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讲解 李亚南 黄泉下的艺术 刘敏 葬俗 资料收集 张可 墓葬的起源及演变 李林 葬俗 刘敏 墓葬必备 PPT制作 李亚南李林 1 2020 3 24 一 中国古代墓葬的必备二 中国古代的墓葬起源及其演变三 盗墓者 2 2020 3 24 古墓之心 是自由之心 3 2020 3 24 一 古代墓葬 之墓 陵 阙 表 碑 孔门弟子守孝图 曹休墓 4 2020 3 24 秦始皇陵 明十三陵之长陵 陵 5 2020 3 24 唐懿德太子墓 阙楼图 三出阙 阙 古代宫室大门前对称的建筑 也叫 观 或 象魏 楚阙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西阙 6 2020 3 24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四川雅安高颐阙 7 2020 3 24 表 尧帝时全国的大路和交通要道上都竖立着一根木柱 称为 诽谤之木 目的是表示君王纳谏的诚意 同时也作为一种路牌性质的指示物 这就是最初的华表 它的形状像桔槔 在靠近柱顶的地方 有短的横木或木板交叉成花样的十字 诽谤之木 8 2020 3 24 碑 无字碑 9 2020 3 24 古代墓葬 棺 墓志 明器 棺 翁棺 10 2020 3 24 棺椁 11 2020 3 24 墓志 12 2020 3 24 明器 13 2020 3 24 14 2020 3 24 冥钱 15 黄泉下的艺术 一 二 三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陵寝变化过程 随葬品 二 16 17 黄泉下的艺术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历程大观 史前墓葬 等级深严的礼制 夏商周墓葬 九州归一 秦汉墓葬 气象万千风格迥异 魏晋南北朝墓葬 鼎盛大国的缩影 隋唐墓葬 日趋精简的丧葬 宋辽元明清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史前墓葬 旧石器时代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象征血以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存 证明山顶洞人已经有意识的埋葬死者 并且产生灵魂不灭的观点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新时期早期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墓穴无规律 多单人仰身直肢葬 少量合葬 无棺椁 有陪葬品 男性多陪镰刀 斧头 女性多陪石墨盘 石墨棒 反映男女分工 18 黄泉下的艺术 仰韶文化新石器中期 墓穴排列整齐 墓地投向基本一致 流行多人合葬和幼儿瓮棺葬 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 墓葬分化严重化 90 以上墓穴狭小 没有葬具和随葬品 少数墓穴长3M宽2M 随葬品100 200 件 及其精致 出现成年男女合葬墓 有妻妾殉葬痕迹 父系氏族 有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19 黄泉下的艺术 夏商周墓葬 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 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 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 表现在墓葬上 聚族而葬 墓地制度 棺椁制度 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 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制上的身份地位 有严格的棺椁制度 即 天子棺椁七重 诸侯五重 大夫三重 士两重 西周已经有了合葬制度 其方式为夫妻分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 即所谓 异穴合葬 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在丧葬上还基本遵循着西周王室制定的礼仪制度 到了战国时期 尤其是战国时期 周代礼仪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 反映在丧葬制度上 则表现为对周礼明目张胆的僭越 同时 随着各区域地方经济 文化的发展 各地的墓葬呈现出了突出的地方特色 20 黄泉下的艺术 秦汉墓葬 厚葬之风 始皇帝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闻名 营建陵墓成为心中的大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记载 公元前246年 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后 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 始皇初即位 即穿治骊山 穿三泉 下铜而致椁 宫观百官 奇器珍怪徒臧满之 西汉初年 