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安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1].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5/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1.gif)
![2012安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1].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5/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2.gif)
![2012安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1].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5/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3.gif)
![2012安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1].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5/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4.gif)
![2012安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1].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5/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c7fc1bf4-3098-412c-8562-04de4a04476a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第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生命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起解题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答案: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苏丹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故本题选C。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答案: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4/81 D、1/8答案:因感病植株在开花前死亡,故在杂交产生后代时,RR和Rr所占的频率均变为1/4,因为是随机交配,故为1/4Rr1/4Rr1/16rr,选C。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答案:图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故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故A、D错,转录是核糖体沿mRNA移动,故B错,选C。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坐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答案:赤霉素、2,4-D各自单独使用时,落果率高,而共同使用时落果率反而低,也就表明二者对落果的调控非协同作用。故选D。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储氢释氢NaHCO3+H2 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储氢过程中, NaHCO3被氧化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 1 mol H2O放出2.24 L的H2【答案】B【解析】本题以储氢新方法为背景,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及其使用条件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选项错误;NaHCO3、HCOONa均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HCO3、HCOO中的原子间均以极性共价键结合,B选项正确;NaHCO3和HCOONa中C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和+2,储氢过程中NaHCO3被还原,C选项错误;D选项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状态为标准状态(0,101kPa),故错误。 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Ca2+、Cl、NO3 BK+、Na+、Br、SiO32CH+、Fe2+、SO42、Cl2 DK+、Ag+、NH3H2O、NO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或离子与分子)的共存问题,同时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不能共存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均源于教材中的反应:B选项:因SiO32CO2H2O=H2SiO3CO32,故通入CO2后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SiO32;C选项:Fe2与Cl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银氨溶液的配制)。A选项通入CO2前后各离子均能大量共存,此外,本选项涉及的CO2能否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是很多考生常犯的错误。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催化剂SO2(g) + 2CO(g) 2CO2(g) + S(l)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考查考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当恒温且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硫为液体,减少其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B选项错误;升温,平衡左移,SO2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只有温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常数无影响,故D项正确。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100 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答案】C【解析】本题涉及的实验全部取材于课本,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溶液pH与c(H+)的换算,同时考查考生对基本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及其教材实验的再现能力。让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能发挥其优势。A选项:乙酸乙酯和乙醇是互溶不分层的液体,不能用分液漏斗分液。欲从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醇,通常需要蒸馏分离(由于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沸点相差很小,乙酸乙酯的沸点77.06,乙醇的沸点78,通常要加足量无水CaCl2吸收乙醇后,再蒸馏,对得到的醇和物蒸馏收集得到乙醇)。 B选项:由0. 1 mol L1的盐酸配制100 mL0. 01 mol L1的盐酸,需要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10.0 mL0. 1 mol L1的盐酸,而提供玻璃仪器缺少量具。C选项:只用试管、胶头滴管就可证明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故C项正确。D选项:实验室中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而提供玻璃仪器缺少制备NH3的大试管。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通电2H+ + 2Cl= H2+ Cl2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 = 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电解饱和食盐水既是课本实验,又是2010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第8题C选项的重现。当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2OHCl2,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因此石墨电极的管内收集到Cl2,铜电极的管内收集到H2,溶液呈碱性OH,溶液变红,故A、B两项均错误。当断开K1、闭合K2时,形成氢氯燃料原电池,铜电极为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石墨电极为正极,反应为:Cl22e=2Cl,故C项错误,D项正确。