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doc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doc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doc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doc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湖南凤凰县麻冲学区 杨方力 【摘 要】: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法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主体性 自主 动手 过程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学校买来篮球12个,足球 24个, ?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个?篮球比足球少多少个?再买多少个篮球就和足球同样多了?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单知识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二、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授课时,总喜欢参照教案把每个知识点总结得滴水不露 ,然后要求学生硬背这些“定律、法则”。这些法则定律看似严谨科学,其实大部分的词语很不符学生的语言习惯,既难记忆又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的条条框框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被动地接受演变成消积理解,最后机械地运用。这就与我们的教学愿望背道而驰了,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就是一种好方法。如在上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在班上说:“看谁最聪明,能把这些知识点总结出来?”学生思索讨论,然后纷纷回答:“先从左边算起。”,“从最高的数位算起。”,“计算时最高数位够除了,就开始试商计算,如果不够除,再往后看一个数,用两个数来除。”,“还要把后面没计算的数掉下来接着算。”我试着引导:“把后面的数掉下来后发现比除数还要小时怎么办?”,“商0”,“用0乘除数”。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我引导学生一起编了一首儿歌:“算除法,看高位,一位不够看两位,计算时,勤试商,一次只能掉一位。不够除0补位,有余数怎么办,快跟除数会一会,大等都不行,只有小才对。这么一首儿歌既把本章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了又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三、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室里的课桌椅一般都按平行布局,一排接一排。有时我上课时喜欢把四五个人的桌子靠在一起。上课时便于学生面对面一起进行讨论问题,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讨论、分析、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铁丝可以折成几种不同的图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16厘米平均分成4等份,每份4厘米,刚好可以折成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我接着再问:“只能折成一个正方形吗?”学生围在一起积极地讨论开来: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图形的周长,长方形两对边相等,周长162得8厘米,可以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四、让学生动手去思考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等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通过思考,动手操作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教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也就出现了我们常常遇到的:上课提问时好象学生全都弄懂了,课后作业检测却全错了的现象。原因是学生缺失对认知程的分析以致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灵活地运用于生活。 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去经历,让学生在动手经历中不断发现,在动手经历中不断碰撞,最后在思考总集中理解新知识。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记得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时,我拿了锯子、锤子、几根木棍、几颗钉子、还有两张晃动的学生凳子来上课,学生瞪大眼睛,满脸的迷惑,充满了好奇,上课前我什么也不讲我找来几名学生上讲台,先让他们摇一摇凳子,晃动的很厉害。接着我提问为什么凳子会晃动?学生纷纷回答,但不具体。我找两个学生修其中一张坏凳子,他俩拿一根棍子横钉在凳子两个角上,把凳子分开成两个小长方形,凳子不是很稳定,接着我开始讲课,当我讲完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后,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生抢着回答“凳子松了成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我再找人帮我修另一张凳子,学生争着举手,两个学生先量长度,再用锯子锯棍子,然后用锤子钉忙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同学一边比画一边讨论。最后凳子修好了,坐在上面很稳定。这样的一堂课下来,我相信学生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记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比做多少个同类型题目,提多少次的问都管用。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学好数学这门课。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