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细菌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细菌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细菌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细菌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 教学内容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学时 4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比较 细菌的特殊构造 细菌的L型熟悉细菌特殊构造的意义 教学方法 理论 教学重点 难点 关键 G 细胞壁的结构 细菌的特殊构造及意义 细菌的L型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 bacterium 一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 细菌的大小 观察仪器 光学显微镜 测量单位 微米 m 球菌 coccus 2 细菌的形态 螺形菌 spiralbacterium 杆菌 bacillus 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直径在1 m左右 由于繁殖时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和分裂后菌体之间相互粘附程度不一 可有以下几种排列方式 球菌 coccus 双球菌如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葡萄球菌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如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联球菌如 四联加夫基菌 八叠球菌如 藤黄八叠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球菌 coccus 形态多呈直杆状 也有的菌体稍弯 多数呈分散存在 亦有规则排列者 不同杆菌的大小 长短 粗细很不一致 根据杆菌的形态 排列特点不同 有如下分类 杆菌 bacillus 链杆菌如 炭疽杆菌 梭杆菌如 核梭杆菌 球杆菌如 布氏杆菌 分支杆菌如 结核杆菌 棒状杆菌如 白喉杆菌 杆菌 bacillus 肉毒梭菌 炭疽杆菌 球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伤寒沙门 氏 菌 结核分支杆菌 菌体弯曲 长度不等有以下几种形态分类 螺菌 菌体弯曲僵硬 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螺杆菌 菌体弯曲柔和 有两个以上弯曲呈螺旋型如幽门螺杆菌 弧菌 菌体弯曲柔和 只有一个弯曲如霍乱弧菌 螺形菌 soiralabacterium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结构分为以下两类 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 鞭毛 芽胞 菌毛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浆 核质 细菌的基本结构模式图 一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cellwall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 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 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组成较复杂 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组分 肽聚糖 磷壁酸 蛋白质 1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 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亦称为 粘肽 糖肽 胞壁质 其主要化学组成为 肽聚糖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 N 乙酰葡糖胺 G N 乙酰胞壁酸 M L 丙氨酸 D 谷氨酸L 赖氨酸 D 丙氨酸 甘氨酸 x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结构 革兰阳性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革兰阳性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 是由G和M经 1 4糖苷键连接 四肽侧链 都从M上延伸出来 由L 丙氨酸 D 谷氨酸 L 赖氨酸 D 丙氨酸组成 第三位L 赖氨酸可随菌种不同而变化 G 为二氨基庚二酸 是五肽交链桥一端的连接点 另一端为第四位D 丙氨酸 G 无五肽交链桥 构成一个三维立体的 抗机械强度大的网格状结构 层数多达50层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磷壁酸 肽聚糖 肽聚糖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 脂多糖 细胞质 细胞膜 脂蛋白 外膜 外膜蛋白 周浆间隙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结构 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构成 磷壁酸 壁磷壁酸 通过磷脂与肽聚糖上的胞壁酸共价结合 膜磷壁酸 与细胞膜外层上的糖脂共价结合 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组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 磷壁酸的功能 1 革兰阳性菌的表面抗原 2 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离子进出 3 与染色有关 4 对宿主细胞起黏附作用与致病有关 蛋白质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表面尚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质 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 A蛋白 SPA A组链球菌 M蛋白 2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分主要有 肽聚糖 外膜 1 肽聚糖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 仅有1 2层 2 外膜 是革兰阴性菌特有的组分由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3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外膜组成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酯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 脂蛋白 位于肽聚糖层和脂质双层之间 起连接作用 使外膜和肽聚糖构成一个整体 脂质双层 磷脂双层 内嵌外膜蛋白 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有的外膜蛋白为孔蛋白是小分子的通道 有的是噬菌体 性菌毛 细菌素的受体 脂多糖 LPS 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 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脂质A LipidA 糖磷脂 是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 位于脂质A的外层 由己糖 庚糖 2 酮基 3 脱氧辛酸 KDO 磷酸乙醇胺等组成 有种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 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 具有种特异性 是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 O抗原 意义 导致两类细菌在染色性 抗原性 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 青霉素 溶菌酶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构型三维立体 坚韧平面网络 疏松 肽聚糖厚 多层 50层薄 层少 1 2层 糖脂含量糖多脂少糖少脂多 特殊成分磷壁酸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1 概念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 