绕至前臂,掌侧并沿其尺侧上行,,经过肘窝,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贵要,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静脉,脉,或伴随肱静脉注,入腋静脉,?,特点 :它粗、短 : 贵要静脉长度, 男性约 335.01 mm ,女,性约 331.50 mm ;贵要静脉 在前臂中部管径,男性约,1 90mm ,女性约 1 85mm ;贵要静脉接肘正中静脉处,管径,男性 2 35mm ,女性约 2 26mm ;贵要静脉末端,管径,男性约 2 90mm ,女性约 2 60mm ;贵要静脉在,前臂有 4-8 个瓣膜,?,特点:贵要静脉走行较直且变异较少,且位于,皮下组织内,位置表浅,透过皮肤在体表易于,看见,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 ; 穿刺点表浅,,止血较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静脉瓣相对较少, 90%PICC 在此血管穿刺,穿刺点定位:在肘窝下 2 横指,或肘上,?,贵要静脉深面是肱二头肌、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亦可跨过贵静脉。注射时注射针穿,破或皮下漏入刺激性或腐蚀性药液(如抗癌药,物)可损伤此两条神经,这种情况可能对神经,产生刺激,引起肱二头肌和肱肌反射性痉挛,,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前臂屈曲,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渐绕至前臂,掌侧并沿其桡侧上,行,通过肘窝,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最后经三角肌,穿 头静脉,深筋膜注入腋静脉。,? 特点:它前粗后细且高低不平,进入无,名静脉时有个角度,易反折。,肘正中静脉 :,是肘窝皮下一,条斜行的短静,脉干,连接贵,要静脉与头静,脉吻合连接形,式: N 、 Y 形,肘正中静脉,? 注意点 :它粗、直、方便活动,但静脉,瓣较多。,上肢浅静脉的解剖特点,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浅静脉位置表浅,比较固定。从,肘窝到腋下有 60 个静脉瓣,易导致送,管不顺和静脉炎,上肢浅静脉的穿刺体位:,平卧,手臂外展 90 ,上肢浅静脉的穿刺部位:,肘下,上肢浅静脉的穿刺部位:,上肢近端静脉指贵要静脉近端、头静脉近端和,腋静脉远端。上肢静脉具有大静脉的优点,与上,肢远端静脉相比,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因穿刺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也较低,上肢浅静脉的穿刺部位:,肘上:肘关节上 2 3 cm 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此处血管直行,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导管在血管内处于漂浮状态,穿刺和送血管鞘时,,不易损伤血管内膜,有效减少置管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上肢近端静脉的位置较深,看不到血管,走向,穿刺困难,PICC 肘上置管符合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 提倡的置管部位肘关节上至腋下区域,上肢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禁忌症,1 、上腔静脉综合征,2 、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静脉炎:,? 原因:从肘窝到腋下有 60 多个静脉,瓣,易导致送管不顺和静脉炎,? 注意点: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及,时更换敷贴,? 健康教育:,七 三,分 分,护 治,理 疗,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至该肌下端后缘处, 颈外静脉,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 V/ 颈内 V/ 颈 V 角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的解剖特点,位置表浅,直径,7.5mm, 在皮下可,见,操作简单易,颈外静脉,行,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体表投影:以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穿刺失败的原因:,由于颈外静脉汇入途径较多,临床常,因送管不顺而至穿刺失败,故应对颈外,静脉的行经、直径、汇入静脉角度和血,液回流部位等有关穿刺情况作明确的了,解,根据颈外静脉回流情况将其分为三型,型回流到颈内静,1,7,脉占 13.3% ;在行,程中不接受任何属,支,经胸锁乳突肌后缘,6,2,中下 1/3 交点,向下内,3,5,经该肌深面汇 入颈内静 4,脉,与颈 内静脉上部夹,1 、颈外静脉 2 、静脉角,角为 30 ? 1 ?,3 、肩胛上静脉 4 、锁骨下静脉,5 、颈内静脉 6 、颈前静脉,7 、胸锁乳突肌,型回流到静脉角占 50% ,,其中经静脉前壁汇入的为, a 型 , 经 后 壁 汇 入 的 为 1,1,7,7, b 型; 型末段大部分,接受颈前静脉的回流,有,6,6,2,时还接受肩胛上静脉,经 2,3,5 胸锁乳突肌后缘下 1/4 向下 3,5,4,4,内经该肌深面汇入静脉角,,与锁骨下静脉夹角 49 ? 14.5, a, b,?,1 、颈外静脉 2 、静脉角 3 、肩胛上静脉 4 、锁骨下静脉,5 、颈内静脉 6 、颈前静脉 7 、胸锁乳突肌, 型 颈外静脉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中下,1,7,1/3 交点之间,在颈后,三角内向下外行走,并,2,接受肩胛上静脉的回流;,6,颈外静脉与肩胛上静脉,3,5,4,所形成的锐角占 89.5% ,,直角占 2.6% ,钝角占,7.9% 。,1 、颈外静脉 2 、静脉角,3 、肩胛上静脉 4 、锁骨下静脉,5 、颈内静脉 6 、颈前静脉,7 、胸锁乳突肌,颈外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胸锁乳突肌上 1/3,与中 1/3 交界处 。