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 化痰药 能消除痰涎 治疗 痰证 的药物 止咳平喘药 能减轻或制止咳嗽 气喘的药物 适应症 痰证 咳证 喘证以及与痰有关的癫痫 瘿瘤 瘰疬 中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分类 1 温化寒痰药 寒痰 湿痰 2 清化热痰药 热痰 燥痰 3 止咳平喘药 咳嗽 气喘 化痰止咳平喘药 注意 1 注意表里寒热之辨证 如外感咳嗽等宜宣肺解表加止咳化痰药 不宜单用本类药 2 中医的 痰 涵义广泛 除肺贮之痰外 还与惊痫癫狂 瘰疬结核等有关 故前人有称 百病皆生于痰 一 温化寒痰药半夏 半夏 性味 辛 温 有毒 入脾 胃 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外用消肿散结 半夏主治 1 湿痰 寒痰证 要药 症见 咳喘痰多清稀 色白 或寒饮哮喘 2 多种呕吐 半夏为止呕要药 各种原因的呕吐 皆可随证配伍用之 尤以湿痰 寒饮犯胃所致者尤宜 胃火呕吐 须配黄连 竹茹 胃虚呕吐 配人参 妊娠呕吐 配砂仁 半夏 3 心下痞 结胸 梅核气等4 瘿瘤 痰核 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 外用能消肿止痛 生半夏外敷治疗痈疽 半夏 用法用量 3 l0g 外用适量 一般宜制过用 制半夏有清半夏长于消痞和胃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天南星 比较 天南星半夏与天南星皆辛 温 有毒 功效 燥湿化痰 外用消肿散结 天南星 长于祛风定惊止痉 治疗风痰眩晕 中风口眼歪斜等 胆南星 苦 微辛 凉 长于治疗中风痰迷 惊风癫痫 痰火喘咳 头风眩晕等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川贝 浙贝 贝母 贝母有两种 川贝与浙贝 性味 川贝 苦 甘 微寒 浙贝 苦 寒 皆入肺 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 散结消肿 贝母 主治 川贝 长于润肺化痰止咳 多用于阴虚燥咳 或痨咳咯血 浙贝 清火散结力强 多用于外感风热 痰火郁结之肺热咳嗽 2 痈疽初起 瘰疬痰核 乳痈 浙贝清热散结力优 多用 用量 3 10克 川贝研末冲服 每次1 2克 注意 反乌头 附子 瓜蒌 性味 甘 寒 入肺 胃 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 润肠通便 主治 1 痰热咳喘 2 胸痹 结胸等 3 肺痈吐脓 肠痈 乳痈肿痛 4 肠燥便秘 用量 全瓜蒌10 20克 瓜蒌皮6 12克 瓜蒌仁10 15克 注意 反乌头 前胡 苦 辛 微寒 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 疏散风热 应用 1 咳喘痰多色黄者2 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 用法用量 6 l0g 桔梗 苦 辛 平 归肺经 功效 宣肺 化痰 利咽 排脓 应用 1 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 胸闷不畅 2 咽喉肿痛 失音 3 肺痈咳吐脓痰 此外 又可以宣开肺气而通二便 用治癃闭 便秘 另桔梗能载药上行 用法用量 3 6g 用于排脓可用l0g 苦杏仁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杏仁分苦 甜二种 药用常指苦杏仁 苦 微温 有小毒 入肺 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杏仁 主治 风寒咳喘 配麻黄1 多种咳喘风热咳嗽 配桑菊燥热咳嗽 配沙参 贝母肺热咳喘 配石膏2 肠燥便秘 种仁类药材多含油脂 有润肠作用 杏仁 用量 3 10克 注意 1 南杏仁无毒 偏于滋润 可用于肺虚久咳 2 苦杏仁中毒 按氢氰酸中毒处理 紫菀 辛 甘 苦 温 归肺经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 用于咳嗽有痰 本品长于润肺下气 开肺郁 化痰浊而止咳 凡咳嗽无论新久 寒热虚实 皆可用之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外感暴咳生用 肺虚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 辛 微苦 温 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 止咳化痰 应用 用于多种咳嗽 本品为治咳常用药 药性功效与紫菀相似 彼则长于化痰 此则长于止咳 二者常相须而用 用法用量 煎服 5 l0g 外感暴咳宜生用 内伤久咳宜炙用 桑白皮 甘 寒 归肺经 功效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应用 1 肺热咳喘等 2 水肿 如风水 皮水等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 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八 温里药 含义 温里祛寒 