在高渗环境下 仍可生存 称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菌L型 Lformedbacteria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陷后 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称为原生质球 溶菌酶 溶葡萄球菌素 青霉素 胆汁 抗体 补体等 大小不一 高度多形性 革兰染色阴性 2 细菌L型的成因 可致L型的因素有 3 细菌L型的形态 高渗 低琼脂 10 20 血清 3 5 NaCl 10 20 蔗糖 生长缓慢 4 细菌L型的培养 5 细菌L型菌落特征 三种类型菌落 油煎蛋样菌落 L型菌落 中心致密 陷入培养基周边透明颗粒 颗粒型菌落 G型菌落 透明颗粒无致密核心 丝状菌落 F型菌落 中心同L型菌落 周边为透明丝状 革兰阳性菌常见于前两种类型 革兰阴性菌多见于后一种 细菌L型的油煎蛋样菌落形态 细菌L型的颗粒型 G型 菌落形态 细菌L型的丝状 F型 菌落形态 7 去除诱因可恢复 临床分离葡萄球菌L型 葡萄球菌L型恢复以后 6 细菌L型的致病性 引起慢性感染 位于细胞壁内侧 厚约7 5nm 柔韧致密 富有弹性 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 参与细菌物质转运 生物合成 分泌 呼吸等生物学作用 二 细胞膜 cellmembrane 功能 扩大细胞膜面积 增加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 中介体 mesosome 概念 部分细胞膜内陷 折叠 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功能 三 细胞质 cytoplasm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 亦称原生质 protoplasm 由水 蛋白质 脂类 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内含核糖体 质粒 胞质颗粒等许多重要结构 1 核糖体 ribosome 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 每个细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 30S 50S 是某些抗生素作用位点 2 质粒 plasmid 存在于菌细胞内 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可自行复制 也可随意丢失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 菌毛 细菌素 毒素 耐药性等的形成 3 胞质颗粒 cytoplasmicgranules 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 大多为储藏的营养物质 包括糖原 淀粉等多糖 脂类 磷酸盐等 白喉杆菌常见 用美蓝染色着色深 称为异染颗粒 meacthromaticgranules 位于菌体的两端 又称极体 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 四 核质 nuclearmaterial 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的松散网状结构 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 无核膜 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特殊结构 一 荚膜 capsule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泌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能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 厚度约0 2 m 边缘明显 微荚膜 厚度 0 2 m者 1 荚膜的化学组成 多糖 多肽 透明质酸 2 荚膜的形成 在人和动物的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 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3 荚膜的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光滑型菌落 S 失去荚膜后会转变成粗糙型菌落 R 二 鞭毛 falgellum 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根据鞭毛的数量 位置可将鞭毛菌分成四类 单毛菌 双毛菌 从毛菌 周毛菌 细菌鞭毛的类型 1 鞭毛的结构 鞭毛自细胞膜长出 游离于细胞外 由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组成 P L环M S环 2 鞭毛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3 鞭毛的功能 运动器官 有鞭毛的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自由的运动 具抗原性 H抗原 有特异性 对细菌的鉴别 分型有一定的意义 致病性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 霍乱弧菌 三 菌毛 pilusorfimbria 许多G 菌和少数G 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1 菌毛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2 菌毛的种类 根据功能不同 菌毛可分为 普通菌毛 每个细菌有数百根 性菌毛 每个细菌有1 4根 3 菌毛的功能 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 传递遗传物质 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性菌毛 普通菌毛 细菌菌毛 pilus 四 芽胞 spore 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产生芽胞的细菌大都是G 菌 不同细菌的芽胞形态 大小 位置有所差异 是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细菌芽胞形态示意图 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1 芽胞的结构 细菌芽胞结构示意图 2 芽胞的形成与发芽 芽胞的形成 细菌形成芽胞的能力是由菌体内的芽胞基因决定的 芽胞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形成 营养缺乏时易形成 芽胞的发芽 由于机械力 热 pH改变等刺激作用 破坏其芽胞壳 并供给水分和营养 芽胞壳发芽 形成新的菌体 细菌 1个 不利条件 芽胞 有利条件 细菌繁殖体 1个 1个 3 芽胞的功能 2 芽胞对热 干燥 辐射 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1 维持生存 为细菌的休眠状态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芽胞含水量少 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 理化因素不易进入 芽胞的核心和皮质中含有吡啶二羧酸 DPA与Ca2 结合生成的盐能提高芽胞中各酶的热稳定性 课程名称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 教学内容 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方式 速度及规律 质粒 噬菌体的基本概念熟悉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意义 细菌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细菌变异的机制了解细菌的物理及化学组成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理论 教学重点 难点 关键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方式与速度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细菌变异的机制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 一 化学组成 有机元素 S P N C 化合物 糖类 蛋白质 脂类通常不需 无机盐 钾盐 钠盐 钙盐等 水 原核生物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 胞壁酸 D氨基酸 二氨基庚二酸 吡啶二羧酸 DPA 等 二 物理性状 1 光学性质 细菌是半透明体 2 表面积 细菌体积微小 表面积大 故适应环境能力强 代谢旺盛 繁殖迅速 易变异 3 带电现象 细菌表面有不同的基团 故带不同的电荷 对不同物质亲和性不同 与染色性有关 革兰阳性菌pI为2 3 革兰阴性菌pI为4 5 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 