,穿刺体位:头偏向对侧,取头低肩高位,颈外静脉穿刺长度,?,在插管中文献报道一般应插入 20 22cm ;也有文,献报道插入左侧为 18 20cm ,右侧为 15 18cm ;,由于前面介绍颈外静脉不同分型可知各型插管长度有,显著差异,每型侧别差异也很显著,所以插管长度应,因型因侧而定,一般型左侧为 10.9 0.3cm ,右侧,13.8 0.3cm,型左 17.5 0.6cm ,右 14.1 0.6cm ,,型左 21.4 1.2cm, 右 17.0 0.2cm ;最终测量患者,颈外静脉穿刺的禁忌症,1 、 颈部占位病变,2 、颈部放疗(血管纤维,化 脆性大)、手术后,颈内静脉,? 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端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由,此下降,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共,同行进在颈 动脉鞘内,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的,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1,?,颈内静脉从颅底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先位于颈,内动脉后侧,然后在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2,?,颈内静脉上段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内侧,中段,在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构,成的颈动脉三角内,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3,?,颈内静脉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膜圆顶,,在该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右头臂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4,?,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的穿刺点到乳头的,连线,几乎与颈内,静脉的走向平行,,容易穿刺,穿刺路径,?,前路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 3cm ,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 0.5cm 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 3040 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 1/3 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穿刺特点,?,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 , 该静脉的体表投影,面积相当于耳垂至锁骨内侧端连线的带状,区域内。甲状软骨上缘以上 1/3 ,下缘以下,平分为中、下 2/3 段,成人男性平均,12.8mm, 女性 12.3mm ,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是 12 、 13.9 、 14.6mm ,一般右,侧大于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特点,?,其与无名静脉汇合处呈纺锤型扩张 , 称为颈,静脉下球,内有 2 3 个静脉瓣 , 有阻止血液,返流的作用,?,穿刺最好选用右侧:右侧无胸导管;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穿刺注意点 1,?,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较高,穿刺注意点 2,?,把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摸颈动脉搏动,然后在颈,动脉旁进针,针尖指向锁骨切迹,?,由于颈内静脉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之间,的三角间歇内,解剖标志明显,且在颈总 A 外,侧下行,穿刺不易损伤 A 故是最佳选择部位,穿刺注意点 3,?,左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另有粗大的,胸导管汇入,若,行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所以颈内静脉穿,刺最好选右侧,穿刺注意点 4,?,从穿刺点到右心房的距离成人为 15-20cm ,,中心静脉插管深度以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内为,宜,女性 12-14cm ,男性 13-15cm ,小儿 5-,8cm. 插管不宜太深 , 太深则进入右心房甚至右,心室,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穿刺注意点 5,? 优点 : 穿刺和插管均容易成功,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损伤胸膜和动脉的机率,小,因而相对安全,? 禁忌 : 对心衰、肺水肿、哮喘等不能平卧,患者不适宜,穿刺注意点 6,?,两侧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的内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穿刺中,容易损伤的是颈总动脉,正常颈内静脉频谱,颈内静脉狭窄频谱,颈内静脉入路导管偏向腋静脉,促 减 保 预,进 轻 持 防,健 痛 生 疾,康 苦 命 病,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 ,始,于第 1 肋缘处,止于颈静,脉角。在锁骨后方,位于,锁骨下动脉前方,越过第,1 肋 上面,经前斜角肌的,前面和胸膜顶的前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其汇合处称为颈静脉角。,静脉,主要属支有腋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区的解剖层次,臂丛神经,前斜角肌,锁骨,第一肋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3 个骨性性标志 锁骨、胸骨、肋骨,? 