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课件.doc_第1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doc_第2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doc_第3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何谓道 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2相关评论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 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何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老子高明的地方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老子名言 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长地久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九延伸阅读 1 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 2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 4 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 老子 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 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自然 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 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 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淮南子原道训 的至德观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燃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zhan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 宋代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曰是水也有清明之性温厚之德常一之操润泽之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