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资料2.ppt_第1页
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资料2.ppt_第2页
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资料2.ppt_第3页
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资料2.ppt_第4页
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资料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粤教版 唐宋散文选读 百丈山记 资料2 2 朱熹 1130 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 一字仲晦 号晦庵 晚号晦翁 徽州婺源 今江西婺源 人 生于南剑州 今福建南平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 历仕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四朝 官至宝文阁待制 谥号 文 赠太师 追封信国公 改徽国公 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明清以来 奉为 大贤 配享孔庙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 著有 四书章句集注 诗集传 楚辞集注 及后人编纂的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朱子语类 等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3 百丈山记 选自 朱文公文集 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 1175 的夏天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 行程等等上面 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 文章开门见山 从 山之胜盖自此始 写起 到 山之可观者 至是则亦穷矣 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 首尾呼应 一气贯串 显得十分集中 紧凑 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 分为两组 第一组叙述踏石磴 过涧水 入山门而至西阁 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 主要描写瀑布 夕照与云海 叙次分明 铺排得当 重点突出 引人入胜 通篇状物写景 准确而形象 细致而生动 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 在同时所写 百丈山六咏 之一 西阁 的绝句中 朱熹曾抒发了 安得枕下泉 去作人间雨 的情怀与议论 而没有把它写进本文 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4 借助下列提示 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并翻译全段 右俯绝壑 左控垂崖山之胜盖自此始2 想一想 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 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 左边临着垂直的悬崖 累叠石头作为阶梯 踏着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这个地方 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一段主要简述登山的过程 到达了百丈山的风景绝佳处 绝壑 又深又陷的山谷 控 临 大概 表推测 5 研读第二段 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循磴而东然前瞰涧水蹑石梯数级入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乃壁其后 无所睹2 翻译下列句子 水皆清澈 自高淙下 其声溅溅然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 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阁据其上流 当水石 峻激相搏处 最为可玩 顺着 看见 踏 值得 优美的景色 筑壁 涧中水流清澈 从高处急速流下 发出淙淙的声音 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 在南边和东边的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 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 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 最值得观赏 6 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文中写西阁位置及水流特点的句子的是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 水皆清澈 自高淙下 其声溅溅然 阁据其上流 当水石 峻激相搏处 最为可玩 7 研读第三段 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深昧险绝瀵涌而出前揖芦山日薄西山2 翻译下列句子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日光烛之 璀璨夺目 不可正视 日薄西山 余光横照 紫翠重叠 不可殚数 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 在日光照射之下 光彩鲜明 晃人眼目 让人不敢正视 太阳迫近西山 余晖横斜照耀之下 群山或紫或翠 重叠相映 数也数不尽 幽暗不明 极深 水同源而分流 正对着 迫近 靠近 8 文中写瀑布飞沫特点的句子的是 文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文中写百丈山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瀑布的壮美景色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日光烛之 璀璨夺目 不可正视 日薄西山 余光横照 紫翠重叠 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 白云满川 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 皆若飞浮来往 或涌或没 顷刻万变 9 借助下列提示 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理解全段 以纪其胜因各别为小诗2 想一想 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 以 用来 纪 通 记 于是 介绍同游之人和写作目的 10 整体感知 1 本文的游踪是怎样的 2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 本文的写作特色 石磴 小涧 山门 石台 西阁 瀑布 呈同游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移步换景 详略得当 寓情于景 11 以 记 为名本质为记叙文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 记物 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解题 12 课堂小测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循磴而东 既得小涧循 老屋数间 卑痹迫隘隘 日光烛之 璀璨夺目烛 紫翠重叠 不可殚数殚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然山之可观者 至是则亦穷矣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 呈同游诸君 顺着 狭小 照耀 竭尽 13 3 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曲折而上 自池而出A 相同 相同B 相同 不同C 均不同D 不同 相同 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 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文章第二节以 涧 为中心 贯串着水的描写 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节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 气势磅礴 水珠在阳光照射下 璀璨夺目 五彩缤纷 煞是伟观 本文详略得宜 可观处详写 反之则从略 略写处一笔带过 详写处细描深绘 多层次 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D B 14 拓展 百丈山六咏 之三赏析 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 写下 百丈山六咏 是一组精彩的山水诗 其一 古磴 诗云 层崖俯深幽 微径忽中断 努力一跻攀 前行有奇观 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 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谷 眼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 在这种上不能 下不易的困境之中 诗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探索攀登 前面一定会有奇丽的风光 朱熹在写景中巧妙地提示一个生活哲理 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 必能化险为夷 闯出一条通往险峰的道路 15 其二 小涧 诗云 两崖交翠阴 一水自清泻 俯仰契幽情 神襟顿飘洒 诗人以平视的角度 描写两山交合的山谷 古木成荫 涧水如带 山水幽景使人心旷神怡 一时使人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纷争 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16 其五 西阁 诗云 借此云窗眠 静夜心独苦 安得枕下泉 去作人间雨 游山当日 诗人夜宿百丈西阁之中 夜虽静而人难寐 枕下清泉叮咚不止 诗人忽发奇想 希望山间飞泉 能化作人间及时雨 那该多好啊 结句出语不凡 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路然纸上 17 布置作业 范仲淹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苏辙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苏轼 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盖游于物之外也 结合上面三者观点 以 如何面对人生遇到的挫折 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的开头 要求 1 紧扣话题 2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18 附 课文翻译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 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 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 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 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 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 就能看到一个小涧 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 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 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 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 涧中水流清澈 从高处急速流下 发出淙淙的声音 越过石桥 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 可以发现一座寺庙 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 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 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 后面临近一泓小池 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 整日不停 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 越过石桥向北走 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 庵里只有几间老屋 低矮而又狭窄 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 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 溪流从西边山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