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温里药 又叫祛寒药 适应症 寒邪内侵 脾阳被困之脏寒证 里寒证肾阳衰微 阴寒内盛 甚或亡阳证 附子 附子 性味 辛 甘 大热 有毒 入心 肾 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祛寒止痛 附子 主治 1 亡阳证 四肢厥冷 大汗淋漓 脉微欲绝 首选药 回阳救逆第一药 2 虚寒性的脘腹冷痛 泄泻 水肿 阳萎宫冷 以及心悸气短 胸痹等证 3 风寒湿痹证 附子 用法用量 3 10g 回阳救逆用10 12克 宜先煎0 5 1小时 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 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及 因本品有毒 内服须经炮制 若内服过量 或炮制 煎煮方法不当 可引起中毒 干姜 辛 热 归脾 胃 心 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应用 1 脘腹冷痛 寒呕 冷泻 2 亡阳证 每与附子相须为用 3 寒饮咳喘 形寒背冷 痰多清稀之证 用法用量 3 10g 肉桂 肉桂 性味 辛 甘 大热 入脾 肾 心 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引火归源 应用 1 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 腰膝冷痛 尿频遗尿 遗精滑精等 2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等 肉桂 3 寒痹腰痛 胸痹 闭经 痛经 阴疽等 4 虚阳上浮的面赤 虚喘 汗出 心悸 失眠等 引火归元要药此外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 在补气益血方中 适加肉桂 能鼓舞气血生长 用法用量 煎服 2 5g 宜后下或火局服 研末冲服 每次1 2g 使用注意 畏赤石脂 九 理气药 含义 凡有疏理气机 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适应症 气滞证及气逆证 主要是脾胃 肺 肝的气滞或气逆 脾胃气滞 腹胀 嗳气 呕吐等 肝气郁滞 胁肋胀痛 月经不调等 肺气上逆 咳嗽 气喘 陈皮 陈皮 橘皮 性味 辛 苦 温 入脾 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主治 1 脾胃气滞证 腹胀 嗳气 或脾气虚弱者 2 呕吐 呃逆等 3 痰多咳喘 胸膈满闷 4 胸痹 用量 3 10克 陈皮 附药 橘核 行气 散结 止痛 治疗疝气痛 睾丸肿痛 橘络 行气 通络 化痰 治疗咳嗽 胸闷 橘叶 舒肝解郁散结 治疗胸痛 乳房胀痛 青皮 苦 辛 温 归肝 胆 胃经 功效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应用 1 肝郁胸胁胀痛 乳房胀痛或结块 乳痈肿痛 寒疝疼痛 2 气滞脘腹胀痛 3 食积腹痛 4 症瘕积聚 久疟癖块等 用法用量 煎服 3 l0g 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枳实 枳实 苦 辛 酸 微寒 归脾 胃 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 化痰消积 应用 1 食积证 胃肠热结气滞证 2 痰滞胸脘痞满 胸痹结胸 现代用以治冠心病心绞痛 有一定疗效 3 胸胁疼痛 4 产后瘀滞腹痛 用法用量 3 l0g 大量可用至30g 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附药 枳壳为接近成熟的果实 性味 功用与枳实同 但作用较缓和 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用法用量同枳实 木香 辛 苦 温 归脾 胃 大肠 胆 三焦经 功效 行气止痛 健脾消积 应用 1 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 2 泻痢里急后重 3 肝郁气滞腹痛胁痛 黄疸 寒疝腹痛等 4 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 3 l0g 生用行气力强 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 香附 香附 性味 辛 微苦 微甘 平 入肝 三焦经 功效 疏肝解郁 调经止痛 理气调中 主治 1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胃痛 腹痛 疝气痛等多种痛证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要药 2 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 乳房胀痛等 调经要药 3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纳呆 嗳气吞酸 用量 3 9克 醋炙止痛力增强 川楝子 苦 寒 有小毒 归肝 胃 小肠 