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学课件)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ppt_第1页
(幸福学课件)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ppt_第2页
(幸福学课件)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ppt_第3页
(幸福学课件)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ppt_第4页
(幸福学课件)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24 1 第三讲幸福的心理学分析 2020 3 24 2 播放视频 幸福在哪里系列三与系列四 2020 3 24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第二节 人格与幸福第三节 如何提升幸福感 2020 3 24 4 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一 社会比较1 社会比较概念2 社会比较的过程3 社会比较的类型4 社会比较与情绪反应5 人格与社会比较的选择性 2020 3 24 5 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二 归因1 归因的概念2 归因的类型3 归因与幸福感 2020 3 24 6 思考与讨论 案例分析 我的一位学生去浙江一个比较偏僻贫困的小山村调查当地25位老年人的幸福感 她原以为这里的老人生活条件艰苦 他们的幸福感一定很低 但经她深入访谈 发现这些老人绝大部分感到幸福 请同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020 3 24 7 1 社会比较 1 社会比较的定义社会比较 就是把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包括能力 观点 身体健康状况等 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 社会比较也可称为人际比较 这一过程包括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不同的成分 2020 3 24 8 思考与讨论 你是否和他人进行过社会比较 并详述你的社会比较过程 2020 3 24 9 2 社会比较的过程 社会比较是一个思考与自我相关的他人信息的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1 获取社会信息 其信息源于感知到的他人或想象中的他人 2 思考社会信息 对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观察和思考 3 对社会信息做出反应 包括认知 情绪和行为反应 2020 3 24 10 3 社会比较的类型 1 向上比较与比自己优越的他人进行比较 2 向下比较与比较更差的他人进行比较 3 有目的的比较与理想中或期望的自我进行比较 4 暂时比较与过去的自我进行比较 2020 3 24 11 思考题 你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比较对比较者的情绪产生什么影响 2020 3 24 12 4 社会比较与情绪反应 1 向上比较对情绪的影响Emmons等研究发现 向上比较导致不满 被剥夺感和气愤 如 与贪官污吏比较 Gibbons等研究表明 向上比较也能带来激励和乐观的积极情绪 如 与优秀的同学比较 Buunk研究发现 向上比较可能带来积极或消极情绪 2020 3 24 13 4 社会比较与情绪反应 2 向下比较对情绪的影响Wills发现 向下比较会使心境改善 个人体验 Buunk发现 向下比较或许会使个人感到优越 或许会使人相信自己的情况会更糟 因此 他认为比较方向与情绪反应未必有固定联系 如在职工人与失业工人比较 2020 3 24 14 4 社会比较与情绪反应 3 有目的的比较对情绪的影响Michalos发现 幸福感建立在现实自我与期望自我的基础之上 当现实自我与期望自我相符时 就产生积极情绪当现实自我达不到期望自我时 就产生消极情绪 如大学生毕业后的失落情绪 奥运会运动员的意外获奖 2020 3 24 15 4 社会比较与情绪反应 4 暂时比较对情绪的影响Schwartz发现 同过去自我比较对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不如昔时 就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当今非昔比时 就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 先苦后甜的老人没落贵族唐吉诃德 末代皇帝溥仪 2020 3 24 16 5 人格与社会比较的选择性 1 人格影响社会比较方向的选择 2 人格影响社会比较后情绪反应的选择 3 人格影响社会比较的领域的选择 4 人格影响社会比较的时间维度的选择 2020 3 24 17 二 归因 思考题 我的一位今年毕业的学生去年去几家大型的知名企业应聘 结果都没有被录用 他认为自己没有被录用主要是自身素质不高 能力太低所导致 于是不再参加招聘 关在寝室郁郁寡欢 最后患上了抑郁症 试分析导致该同学情绪低落的原因 2020 3 24 18 1 归因的概念 归因 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某些属性或倾向或行为进行结果分析 推论其内在原因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 每一个体都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其原因 而且原因具有多样性 2020 3 24 19 2 归因的类型 1 根据原因的来源分两种类型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认为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外在的因素 如周围环境 物质财富 外表 社会关系等 内归因或个人倾向归因 认为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因素 如兴趣 动机 态度 能力 性格等 2020 3 24 20 2 归因的类型 2 根据原因的来源和原因的稳定性两个维度可分为四种类型个体成功行为归因 2020 3 24 21 思考与讨论 列举你经历一个失败事件 你如何解释其失败的原因 2020 3 24 22 3 归因与幸福感 1 归因对个体情绪产生显著影响Schachter的 情绪归因论 实验三组被试注入同样的药物三组被试被告知不同的药效或不告知三组被试进入同样刺激的实验环境被告知药效组产生与他组不同的情绪反应 2020 3 24 23 3 归因与幸福感 1 归因对个体情绪产生显著影响Abramson 快乐者与抑郁者的对比研究 发现 二者幸福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归因风格不同抑郁者喜欢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原因 将成功归因于外在的特殊的易变的因素 快乐者喜欢将积极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原因 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在的特殊的易变的因素 2020 3 24 24 3 归因与幸福感 2 不同归因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归成功于内因 