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心、动脉》PPT课件.ppt_第1页
《解剖学:心、动脉》PPT课件.ppt_第2页
《解剖学:心、动脉》PPT课件.ppt_第3页
《解剖学:心、动脉》PPT课件.ppt_第4页
《解剖学:心、动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熟悉 脉管系统的组成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 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借房间隔和室间隔把心分为左 右两个半心 每侧半心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 动脉为导血离心的血管 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及小动脉 静脉为导血回心的血管 由细变粗 最后注入心房 毛细血管为连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 遍布于全身各处 掌握 动脉 静脉的概念 二 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流经毛细血管 再由静脉返回心房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称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掌握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的概念 1 体循环 大循环 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分支O2营养物质全身毛细血管组织 细胞CO2代谢产物各级静脉右心房 2 肺循环 小循环 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CO2肺泡毛细血管肺泡O2肺静脉左心房 三 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在血管的走行过程中 在动脉与动脉之间 静脉与静脉之间 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 可借吻合支或交通支彼此相连 形成血管吻合 分三类 1 动脉间吻合动脉之间可借交通支吻合 形成动脉弓或动脉网 较大的动脉常发出与主干平行的侧副管 与主干远侧部所发出的侧副管相通 形成侧支吻合 当主干阻塞时 血流可经侧支吻合到达阻塞部位以下的动脉 这种通过侧支建立的循环称侧支循环 2 静脉间吻合静脉间的吻合较丰富 在深层器官之间形成静脉丛 在皮下形成静脉网 3 动 静脉间吻合在肢体的末端和皮肤等处 小动脉和小静脉可直接相连 形成动 静脉吻合 可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 第二节 心一 心的位置和外形1 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约2 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1 3在右侧 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 只有前下部一小块区域直接与胸骨和左侧第4 5肋软骨相邻 掌握 心的位置和外形 心的两侧为纵隔胸膜 后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下方贴膈 上方连有出入心的大血管 2 心的外形心呈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形 可分一底 一尖 两面 三缘和三条沟 心底 朝向右上后方 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心尖 朝向左前下方 其体表投影在左侧第5肋间隙 左锁骨中线内侧1 2cm处 2 心的外形心呈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形 可分一底 一尖 两面 三缘和三条沟 心底 朝向右上后方 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心尖 朝向左前下方 其体表投影在左侧第5肋间隙 左锁骨中线内侧1 2cm处 两面 胸肋面 又称前面 朝向前方 贴近胸骨和肋软骨 膈面 又称下面 朝向下后 贴膈 两面 胸肋面 又称前面 朝向前方 贴近胸骨和肋软骨 膈面 又称下面 朝向下后 贴膈 三缘 右缘 垂直圆钝 左缘 圆钝 下缘 锐利 近水平位 三条沟 冠状沟 靠近心底处 几乎环绕心一周 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分别在心的胸肋面和膈面 由冠状沟到达心尖 二 心腔的形态和结构心的内腔被纵行的间隔分为左 右两半 其上部在心房之间称房间隔 下部在心室之间称室间隔 房间隔由两层心内膜加少量心房肌和结缔组织构成 掌握 心的房间隔 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室间隔由肌部和膜部两部分构成 肌部 为室间隔下部的大部分 由心肌构成 膜部 为室间隔上部一小卵圆形区域 缺乏心肌 是室间隔缺损好发的部位 1 右心房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 壁薄腔大 其向前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 内有梳状肌 掌握 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分别回流人体上半身 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 出口 右房室口 通右心室 在房间隔右侧面的下部有一个卵圆形的浅窝 称卵圆窝 它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 卵圆窝是房间隔缺损易发生的部位 2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 入口 右房室口出口 肺动脉口两口之间有一肌形隆起 称室上嵴 可将右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 入口即右房室口 在口缘上附有三片三角形的瓣膜 称三尖瓣 其边缘通过多条结缔组织形成的腱索连于右心室壁内的三个乳头肌上 作用 防止血液从右心室向右心房逆流 流出道 位于右心室的左上部 称动脉圆锥 出口即肺动脉口 通肺动脉干 肺动脉口缘有三个半月形瓣膜 称肺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由肺动脉向右心室逆流 3 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 有向前突出的左心耳 也有梳状肌 入口 四个肺静脉口 回流肺的动脉血 出口 左房室口 通左心室 4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 入口 左房室口出口 