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文言文专项巩固训练吉林省扶余市二实验语文教研室 王明岱2016 01 12 1 1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 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 柳河东集 聊斋志异 范文正公集 李太白全集 稼轩长短句 王右丞集 白氏长庆集 命名方式为 A 地名 年号 谥号 字 号 官职 书房名B 地名 书房名 谥号 号 字 官职 年号C 书房名 地名 官职 号 字 谥号 年号D 地名 书房名 谥号 字 号 官职 年号 1 D解析 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 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聊斋 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谥号 文正 李太白全集 作者李白 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 作者辛弃疾 号稼轩 王右丞集 作者王维 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 作者白居易 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2 2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征召 举荐官职的词语有 举 辟 征 荐等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 拜 选 除 授 赏 封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 免 罢 夺 黜 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 升 拔 迁 陟 加等 答案 C 其中 擢 表示提升官职 3 3 下列各句的叙述 有错的一项是 A 古时以 泰山 喻岳父 以 伉俪 喻夫妇 对老师称 子 夫子 师 先生 B 臣民称皇帝为 陛下 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 卿 爱卿 C 古人在称谓前加个 先 字 表示已经死去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已死的父亲为先考 已死的母亲为先妣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 卑己尊人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 敬词有令堂 令尊等 称自己的父亲时 谦词有家慈 家君 家尊等 3 答案 D 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词 4 4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 号的习惯 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 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们为了尊重别人 一般不直呼其名 而称其字 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加 太 表示长一辈 加 先 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加 从 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 诸侯 高官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 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 称为 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到了清代 才规定一帝一元 比如 清高宗的年号是 乾隆 答案 D 应为 到了明代以后 才规定一帝一元 比如 明成祖的年号是 永乐 5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省 为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隋唐时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 一般中书省管决策 门下省管审议 尚书省管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六部 吏部 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 管土地户口 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 科举 学校等 兵部 管军事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 管司法刑狱 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 管工程营造 屯田水利等 C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 明清改州为府 D 道 路 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 答案 D 解析 将 明清 改为 宋 6 6 下列称谓中 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 孤足下不才B 愚仆小子C 妾寡人臣D 孤不谷竖子 6 答案 C 足下 是尊称 小子 竖子 是贱称 7 7 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A 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 古代不敢直称帝王 而称宫殿台阶下 表示敬畏 B 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 百姓也可以自称 臣 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 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 适用范围较广 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 朕是古人的自称 本来没有贵贱之分 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7 答案 D 诸侯不能自称朕 8 8 下列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 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容臣秀才 中的 察 举 指的就是察举制 C科举制 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 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 称号 第一 二 三名分别称为状元 会元 解元 8 答案 D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 榜眼 探花 解元 会元 状元是指在乡试 会试 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 称为 连中三元 9 9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中的 总角 和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中的 黄发垂髫 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 及笄 分别表示男女15岁 而 结发加冠 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C古人称六十岁为 花甲 耳顺 七十岁为 古稀 八九十岁为 耄耋 一百岁为 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 书斋名 谥号 名号 字号 官职年号来命名 如 临川先生文集 欧阳文忠公文集 杜工部集 就是分别以地名 谥号 官职来命名的 答案 A 解析 黄发 指老人 10 10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辟 拜 除 起 夺 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 迁 有三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 右迁 迁除 表示升职 转迁 迁调 表示调职 左迁 迁谪 表示削职 涉及 左 字的如 左除 左转 左授 左宦 左迁 均表示降职 C 领 判 表示兼职 摄 守 行 署 权 表示代理官职 视事 任职 下车 官吏到任 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 入仕做官 D 悬车 致仕 乞骸骨 乞身 请老 表示辞去官职 移病 上书称病 请求退隐 答案 A 解析 夺 削除 11 11 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A 郡望 爵名 号B 郡望 爵名 谥号C 官职 爵名 号D 官职 谥号 号 答案 11 D 12 12 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 是指迁职调任 无所谓升降 徙 是指改任官职 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 出 指从地方调出 来到京城为官 入 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 C 调 指调动 调迁 迁 指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 转迁 迁调 表示调职 右迁 迁除 表示升职 左迁 迁谪 表示削职 D 调 指变换官职 转 指调动官职 补 指补充空缺官职 B 出 指离开京城外调 入 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 13 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渊源于汉朝 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 清两朝 光绪三十一年 1905 推行学校教育 科举制度被废除 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 它分四级科考 即乡试 会试 院试 殿试 C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 