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和评价.doc_第1页
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和评价.doc_第2页
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和评价.doc_第3页
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和评价.doc_第4页
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和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卷分析6月22日济南市学考语文阅卷工作顺利圆满结束,下面就本次试题阅卷工作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2014年学考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语文试题的风格,试题结构上仍然分为“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四个板块,并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改革意识。同时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区域性的特色不断增强。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20分。下面结合具体试题作阅卷分析。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1、2小题得分率较高,但存在个别学生进行多次反复修改,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3题 较1、2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A句中“落”字结构错误,错写成左右结构。“君”字错写为“军”和“春”。E句中“溪”、“舴艋”“舟”出错较多,写法五花八门。F句中“翁”字上半部分写成“分”。“酒”字写成“洒”。G句中有较多的考生写不上来,“脚”字有半部分写错为“阝”。句子结尾“的”字丢写的很多。第4题包括仿写句子和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分句式和内容各占1分,句式的仿写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审题不认真,内容上四字词语应该是表现夏季特征的,有的学生写成了春秋冬,或者早晚的特点。病句修改主要问题是缺少主语,大多学生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适当修改,其他有的在“我们”后面添加了“感觉到”,还有的认为“流连忘返”语义重复。第5题名著阅读题,人物与情节占2分,精神占2分,字数在以上都符合的基础上占1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作答,小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到“结合情节”的要求,只是完成了续写。二、古诗文阅读(一)诗词赏析 6、7题考查学生课外诗歌赏析能力,赏析的篇目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魏二,涉及考点包括: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6 A) 感情基调的把握(6 B) 虚实相生的写法(6 C) 与课本内容的勾连(6 D) 诗歌的中心主题。从阅读材料来看,题目中的“送”字点明本诗的类型是送别诗。此类诗歌的中心情感多见两种,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豁达。本诗末句中的“愁”字点出本诗的中心情感应属于前者。由此分析,这首诗很典型,有代表性,中心主旨明确,没有给学生设置阅读障碍,对于在中考中初次接触此类题目的考生来说是适宜的。本题的得分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失分原因:第6题:出现丢分情况的学生没有关注到诗中的“愁”字,以致无法发现B选项中的错误。第7题:1全没有读懂诗歌,出现“热爱祖国”、“思乡念亲”等答案,不得分。2中是王昌龄送别魏二,二人即将分别,但仍在一起。“忆君遥在潇湘月”是诗人的想象(在6C中也有提示),所以回答“对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思念之情”的,不得分。3心词出现错别字,不能准确达意的,不得分。(二)课内文言文。考查的文章节选自九年级下册课文陈涉世家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内古文中所学的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分四种情况:(1)完全不会答,干脆空题不做。(2)答案不沾边,想当然,考生根本不理解“亡”和“笞”的含义。比如:前者答成“死亡”,“死”;后者答成“回答”,“生气”等。(3)答案不准确。比如“亡”解释为“跑”;“笞”解释为“用东西打”、“拍打”、“用手打”等。(4)有些考生知道意思,但字写不对,集中体现在“逃”、“鞭”两个字上,特别是“逃”字,出错的相对多一些,错误往往是少一个点,很可惜。9.选择题(2分)。要求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这个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为”、“而”、“以”、“之”四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选择正确。出现错误的原因还是对这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的不到位,对句子理解不透彻。10.选择题(2分)。要求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陈涉世家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凡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应该会很快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即使记忆不太清楚,通过阅读选文也应该能够发现“B”选项中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顺序是不对的,因此,这个题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也是正确的。