则产生满意和自豪归成功于外因 则产生意外和感激归失败于内因 则产生内疚和无助归失败于外因 则可减轻消极情绪归成功于稳定因素 归失败于不稳定因素 则可提高积极情感归成功于不稳定因素 归失败于稳定因素 则会增加消极情感 2020 3 24 25 第二节人格和幸福 一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幅二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四 人格导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五 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模式六 人格对幸福感预测力的优点与局限七 提升幸福感的若干建议 2020 3 24 26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1 什么是人格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 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通俗地讲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 2020 3 24 27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 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 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 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 E维度 内 外向 introversion extroversion N维度 情绪稳定性 neuroticism P维度 精神质 psychoticism 2020 3 24 28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课堂测试 运用 艾森克个性测验EPQ 人格测定量表 对人格特质进行自测 填表指导 在这张卷上印有88个问题 每题后面印有 是 和 否 请你按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次回答不要写字 只需要在 是 或 否 上圈一个圈 不要去猜测怎样才是正确的回答 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回答 也没有捉弄人的问题 将问题的意思看懂了就快点回答 不要拖延太长 也不要未看懂问题便回答 每一条都要回答 2020 3 24 29 计分方法 P量表分 2 6 9 11 1822263034 38 424650 56 626668 7275768185 88E量表分 1510131417 2125 29333741 4549535561657180N量表分 3712151923273135394347515759636769737477788286L量表分 4 8 1620 24 283236 40 44 48 52 5458 60 64 70 79 8387 2020 3 24 30 有的题目是被试者回答 是 时 计1分 有的题目是被试者回答 否 时 计1分 该回答 是 计1分的如果回答为 否 则不计分 该回答为 否 计1分的如果回答为 是 也不计分 然后分别将各分量表的实得分数相加 就是被试在这个分量表上所得的原始分数 计算出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以后 按百分制其将转化为标准分数 余类推 可计算出被试在每个分量表上所得的原始分数及标准分数 2020 3 24 31 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是依据标准分来进行的 标准分的平均分为50 标准差为10 根据统计学理论 标准分在40 60分之间大约包括68 46 的常模群体 标准分在30 70之间大约包括95 45 的常模群体 一般认为 如果某个被试的标准分大于60或小于40 就可认为该被试在某量表上具有高分或低分的特征 如果其标准分大于70或小于30 那么这些特征就更明显了 L量表 测定被试的掩饰 假托或自身隐蔽 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高分者 示有掩饰 也可能较成熟老练 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2020 3 24 32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各维度所描述的典型人格特质典型外向 E分特高 表现为 爱社交 朋友多 喜欢冒险 追求剌激 不甘寂寞 好谈笑 冲动行事不爱做研究工作 喜欢实际的工作 反应迅速 随和 但情绪容易失去控制 做事粗心 从外表看似乎是一个不太可靠的人 生活 可能喜欢吃剌激性和昧重的食物 抽烟 喝洒的多 审美 喜欢深颜色 2020 3 24 33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各维度所描述的典型人格特质典型内向 E分特低 表现 保守 交际不广 但有挚友 好静 做事瞻前顾后 行为不易受冲动的影响 不喜欢剌激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 极少发脾气 做事有计划 情绪倾向于悲观审美 喜欢浅色 2020 3 24 34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各维度所描述的典型人格特质典型的情绪不稳 N分特高 表现 焦虑 紧张 易怒 往往又有抑郁 对各种剌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 情绪被激发后以很难平复下来 好抱偏见 常患有多种心身障碍 2020 3 24 35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各维度所描述的典型人格特质情绪极稳 N分特低 表现 情绪反应缓慢 不强烈 而且容易平复 很难生气 在一般人难以忍耐的剌激下也有所反应 但不强烈 2020 3 24 36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理论各维度所描述的典型人格特质P分高表现 独身 不关心人 常到哪里都觉得不合适 有的可能表现为残忍 不人道 缺乏同情心 对人常抱有敌意 攻击性强 喜恶作剧 儿童 好恶作剧 很麻烦 缺乏是非感 令人讨厌的调皮P分低表现 能与人相处 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态度温和 不粗暴 善解人意 2020 3 24 37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3 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外倾性与积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正相关 也即与幸福感正相关 内倾性则反之 神经质与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负相关 也即与幸福感负相关 非神经质反之 2020 3 24 38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4 外倾个体比内倾个体更幸福的原因分析第一 Gray 1982 关于 脑部结构的差别是主要原因 的假设 他认为 性格外倾者更倾向于对奖赏作出反应 因此更幸福 而性格内倾者或神经质者对惩罚的反应更敏感 因此更不幸福 而在负性情感方面 内向 外向个体的反应相同 