主动脉口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 入口即左房室口在口缘上附有二片三角形的瓣膜 称二尖瓣 也通过腱索连于左心室内的二个乳头肌上 作用 防止血液从左心室向左心房逆流 流出道 为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 称主动脉前庭 出口即主动脉口 通主动脉 主动脉口缘也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 称主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返流回左心室 在每片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主动脉窦 其中左 右窦的动脉壁上有左 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三 心壁的构造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三层 1 心内膜 是衬贴在心腔内的一层光滑的薄膜 2 心肌层 由心肌构成 心房肌较薄 心室肌较厚 左心室最厚 3 心外膜 为覆盖在心肌表面的一层浆膜 四 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 具有产生并传导冲动 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波动的功能 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及其左 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掌握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1 窦房结为心的正常起搏点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的右侧的心内膜深方 3 房室束由房室结发出 下行到室间隔肌部的上缘 分为左 右束支 左 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肌部的两侧下行 最后分成细小的浦肯野纤维网 分布于心室肌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束支 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网 左 右心室肌 心房肌 五 心的血管1 心的动脉均由升主动脉的根部发出 包括左 右冠状动脉 掌握 左 右冠状动脉的起始 行程 分支与分布 1 左冠状动脉起自左主动脉窦 进入冠状沟后分为两支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 到达心尖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 到达膈面 左冠状动脉分布 左心房 左心室 室间隔前2 3 右心室前壁 2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 进入冠状沟后右行 到达膈面 沿后室间沟到达心尖 改为后室间支 右冠状动脉分布 右心房 右心室 室间隔后1 3 左心室后壁 窦房结和房室结 2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三条 最后都汇入冠状窦 经冠状窦口流入右心房 冠状窦 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 为一个大的静脉腔 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 六 心包心包是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 可分浆膜心包和纤维心包两部分 熟悉 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1 纤维心包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囊 为心包的外层 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续 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合 对心起保护和固定作用 2 浆膜心包由浆膜构成 薄而光滑 又分脏层与壁层 脏层包在心的表面 构成心外膜 壁层贴在纤维心包的内面 脏 壁两层之间围成的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 内含少量的浆液 起润滑作用 1 左上点 在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 距胸骨侧缘约12mm 2 右上点 在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 距胸骨侧缘约10mm 熟悉 心的体表投影 七 心的体表投影一般采用下列4点的连线表示心的体表投影 3 右下点 在右侧第7胸肋关节下缘 距胸骨侧缘约10mm 4 左下点 在左侧第5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70 90mm 一 肺循环的动脉肺动脉干短而粗 起自右心室的肺动脉口 斜向左后上方 至主动脉弓的下方分为左 右肺动脉 进入左 右肺 第三节 动脉 在肺动脉干分叉处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 称动脉韧带 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导管如在出生后长期未闭锁 则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根据走行 可分为三段 1 升主动脉为上升的一段 起自左心室的主动脉口 斜向右上方 在其根部发出左 右冠状动脉 二 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 主动脉的起始 分部 主动脉弓的分支 在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了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 头臂干向右上斜行 又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 主动脉弓为向左后方弯曲的一段 3 降主动脉为下降的一段 以膈为界 又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 右髂总动脉 一 颈总动脉分别沿颈部两侧上行 到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熟悉 颈总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颈动脉窦 为颈总动脉的末端和颈内动脉的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可感受血压的变化 颈动脉小球 是颈内 