4 半透性 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半透性 允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 5 渗透压 细菌内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 G 菌 20 25个大气压 G 菌 5 6个大气压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 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1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充足 比例合适 2 氢离子浓度 pH pH7 2 7 6 3 温度 37 4 气体 不同的细菌对气体的需求有所差异 1 专性需氧菌 obligateaerobe 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 需要氧分子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 仅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存 如 结核杆菌 2 微需氧菌 microaerophilicbacterium 在低氧压 5 6 生长最好 氧浓度 10 对其有抑制作用 如 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 facultativeanaerobe 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 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 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如 葡萄球菌等大多数病原菌 4 专性厌氧菌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如 破伤风杆菌 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机制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和过氧化物酶 二 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及速度 1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繁殖 繁殖速度 20 30min 代 代时 细菌分裂 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2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迟缓期 细菌的适应阶段 该期菌体增大 代谢活跃 分裂迟缓 繁殖极少 对数期 生长迅速 菌数急剧上升 细菌的形态 染色性 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 稳定期 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死菌数逐渐增加 细菌的形态 染色性 生理性状有所改变 生成芽胞 外毒素 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衰亡期 死菌数 活菌数 细菌形态显著改变 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细菌的生长曲线图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一 细菌的能量代谢 发酵 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 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 以分子氧为受氢体 厌氧呼吸 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 二 细菌的代谢产物 1 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 盐的利用 2 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热原质 pyrogen 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大多为G 菌细胞壁脂多糖 耐高温 121 20min不被破坏 250 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蒸馏法去除效果最好 毒素 toxin 及侵袭性酶 外毒素 G 菌 少数G 菌产生的 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 G 菌细胞壁脂多糖 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色素 有助于鉴别细菌 分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细菌素 bactericin 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维生素 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 还能分泌致周围环境中 如 维生素B K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 heredity 变异 variation 子代与亲代之间生物学性状的相似性 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性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 细菌的染色体 环状 双股 超螺旋DNA长链 二 质粒 plasmid 存在于菌细胞内 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可自行复制 也可随意丢失 质粒DNA的特性 1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2 可编码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3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4 可转移性 5 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 举例 F质粒 决定性菌毛产生R质粒 决定细菌耐药性Vi质粒 决定毒力Col质粒 编码大肠菌素 三 噬菌体 bacteriophapge 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 真菌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严格的宿主寄生性和高度的宿主细胞特异性 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 一 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 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 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 主要有三种形态 蝌蚪形 微球形和丝形 噬菌体结构模式图 噬菌体TEM 390000 2 噬菌体在宿主菌体内的增殖过程 1 吸附 2 穿入 3 生物合成 4 成熟与释放 图3 噬菌体吸附细菌 电镜图 毒性噬菌体 virulentphage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 并最终裂解细菌 前噬菌体 prophage 整合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的基因组 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phage 感染细菌后 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 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不引起细菌裂解 溶原性细菌 lysogenicbacterium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四 转座因子 transposon Tn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 能在染色体之间或质粒之间 甚至染色体和质粒之间移动 1 插入序列 引起基因重组2 转座子 促进变异及进化 五 整合子 integron In 1 整合子细菌的染色体 质粒或转座子上有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 具有独特结构 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 使之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2 