如果出现错误,应该是对课文内容很不熟悉,上课听讲质量有问题。 (三)课外文言文。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此题是对学生文言文诵读中断句能力的考查,即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和一定的语法知识水平。此题得分率不高,在65%左右。其原因:(1)没有正确理解句意,或没有掌握划分句子主谓语成分的正确方法,简单的将“刘氏”当作主语,主谓划分错误。(2)语感能力较差,没有正确感知出句子的内部结构是主谓结构,而将节奏划在“于”前。没有按照“只画一处”的要求来划分。拿不定主意,用铅笔答题,不得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此题考查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和理解内容的能力。关键词是“反”和“患”,这是课内文言文中曾经见过的词语,所以得分率较高,能达到80%以上。但也有学生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其原因:理解能力较差,完全不理解文意,将“反”解释为“反抗、造反、反对”;将“君”解释为“君子或贤明的人”等;文言词语解释方法掌握得很生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很欠缺。如有部分学生将“父老”的意思,解释为“父亲老了”;有的翻译出来的句子不合理,不通顺。基础太差,写错别字,将“乡亲”写成“相亲”的,这样的很多。13选文记叙了三件事,楚昭王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此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内容、概括内容的能力,同时,借助于对比写法引导学生来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为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此题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高。第一空,可从楚昭王的贤明、仁爱、仁政、道义、得道等性格特点或“复国”的结果来概括。1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抓住主要人物楚昭王来表述,而是以“父老”为陈述对象来叙述,完全曲解了题意; 2主要事件把握不准,没有抓住楚昭王因“贤”而“复国”的关键词语来理解概括事件,不会捕捉关键性语句; 3学生基础较,语句表达不通顺,或用词不当,很多学生误用“爱戴”来表达父老对楚昭王的“拥戴”之意;或写错别字,“复国”的“复”写错很多。第二空,应站在君主“得民心、施仁政、取信于民”的治国之道这一角度来答题。而有的学生答题角度不对,不能从三个事件中的正反对比中感悟出本文所谈论的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却从百姓的角度去感悟,不能正确地把握主题思想。三、现代文阅读 14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要求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意,然后再第7段写一个过渡句。学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不能在阅读全文上,准确梳理文章结构,同时审题不严,只是总结第6段的段意,而未能对前6段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因此答案只回答一个方面(善于飞行或勤勉),当然由于阅卷放宽尺度,这样的答案也全对了,但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2)4分分值过高,部分孩子找错了句子,直接丢了4分,差距太大,梯度太大。(3)语言表述病句频出、错别字大量存在,如:(“勤勉”写成: 勤免、勤勉,“不仅”写成不尽等),(4)语言表述存在逻辑错误。如:燕子因为勤勉,不仅善于飞行、哺雏,而且(5)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如:燕子虽然勤勉,而且(6)乱涂乱改,书写卷面差。 15题。(1)得分点设置有梯度,得分差距不大。但有些孩子得分高并不意味水平高。例如:体现了说明文生动、准确地特点。 (2)不能结合语境解释“游牧民族”的词义,分析句义不能突出重点(即:燕子迁徙的特点),只是笼统的回答“燕子的习性”。 (3)问题不清,与记叙文答题相混淆。如回答:“为下文做铺垫”的较多。 (4)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性与准确严密性分不清楚。如:在分析“比喻”之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5)错别字较多,如:将“迁徙”写成“迁徒”,栖息的“栖”字写错等。16题已作明确提示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但还有的同学答“对比”或答了两种说明方法(当然有一个是错的),可见,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且此题中错字太多,如:学生把“作比较”写成“做比较”;还有的学生答题不全面,没有找全燕子的两个特点,或干脆找不到,还舍近求远的自己概括,可见学生理解文本并不全面深入。 17题的答案有两个要点,但学生对内容方面的分析不到位,中心句都找不到,自己概括又说不到要点上,而且,他们根本看不出七八两段的关系,可见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是何等的肤浅!此题中,学生答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的也比较多,他们还搞不清楚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目的,用分析散文的语言和术语来分析说明文,说明学生们的文体意识较差;引用诗歌的作用,学生说的很乱,表述不到位。 18题答案是D,但学生往往选成C,可见学生对说明顺序和设问的修辞方法根本不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加强语文知识教学和文体特点的渗透。 这三个小题难度并不大,得分应比较高。但就答题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八分的题大约得五至七分,满分不多,四分以下的还不少;而且,学生答题很不规范,表述不完整,不严密,不准确;还有很多空白卷,只做个选择题,可见学生并没认真的去阅读和解决这篇阅读。第二篇现代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文章文质优美,难度适宜。