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李向峰_第1页
猩红热李向峰_第2页
猩红热李向峰_第3页
猩红热李向峰_第4页
猩红热李向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猩 红 热,河南中醫药大学第一附属醫院儿科学科 李向峰,第九章 第4节,目的要求,了解 猩红热的概念,中医病名。熟悉 猩红热的病因病理(流行病学特点)。掌握 猩红热的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概 述,定义:感受猩红热之邪(A组型溶血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病原学,病原体: 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芽胞或鞭毛培养:在含血的培养基上易生长, 产生完全溶血( 型溶血)抵抗力:对热及干燥抵抗力较弱。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痰及脓液中 可生存数周,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由污染的用具、书籍、饮料等间接传播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抗菌免疫: 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可再感染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抗毒免疫:红疹毒素有4种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猩红热可再患,流行病学,流行特点季节:全年均有,冬春多发年龄:3-7岁临床表现轻症化: 抗生素应用、变异、抵抗力,主要病理损害,化脓性病变: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炎症扩散,组织坏死中毒性病变: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变态反应性病变:A组链球菌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引起交叉免疫反应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Kidney,中医病名,“丹痧”“丹痧”之称始见于清代顾玉峰的痧喉经验阐解,其谓:“痧乃热淫浮越者是也,其琐碎小粒者为痧,痧者沙也。红晕如尘沙而起属肺,其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癉,癉者丹也。”,并多把本病归属于“温病 ” 范畴。,疫喉 喉痧 烂喉痧 烂喉丹痧,猩红热,临床表现,潜伏期:2-3天(1-7天)特征性表现:三主症发热中毒症状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发热:轻者3839,重者高达40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相一致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可先于皮疹出现,前驱期,皮肤潮红,皮疹隐隐,粘膜内疹(主要在软腭处细小红疹)杨梅舌(多数是白杨梅舌),出疹期,发热第2天出疹一般为1224小时皮疹最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顺序为由上到下。24小时布满全身。,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皮疹特点:弥漫充血基础上,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猩红色、鸡皮样)触之有沙纸感,(沙纸感)压之可暂时褪色(贫血性皮肤划痕),猩红色皮疹,猩红色皮疹,鸡 皮 样 皮 疹,贫血性皮肤划痕征,出疹期三个特殊体征,(1)环口苍白圈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皮肤发白(2)线性疹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故形成线性疹也称帕氏线(3)杨梅舌舌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出此期多为红杨梅舌,口 周 苍 白 圈,口 周 苍 白 圈,线 状 疹,线 状 疹,恢复期,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片状脱皮,恢复期手部脱皮,恢复期手部脱皮,并发症,早期应用抗生素,并发症少见化脓性并发症: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中毒性并发症:中毒性心肌炎、中毒型肝炎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病程2-3周。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有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情况,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