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花儿因为小草的衬托而格外鲜艳 鸟儿因为天空的广阔而显得格外自由 夜晚的天空因为星光闪烁而光彩夺目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才能在山水相依时展现出如诗般的永恒 花的艳丽 蝶的活泼 才能在蝶和花相拥时迸放出一瞬间的精彩 月的明 酒的幽 方能在那 举杯邀明月 中才能将那洒脱尽情挥洒 这一切如此之美都是因为万物之间有存在 2 和谐 3 4 中庸 中和可常行之意 中 谓之无过无不及 庸 平常 5 中庸之道在本课中的具体体现 中德 中行 中礼 中和 6 中庸的 中 是否为折半以取中 搞平均主义 7 中庸之 中 中庸之 中 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犹如一杆秤 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 才能找准平衡点 从而把秤杆摆平 把重量搞定 如果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 那就会失去平衡 8 一 德 9 6 29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表揣测语气 10 6 29 民鲜久矣 的原因是什么呢 11 中 的观念 中 观念最初源自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 与弓箭发明使用有关 本义为射击 中的 之意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由此衍生出了 中央之中 的意义 中 观念发展早期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 强化中央权力的绝对性 12 6 29 中庸 之所以会 民鲜久矣 归根到底 是由于 民 之价值不被统治者重视 久矣 从伦理学角度 是由于道德的规范性因维护统治者利益过度张扬而民主主体性不被突出 久矣 13 6 29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学而 从 政 到 德 意味着孔子意识到要在统治者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关系 14 6 29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经常是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聪明人容易过头 愚蠢者往往不足 好人容易过头 不肖者容易不足 因此 中庸 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人们已经好久做不到了 15 6 29 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 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是相对的 暂时的 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 并概括为 中庸 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16 二 行 17 11 16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然则 这样 那么 愈 较好 胜过 与 语气词 犹 如同 18 11 16 子贡为什么会问 然则师愈与 这也是我们平时认识问题时的一个误区 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19 11 16 过犹不及的含义 事情办得过火 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都是不好的 20 11 16 联系生活 找一些过犹不及的例子 宋时秦桧hui的私人办事密室 一得阁 落成 广州守臣送来一卷地毯 大小尺寸竟分毫不差 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 当接到那卷地毯时 聪明而狡猾的秦桧想到 他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中的尺寸 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 没过多久 送地毯的人就被秦桧除掉了 21 11 16 过犹不及 的害处 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样会使心灵窒息 教育中过分的渲染与毫不声张一样会无甚收效 管理中过分的民主与一人专制一样会没有进步 22 4 10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与 跟 比 靠近 23 4 10 与人交往要有度 要以何为依据 它的标准是什么 义之与比 的义是与人交往的依据 以道义为标准去比较选择 符合道义的就去做 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 只要努力求得合情合理就够了 这就是君子 24 4 10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 友善 处世严肃灵活 不会厚此薄彼 25 13 21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 中道 即无过无不及 必 一定 有所 有 的事情 26 13 21 孔子为什么要说 必也狂狷乎 狂者 狷者也有可取之处 他们往往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 而是保持自己的个性 与狂者交往可使人积极进取 与狷者交往可使人守节自洁 27 13 21 狂者 狷者各在什么情况下更值得提倡的 28 13 24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何如 如何 这个人 怎么样 其 那些 29 13 24 你对 乡人皆好之 和 乡人皆恶之 的人是怎么看的 30 13 24 这章中孔子谈到了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 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 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 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31 17 13 子曰 乡原 德之贼也 原 通 愿 谨慎老实 贼 破坏者 32 17 13 在你的周围有类似 乡原 的人吗 你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33 17 13 明代冯梦龙在 古今谭概 中提到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 无论别人讲什么事 他一律就回答 好 久而久之 别人送他一个 好好先生 的绰号 34 17 13 孔子所说的 乡愿 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 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这些人欺世盗名 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欺骗性 孔子反对 乡愿 就是主张以仁 礼为原则 只有仁 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35 17 13 为什么 乡原 德之贼也 乡原之人 看上去忠厚老实 实则同流合污 阿世媚俗 2 乡原之人 不讲原则 四面讨好 自私伪善 3 乡原之人 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 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 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 36 三 礼 37 1 12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和 和谐 道 治世之道 有所 有 的事情 的时候 38 1 12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的秩序条理 乐滋润着群体内心和谐与团结力 宗白华 一个理想的人 一个理想的社会 必须具备乐的精神和礼的精神 朱光潜 39 1 12 回顾 沂水春风 理解孔子 礼乐治国 的政治理想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40 1 12 儒家认为 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但是 凡事都要讲和谐 或者为和谐而和谐 不受礼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这是说 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 