外动脉的分叉处后方的一个小体 为化学感受器 可感受血液中CO2浓度的变化 1 颈内动脉沿咽的两侧垂直上行 经颈动脉管进入颅腔 分布于脑和眼 2 颈外动脉分出后 继续上行 其主要分支有 1 甲状腺上动脉主要分布到甲状腺 2 舌动脉分布于舌和舌下腺 掌握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3 面动脉发出后向前至咬肌的前缘处 绕过下颌骨的下缘到达面部 再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 至眼的内侧 面动脉分布于面部等 面动脉在绕过下颌骨的下缘与咬肌前缘的交界处时 位置表浅 可作为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3 面动脉发出后向前至咬肌的前缘处 绕过下颌骨的下缘到达面部 再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 至眼的内侧 面动脉分布于面部等 面动脉在绕过下颌骨的下缘与咬肌前缘的交界处时 位置表浅 可作为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4 颞浅动脉经外耳门前方上行至颞部 分布于颞部和颅顶 颞浅静脉在外耳门前方位置表浅 为摸脉和压迫止血点 5 上颌动脉经下颌支的深面 到达面深部 分布于咀嚼肌 牙和鼻腔 并发出分支分布硬脑膜 二 锁骨下动脉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 穿过斜角肌间隙 移行为腋动脉 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发出后向上穿上第6 1颈椎的横突孔 再经枕骨大孔入颅 分布脑和脊髓 熟悉 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三 上肢的动脉上肢的动脉主干有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和尺动脉 掌握 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和走行 1 腋动脉 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 经腋窝下行 移行为肱动脉 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肩部和部分胸壁 2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的内侧下行 至肘窝深部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在肘窝稍上方 肱二头肌腱内侧可触到肱动脉的搏动 此处是测量血压听诊的部位 肱动脉分布于臂前群肌和后群肌 3 桡动脉沿前臂前面的桡侧下行到达手掌 桡动脉末端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 形成掌深弓 桡动脉的下段位置表浅 可触及其搏动 是诊脉的常用部位 4 尺动脉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下行到达手掌 尺动脉的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 形成掌浅弓 桡 尺动脉发出分支分布前臂和手 四 胸主动脉为胸部的动脉主干 其分支有两种 1 脏支细小 主要分布于食管 气管 支气管和心包等脏器 2 壁支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 共12对 行于各肋骨的下缘 分布到胸壁和腹壁上部 五 腹主动脉为腹部的动脉主干 其分支也有脏支和壁支两类 1 壁支腰动脉 共4对 横行向外 分布于腹后壁和脊髓 2 脏支成对的脏支 1 肾动脉横行向外 经肾门入肾 2 睾丸动脉 卵巢动脉 细而长 发出后斜向下外 经腹股沟管入阴囊 分布于睾丸和附睾 卵巢动脉向内降入盆腔 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 不成对的脏支 分布到不成对的器官 有三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掌握 腹腔干 肠系膜上 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胃左动脉 斜向左上方 至胃的贲门后 沿胃小弯右行 3 腹腔干短而粗 发出后立即分为三支 肝固有动脉还发出胃右动脉 沿胃小弯左行 胃十二指肠动脉可发出胃网膜右动脉 沿胃大弯左行 肝总动脉 行向左 至十二指肠上部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入肝 并发出胆囊动脉 分布胆囊 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右行 胃短动脉分布于胃底 脾动脉 沿胰的上缘行向左到达脾门 入脾 脾动脉可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 分布于胃的动脉有 1 胃左动脉 来自腹腔干 2 胃右动脉 来自肝固有动脉 3 胃网膜左动脉 来自脾动脉 4 胃网膜右动脉 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5 胃短动脉 来自脾动脉 4 肠系膜上动脉向下进入小肠系膜内 主要分支有 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共有12 16支 分布于空肠和回肠 回结肠动脉 分布于回肠末端和盲肠 并发出阑尾动脉 分布于阑尾 右结肠动脉 分布于升结肠 中结肠动脉 分布于横结肠 5 肠系膜下动脉沿腹后壁向左下行 主要分支有 左结肠动脉 行向左 分布降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 为2 3支 分布乙状结肠 直肠上动脉 向下进入盆腔 分布于直肠上部 熟悉 髂总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六 髂总动脉左 右髂总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后 行向外下方 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1 髂内动脉 进入盆腔 分为脏支和壁支 1 脏支1 膀胱上 下动脉 分布于膀胱 2 直肠下动脉 分布于直肠下部和肛管 3 子宫动脉 行于子宫阔韧带内 在距子宫颈的外侧2cm处 跨过输尿管的前上方 然后沿子宫颈的两侧上行 分布于子宫 输卵管和卵巢等 熟悉 子宫动脉的起始 走行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 在做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 要注意不要误伤输尿管 2 壁支1 闭孔动脉 分布于大腿的内侧肌群 2 臀上 下动脉 分布于臀肌 2 髂外动脉从髂总动脉发出后 继续行向外下 经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方到达股部 移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