生员 举人 第一名解元 贡士 第一名会元 进士 第一名状元 而 进士 又分三甲 进士及第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 D古代学校又称 庠 序 太学 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 ji n 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 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 司业 教学人员称教授 博士 直进 助教等 13 答案 B解析 古代科举分四级科考 即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14 14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琵琶行 中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辞 告别 B 后汉书 中 奉身于朝数十载 今已耄耋 请致政 致政 致仕 官员交还官职退休 C范晔 后汉书 张衡传 中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 视事 隐居退休 乞骸骨 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D 后汉书 刘宠传 中 自明府下车以来 狗不夜吠 民不见吏 下车 官吏初到任 答案 C 视事 指任职 15 15 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中 庠 序 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 B 因入京师 观太学 遂通五经 贯六艺 中 太学 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 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 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 司业 教学人员有教授 直进 助教等 15 答案 C 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 监生 如同今天入学校读书的人称为 学生 博士则属于D项中教学人员一列 16 16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 阴 阳 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 水的关系 如 游褒禅山记 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下对 阳 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山之南 水之北B山之南 水之南C山之北 水之北D山之北 水之南 16 答案 A 相关知识 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 具体是以山南 水北为阳 以山北 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汉阴 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 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7 17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中的 路 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 B 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 和 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中 山东 顾名思义 在山的东面 这里 山东 之 山 指华山 C 江河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 黄河 如 过秦论 中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的 河 就专指黄河 D王勃在 滕王阁序 中有 襟三江而带五湖 其中 三江 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 今鄱阳湖 分成三道入海 故称 三江 17答案 B 山东 之 山 指崤山 18 18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在古代 亲 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 儿女对父母可称为 亲 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 亲 戚 表示亲属关系时比 亲 疏远些 B 从周代起 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 直至清末 C 依宗法 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 嫡长子也称为宗子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 故又叫 宗主 D 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 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18 D 宗法是旧时以家族为中心 19 19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 宗法社会以 杀嫡立庶 为非法 B 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 C 汉代以后 亲 表外亲 戚 表内亲 亲戚 连用时 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 有时指内外亲属 D 旧时父亲死后称为 考 母亲死后称为 妣 19 C 亲表 内亲 戚表 外亲 20 20 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誓 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 誓 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 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 不要杀牲 歃血 B 盟 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 盟 会盟时杀牲 歃血 并且宣读盟书 誓于神 叫做 盟礼 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 歃血 遇有急难 诸侯之间会见 举行盟礼 共同约定 相互援助 就叫会盟 C 歃血 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 结盟之后 双方就有义务约束 D 遇 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 就叫 遇 在礼节上要比 朝 简单 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 地近的一方为宾 地远的一方为主 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 20 D诸侯途中相逢 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 地近的一方为主 地远的一方为宾 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 21 21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六亲泛指亲属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 以下各代按照辈分 分别列于两侧 二世 四世 六世居右 为昭 B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丧服分为五等 称作 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 五服以外为疏 C 陈情表 里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中的 期 是古代的一种丧服 即 期服 的简称 D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祖庙居中 后以 七庙 为王朝的代称 21 A 二世 四世 六世居左 22 22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五常 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 即君臣有义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 夫妇有别 朋友有信 这些人伦关系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B 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 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 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 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C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 习惯上以伯 仲 叔 季为序 一般来说 仲 是老二 叔 是老三 季 是最小的 D 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 伯 有时也称为 孟 但二者有区别 嫡长子称为 孟 庶出长子称为 伯 22 D 嫡长子为 伯 庶出长子为 孟 23 23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B 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 墓志 立在墓旁 刻载死者生平 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 墓表 C 棺 是指外棺 即棺材的套棺 用以保护棺材 椁 是装殓死人的器具 即棺材 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 D 庶人死了至多用 稿葬 稿葬 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庐墓 