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41 1 12 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 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 要以礼节制之 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42 1 12 原则与和睦是分不开的 既要和睦又要讲原则 和睦的前提是遵守原则 而不是放弃原则 43 17 24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恶勇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 恶1 厌恶 恶2 坏处 以为 把 当作 孙 同 逊 谦逊 44 17 24 儒家讲仁者爱人 那么孔子和子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讨厌的人呢 45 17 24 孔子和子贡为什么讨厌这些人 你能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些人的具体表现吗 46 四 和 47 13 23 和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中华文化中处处可见 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 48 13 23 家和万事兴 家庭 协和万邦 外交 和气生财 生意 和衷共济 事业 政通人和 政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49 13 23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和 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 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同 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 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50 齐侯至自田 晏子侍于遄台 子犹驰而造焉 公曰 唯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 焉得为和 公曰 和与同异乎 对曰 异 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燀之以薪 宰夫和之 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 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 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 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 民无争心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 据亦曰可 君所谓否 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论和与同 51 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 晏子在遄台随侍 梁丘据来诣见 景公说 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呀 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与您只是相同而已 哪里说得上和谐 景公说 和谐和相同不一样吗 晏子说 不一样 和谐就象调治羹汤 用水火 醋酱 盐梅来烹调鱼肉 用柴火烧煮 厨师调配 使味道适中 味道不够就增加 味道过了就减少 君子吃了它 心情平和 52 国君与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行而其中有不可行的 臣子指出其中的不可行 正是促成国君认为可行的 国君认为不可行的 而臣子指出其中可行的 去掉不可行的 所以政治清平而不相抵触 百姓没有争夺之心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行的 他也说可行 国君认为不可行的 他也说不可行 如果用水去调剂水 谁去吃它 如果琴瑟老弹一个音 谁去听它 景公说 好 53 13 23 在为人处事方面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 从来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 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 而不讲求原则 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54 13 23 2002年10月24日 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访问 他在得克萨斯州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时讲了一句话 君子和而不同 把孔子的话与时俱进了 大意是 现代社会 你要学会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国家 组织 个人皆然 要以和为贵 与人为善 这样才能带来共同发展 和而不同 是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应持有的一种心态 是正在富强民主文明开放的中国所应有的一种心态 世界之所以万紫千红 是因为它异彩纷呈 不是一个声音 不是一种颜色 各种文明 各种意识形态 各种风俗习惯 都有存在的价值 和而不同 是一种伟大的开放的心态 55 13 23 同 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 和 是多样性的统一 56 13 23 和而不同 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种兼收并容的很高的精神境界 和 是求和睦 和谐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呢 不同 对每个人都允许他个性的存在 对每个民族都允许其民族性存在 要相互理解 互相尊重 在相互理解 互相尊重的情况下达到兼收并容 达到和谐 57 13 23 身心失和 就会阴阳失调 就是疾病 人伦失和 就会社会动乱 就是战争 气候失和 就会引发旱涝灾害 58 文言知识复习 解释下列加红的实词1 中庸之为德 民鲜久矣2 然则师愈与 3 无适也 无莫也4 不得中行而与之5 狷者有所不为6 先王之道 小大由之7 君子和而不同8 乡原 德之贼也9 恶称人之恶者 缺少胜过亲近淡漠结交孤高自守遵循 遵从调和等同 苟同破坏者宣扬 述说 59 10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11 恶果敢而窒者12 恶徼以为知者13 恶讦以为直者 解释下列加红的虚词 1 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醉翁亭记优翼教学课件
- 大数据能力平台技术规范汇报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会记事》 同步作文写作实践
- 实验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原卷版
- 完形填空(解析版)-初升高英语专项提升
-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四大大题型】解析版-2025学年新高一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练:完形填空20篇(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重点语法过关:反身代词和情态动词(含答案)
- 马工程宪法学配套课件
- 《运用感觉器官》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 关于结算培训的课件
- 交强险培训课件
- (苏教版2026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开学第一课
- 2025至2030光学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地球的公转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九小场所消防培训
- 文物保护专项工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
- 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卢沟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