民生凋敝 百废待兴 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 推行修养生息的利民政策 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 上自帝王将相 下至富裕百姓 认为死人有知 与生人无异 事死如事生 的厚葬之风一以贯之 帝王陵墓外 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 以厚葬为德 薄终为鄙 为此 富者奢僭 贫者殚财 厚葬成为炫耀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 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风尚 21 黄泉下的艺术 魏晋南北朝墓葬 薄葬之风 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 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除地域性 民族性的特征外 魏晋以后一改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 普遍认同或采用薄葬的做法 东汉末年动乱的岁月里 充斥财物的坟墓往往被盗劫一空 墓主尸骨也曝诸荒野 甚至充作柴薪 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开始思考厚葬的弊端 薄葬的呼声渐趋强烈 22 黄泉下的艺术 隋唐墓葬 隋朝为第一期 这一期的物质文化还沿袭着不少北朝的风格 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时为第二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既沿袭了隋朝的风格 又有所创新 盛唐时期多出现大型墓葬 制作精美的器物 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亡为第四期 这一期的墓葬规模大不如前 反映了唐王朝逐渐趋于保守 衰落的景象 以上这四期的划分 大致勾勒出隋唐政治 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 23 黄泉下的艺术 辽宋元时期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 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 文人墓葬 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 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 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 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 在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 文化传统 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外 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 辽夏金元时期是佛教盛行的时期 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宋王朝深刻 因此 各种形式的火葬墓 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 以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 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要特征 24 黄泉下的艺术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 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 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 遍布全国的藩王 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 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 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 各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 尤其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陵 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 清代晚期 国家虽已积贫积弱 西方文化也逐步影响到各个领域 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 在丧葬理念和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 