是古人在服丧期间 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23 C 棺 是装殓死人的器具 即棺材 椁 是外棺 即棺材的套棺 用以保护棺材 24 24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衅钟 衅鼓 是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 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 并举行祭钟仪式 称为衅钟 B 古代帝王 诸侯所祭的谷神叫 社 土神叫 稷 后来就以 社稷 指称国家 C 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 牺牲 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 牲 毛色纯一的叫 牺 D 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 叫 入殓 24 B 土神叫 社 谷神叫 稷 25 25 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 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 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 坟 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 墓 B 古时用 崩 来比喻帝王的死 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 薨 C 古代祭品 太牢指猪 牛 羊各一 少牢指猪 羊各一 D 丧礼 古代 凶礼 之一 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 25 B 崩 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 26 26 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朝 古代各国的诸侯 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 叫 朝 每次朝见天子 都要带着玉帛 兽皮 珍玩和土产等贡品 叫做朝贡 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 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 天子就会出兵征伐 B 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 秋见曰觐 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觐礼规定 天子要下堂见诸侯 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 C 聘 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 聘 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 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 诸侯的国君即位 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 也叫聘 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 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 诸侯相聘 使者还带着玉帛 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D 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 也有一定的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 如 彼国往此国叫 聘 26 B觐礼规定 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 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 27 27 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衅钟 衅鼓 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 并举行祭钟仪式 称衅钟 这是一种礼制 凡重要器物制成 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 B 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 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 牺 体全叫 牲 C 太牢 古代祭品 指牛 羊 猪各用一头 D 少牢 古代祭品 指猪一头 27 D少牢 古代祭品 指猪 羊各一头 28 28 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崩 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 B 薨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死了叫 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 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 C 殇 古代称成年人死为殇 D 死 古代平民之死亡 28 C殇 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如殇折 殇夭 29 29 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祖 古代践行时的仪式 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 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 B 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 也重视祭天地山川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 封禅 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 泰山高 离天近 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 以报答天之功 叫 禅 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 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 以报达地之功 叫 封 C 斋戒 旧时祭祀鬼神时 穿整洁衣服 戒除嗜欲 如 不喝酒 不吃荤 不妄行动 不狂言戏笑等 以示虔诚 D 社稷 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 社 谷神叫 稷 后来就以 社稷 代表国家 29 B泰山高 离天近 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 以报答天之功 叫 封 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 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 以报达地之功 叫 禅 30 30 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殓 给尸体穿衣下棺 也叫 入殓 殡 古代指殓而未葬 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 出殡 送殡 B 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 墓志 立在墓旁 刻载死者生平 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 墓表 C 七七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 祭奠一次 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D 庐冢 也作 庐墓 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 庐 房屋 冢 坟墓 30 D庐冢 指古人在服丧期间 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庐 房屋 冢 坟墓 31 3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坐是两膝着地 两股贴在脚跟上 坐席有讲究 所谓 虚坐尽后 食坐尽前 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 以表示谦虚恭敬 B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即行礼叩头 拜礼中 礼节最重的是素拜 此外还有稽首 顿首 空首等 C 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 古人作揖是推手 D 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 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如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31 B拜礼中最重的是稽首 32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时座次 坐向规定严格 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B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 一般车座以右为尊 C 秦汉以前 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 以左为卑 D 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 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 闾左 贬官称 左迁 32 B车座以左为尊 33 3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春秋以后 士 又成了武士 文士的称谓 