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 杀虫 应用 1 肝郁化火所致胸腹诸痛证 2 虫积腹痛 此外 用于疗癣 用法用量 5 l0g 外用适量 炒用寒减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 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薤白 辛 苦 温 归肺 胃 大肠经 功效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应用 1 胸痹心痛证 善散阴寒之凝滞 行胸阳之壅结 为治胸痹之要药 2 脘腹痞满胀痛 泻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5 10g 十 理血药 血热 凉血 常用生地 丹皮 血血虚 补血 常用熟地 当归 分血瘀 活血 血化瘀药和方 病出血 止血 止血药和方 活血祛瘀药 凡以通畅血行 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活血化瘀药 或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 或化瘀药 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 分为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 活血疗伤 破血消症四类 一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川芎 性味 辛 温 入肝 胆 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川芎 主治 1 血瘀气滞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或跌打损伤肿痛等 2 感冒头痛 或偏头痛 前人称 头痛必用川芎 用量 3 10克 注意 阴虚火旺 肝阳上亢者 月经过多者忌用 因其温燥 活血调经 丹参 丹参 丹参 性味 苦 微寒 入心 心包 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除烦安神 主治 1 血瘀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产后恶露不尽 近代用丹参治疗心绞痛 缺血性中风 脉管炎等 2 痈肿疮毒 3 热伤营阴 心烦不寐 心悸 用量 9 15克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注意 反藜芦 益母草 自学 辛 微苦 微寒 入心 肝 膀胱经 功效 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 主治 产后恶露不尽 血瘀腹痛 血滞经闭 月经病等 本品为妇科经产要药 故名 2 水肿尿少 能消蛋白尿 故肾炎常用 3 疮痈肿毒 皮肤痒疹等 用量 9 30克 注意 孕妇忌用 活血止痛药桃仁 苦 甘 平 有小毒 归心 肝 大肠经 功效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 应用 1 多种瘀血证 如经闭 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 症积及跌打损伤等 2 肺痈 肠痈 3 肠燥便秘 4 咳嗽气喘 桃仁 用法用量 5 l0g 宜捣碎入煎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便溏者慎用 有毒 不可过量 过量可出现头痛 目眩 心悸 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活血止痛药红花 辛 温 归心 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应用 1 血滞经闭 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2 胸痹心痛 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 血脉闭塞紫肿疼痛等 3 斑疹色暗 热郁血瘀者 用法用量 3 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二 止血药 本类药适用于各种出血证 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及配伍用药 所以 血热妄行者 配伍清热凉血药 血瘀阻滞者 配伍化瘀药 气虚者 配伍补气药 另外 根据不同脏腑 经络选择针对性强的止血药 如 血淋 血尿者选小蓟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 苦 涩 平 归肺 肝 脾经 功效 收敛止血 止痢 截疟 补虚 应用 1 咯血 吐血 衄血 便血 崩漏等多种出血证2 泻痢 久泻 湿热邪痢 3 疟疾 滴虫性阴道炎 4 脱力劳伤 此外 用于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大剂可用30 60g 白及 收敛止血药白及 苦 甘 涩 微寒 归肺 胃 