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HF(aq) + OH(aq) = F(aq) + H2O(l) H = - 67.7 kJmol-1H+ (aq) + OH(aq) = H2O(l) H = - 57.3 kJmol-1在20 mL 0. 1 molL-1氢氟酸中加入V mL 0. 1 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F(aq) F(aq) + H+ (aq) H = +10.4 kJmol-1B当V = 20时,溶液中:c(OH) = c(HF) + c(H+) C当V = 20时,溶液中: c(F)c(Na+ ) = 0. 1 molL-1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及应用能力。根据盖斯定律,将式减去式经整理可得:HF(aq)H(aq)F(aq) H =10.4kJmol1由反应放热比反应多,亦可判断氢氟酸的电离为放热,本题要求突破“弱电解质电离都是吸热”的思维定势。故A选项错误。当V20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OH) = c(HF)c(H)质子守恒式有两种方法推得:(1)直接推得:因F水解结合H2O电离出的H生成HF并提供与HF等量的OH,且H2O本身电离出H和OH; (2)由NaF溶液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求得:NaF溶液的电荷守恒式:c(Na+) + c(H) = c(F) + c(OH) NaF溶液的物料守恒式:c(Na+) = c(HF) + c(F) 消去2个式子中的c(Na+)可得出其质子守恒式 。因F水解,故溶液中存在:c(F)c(Na+) = 0.05molL1,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D选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F)c(H)c(Na+)c(OH)或c(F)c(Na+)c(H)c(OH)或c(Na+) = c(F)c(OH) = c(H)或c(Na+)c(F)c(OH)c(H),故D选项错误。为了更清晰明确D选项的问题,不妨进行如下分析:影响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因素有2个:(1)离子的物质的量;(2)溶液的体积。根据这2个因素的影响,可绘制出下图:根据上图,并结合离子的变化,可以得到下表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V溶液性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式0氢氟酸c(H+)c(F)c(OH)c(H+)=c(F)+c(OH)0apH7(酸性)c(H+)c(F)c(OH)c(Na+) c(Na+)=0c(H+)+c(Na+)=c(F)+c(OH) c(F)=0ac(H+) = c(F)c(OH) = c(Na+)abc(F)c(H+)c(Na+)c(OH)bc(F)c(H+) = c(Na+)c(OH)bcc(F)c(Na+)c(H+)c(OH)c(稍小于20)pH =7c(F) = c(Na+)c(H+) = c(OH)cdpH7(碱性)c(Na+)c(F)c(OH)c(H+)d(稍小于40)c(Na+)c(F) = c(OH)c(H+)dec(Na+)c(OH)c(F)c(H+)ec(Na+) = c(OH)c(F) = c(H+)远远过量c(OH)c(Na+)c(H+)c(F)NaOH溶液pH7c(OH)c(Na+)c(H+)c(Na+)+c(H+)=c(OH)13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 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KspAl(OH)3 = 1.31033远大于KspFe(OH)3 = 2.61039,因此向Fe3和A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生成Fe(OH)3沉淀,只有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溶解,则Al(OH)3OH=AlO22H2O。因为纵坐标是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而不是生成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故B选项的图像符合实际情况。14.我国发身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km,“神州八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A“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速度大B“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周期长C“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角速度大D“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加速度大15.一列简谐被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j时波形如图1所示,已知波速度为10m/s。则t=0.1s时正确的波形应是图2中的1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的圆弧轨道,半径水平、竖直,一个质量为的小球自的正上方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2,重力加速度为,则小球从到的运动过程中A. 重力做功 B. 机械能减少C. 合外力做功D. 克服摩擦力做功1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则A. 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 物块仍以加速度匀速下滑C. 物块将以大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将以小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1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 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0 V,点处的电势为6 V, 点处的电势为3 V, 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200V/m B.200 V/m C.100 V/m D. 100 V/m19. 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从点沿 直径方向射入磁场,经过时间从点射出磁场,与成60角。现将带电粒子的速度变为/3,仍从点沿原方向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变为A. B.2 C. D.3 20. 如图1所示,半径为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其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为)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2,方向沿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为)的电场强度为A. 2B. 2C. 2D. 2(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1.(18分).(10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 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和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20, =10、15、20、25、30、40B. =200, =20、40、60、80、100、120C. =400, =10、15、20、25、30、40D. =400, =20 40、60、80、100、120(3)图2 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22 cm、=4.65 cm、=5.08 cm、=5.49 cm、=5.91 cm、=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8分)图为“测绘小灯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断开开关, 。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3) 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应的电路图。22.(14分)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该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取=10 m/s2, 求:(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23.(16分)图1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图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转动,由线圈引起的导线和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转动的金属圈环相连接,金属圈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话电阻形成闭合电路。