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的黎明 吉田精一 一八六零年(万延元年),丰前国首领新见正兴和淡路国首领村垣范正一行作为日本政府首批正式外交使节团成员登上了一艘美国轮船,他们受命前往欧美签订日美通商条约.同行的咸临丸号只不过是一艘不足300吨的小军舰,可大家仍然坚持要在舰长胜麟太郎的带领下,凭借日本人自己的力量首次横渡太平洋.这一行人赶在使节团之前于三月十七日就抵达旧金山.在这些人当中有个人叫福泽瑜吉.这些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下方的土地,所见所闻无不令他们惊奇.看到西洋人跳舞时妇女穿着袒胸露背的服装,男男女女手牵手,身贴身的情景,他们简直目瞪口呆.在历来恪守男女七岁不同席封禁习惯的日本人看来,女性在公共场合露出肌肤,那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他们从小就知道,男女之间就连交换物品时也不可以直接用手睇到对方手中.当时西洋妇女正装的裙摆上镶着鲸骨和藤环,是裙摆如吊钟办般撑开来.日本的使节们以为西洋人把裙摆撑开来大概是因为妇女下半身太肥胖的缘故,于是就唆使一少年去戳裙子以确认他们的猜测.另一方面,美国的市民们用一种欣赏一种珍稀动物的似的眼光,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支头上扎着发髻,腰间别着佩刀的日本武士队伍.随后,使节们环游了欧洲,只有咸临丸号一行人从美国直接回到日本.在途经檀香山时,他们应邀参加了普纳荷学校的辩论大会.这个大会引起了随行成员福泽瑜吉的极大兴趣.他回国后,很快把在公众面前大胆陈事自己意见的训练方式引入到自己开办的学校.在此之前,日本学生一直被灌输祸从口出(童子教),还有言多必失(孔子家语)之类的古训,所以很不习惯在众人面前大声称述自己主张.因此,直到江户时代末,日本与西欧文明的国度相比,在风俗习惯上还是有极大的差别.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努力引进和利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发明的同时,也在政治形态和经济组织方面努力追随西洋,而且在风俗和生活上也是急剧地西洋化.于一八八三年(明治十六年)落成的日比谷鹿鸣馆里,就展示了政府高官的夫人和小姐们与蓝眼睛的外国人一起跳舞的情景.由此可知,在幕府体制下长大的人,就像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俩个时代.可以说,在明治初期,西洋化也即近代化,致力于文明开化是把日本人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必要条件.然而,在风俗与物质方面模仿西洋是容易的,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的变革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了.就世界范围来说,很少有那个封建社会能像江户时代这样维持的持久了.这就使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得以强化,国民不得不效忠统治阶级,服从封建秩序.安分守己是这个时代的格言.人一生下来身份就注定,决不允许出格,普通百姓没有谈论政治或谈论政府政策的自由,违反就会被处死.近代社会消除了身份上的差别,只要有才能就可跻身社会各个层面.但是,由于自古以来人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履行义务在先,个人权利在后,所以,主张人权和人人平等的近代思想很难在广大民众中推广.官尊民卑的思想在明治维新后依然根深蒂固.福泽通过劝学和其他一些著作,用极具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文章开导人们说,应当摆脱这种封建体制与思想的束缚,人本来就是平等,自由,独立的,还呼吁为了保护这种自由和独立,必须普及知识,培养人们的合理意识.他教导人们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把追求个人的幸福作为生存的目的,还极力强调这些思想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福泽的影响很大,人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了解西洋的状况,开阔了眼界.一时间,福泽著作几乎成了所有西洋译著的代名词.日本快速迈向近代化,其速度在世界史上堪称奇迹,福泽瑜吉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近代化如此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前一阶段已经做了相当的准备,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如通过学习假名文字,学习写信和记账的方法,练习打算盘和用称等 (劝学),大多数民众都掌握了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因此,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的识字率堪称世界第一.由于后来的锁国政策日本断绝了和西洋各国的广泛交往,但它却通过荷兰仍在一点点的引进西方的学问.虽说侧重引进军事,天文,地理,医学,化学等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但也适当兼顾到了其他,如19世纪初编的荷日辞典(哈玛尔),知名的西学家超过百人,还成立了研究和翻译的专门机构.福泽也是这批西学家之中的一员.除他之外,大多数研究西洋学问的人都是政府官员和大学教师,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人的努力,才使日本在东亚各国中率先有了宪法,设立了国会,并且最早有了铁路,医院,银行,邮局等一系列近代化设施.