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F2 L1 L2 O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O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F1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F1 二 杠杆的五要素 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距离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杠杆的长度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距离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D 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用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O为支点 F1是手对鱼竿的作用力 请画出 1 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示意图 2 F1的力臂 三 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 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保证力臂沿杠杆 便于测量 排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问题 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实验操作 1 调节平衡螺母 使杠杆水平平衡 问题 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移动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水平平衡 将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3 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 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 再做几次实验 4 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 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 将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F1 L1 F2 L2 1 小阳同学在做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时 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 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 若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需把平衡螺母向端调节 2 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 则在B处要挂个同样的钩码 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 若在C处挂6N的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点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最小拉力的方向应该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水平 右 2 竖直向上 2N 3 如图所示 分别沿力F1 F2 F3 的方向用力 使杠杆平衡 关于三个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F1方向的力最小B 沿F2方向的力最小C 沿F3方向的力最小D 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B F3 O 以支点到力和作用线的连线为力臂的力最小 F1 4 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 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平衡 A B O G 1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动力小于阻力 在生活中 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 我们在使用省力杠杆时 得到了省力的利益 同时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2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动力大于阻力 在生活中 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 虽然费了力 但却省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3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动力等于阻力 物理实验室中 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1 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练一练 A 启瓶器 B 切纸铡刀 C 食品夹 D 羊角锤 4 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N 一头着地 求 抬起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 第十二章第 节滑轮 工作时 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不省距离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一 定滑轮 L1 L2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F G 一 定滑轮 F G O L2 L1 L1 L2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F G 改变拉力方向后 还是等臂杠杆 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 F G 工作时 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二 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 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 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 并指出拉力F与物重G的关系 杠杆的支点在O上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则有 实验结论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结论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讨论 起点在定滑轮n为偶数 起点在动滑轮n为奇数 2 用滑轮按图甲 乙 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分别是F1 F2 F3 则 A F1 F2 F3B F2 F3 F1C F2 F1 F3D F3 F1 F2 D 练一练 F F 议一议 F G 4 F G 5 连线 讨论 若每个滑轮重30N 结果如何 练一练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a 若动滑轮重G 不计 拉力F是多少 b 若动滑轮重G 不能忽略 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分析 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跟数为5 巩固练习 1 如下图 a 所示 物体B重100N 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 F应等于 N 不计摩擦 2 如上图 b 所示 物体A重为100N 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 N 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 N 动滑轮自重不计 100 100 50 3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 图 可省一半力 图 最费力 图 和图 用力大小一样 b c 结论 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 推论 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 实验 概念 额外功 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 而不得不做的功 无用付出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 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 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一 机械效率 1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 公式 3 用百分数表示 总小于1 有用功 额外功与总功 额外功 提升物体 目的 提升物体所做的功Gh 有用功 克服斜面摩擦所做的功fs 总功 人拉物体所做的功Fs 1 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越省力的机械 效率越高B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 效率越高C 做相同的功 额外功的值越小 效率越高D 做功越快的机械 效率越高 C 练一练 2 如图 忽略绳重和摩擦 用拉力F拉着10N的重物匀速上升 绳子自由端移动1m 动滑轮重力2N 求 1 拉力F 2 物体上升的距离 3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练一练 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铁架台 滑轮 细线 钩码 竖直向上 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保持动滑轮重一定 改变钩码重力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 物重越大 机械效率越高 2 条件 物重一定 实验2保持钩码重力一定 改变动滑轮重 结论 物重一定 动滑轮越重 机械效率低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 滑轮组轮与轴的摩擦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 提高机械效率 2 所提升的物重 物重增加 机械效率也提高 3 动滑轮的重力 几种情况滑轮的功率 F甲 F乙 G h为物体上升的距离 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f F F 例 忽略动滑轮自重 5 如图所示 每个滑轮均重12N 用滑轮组拉着重10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 2m s的速度匀速向左移动 拉力F的功率为32W 不计绳重及机械内部摩擦 求 1 拉力F的大小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钩码总重6N 1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 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 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cm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 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 选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缓慢 2 4 24 83 3 增大 练一练 3 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 利用下图装置使物体以0 2m 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 其示数为2N 不计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 则 g取10N kg 1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 N 2 水平桌面对物体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塔城地区沙湾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农发行张家口市崇礼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国家能源黄山市屯溪区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恩施岳麓区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济南市槐荫区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上海歌剧院第二季度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冬季校园安全演讲稿15篇
- 国家能源怒江自治州2025秋招机械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西宁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2025年芜湖繁昌区教育高层次人才招引2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护理课件
- 眼科专业视野培训教材
- 乳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档案
- 中建室内中庭墙面铝板、玻璃安装施工方案(改)
- 中秋佳节给客户的一封信(10篇)
- 二维码见证取样操作手册广西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雨污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毕业论文-线路二次电弧熄灭时刻扑捉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 GB/T 18029.2-2022轮椅车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