图2是线圈的住视图,导线和分别用它们的横截面来表示。已知长度为, 长度为,线圈以恒定角速度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 (1) 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的表达式;(2) 线圈平面处于与中性面成夹角位置时开始计时,如图3所示,试写出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3) 若线圈电阻为r,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其它电阻均不计)24.(20分)如图所示,装置的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 M=2kg的小物块A。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传送带始终以n=2m/s 的速度逆时针转动。装置的右边是一光滑的曲面,质量m=1kg的小物块B从其上距水平台面h=1.0m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 n=0.2, f=1.0m。设物块A、B中间发生的是对心弹性碰撞,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静止且处于平衡状态。取g=10m/s2。(1) 求物块B与物块A第(2) 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通过计算说明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能否运动到右边曲面上?(3) 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物块A再回到平衡位置时都会立即被锁定,而当他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试求出物块B第n次碰撞后运动的速度大小。25.(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常见的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Y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A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字数为12的核素W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合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1) 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第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个电子。(2) X的电负性比Y的_(填“大”或“小”);X 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3) 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4) 在的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多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_。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莫钟常见无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5( 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 关 信 息X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Y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ZZ 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W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第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个电子。 (2)X的电负性比Y的_(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 (4)在X的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_。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评析】本题属模块综合题,内容涉及到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五个模块:l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电负性等物质结构与性质l 基态原子L层和K层的电子数、核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化学2l 核磁共振氢谱、C、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l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化学1l 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与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酸性比较:有机化合物呈酸性且酸性必须比碳酸强)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特色】X、Y、Z、W四种元素的推断“门槛”低;“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和“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直接取自于教材;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第(4)题开放程度高:(1)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种氢的烃可以有很多,如:丙烷、丁烷(2种结构)、2-甲基丙烯、丙炔、对二甲苯、均三甲苯、1,2,4,5-四甲基苯以及这些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的产物;1,3-丁二烯;等等。+ HCO3- = + CO2+ H2O(2) C、H、O三种元素形成的无机阴离子是HCO3。但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理论上有无数种,就中学而言,可以是醇、醚和酚;醛和酮;羧酸和酯;糖类等。而能与HCO3-反应的通常是低级羧酸(高级羧酸和苯酚酸性弱,不能与HCO3-反应),如:甲酸、乙酸、乙二酸、苯甲酸等。第26题的半方酸的酸性很强,与HCO3-的反应为: 【答案】(1)4 2失2e(2)小 H2O 失2e(3)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得2e(4)丙烷 CH3COOHHCO3=CH3COOH2OCO226(14分)PBS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可由马来酸酐等原料经下列路线合成:H2OHOOCCH=CHCOOHH2催化剂BAOHCH一定条件CHOCH2CH2CH2CH2OHH2催化剂DPBS一定条件(马来酸酐)HCCH 一定条件 O OH已知:RCCH+ R1CR2 RCCCR1R2(1)A B的反应类型是_;B的结构简式是_。(2)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D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3)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半方酸的结构简式是_。(4)由B和D合成PBS的化学方程式是_。(5)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_。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 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c.能与新制Cu(OH)2反应d. 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5 mol O2【评析】本题涉及了化学2中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内容,要求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采用正推或逆推方法,推定B、C和PBS的结构。侧重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迁移能力。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组成和结构、官能团、系统命名、同分异构体、正确在书写相应的有机化学方程式、对给定有机化合物性质判断。【试题特色】本题必须要突破几个方面的思维定势并涉及了几个方面的解题技巧:一、突破思维定势第(3)题要求根据马来酸酐结构简式和题给限定条件书确定半方酸的结构(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出其结构简式,必须突破“烯醇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不稳定”和“具有较强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羧基”之定势。第(5)题的c选项必须突破“与新制Cu(OH)2反应一定是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之定势。