基因盒 由位于5 末端的一个基因和位于3 末端的一个有位点特异性的59基因单元组成 59be能被整合酶识别和催化 特异性的结合于整合子上 其多为抗菌药物耐药基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一 基本概念 感染 传染 infection 指病原菌与机体的防御机能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传染性 指病原微生物不仅能引起疾病 还能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宿主的能力 致病性 致病力 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性能 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毒力 半数致死量 medianlethaldose LD50 在规定时间内 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要的最小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 ID50 medianinfectivedose 在规定时间内 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 二 细菌致病的条件 细菌引起疾病的条件 细菌的毒力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三 细菌的毒力物质 侵袭力和毒素 一 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 粘膜生理屏障 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 黏附与定植 表面结构 荚膜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 粘附素 分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粘附素 使细菌粘附在敏感细胞的表面 利于细菌的定植 繁殖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如菌毛 膜磷壁酸等 2 侵入 invasion 侵袭素 使细菌能够侵入敏感细胞内 3 繁殖与扩散 如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侵袭素 是由侵袭基因 inv 编码的蛋白质 能介导细菌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侵袭性酶 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协助细菌抗吞噬 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 6000 4 细菌生物被膜 bacterialbiofilm 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 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组成的膜状细菌群体 二 毒素 toxin 1 外毒素 exotoxin 某些细菌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根据种类和作用机制分为 神经毒素 neurotoxins 细胞毒素 cytotoxins 肠毒素 enterotoxins 2 内毒素 endtoxin 某些细菌死亡后菌体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毒性脂多糖 LPS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由脂质A决定1 发热反映2 白细胞反映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4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细胞外分泌或溶解后释放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 加热60 以上迅速破坏 稳定 160 2 4h才被破坏 抗原性 强 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抗毒素 甲醛处理脱毒而保留其抗原性形成类毒素 较弱 但刺激机体产生低滴度的抗体 保护作用弱 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强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较弱 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引起发热 白细胞变化 休克 DIC等 外毒素 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一 非特异性免疫 一 屏障结构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二 吞噬细胞 三 体液因素补体 complement 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发挥抗感染溶菌酶 Lysozyme 广泛存在于唾液 泪液 乳汁及黏膜分泌物中防御素 defensin 为中性粒细胞中的一种小分子多肽 能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二 特异性免疫 一 体液免疫 二 细胞免疫CTLCD4 Th1 三 黏膜免疫 包括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表面及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组成黏膜免疫系统 MIS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sIgA 阻止细菌由黏膜入侵 Th1 Th2依赖性免疫反应 三 抗感染免疫的特点 一 抗胞外菌感染 致病菌多为胞外菌 主要为体液免疫 1 吞噬细胞的作用 胞外菌主要被中性粒细胞吞噬2 抗体和补体的调节作用1 阻止细菌粘附2 调理吞噬3 激活补体溶菌4 中和细菌外毒素 3 细胞免疫的作用 主要为CD4 Th2细胞 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产生细胞因子 引起局部炎症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 二 抗胞内菌感染1 吞噬细胞作用 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2 细胞免疫作用 主要为Th1细胞和CTL细胞3 局部黏膜免疫 主要为sIgA 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 感染的来源病人带菌者 患某种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处于带菌状态的机体病畜及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 体内正常菌群为主 外源性感染 二 感染发生 发展 结局及感染类型 传染源 内源 条件致病菌 外源 病人 带菌者 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创伤 机体 免疫力强 免疫力弱 隐性感染 健康带菌者 显性感染 传染病 1 隐性感染 inapparentinfection 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 或入侵的病菌数量不多 毒力较弱 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 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又称亚临床感染 隐性感染后 机体常可获得足够的特异性免疫力 能够抗御相同致病菌的再次感染 细菌感染的类型 2 显性感染 apparentinfection 当宿主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 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 毒力较强 抑制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 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的类型 毒血症 toxemia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 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白喉 破伤风等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 并在其中量繁殖 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 或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