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应用 1 内外诸出血证 如咯血 衄血 吐血 便血及外伤出血 2 痈肿 烫伤及手足皲裂 肛裂等 用法用量 3 lOg 散剂 每次2 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凉血止血药白茅根 自学 性味 甘 寒 入肺 胃 膀胱经 功效 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 主治 1 热证出血 如吐血 尿血 鼻衄等 2 水肿 热淋 黄疸 此外 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肺热咳嗽 麻疹 用量 3 30克 鲜品 30 120克 化瘀止血药 三七 田七 三七 三七 甘 微苦 温 归肝 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 消肿定痛 1 各种内外出血证 尤以有瘀者为宜 本品既能止血 又能散瘀 药效卓著特点 止血不留瘀 2 各种血瘀疼痛 痈肿疼痛 尤为跌打损伤要药 如 云南白药 用法用量 多研末服 每次1 1 5g 亦可入煎剂 3 l0g 外用适量 研末外掺或调敷 蒲黄 自学 甘 平 归肝 心经 功效 止血 化瘀 利尿 应用 1 各种内外出血证 本品性平 既能止血 又能化瘀 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 有无瘀血 皆可随证配伍用之 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 2 瘀滞痛证 如心腹痛 痛经等 如失笑散 3 血淋 本品能化瘀止血 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布包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用 散瘀多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十一 补益药 含义 补益药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 虚证 气虚补气药方机能衰退 不足阳虚补阳药方血虚补血药方精血津液损耗阴虚 物质不足 补阴药方 补益药 注意1 人体的气血阴阳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的关系 2 邪盛正虚的病症 配合驱邪药以扶正祛邪 一 补气药 补气 适用于脾气虚 肺气虚 心气虚诸证 但脾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故补脾气即可补肺气 补心气 红参 人参 野生者名 山参 栽培者称 园参 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 生晒参 蒸制后干燥者称 红参 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 糖参 或 白参 加工断下的细根称 参须 山参经晒干 称 生晒山参 山参生晒山参人参园参生晒参红参糖参或白参 人参 甘 微苦 微温 归心 肺 脾经 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 安神益智 应用 1 气虚欲脱 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 食少便溏等证 热病气津两伤 身热口渴及消渴等证 有益气生津之效 气血亏虚的心悸 失眠 健忘等证 有补气安神益智之效 用法用量 入汤剂 5 10g 用于急重证 剂量可酌增为15 30g 宜文火另煎兑服 研末吞服 每次1 5 2g 使用注意 反藜芦 畏五灵脂 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 以免影响补力 党参 党参 性味 甘 平 入脾 肺经 功效 补脾肺气 生津 养血 主治 1 气虚证脾气虚 食少 面目浮肿 肺气虚 倦怠乏力 短气喘促 气津两伤 气短口渴等 2 气血两亏证 配补血药 党参 注 党参与人参比较 一般补气血和健脾胃 可用党参代人参 但在大补元气 挽救虚脱方面 党参力弱 应以人参为主 用量 9 30克 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 黄芪 性味 甘 温 入肺 脾经 功效 健脾补中 升阳举陷 益卫固表利水退肿 托毒生肌 黄芪 主治 1 气虚下陷 脏器下垂 脱肛 胃 肾 子宫下垂 本品升阳举陷 为首选药 脾肺气虚证 同人参 党参 2 表虚自汗 易感风邪 首选药 又体弱表虚 容易感冒者 能增强抗病能力 黄芪 3 脾虚水肿 小便不利 本品益气健脾而利水 4 气血不足 疮痈内陷 或久溃不敛 本品长于补脾生肌 益气托毒 为外科创疡重要药物 此外 常用于消渴证 中风偏瘫等 黄芪 用量 10 15 30克 生用或蜜炙用 炙用 补气健脾 升阳举陷 生用 固表 托毒 利水 药理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利尿 抗衰老 保肝等作用 白术 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功效 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应用 