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 B 小人是西周 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 又指道德低下的人 另外 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 C 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 D 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 33 C黔首是秦朝对平民的贱称 34 3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人讳言 钱 字 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 润笔 两汉将买官叫做 铜臭 B 避讳主要分两类 一是国讳 二是家讳 C 古人讳言 死 如西归 仙游 升天 入土 出恭 D 赤壁之战 中 权起更衣 素追于宇内 更衣 讳言大小便的说法 34 C出恭是讳言大小便的说法 35 35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 百姓只能用巾包头 巾又称梢头 幅巾 巾幘 唐朝时称幞头 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 乌纱帽 B古人穿衣称 上衣下裳 襦 袍 属于上衣 裙 裤 属于下裳 C古人的鞋 又称屦 履 分革 丝 麻 草四种 革履 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 D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 没有裆 裈 裩 是大裤衩 煞风景的行为 花上晒裩 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 35 B 袍 和 裙 是不分衣和裳的 36 36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 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 武官官服皆为兽 B唐宋时期 紫 朱 绿 青四色 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 白色庶人可以穿 C布衣 褐衣 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 解褐 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 换上官员服饰 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D环 玦 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 送东阳马生序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珠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6 D容臭是香囊 37 37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 A鼎 镬 鬲 l 甑 z ng 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 豆 笾 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 B尊 也作樽 壶 觞 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 箪食壶浆 一樽还酹江月 觥筹交错 提到的就是酒器 C榻 床是古代坐具 形似床而较矮 几 案是古代桌子 D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梁 官帽上的横脊 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朝簪 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 37 D 觥筹交错 中的筹不是酒器 是酒筹 就是喝酒时做投壶游戏用的矢 类似竹签 朝簪 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 笏板是上朝时拿在手上的 一般为象牙制作 如 项脊轩志 顷之 祖母 持一象笏 h 至 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 38 38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 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的纪年法是属于 A干支纪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 38 C年号纪年法 皇帝即位 都改元年 从汉武帝起多用年号 39 39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 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 故称中秋 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 A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B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C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D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9 D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选自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表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有登高 插茱萸 饮菊花酒等习俗 40 40 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被称为中国 情人节 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 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 摆设香案 穿针引线 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 只能吃寒食 在春节前一 二日 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 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 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 风和日丽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 踏青 荡秋千 放风筝 插柳戴花等 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 从冬至起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 叫做 冬至一阳生 40 B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 不是春节 且春节为喜庆节日 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 41 41 时节纪月法 孟 仲 季 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 古诗十九首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孟冬 是 陶渊明 拟古诗九首 仲春遘时雨 仲春 是A农历十月 农历二月B农历十一月 农历二月C农历十月 农历三月D农历十二月 农历二月 41 A时节纪月法 孟 仲 季 分别按照一季中的三个月份的顺序来排的 42 42 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辞 中 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 一句中的 仲秋 是指农历九月 B 鸿门宴 中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中的 旦日 的意思是明天 C 劝学 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中的 日 的意思是每天 D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 中的 期年 的意思是满一年 42 A仲秋指农历八月 43 4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时间词不表示时间短暂的一句是 A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陶渊明 桃花源记 B 俄顷风定云墨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子姑待之 左传 隐公元年 D 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 陈涉世家 43 D寻 不久 俄顷 一会儿 姑 暂且 素 向来 44 44 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髡 黥 墨 劓 y 笞 膑 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 髡刑最重 宫刑最轻 B 古代 五刑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秦以前为墨 劓 剕 刖 宫 辟 汉以后为笞 杖 徒 流 死 C 宋代凡是犯 大逆 及 逆伦 等罪的人多用凌迟处死 元代正式将凌迟列入刑法之内 明清两代沿用 D 水浒传 中林冲则被刺了面颊 发配沧州 因罪被 刺字 中国古代称其所受的刑罚为墨刑 又为黥刑 是在罪人面颊或额头上刺字 再以墨染之 44 A髡刑最轻 宫刑最重 45 45 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把商 宫 角 徵 羽称为五音 从商到羽 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来 形成一个五声音阶 即 商 宫 角徵羽 12356 后来再加上变宫 变徵 就形成七个音阶 即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1234567 例如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