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doc_第1页
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doc_第2页
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doc_第3页
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doc_第4页
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地理科高考应对策略之空间定位主讲人:郭春芳 辅导教师:刘文强空间性即地理的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许多地理原理和规律也表现为地理分布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以至有人把地理称为空间的科学。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人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饲题。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解决空间定位的主要思想方法有:1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当具备了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90。w;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形。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明眼亮。如上图:有经纬线度数,有河南、湖北省区的文字,还有山脉、河流、铁路及走向以及中部省区的轮廓。通过这一系列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综合联想分析,可判断出图示秦岭地区。其c城是西安,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D是宝成线。4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如例4。5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或地理位置。如例5。6掌握特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南北半球的判断主要方法有:(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2)依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判断;(3)依据东、西经度的分布判断(从俯视图看:东经度向东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西经度向西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4)依据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判断;(5)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分布南极地区有企鹅、蓝鲸分布);(6)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7)依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左偏);(8)依据南北半球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9)依据气温的分布判断(北半球北冷、南热;南半球南冷、北热);(10)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南半球相反);(11)依据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7依据地理原理,掌握空间结构地理的空间结构是指多种地理事物间分布的综合特征。如:冬夏气压场的分布大势,海水表层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合理布局等。这里,主要是依据相应的地理原理进行分析、说明、评价。8掌握地理的整体性规律,建立空间联系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即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因此在地理事物的分布上更表现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在复习时要多思考,适当进行整理,形成一种理性思维方法,掌握地理事物分布的内在联系规律,就有了判断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最有效的方法。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7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思路点拨 本题答对的关键是对图的判定,只有正确识出图中所表示的地区,才能正确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对其利用状况做出评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纬度400。、东经600一700、湖泊的轮廓、等高线200500米,可判定此地区应是中亚地区,图中湖泊为咸海,其周围平原为图兰平原。(1)此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河流多为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风,因为接近冬季风源地。 (3)由于此地区气候干旱,过度垦荒会造成土壤荒漠化。(4)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使当地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从而导致土壤盐咸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5)大量引R1(阿姆河)、R2(锡尔河)河水灌溉,会使注入成海的水量减少,致使水位下降、湖面减小、含盐量增加,湖内生物减少。 (6)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结晶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规范解答 (1)冰雪融水、少量降水气温 (2)风力 (3)导致土地沙漠化(4)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面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结晶盐分。【例:2】 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个地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后回答: 。(1)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值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的是(2)四个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3)B地所在的纬度在水平方向上可能出现的自然带有思路点拨: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温带地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可以推断出。 (1)DBCA (2)ACBD(3)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例3:读图中地理区域,回答:(1)该区域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 是 。(2)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原因在于这里常年受 (3)所以 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思路点拨: 此题的立意是先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入手,再依据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分布联系规律出发分析、判断相应问题。同时还需揭示:地理位置(副热带一地质历史上生物繁茂)、地质构造(沉降海湾一储油构造)石油资源与地理位置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缺乏资源等一系列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内在联系。只有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才能进行正确判断乖推理。第(1)问,通过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轮廓、经纬度位置及沙漠符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