锁骨:位于颈、胸的交界处,内侧与,胸骨的胸骨柄相连,外侧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胸骨:位于胸前壁的正中,自上而下,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骨:第一肋,2 个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止于乳突,? 斜角肌:有前、中、后三块,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止于第二肋。在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称斜角肌间隙,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自此通过,,而锁骨下静脉行经,前斜角肌前方,锁骨下静脉的相邻组织,1 、颈内静脉,2 、静脉角,3 、头臂静脉,11,4 、锁骨下 V 第 3 段,10,5 、锁骨下 V 第 2 段,9,1,6 、锁骨下 V 第 1 段,2,7 、肺,3,8,8 、第一肋,4,5,9 、中斜角肌,6,10 、前斜角肌,7,11 、后斜角肌,? 胸膜顶 : 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它,位于颈根部的深部,顶高出锁骨内,侧 1/3 上 2 3cm (一般左侧高 2 ,3cm, 右侧高 1 2cm ),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后及外方,平第,7 颈椎横突水平,? 锁骨下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在胸锁关,节起自头臂干,左侧则直接起自主动,脉弓,两者在颈根部呈凸向上的弓形,,经前斜角肌后方,行向腋窝,于第一,肋外缘处续为腋动脉。前斜角肌将其,分位三段:,第一段位于胸膜顶上方,第二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三段位于第一肋上面,胸导管 :自乳糜池上升,过锁骨下 A,的背后,沿食道颈部左缘上升,进入,颈根部,平第七颈椎高度形成凸向上,的弓形,越过胸膜顶,后邻交感神经,干,过前斜角肌及膈 N 之间,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管 很短,位于右侧颈根部,,约长 1.5cm ,注入右静脉角。,胸导管的解剖,胸导管 ( 绿色 ),左锁骨,下静脉,应用解剖,锁骨下静脉周围的神经, 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臂丛伤,臂,丛,臂,丛,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膈神经,应用解剖,? 迷走 N,在颈根部,左右,向下行程略有不同,,左迷走 N 在颈总 A,与左锁骨下 A 之间,降入胸腔,右迷走,N 经右锁骨下 A 之,前与右头臂 V 之间,入胸腔。,? 注意点: 穿刺点靠内侧,易穿破头臂 V,,损伤后患侧声带麻痹,咽肌麻痹,喉,部感觉反射消失,心律失常等。,? 膈 N,由第 3 5 颈 N 前,支组成,位于前,斜角肌前面,椎,前筋膜深面,其,前方还有胸锁乳,膈神经,突肌、颈内 A 、,肩胛上 A ,内侧,与颈升 A 上行,,该 N 在胸膜顶的,前内侧。,? 注意点: 损伤后患侧横膈麻痹,影响换,气功能,容易导致肺部并发症。,? 臂丛 N,臂丛,由颈神经 5 8,和胸神经 1,(一部分)的,前支组成。与,锁骨下 A 一起,由前筋膜延展,形成的腋鞘包,绕,经锁骨后,方入腋窝。,? 注意点 :臂丛在锁骨上方中点处较集中,,位置也表浅。在锁骨上行静脉穿刺时易,损伤。,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 :在锁骨头,至肩锁关节外 1/3,处,锁骨下缘与第,一肋间隙。,穿刺体位 : 穿刺点,取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禁忌症,1 、上腔静脉综合征,2 、肺气肿,3 、锁骨下有占位病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气胸,胸膜顶,肺尖,锁骨中线,锁骨中线,锁骨,右肺前缘,左肺前缘,胸膜前缘,右肺中叶,右肺下缘,应用解剖,胸膜下缘,前正中线,胸膜下缘,心切迹,空气栓塞:,? 原因 :拔出导丝后未回抽空气;,液体完毕未及时发现。,? 注意点 :拔出导丝后用空针尽,量回抽,见血后方可连接输液。,心律失常:,? 原因 :,? 导丝或导管刺激窦房结或刺激迷走神经。,? 导管尖端刺激上腔 V 神经丛。,? 送管长度过长。,? 注意点 :避免导丝或导管插入过深,置管,长度以 1012cm 为宜。出现后可将导丝或导,管退出 12cm ,症状即可以消失。,动脉损伤:,? 原因:穿刺时误穿或误伤与之相,伴的动脉所致。,? 注意点:熟悉锁骨下静脉的毗邻,关系。一旦误穿,可将针退出,压,迫局部 23 分钟,后用盐袋压迫 2 小,时。,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位置固定,锁骨下静脉第一段,长约 1.92cm ,第二段长约 1.22cm,第 三 段 0.55cm , 平 均 长 度 男 性,3.86cm , 女 性 3.63cm, 管 腔 较 大,( 1.2+1cm) ,利于静脉穿刺,可,长期放置导管进行输液,穿刺注意点,?,锁骨下 V 管腔大导管易固定,? 最佳穿刺部位:锁骨下 V 第二段,? 穿刺最好选在右侧,? 注意穿刺深度,? 注意导管置入长度,? 严格掌握禁忌症,? 作好术前告知和术后记录,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通过皮下植入的港体连接导管,而建立的中心静脉通道,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的静脉系统,作为隧道型 CVC 的替代产品,于 1983 年正式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由介入放射科医生植入,该系统应用无损伤针经皮肤刺入,封闭的注射座,形成输液通路,植入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知情同意,同意书后,由医生在介入手术室进行,在局麻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尖,锁骨下,端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静脉置管,界处,植入,步骤,1. 建立皮袋和皮下隧道,安置、固定注射座,2. 锁骨下窝是注射座位置的良好选择,建立皮袋、,3. 埋置注射座的皮下组织厚度以 0.51.5cm,皮下隧道,为宜,将导管与注射座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