Cu(OH)2是一种碱,可与酸性较强的酸发生中和反应(这里还可发生配位反应)。二、解题技巧确定半方酸的结构只要将马来酸酐分子中环上的氧原子移至氢原子上形成1个OH即可;第(5)题的c选项:利用分子式变形,根据A的分子式C4H4O4变形为C2H42CO2可快捷地判断出1 mol A(就是乙烯燃烧的耗氧情况)完全燃烧消耗3 mol O2。【答案】(1)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HOOCCH2CH2COOH(2)碳碳叁键、羟基1,4-丁二醇(3) 一定条件 O OHO C(CH2)2CO(CH2) 4O nH(4)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 (5)ac27(15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样品足量稀硫酸边通N2,边煮沸气体A甲 方 案 流 程H2O2溶液充分吸收H2SO4溶液NaOH标准溶液滴定数据处理 乙 方 案 流 程碱液充分吸收用盐酸调节至弱酸性溶液B数据处理I2标准溶液滴定(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通入N2的目的是_。(2)写出甲方案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甲方案第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_。(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5)若取样品w 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 molL-1 I2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评析】本题属定量实验滴定实验,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分析,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正确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考查相关的计算能力。就知识层面来分析,考查了亚硫酸盐、SO2、H2O2、I2、NaOH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的挥发性,通N2的作用,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其中还隐含了I2在碱溶液中的歧化(乙方案中SO2被碱液吸收后,由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第(5)题涉及的反应为:SO2I22H2O=SO422I4H,w g样品中含n(SO2) = n(I2) = 0.01000molL110-3VL = 10-5 Vmol(即m(SO2)=6.410-4 Vg),因此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为m(SO2) = 6.410-1V/w g。【试题特色】亚硫酸盐既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具有杀菌防腐、抗氧化功能,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因此检验食品中的亚硫酸盐的含量显得非常重要。本题结合实际介绍了两种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中和滴定法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本题要准确测定亚硫酸盐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的SO2,因此反应后装置内的SO2必须要全部驱出被完全吸收,才能保证测定准确。通入N2的主要原因并非是防止空气中氧气把SO2氧化,这是本题的一个难点。第(4)题必须突破“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对甲方案实验结果有影响(偏高),而对乙方案实验结果无影响”之审题定势。第(3)题滴定管的润洗是滴定实验中重要的步骤。本题要求写出润洗滴定管的操作方法,确实能检测出中学教学是否重视化学实验,是否保证学生走进实验室。【答案】(1)SO2和N2 碎瓷片(或沸石) 将生成的SO2全部赶出(2)SO2H2O2=2HSO42(3)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少量NaOH标准溶液,倾斜转动滴定管润洗全部内壁后从尖嘴放出液体,重复操作23次0.64Vw(4)无影响(5)28(13分)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假设二:_;假设三:_。(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评析】本题属实验探究试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旨在促进中学教学重视探究性教学,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多从事探究性活动。在知识层面上,考查了沉淀的转化、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HCO3的电离、PbCO3和2PbCO3Pb(OH)2热分解、无水CuSO4检验水,等等。【试题特色】铅蓄电池在汽车上广泛使用,对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废旧铅蓄电池中有废硫酸、铅及PbO2、PbSO4,工业上以PbO2、PbSO4来回收Pb往往是先用Na2SO3溶液处理,将PbO2转化为PbSO4,由于PbSO4对热稳定,不易分解,因此必须要将PbSO4转化为较易分解的PbCO3, PbCO3受热分解生成PbO,然后用CO还原。前两年理综第28题得分率都较低,本题的(1)、(2)、(3)题的设问都较容易,其中第(3)题亦隐含着HCO3的电离概念。第(4)题难度较大。第题实验设计,必须“抛开PbCO3而究2PbCO3Pb(OH)2”,因为在PbCO3和PbCO3Pb(OH)2中受热都产生CO2,只抓CO2无法作出假设一是否成立,但抓住有无水生成,就可作出正确判断。此设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题要求根据定量实验所得的曲线图来进行分析。既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又要以科学的态度,从科学实验的可能误差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判断。c(SO42)c(CO32)【答案】(1) (2)Na2CO3 Na2CO3溶液中c(CO32)较大 (3)全部为PbCO3Pb(OH)2PbCO3与PbCO3Pb(OH)2的混合物 (4)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则假设一成立;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假设一不成立;同意若全部为PbCO3,26.7m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22.3 mg(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 29(1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根据试管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答案:(1)C、E B、F B、F(2)线粒体和叶绿体 能30(20分)(12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人社局招聘7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育知人才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招聘辅助性审计服务项目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贵州安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陕能(庆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江苏苏州市相城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台州临海市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心)第二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卫生健康类事业单位招聘48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职对口高考-机械类专业综合模拟卷( 湖北适用) 第5卷(答案版)
- 小米公司介绍课件
- 部编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童年》测试题(3份)(有答案)
- 霍尼韦尔Honeywell温控器UDC2500中文手册
- 留置胃管课件
-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 ISO 56005-2020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指南(中文版)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DL-T5017-2007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 招标代理员工合同
- 深度学习技术基础与实践 课件 第1-3章 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原理、深度学习框架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