而品官和士庶墓葬 较之明代 在规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 明清墓葬 25 黄泉下的艺术 殷周的墓葬是没有坟丘的 易 系词传下 说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藏之中野 不封不树 不封 是说没有封土堆 不树 是说不种树木 安徽屯溪1号西周墓就是如此 中原地区出现坟丘式墓葬 开始于春秋晚期 到战国时期 就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所有统治者的墓葬都有高大的坟丘 例如今湖北江陵西北的楚都郢的周围 就有大小许多个坟丘墓 多数属于战国中后期 陵墓的起源 春秋 战国 26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 战国至西汉 春秋以前 贵族在政治运动中是把朝廷和宗庙并重的 但是在礼制上 宗庙的地位更重于朝廷 宗庙除了用作祭祖和宗教行礼的处所以外 更作为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 战国中期以后 由于社会发生变革 贵族势力衰落 集权的君主政权确立 君主的朝廷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宗庙 朝廷不仅用来作为议论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 同时又是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 以朝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 是东汉时期确立的 从东汉明帝开始举行上陵朝拜和祭祀典礼 本来每年元旦各方都要会集到朝廷 举行朝贺皇帝的仪式 叫做 元会仪 当明帝把 元会仪 搬到原陵举行后就成了 上陵礼 就使的陵寝在祭祀中的地位凌驾于宗庙之上了 27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确立 东汉 东汉明帝在推行上陵礼和确立以朝拜祭祀为重要内容的陵寝制度同时 又改革了宗庙制度 废止为每个祖先建立一 庙 的制度 把历代神主汇聚到一个祖庙之中 实行 同堂异室 的供奉办法 从此陵寝制度和宗庙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 28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政局分裂割据 政权交替频繁 战争不断发生 社会秩序紊乱 以致许多大墓常被盗掘 帝王陵更难以保存 因而帝王不能不暂时放弃陵寝制度 1 曹魏时期 魏文帝因怕将来政权交替之后陵墓被发掘 因而废除陵寝 取消上陵礼 魏文帝这一改革 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很大 2 晋代时期 东晋虽然恢复了上陵之礼 但并没有恢复过去的的规模 东晋诸帝陵墓 大多数在半山腰的南麓凿挖墓坑筑成 并不起坟 把墓室隐蔽起来 3 南北朝时期 陵墓依靠山麓 山腰筑成 起坟的要比东晋多些 北方十六国时期 多采用 潜埋 方式而不起坟 29 黄泉下的艺术 4 北魏时期 北方分球是墓葬重新多起来 是从北魏开始的 这是鲜卑文化和汉族文化进一步融合的结果 冯太后的永固陵建筑 标志着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和举行上陵的礼仪 30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扩张和改革时期 唐宋明清 唐太宗营建寿陵 即是昭陵 就确立了唐朝一代的陵寝制度 昭陵把 寝 分割开来 分造三处 1 神游殿 供墓主灵魂游乐之用 相当于汉代寝殿旁侧的便殿 2 献殿 也叫 寝殿 主要供上陵朝拜或举行重要祭献典礼之用 3 寝宫 也叫 下宫 这是供墓主灵魂饮食起居生活的处所 及宫人 官吏留守居住的地方 唐代的陵园 这样把献殿和寝宫分在两处建造 分别适应了上陵朝拜祭祀和日常供奉饮食起居生活的需要 使得上陵朝拜祭祀典礼更加显出其重要性 1 唐代陵寝制度 31 黄泉下的艺术 2 北宋的陵寝制度 宋代取消营建寿陵的办法 必须等待死后才开始营造 只有七个月的营建期限 因为按照礼制 死后七月必须安葬 才得把主神送进太庙供奉 北宋陵园的主要建筑也和唐代一样有两所 1 上宫 即是唐代的献殿 亦称寝殿 寝殿的祭品隆重 仪式也隆重 2 下宫 也叫寝宫 唐代寝宫建造在陵墓的南方偏西处 而宋代的下宫建造在陵墓的北方偏西处 3 南宋的陵园构造 南宋皇陵的建筑是比较特殊的 南宋皇室因为北方的祖宗陵园失陷 对已故皇帝只在绍兴选择陵园浅埋 称为 櫕宫 准备将来收复失地后迁回祖宗陵园 重建陵墓 南宋把唐代以来分离的上下宫串联造在同一轴线上 成为当时陵园的一个特点 32 黄泉下的艺术 3 明清的陵寝制度 元代没有采用陵寝制度 沿用蒙古的潜埋的墓葬方式 明代则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 改革重点有三 1 陵墓由方形改为圆形 称为 宝顶 2 取消寝宫 下宫 的建筑 扩大祭殿 上宫 的建筑 与此同时 相应的取消了留居宫人日常侍奉饮食起居的办法 3 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 分为三个院落 33 黄泉下的艺术 随葬品的发展 