但外向者对正性情感的反应比内向者更敏感 所以外向者更快乐这一观点得到许多支持 2020 3 24 39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4 外倾个体比内倾个体更幸福的原因分析第二 社会技能无疑是外倾者获得高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外倾者的幸福感部分是因为与朋友的社会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外倾者这种关系类型的人格持质会促进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外倾性使人偏向于选择参与有利的生活事件 这样的选择会提高幸福感 并反过来会提升外倾性 2020 3 24 40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4 外倾个体比内倾个体更幸福的原因分析第二 社会技能无疑是外倾者获得高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外倾者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自我满足 这种倾向于自我满意的态度会引导外倾者去体验更多有益的事情 相应地 这些对自己满意 有自信的人 别人也会喜欢他们 享受的尊重和得到的社会支持也更多 而社会支持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来源 2020 3 24 41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1 大五人格理论 2020 3 24 42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Costa和McCme 外倾性 神经质与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结论 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 能够提高幸福感 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 能够降低幸福感 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 宜人性和严谨性与幸福感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 即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因此能够提高幸福感 2020 3 24 43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3 不一样的研究发现 郑雪 2003 相同点 严谨性与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Costa和McCme的观点 不同点 在宜人性和开放性两个维度上的结论不尽一致 宜人性与正性情感不相关 开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负相关 而不是正相关 2020 3 24 44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4 对Costa和McCme观点的修正DeNeve和CooPer 1998 的修正幸福感不仅与人际关系的数量 外倾性 有关 而且与人际关系的质量 宜人性 有关 因此积极情感既可由外倾性来预测 也同样可由宜人性来预测 严谨性对幸福感具有双重的作用 有责任心的人为自己确立了高日标 倾向于取得更多的成就 郑雪的修正开放性 宜人性或许与幸福感存在复杂的关系 宜人者在宜人的同时可能会过度克制和压抑自己 虽然避免了过多的人际冲突 但因此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开放性包括智力 文化利创造件 由于缺乏确切性使得开放性对幸福感缺乏强大的预测力 2020 3 24 45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1 自尊与幸福感什么是自尊自尊是对个体对自己具备或不具备各种的技能 特征和品质的评价和体验 自尊是一种期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可 接纳与承认的一种心理需要 2020 3 24 46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自尊水平 低对自我接受和喜爱的程度低 期望他人接纳尊重自我的欲望弱 高对自我接受和喜爱的程度低 期望他人接纳尊重自我的欲望强 2020 3 24 47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自尊与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Veenhoven 1994 自尊和幸福感的相关达到 50甚至更高Grob 1996 自尊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之间的相关达到 82Campbell 1981 对 自己感到满意 同 总体满意度 相关达到 55Hill 2001 自尊同幸福感的相关超过外倾性同幸福感的相关 2020 3 24 48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的原因分析 自尊 自我满意度 积极情感体验 外倾性 持续动力 目标达成 需要满足 2020 3 24 49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2 乐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什么是乐观Leif等人依据期望 价值模型来定义乐观 悲观 乐观 悲观是指个体对有关个人生活和社会方面的未来积极和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价值的主观评价 Scheier等人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的概念 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 Seligman以归因研究理论为基础 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 并把解释风格分为两种 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 2020 3 24 50 3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2 乐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什么是乐观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 其理论核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 相信事件的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 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 在压力情境下 乐观是调节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本课程的定义 是个体在评价 解释和期待人或事物时的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 2020 3 24 