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_第3页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_第4页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2了解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人格,净化情怀。【教学难点】: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教学设想:读 析 结 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2 进行挫折教育,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以及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导入:在座的学生都是90后,是成长环境最优越的一代人。可有人认为我们大家是:缺少挫折教育的一代,是经不起风雨的一代。大家肯定不会认同。那我们想想,挫折来临时,我们会怎样面对,事实上又是如何面对的呢?是就此消沉逃避还是坦然面对、积极进取呢?二、作者简介:我们今天通过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看看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的。那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对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有三起三落。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间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罪,即 乌台诗案 下狱,被释后,谪贬黄州。(一起一落)元祐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二起二落),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颖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革新。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这次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三起三落)。直到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苏轼坎坷的一生有这样两句诗形容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他并没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三、朗读指导: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定风波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如:同行x ng 吟啸xi o 一蓑su 烟雨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整体感知1解析:(1、序(余独不觉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五、重点探究、拓展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抓住这首词的关键字,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上片重点: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 徐行 ) 下片关键: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天。板书:无( 回首 )原文的 雨 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 风雨 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背景)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 竹杖芒鞋 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再说 前方亦雨 ,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 外部世界 ,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 内心世界 。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所谓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六、温故知新我们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 (同学可以齐背)不是。同学举点例子。如: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壮志难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人间情怀)七小结: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八、个性阅读是不是大家都喜欢苏轼?是或不是。 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 贬谪琼崖 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理念其实只是 随遇而安 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 旷达 实则是一种无奈, 突围 其实是一种逃跑。八、学习评价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