1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脘腹胀满 肢软神疲等证 2 脾虚水停 而为痰饮 水肿 小便不利 3 脾虚气弱 肌表不固之表虚自汗 4 脾虚气弱 胎动不安 白术有补气健脾和安胎之功 常配砂仁同用 用法用量 10 15g 燥湿利水宜生用 补气健脾宜炒用 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甘草 甘草 自学 性味 甘 平 入心 肺 脾 胃经 十二经 功效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 主治 1 脾胃虚弱证 其中 心动悸 脉结代 为复脉要药 甘草 2 疮痈肿毒 咽喉肿痛 配解毒药 3 咳嗽痰多 喘息 广泛应用 4 脘腹疼痛 尿痛 肌肉挛急疼痛等 5 烈性药之解缓作用 调和诸药 故有 国老 之称 又能解药物中毒及食物中毒 配绿豆 大量 甘草 用量 3 9克 注意 1 中满忌甘 湿盛 肿满不宜用 易水钠潴留 2 反甘遂 大戟 芫花 海藻 二 补血药 当归 当归 性味 甘 辛 温 入肝 心 脾经 功效 补血调经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 主治 1 血虚体弱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等 调经要药 当归 跌打损伤 痈肿疼痛 外伤科要药 风湿痹痛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阴虚或血虚肠燥便秘 当归 用法 5 15克 一般生用 加强活血则酒炒用 通常补血用当归身 活血用当归尾 和血 补血活血 用全当归 药理 其挥发油对子宫呈双相调节作用 尚能生血 抗凝抗血栓 抗缺血 镇痛 镇静 抗炎等 熟地 熟地 为生地黄经加黄酒反复蒸晒而成 性味 甘 微温 入肝 肾经 功效 补血养阴 益精填髓 熟地 主治 1 肾精不足的腰膝酸软 眩晕耳鸣 须发早白等 阴虚潮热 盗汗 遗精 消渴等证 2 血虚诸证 心悸失眠 月经不调 崩漏 补血要药 用量 10 30克 注意 滋腻有碍消化 可配陈皮 砂仁理气药 白芍 苦 酸 甘 微寒 归肝 睥经 功效 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应用 1 血虚证及月经不调 崩漏等证 2 肝阴不足 肝气不舒 胁肋疼痛等 3 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的头痛 眩晕 用法用量 10 15g 大量15 30g 欲其平肝 敛阴多生用 用以养血调经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 何首乌 生首乌 再以黑豆汁拌匀 蒸至内 外均呈棕褐色 晒干 称为制首乌 制首乌甘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生首乌甘 苦 平 归心 肝 大肠经 功效 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生首乌解毒截疟 润肠通便 1 血虚而见头昏目眩 心悸失眠 精血两亏的须发早白 要药 2 肠燥便秘及痈疽 瘰疬等证 用法用量 10 30g 补益精血宜用制首乌 截疟 润肠 解毒宜用生首乌 补阴药 三 补阴药 与养阴 滋阴同义 1 阴虚证肺胃阴虚肝肾阴虚2 阴虚导致内热或阳亢 北沙参 甘 微苦 微寒 归肺 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应用 1 燥热伤肺的干咳少痰 口干咽燥音哑 阴虚劳咳 咯痰咯血等 2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 津液不足的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反藜芦 北沙参 长于滋阴润肺 治疗肺阴不足 南沙参 长于清肺化痰 治疗肺热咳嗽 麦门冬 麦门冬 麦冬 性味 甘 微苦 微寒 入心 肺 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主治 1 燥咳痰粘 或痨咳咯血 肺 2 胃阴不足 或伤津口渴 肠燥便秘 胃 3 心烦失眠 心悸 清心安神 心 用量 10 30克 枸杞子 枸杞子 性味 甘 平 入肝 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 主治 1 肾虚精亏 腰膝酸痛无力 2 肝肾不足 头晕目眩 视力减退 配菊花 民间常作延寿食品 多炖服 用量 6 12克 百合 甘 微寒 归肺 心经 功效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 应用 1 肺阴虚的燥热咳嗽 痰中带血等2 热病余热未清 虚烦惊悸 失眠多梦等 能清心安神 用法用量 10 30g 清心宜生用 润肺蜜炙用 四 补阳药 1 补阳 与壮阳 补肾 助阳同义 2 阳虚证 主要从补肾着手 3 功效 补肾壮阳 增强生殖功能 包括动物药和植物 矿物药 益精髓 补阴 精 骨髓不足 健筋骨 筋骨萎弱 梅花鹿茸 鹿茸 甘 咸 温 归肾 肝经 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