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年语文周末练习(7)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7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过:过人之处。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1)书诗四句 书: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3)师谓其父母曰 谓: (4)遂辞去 去: 2.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文: (2)师大奇之。译文: 3.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两处,2分)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4.方仲永与许衡资质相似,二人父母均为农民,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方仲永的父亲是“_,_”;许衡的父母是“_”。(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5.阅读甲、乙两文,从仲永和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共11分)(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节选自容斋随笔)注:魏郑公:魏征。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文言文学习方法总结一、掌握虚词用法初中课本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乎、乃、其、且、所、为、以、因、于、与、则、者、之”等。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向明确,主要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考查,题型比较稳定,以四选一型的选择题形式为主,少部分会以解释题出现。1综合归纳法。我们要结合教材,逐个落实这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常考的那几个。综合归纳它们的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加强记忆,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握具体意义,这样便能有本可循了。2内外联动法。试题中大多有出自初中课本内的句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课外语段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代入筛选法。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我们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达到文从字顺,即为正确用法。4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的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5根据位置判断意义。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一般不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要注意梳理重要虚词常出现的位置。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了解句式文言句式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这些特殊句式及其用法,有利于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1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用“者也”“者”“也”表判断或用“本”“诚”“则”“乃”“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2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等。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如宾语前置,以“是”“之”为标志。“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4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它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可以译为“把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3)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何之有”可译为“有呢”等。(4)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5)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得无乎”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二)准确译句1译句的基本方法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换:对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翻译时都要替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删:没有实在意义(表语气、表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掉不译。补:对句中省略的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调: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2译句的基本步骤解词: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义和用法。串意:词意串联形成句意。顺意: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3常考查的句子(1)从形式上看:一般为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2)从内容上看:考中心句(主题句);考哲理性语句;考运用修辞方法的描写性句子;考古诗文句中成语来源的句子等。(3)从考点上看,有关键词,有采分点的句子。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貌似现在双音节词的两个单音节词,如妻子(妻子和儿女)等。当然古代人文常识和修辞(比喻、借代、互文等)也得留意,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时应根据其修辞方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每空1分)(1)写 (2)完成 (3)对说 (4)离开、离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句2分)(1)让(仲永)作诗,(他)作的诗(已经)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了。(2)老师对这(他的这种问答)感到十分惊奇(惊讶)。3.(2分,每处1分)传 一乡 秀 才 观 之。4.(3分,每空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父母强之不能止 或:如是者凡更三师5.(4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对即可)读书不能急功近利;读书要有远大理想;热爱学习;刻苦勤奋。1.D(2分)2(1)这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B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报关实习总结心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翻译资格证(NAATI)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及答案
- 合肥市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成效、挑战与优化路径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成本管控的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CT检查的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 领导科学概论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课件
- 疥疮防与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