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孔子拜师.doc_第1页
公开课孔子拜师.doc_第2页
公开课孔子拜师.doc_第3页
公开课孔子拜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海阳一小 洪细民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学习难点:从文中的词句表达中体会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个7岁的小孩。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这是孔子拜师的一个故事。后来,孔子又拜另一个人为师了。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为什么拜师?怎么拜师的?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3、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正确、流利。4、(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质疑: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孔子的名“丘”是出生时父母起的,一般自称名。字“仲尼”是成年后起的,一般别人称呼字,以示尊敬。“子”是古时候对非常有品德,有成就的男子的尊称。5、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写了一本书叫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他在全世界精心挑选了10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排名在第5位的就是我国的孔子。英国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把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在韩国、在日本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座孔庙;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6、简单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7、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叙述。二、直奔中心,提炼问题读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提炼中心问题:孔子和老子究竟有怎样的品行?三、围绕中心,品读感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用“”,老子的品行的句子用“ ”。(一)、抓住重点词句谈孔子。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1)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2)那么孔子是否真的知识不够渊博呢?(板书:谦虚好学)(3)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4)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变成转折关系的,试一试好吗?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遇到大河,遇到大山,可能还有猛兽。走到半路天黑了没有住宿的地方、饿了没有吃饭的地方,刮风、下雨等情况。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找不到旅店,就 ;白天,孔子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读出孔子赶路的辛苦)孔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洛阳。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什么样子啊?在生活中,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4)孔子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是为什么啊?可见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目光?(再读)3、“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1) 这里有一组近义词,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拜访:访问的意思。拜见:拜会、会见的意思,在这里是指谁拜访谁? 一个拜访,一个拜见,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什么精神?“你是”后面的标点叫什么?破折号表示什么?怎么读才能表示纳闷呢?(再读)4、“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更好。(2)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用“学无止境”说两句话: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之所以是因为(3)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再读,告诉同学们;大声读,告诉老师;再大声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板书:勤学好问(二)、抓住重点词句谈老子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理解“迎候”、“等候”的异同。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你认为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吗?(三)小结: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老子在西方学者眼中也是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不过他排名在第75位,显然排在孔子之后,虽然他是孔子的老师,但这恰恰说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日本汉学家井上靖称“孔子是人类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看,他把孔子比作了太阳!他之所以有这样高的地位,跟他的什么品质有关?四、拓展延伸,语言实践。1、孔子的影响。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天下文人之首,历代帝王之师。”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他们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只可惜他是世界上没有留下自己亲笔作品的人,好在他培育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的优秀弟子整理成书论语,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面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展示书中部分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