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学习心得姜伊娜.doc_第1页
名师工作室学习心得姜伊娜.doc_第2页
名师工作室学习心得姜伊娜.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情趣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迁移 重习惯读“于永正五重教学法”有感纳雍县第二小学 姜伊娜近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杨兴文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学科前沿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名师精品教学案例及解析等系列活动的学习,这次学习让我领略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育人思想,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他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下的五句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摸爬滚打十几年,一直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一条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可终究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我拜读完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后,才恍然大悟。一、 重情趣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作为教师,课前,我们要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二是关注学生。进入课堂,则是三者的对话,更多的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这时,我们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这让我想起在上学期的学校教研课中,我执教的中华少年一课,当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第二小节并进行拓展时,学生写诗歌的欲望被激发了,于是,我就让学生拿出本子写诗歌。可是当学生才写了两句时,我担心自己的教学内容完不成,不能把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完美地展现给听课的老师,就让学生马上停笔,留着课下去写,又按课前的预设,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种幼稚的课堂处理,都是因为我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换作今天,我的处理方式一定会截然不同,我会考虑当时学生最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想要什么。其次就是“趣”。于老师说:“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有趣,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这样理解就浅了。”这让我想到了我看到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老师为了把课上得热闹,做了很多“道具”做奖品发给表现好的学生。就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很多我弊端的:第一,它反映执教老师不够自信,担心自己调动学生的能力。其次,学生拿到奖品后注意力会分散到奖品上。第三,这又暗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因此,像这样的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学生的教育是弊大于利的。因此,要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有趣味性,首先要钻研好教材,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二、 重感悟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方皆在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课堂上,学生与教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教本之间的对话,首先是朗读的交流,其次是见解的交流和评价的交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记得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三、重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当今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现状是:看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那么,我们将怎样改变现状,做到三个积累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支了以下几招:先说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他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他常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什么。于老师说,他带实验班时,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还有能背300首(篇)的。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学生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大学都是佼佼者,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第三,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因此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如今农村的孩子,会爬树的很少,城市的孩子会游泳、划船的不多,更少徒步远行的。城市的孩子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他们到了农村,还真有把麦子当成韭菜的!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于老师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去,带到工厂去,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因此 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 重迁移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是指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在此,我只谈谈“读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情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等。吕叔湘先生说过:“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于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四管齐下”,缺一不可;对家长动员。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买课外书,订报刊等。同时,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首先要引导好。对不爱读书的学生,请家长多买故事情节紧、有趣的书给孩子读,以便吸引孩子;对粗心的学生,则要求做读书笔记,并经常检查;对基础好较好的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等。其次要教给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不认识的字要为其加上拼音,写上注释,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等等);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和想象力,能把厚书读薄,也能把薄书读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一来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二来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五、 重习惯为什么有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习惯好,习惯成自然。于老师所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从小培养好的习惯,可以受用一生。因此,在教学中,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