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试题.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试题.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试题.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试题.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总复习易错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30cm=_m,其分度值为 ,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8m =_mm,60km=_ dm,15min= h= ms。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看 、 、 。 (2)读数时 要与尺面 ;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 和 。 3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mm。4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那么(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_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_。 我用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片,小纸片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团先落地。说明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的观点都不对。5.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所作的交流:我用与小丽同样的纸片,将两张纸对折了一下,竖着同时释放,结果同时落地。我认为伽俐略的观点是对的。我用两张相同的纸片,一张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纸团先落地。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对。小强小刚小丽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导致小强和下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存在 的干扰。6.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7.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7个步骤。 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乙甲(图5)1.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5甲、乙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1)能得出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_;(2)能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_。2.右图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_h。3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7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6分)vAB =_;vBC =_;vAC =_。4. 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写错的字揭去,操作是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5.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 长20米的一列火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米。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7. 两个火车站之间的铁轨为双轨。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火车站相向开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8.4千米/时。开出后两列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90分相遇。两个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8. 从甲地到乙地全长60千米,汽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千米后,接着又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9. 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ABP1P2P3图10COh在地面上的P1点。(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为了验证猜想,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 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 (选填“OP1” 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 (选填“大”或“小”)。10.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船 青山 B. 青山 船 C. 青山 水 D. 水 青山(同类练习: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第三章 声1.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你如何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 (1)请说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声源分别是_,_,_。 (2)10. 1912年,英国大商船泰坦尼克号在赴美途中发生了与冰山相撞沉没的悲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声波,为人类服务。人类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Hz到_Hz,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超声波的特点是容易会聚成一束定向发射,遇到物体又会反射回来,且在水中传播得很远。3.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声音又会变大。 以上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4在声音传播的探究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个下面两个探究实验:步骤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听传过来的声音。步骤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它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声音的大小声音主要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条小缝时小红想:液体能否传声呢,她从家里找到一个装水的容器,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请你帮她想出实验的方法。5.张师傅在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张师傅想出了三种办法:第一,在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第二,把自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第三,嘱咐邻居暂时塞住自己的耳朵。张师傅的办法中,第一种是在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_减弱噪声。6.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 与 有关;(3) 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声音 的 有关.7.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这个实验,我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8.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即v固v液v气,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米/秒,那么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9. 1) 相对于乐音而言,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危害,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 2) 小明同学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车声、工地施工的声音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刺耳,你帮小明想一想,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噪声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10.将自己的声音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同。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11.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不计抬头的时间),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2.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问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13.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厘米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点火者点着导火索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问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14.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秒钟他听到了回声,求:(6分)(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如图,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大致路径.(4分)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3分)3.如图所示,S为一个发光点,P为平面镜前的某一点,试画出由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5分)4题2题3题1题4.根据图中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分)5.如图,一束激光从水下射入空气中,画出在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并标明反射角r和折射角。6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若S成的像S在光屏上最清晰,光屏应放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光屏的位置。(2分)7. 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移。8. 下图中,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放置,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1的夹角是50,问此光线在平面镜M2上的反射角是多少? 9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正方形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圆亮斑, 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_的影子,是_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圆的吗? 10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15所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6分)、请你在图中画出李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李华看到的“青蛙”比青蛙的实际位置距水面是深一些,还是浅一些?答: 11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a)所示,用刻度尺量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像。12. 小明将一张写有字的字条压在一块毛面朝上的毛玻璃板下,纸条上的字就看不清了。小明让同学小红在不拿开毛玻璃的前提下看清字条上的字,小红十分为难,你能帮助小红解决一下这个难题吗?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13.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小强想“如果只有镜面反射,没有漫反射,世界会成什么样呢?”请你帮他想出两个可能出现的情景。14.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8分)、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 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16所示。他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幕墙会给人们带来那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第五章 物态变化1.正确使用温度计应注意:(1)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_ 范围适当的温度计。(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_充分接触。(3)当温度计中的液柱_时读数,不能将温度计从_中拿出来读数。(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_。2.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时间(分)0123456789温度(0C)90929496989898989898(1) 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4中的,还应有 和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 的气泡,这些气泡随着上升,体积 ,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2)该组同学做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3)在图5所示的格纸上,画出沸腾图象。图6图5图43.如图6所示,某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沸点是_。(2)这种物质处于液态时的名称叫_。(3)在AB段处于_状态,在BC间处于_状态,这个过程_放热,温度_变(选填“要”、“不”),在E点以后,物质完全处于_状态。25.有一天,小明和几个同学上体育课后取开水喝,小明没有茶杯,就用金属易拉罐来装开水,感到很烫手,而其他同学用玻璃杯或塑料杯却没有这么烫.他想:“各种物质都能传热,哪些东西更容易传热呢?”他猜想:易拉罐是金属做的,是不是金属传热本领最大?于是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在一只玻璃杯里倒入热水,再放入一把塑料尺子、一把木制尺子和一把金属尺子.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感觉金属尺子最热,塑料尺子较暖,而木制尺子几乎未感觉到有变化。(1)在上述材料中,_的传热本领最强,而_基本不传热。(2)上述结论在生活中也有实际应用:例如,舀汤的勺用塑料做手柄这是利用了塑料传热本领_的特点;而锅大都用铁和铝来做这是利用了铁和铝传热本领_的特点。(3)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烧开水时,火焰只能在锅的下部烧,使锅里的水形成_,这样才能使整锅水都达到沸点而沸腾。图74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教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7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的原因是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5.煮熟的鸡蛋从开水捞出放在手上,觉得不是太烫,当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为什么?(5分)6. 冬季的一个星期天,小潇涵坐着爸爸的汽车去效游。车开出不久,明明发现窗玻璃慢慢变得模糊了,影响观察窗外景色,小潇涵用手擦拭了擦,玻璃变得透明了,但过了一会,玻璃又模糊了。小潇涵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能回答小潇涵的疑问吗?7.从冰箱里取出汽水瓶,过一会儿就看见瓶壁上附满了小水珠,这是为什么?8. 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9. 现在给你一杯很烫的开水和一只空杯子,你能尽快将水冷却下来吗?能够采取哪些办法?10. 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股“白烟”,对此有两种说法:(1)“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2)“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你赞成哪种说法?11. 如图所示,热管是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它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很快会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物质实验序号体积(cm3)质量(g)质量体积(gcm3)l591.80甲210181.80315271.804540.80乙 5108O.80615120.80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6分)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给你一架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 则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7分) (1)称出盐水的质量:称出_的质量,记为m1;称出_的质量,记为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_ (2)测量盐水的体积: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盐,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使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_;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m3;水的体积V水_ (3)则盐水的密度盐水=_3.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错误的一步是( )(3分)图5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oB往玻璃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乙甲C用量筒测出玻璃杯中液体的体积VD用公式=m/V求出盐水的密度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