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散文阅读训练一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二 张益州画像记 苏 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朔:农历每月初一日。繄:yi,犹“实”。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 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三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选自古文观止)注释: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诞漫:荒诞。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或将大有为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四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阙:损伤B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然后以禁,则齐 齐:一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 )A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B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C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D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五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注: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深重、酷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C. 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饫饱歌乎,秩然成文仁杰尚歌以发我A. B. C. D.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六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自周后文弊 弊:衰坏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C工于语言工:擅长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吾子始自山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其已成熟乎其孰能讥之乎C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泉涓涓而始流D乃遂能责不足于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D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七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 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馘:gu,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阃寄:指边将领。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裒:pu,聚集。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父之哭其子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不赂者以赂者丧C其能遗之也乎其敦能讥之乎D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茅子受读而题之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八 浣花溪记 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尽溪,平望如荠 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迫暮趣归A B C 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句: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溪周之,非桥不通。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九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 修:学习,自修C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D而至者鲜焉 鲜:少,很少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修学道而不至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业精于勤荒于嬉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赠与没有合同8篇
- 公司消防知识培训总结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2.2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001
- 任务 学用中式菜刀教学设计小学劳动三年级下册湘教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试卷含答案
- 区域创设教研活动
- 手术室工作制度及流程大纲
- 2025年第二届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初级母婴护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 人行桥、机耕桥施工
- 10KV配电室倒闸操作票
- Unit+4+Natural+Disasters+Workbook+China+to+the+rescue+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疑难病历随访登记本(医技科)
- 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Task 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16G362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术语释义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机场FOD防范管理
- DDI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案例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