由于灵魂观念的存在 原始人类必然会想像灵魂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似 灵魂或者鬼魂同样需要各种生活用品 需要生产工具 这使得先民坚信应该给死者一定的陪葬品满足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需求 34 黄泉下的艺术 一 旧石器时代 发掘的墓葬中有 按材料分有石器 骨针 骨角器 按用途分有生产工具 生活用品 装饰品等随葬品 特点 1种类繁多2数量不多3比较质朴 生活 生产用品等 4社会地位分化不明显 出现公共墓葬 35 黄泉下的艺术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在距今1 8万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墓葬中 考古人员发现了隧石生产工具和穿孔的小石珠等物品 山顶洞人的石器发现25件 有刮削器 砍砸器和两极石片 两端刃器 还发现残骨针长83厘米 以小尖状器挖出针孔 说明已有缝纫 还有赤鹿角矛头 装饰品有1件钻孔石坠 7件钻孔石珠 36 黄泉下的艺术 二 新石器时代 随葬品的特点 1主要为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2随葬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数量明显增多 种类增加 质量有了分化 3不同的社会地位的墓葬有了明显的分化 37 黄泉下的艺术 早期 老官台文化 三足圜底彩陶钵 随葬品 动物化石鹿角 鹿下颚骨 陶器有圆底钵 圈足钵 三足钵 深腹罐 小口鼓腹瓮 圆底碗等 陶器皆为细砂陶 陶色为不纯正的红褐陶 多见交错绳纹 斜绳纹 篦齿纹 石器有斧 刀 锛 矛 球 切割器 镞等 多为打制 骨器有鱼叉 铲 锥等 还有蚌锯 蚌刀等少量蚌器 38 晚期 大汶口文化 出土生活用具主要有鼎 豆 壶 罐 钵 盘 杯等器皿 分彩陶 红陶 白陶 灰陶 黑陶几种 特别是彩陶器皿 花纹精细匀称 几何形图案规整 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 石锛 石凿和磨制骨器 和磨制精细的骨针 39 三 夏商周时期 礼器 指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 丧葬 朝聘 征伐和宴享等礼仪活动时使用的器物 大多都是选用稀有精美的材料精心制作 器物也有所规定 夏商时期随葬品 贵族墓葬中有青铜礼器 玉器 殉人和殉牲特点 1社会等级明显 贵族墓葬极尽奢华2以青铜 玉器礼器为主 不乏生活用品西周时期随葬品 1有陶器 青铜礼器 兵器 车马器 玉石装饰品 原始瓷器和漆器 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 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 器形有鼎 鬲 甗 觚 爵 觯 尊 卣 壶 蓥 盘 匜等 其组合以鼎为核心 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 2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 器形有鬲 罐 簋 尊 壶 豆 盂等 特点 1以青铜礼器为主2等级殉葬明显列鼎制度规定墓葬中的明器依等级地位而变化从天子九鼎到士一鼎3酒器减少 食器增多 40 妇好墓 妇好墓琳琅满目的随葬品 1按其材料分 有青铜器 玉器 宝石器 象牙器 骨器 蚌器等 2按其用途 有礼器 乐器 工器 兵器 装饰品 艺术品等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古代皇后世界 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 41 四 春秋和战国时期 随葬品 沿袭商周的旧制 青铜器 陶 漆器等 特点 1贵族墓内的随葬物 在种类 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当时漆器的制作已很精美 它们在随葬品中的比重显著增加 但是 礼器和乐器仍然被统治阶级看作是最重要的随葬品 2而下层贵族和上层庶民 多在墓中用仿青铜礼器的陶 礼器 随葬 在各地发掘的大量战国小型墓里 随葬品甚少 却都有著一组仿铜的陶器 如鼎 豆 壶之类 3等级墓葬分明 42 五 秦汉时期 随葬品 1陶俑 木俑应运而生 原因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 及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劳动者的人价值受到重视 人本思想萌芽 人殉受到非议 有金 银 铜 铁 玉 石 陶 漆 丝织用品等各种明器 特点 1西汉前期和中期 主要随葬生前的实用器 2西汉中期以後 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 包括仓 灶 井 磨 楼阁等模型和猪 狗 鸡等偶像 在西汉中期的贵族墓中 仍然有用车 马殉葬的 但车和马都埋在墓室和墓道内 而不是在墓的附近另设车马坑 3西汉晚期以後 不再用真车 真马殉葬 而是用木制或陶制的车马模型来替代 4西汉正式废除人殉制度 5到了东汉 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 除了生活用品 