51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2 乐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乐观与幸福感的相关的实证研究Scheier 1993 乐观性与幸福感高度相关Hills和Argyle 2001 乐观与幸福感相关达到 75Robinson Wheeler 1997 悲观者更容易受到疾病侵害Argyle和Lu 1990 抑郁者社会技能低因而影响到幸福感 2020 3 24 52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2 乐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乐观对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的原因分析 乐观 对社会他人正面评价 对过去事物积极归因 对未来事物成功期待 社会关系 目标达成 积极情感体验 幸福感 健康状况 2020 3 24 53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2 乐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事例 两个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大学新生 由于乐观性差异 一个度过了郁闷而漫长又一无所成的四年 一个很快融入新环境 度过了愉快而有为的大学四年 对老师 对同学的认知和评价对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解释对未来前途的期望 2020 3 24 54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3 自我控制与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控制感水平 低自我控制感 无奈感或外部控制感 高自我控制感 权能感或内部控制感 表现 认为行为后果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 如他人 命运 环境等 所控制或决定 自己是身不由己的 表现 认为行为后果是由自己的行为本身所决定 感觉对自己或其他事物有较大的影响力 2020 3 24 55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3 自我控制与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控制感与幸福感相关的实证经历过多次不受自身控制的伤害后的动物经历过多次不受自身控制的伤害后的受到压迫的人在集中营 监狱 甚至工厂 大学或好的私立疗养院里缺乏自由的个体 2020 3 24 56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3 自我控制与幸福感的关系为什么有钱或有权的人不一定幸福 自我控制感主要体现在对自己时间 工作 言行的自我支配权上而有权或有钱的人往往在时间 工作和言行上都只有有限的自我支配权事例 一位从政府机关辞职的朋友 他的感言 把自己的肉体完全交给了党国 2020 3 24 57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3 自我控制与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控制感与幸福感正相关Taylor 1983 Diener 1984 的研究表明 如果人们认为不良生活事件是无法控制的 就会产生抑郁而降低主观幸福感Alloy等人 1992 进一步指出 抑郁者并不是一个抑郁的人 而是认为世界不可控制才导致抑郁 Veroff等人 1981 研究表明 内控者有更好的应激方式 他们试图去改变情境 而不像外控者那样逃避现实 凡是能应付各种问题的人 其主观幸福感都较高 2020 3 24 58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4 生活目标与幸福感问答题 你在现实或梦境中有过迷路的经历吗 当你发现迷路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2020 3 24 59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4 生活目标与幸福感什么是生活目标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意义 方向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具体表现为各种人生规划或目标 2020 3 24 60 阅读与思考 过去的几年 我的生活有些让人感到恐怖 拥有大量的金钱 美女和朋友 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旅行 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我干得也很好 并巳因此还似乎预不着我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因为在这一年我可能被提升 这意味着我将冉更多的金钱 并且可以更自由地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 忽然之间我觉得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显得没有任何意义 我不由得想 我的生活将朝向何方 为什么我在做我现在做的事情 我有一种感觉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被某种力量牵引着前进 我没有作出过真正的决定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足什么 这有点像在一条路上安稳地驾驶汽车 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选择这条路 也不知道这条路究竟通向何方 2020 3 24 61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思考题 1 这位描述者对他的生活意义的认知与评价如何 2 这样的认知与评价会引起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 2020 3 24 62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4 生活目标与幸福感生活目标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目标自我和谐 持续动力 需要满足体验 目标达成 幸福感 2020 3 24 63 三 其他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4 生活目标与幸福感案例分析 两位考研生的考研经历与情绪体验及其结果 2020 3 24 64 五 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模式 1 气质模式2 一致模式3 认知模式4 目标模式 2020 3 24 65 1 气质模式 1 幸福感的生物决定论动力平衡模型 生物 人格 幸福感 每个人都有一套基于稳定人格之上的平衡的生活事件水平和平衡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尽管人们的生活事件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时偏离正常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