但毕竟日本正处于社会剧烈变动时期,那些实用而且立刻能见到实际效果的学问普遍受到青睐.多数人认为真理未必有用,有用的才是真理.即便是劝学也一味的倡导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学问,劝告人们为此要多翻译西洋的译著,还要学习西洋文化等.所以,在当时,学习西洋的文化和制度,推进文明开化无疑是最重要的.人们相信西洋化就是近代化也是基于此.但是,这样一来就使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过激的偏向,否定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认为旧的都是不好的,只有新的事物才是唯一正确的.贝尔茨是一位德国医生,他被日本政府请来帮助创立东京大学的医学系.他曾向几个日本人问起日本的历史,有一人答道:实际上,日本是极端野蛮的.另一人则红着脸叫嚷道:我们没有历史,我们的历史从现在才开始!.贝尔茨听后认为,现在的日本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什么都不知道.他在明治九年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想:如此轻蔑本国的固有文化是无法向外国人展示国威的.古代文化中合理的地方应该推崇,轻视传统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事实上,日本文化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丝毫不亚于英法等国家.在那些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产生过不少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富民族特色的文艺和美术作品.日本先人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感情和微妙的感觉,能让你品到完全不同于外国人的那份优雅.新的社会需要新的知识,同时也需要赋予人性的新艺术.无论怎样受到外国的影响,人们都会把一个真实的自己摆在世人面前,努力发掘自身的价值,尝试自由自在的表现.假如通过启迪理性思维来解放人性对打造近代日本是绝对必要的话,那么,这方面就具有通过更新情感深化人性的意义.相对理性的解放来说,它是一种情感的解放.文学也和其他方面一样,即使是在手法上,思想上不断受到西洋文学的影响,却依然要立足于原有的文化传统之上,创造出适应现实和社会变化的新作品.这种文化活动在急剧变革的时期,只能发生在政治解放和理性解放之后.待时局稍微稳定下来,人们一旦把专注于外界的目光转而审视自己的的时候,被压抑已久的自我表现欲望就会如潮水般涌动.从一八八五年(明治十八年)到第二年,坪内逍遥在他发表的评论小说神髓中率先倡导采用适应近代市民社会的新的小说创作方法.紧接着一八八七年(明治二十年)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问世,它进一步验证了小说的使命就是要发现真理,针砭时弊,真实地反映人生.从此,一种与上个时代性质完全不同的近代文学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当近代文学终于得以在日本社会中扎下根来的时候,岛崎藤村通过若叶集及其以后的诗集直接表现了一种新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当时的年轻人渴望表现却又难以表现出来的.藤村此后在谈及自己进行诗歌创作的最初感受时说道:诗体的创新对我而言如同语言的创新一般.选择春作为诗歌的名字充分表达了我刚刚开始感受到生命复苏时那种难以抑制的无比欣喜的心情.所谓语言的创新,就是要把蕴藏在语言中的那种热情重新发掘出来,也就是要打破墨守陈规的用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言解放被尘封在时代和社会的铜墙铁壁中的人性.藤村通过赋予传统诗歌以新的情感和乐趣,表现了年轻人那种如痴如醉的火一般的热情.他在醉歌中高歌道:啊!快在心中点燃青春的烛火照亮那青春的生命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将自己心里的春天融入国民感情的春天时那种喜悦.但是时代尚未完全进入春天,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高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追击问题题库及答案
- 蚂蚁森林答题题目及答案
- 销售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隐性偏见消除技术-洞察及研究
- 全渠道营销:2025年新零售模式创新与转型报告
- 2025公寓型住宅购销合同书范本
- 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洞察及研究
- 铁路高考真题及答案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
- JT-T-807-2011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SYT 7653-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耐蚀螺栓连接
- 一例CAG循证护理查房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完整版)数字1到10的描红(田字格带笔画提示)
- P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 车险综改理赔考试试题题库
- 高中地理 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