出现丝织用品 帛画 书籍等 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 43 秦始皇陵兵马俑 青铜剑 44 满城汉墓 中山靖王墓 中山靖王墓为西汉景帝刘彻之子刘胜的陵墓 刘胜生前为中山国国君 今太行山东麓 此墓修建在山崖 且目中放入了金 银 铜 铁 玉 石 陶 漆 等各种器物多件 精品4000多件 而长信宫灯 汉代错金金山炉 刘胜的金缕玉衣更被推为国宝重器 长信宫灯汉代错金金山炉刘胜的金缕玉衣 45 六 魏晋南北朝 随葬品 南方地区墓葬1东汉末至东吴中叶 陶器釉器 漆器 铜器比例较高 器具有盘口壶 薰 五连罐式谷仓 蚕行虎子 砖 铅质买地券 五铢钱等或有陶器 2吴中期至东晋初 青瓷器迅速增加 类型有明器模型 堆阙楼人物的谷仓罐 球形熏 人形镇墓兽 随葬的金银 有玉佩珠饰 瘗 yi 钱现象普遍 3东晋到刘宋 瓷器减少 鸡首壶盛行 器物上流行莲花纹装饰 砖或石质的墓志在大族墓中常见 外来的玻璃器和钻指环 明器急剧减少 瘗 yi 钱现象衰退 武士俑 床榻 帐座随司马氏族和中原政权南迁出现 4齐梁陈 陶瓷制品 新出莲花尊和一盒五盏组合器 陶明器比重增加 大型墓中有动物石雕和石灰石墓志 46 北方地区墓葬 1曹魏至西晋初 有简化趋势 玉杯 博山炉等日常生活器皿 陶模型模拟庖丁 带盖陶罐模拟谷仓 陶俑和陶明器 2西晋中晚期 陶罐和铜钱 碑式石墓志 陶式镇墓兽 有南方输入的青瓷器 3十六国至北魏迁洛前 仪仗俑和大批陶俑出现 4北魏迁洛后的北朝时期 墓葬中出土玉璜与珠饰 武装依仗和伎乐女仕俑 表明墓主人原具朝服饰葬 47 黄泉下的艺术 七 隋唐时期 随葬品 天王武士镇墓兽等神煞 男女仪仗侍卫俑 男女侍役俑 各式模型明器以及碗 罐 壶 注子 托盏 灯盏等实用器具 随葬品特点 随葬品的等级分明隋朝 沿袭北朝的风格初唐时期 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时期 沿袭隋朝风格又有所创新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盛唐时期 武则天在位至唐玄宗开元 大型墓葬 制作精美的器物大多出现在这一期晚唐时期 出土文物质量和数量大不如从前 尤其是反映异域的器物大为减少 反映了唐王朝趋于保守 衰落的景象 48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是武则天与唐高宗 李长治 之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的墓地 李显复位后 追赠他为皇太子 谥号为 懿德 它是已知的唐墓规模最大的墓葬 号墓为陵 该墓地虽然被盗 但是随葬品丰富 仍出土了土彩绘陶俑 三彩俑 贴金甲马武士俑 金 玉 铜 铁等各类文器1900多件 49 八 两宋时期 随葬品 北方地区 按照墓葬的建筑不同分1石室墓 2砖室墓3土洞墓4土坑墓 A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河南山东地区 随葬品一般较少 仅仅限于碗 罐河北及山西中 东地区 随葬品略多于河南山东地区 多为瓷器山西南部地区 随葬品多于上述两地 但以陶器为主特点 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随葬品较少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第一 作为北朝隋唐的随葬品有可能被纸质的明器所取代 南宋人赵彦卫在其 云麓漫钞 卷五中记道 古之明器 神明之也 今之以纸为之 谓之冥器 钱曰冥财 宿白先生研究白沙宋墓时 对纸质明器也有详细考论 论证纸质明器应在埋葬时焚化 确实在部分墓葬发掘过程中也能发现火化后的灰烬迹象 第二 宿白先生同时指出 原来墓葬中常见的明器和实用得得器具 宋墓中可能全部通过砖雕的形式来表现 50 南方地区 1丝织用品 模型俑 金银铜器 瓷器 铜制品 木制品 玉器等1 券顶砖室墓 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 有银器 玉器 铜器 铁器等 2 砖室石顶墓 南京市江宁区建中村宋墓 出土的随葬品有 瓷 银铜 漆木 牙角 玉器以及玻璃 水晶 玛瑙 琥珀等 3 浇浆墓 孙四娘子墓出土了大量的纸质 木质随葬品 长江中 上游地区 中 江西省今浙赣线以北 鄱阳湖以东地区的两宋墓葬 随葬品较有特色 以俑的变化最为明显 北宋前期常随葬陶俑 还常见陶罐 四系罐和多角罐 中期开始随葬大量的质量上乘的青白瓷器 数量丰富 北宋晚期到南宋中期流行葬瓷俑各式的陶瓷俑既有现实中的人像 又有相当数量的神煞像 南宋时期 随葬俑减少 而人物 四神 十二生肖等内容开始集中堆塑到罐的顶部 通常称 龙虎瓶 几乎每一个墓地必出一对 湖南 以陶器为主 多角罐和堆塑坛是最具特色的器物 上游地区 宋京墓地出土的随葬品有 陶俑 铜器 锡器 墓志 石质镇墓真文等 蒲氏墓 陶俑 瓷器 墓志 石质镇墓真文 出土的陶俑的种类和数量众多 各式的武士俑 文官俑 男女侍役俑等 51 九 元代 随葬品 明代官修的 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 中称 殓用貂皮袄 皮帽 其靴袜 系腰 盒钵 俱用白粉皮之 殉以金壶瓶二 盏一 碗碟匙筋各一 可见 蒙古族的随葬品大多是蒙古人生活用品 金银铜瓷等 有蒙古贵族喜爱的丝织品特点 与游牧民族有密切关系 52 梳妆楼墓 是一处等级较高的元代蒙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