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画家,诗人。全文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解题”的经过,使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学习作者处理的哲理和人生的态度,设题精巧且有创新。19题为整体感知,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让考生来提取文章的主旨句,“用原文回答”这一要求,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提取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严谨的意识。对文章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则注重了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内外迁移能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20题是品词赏句,造句很精巧,注重考查学生对文义、语境的理解。在题干中注重了品析的方法要求,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句,要求具体明确;品词则注重了结合语境的考查,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这与往年中考在此考点上有较大的不同,创新且注重了前后的衔接。答题情况分析:19题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大部分考生能准确抄写文中原句来答题,但也有不少同学错抄、漏抄、添字等现象,对于人生态度一题,也有不少同学不能找出恰当的词语来正确表述。 20题品味语言。题得分尚可,但也有同学对于该题中的四个答题点不能正确表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只写其一,只写出女儿紧张、担心、忧急的心情而忽视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答题思路不清晰,表述较为零乱,更有甚者与说明文相混淆;也有空卷现象存在。题写深层含义居多,表层含义往往被忽视,同时人物的角度把握不好,写成了女儿的内心感受。 21题总体来看,此题得分率较高。考生大都能答出“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析。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分析承上启下的作用时,不能准确概括上下文的内容,或者脱离文本,只是笼统的回答“为下文做铺垫”。 部分学生“承上启下”的“承”字和“过渡”的“渡”字书写错误,体现出基本知识和基础训练的不足。个别学生出现审题错误,没有看清楚题干中考查的段落在结构中的作用,而是想当然的回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致失分。 22题得分率不是很高。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回答问题,链接语段的修辞方法较易把握,考生大都能回答正确。考生也大都能较好的结合语段进行分析。原文语段的修辞手法不是非常典型,以致有些学生出现判断失误,失分较多。 对于两个语段的情感分析普遍总体来看,问题较多,这个考点也成为了此题的重要分差所在,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原文主旨理解不准确以及不能结合语段所在语境进行分析的问题,脱离原文,架空分析,往往有所偏差甚至南辕北辙。此题同样暴露出个别学生审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对题干中的“不同点”理解不正确或不准确,对于提示语视而不见,甚至分析语段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或写成相同点。四、作文今年学考作文为命题作文一个夏日的早晨,题目富有诗意,令人耳目一新,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渗透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而且更加突出了对考生生活体验和习作素养的考查,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人文性,同时对考生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进行限制,很好地体现了学考作文的考查与选拔功能。 “夏天”“早上”两个关键词双向限定了学生的选材时间点,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好的考察了学生日常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解题、应变的灵活度。其中“一个”的解读应灵活且不失分寸,对今后语文作文教学及作文题目的拟定有非常高的引领价值。在这次作文阅卷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文,这些高分作文普遍有以下特色:选材新、巧,立意独特、有味可寻。许多考生开始学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并有意识地在构思和写法上创新。还有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的写法,做到以小见大,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令人感动、佩服。即使写父母亲情、师生情,也能推陈出新,真情流露,其爆发点自然、生动。当然也暴露出了不少不足之处:1审题不清。这是本次阅卷过程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夏日”很明显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文中应该有一段对这个特殊的夏日的刻画。同时,既然是夏日,在选材时就要考虑选材,不能写其他季节才会出现的特定的景、事,有的考生将燕子筑巢、打枣等非夏季场景写入文章,显然是没有审题不清。另外,“早晨”一词,进一步限定了故事的特定时间和背景。对于早晨的刻画,肯定是文中一个重要画面。有的考生文中虽有点题句,但只是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内容却脱离了题目,从早晨写到了晚上,从夏日写到了秋天。还有的考生自编了一个故事,或者写了清早做的一个梦,或者写到书中的主人公,内容却都与夏日清晨无关。虽文从字顺,却有偏题甚至跑题之嫌,让阅卷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