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献学 方法编 第二章版本 1 第一节版本与版本学第二节版本的功用第三节版本专业术语第四节版本的类型第五节版本的鉴别 2 第一节版本与版本学 一 版本1 版 板 1 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王充 断木为椠 析之为版 刀加刮削 乃成奏牍 又称 方 同单简相比 方版容纳的字数更多 如 礼记 聘礼 说 百名以上书于策 不及百名书于方 3 2 指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雕版印书法通行以后 版 板 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 如唐冯宿 禁版印时宪书奏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 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到宋代 其含义就更加明显 宋王应麟说 又经书未有版者 悉令刊刻 因为书版雕刻好后 在印刷时需上墨 所以又称 墨板 宋 国史艺文志 也指出 唐末益州始有墨板 多术数 字学小书 4 2 本 1 原义是树根许慎 木下曰本 从木 一在其下 2 引申义是据以校书的原本 北齐书 樊逊传 汉中壘校尉刘向受诏校书 每一书竟 表上 辄云 臣向书 长水校尉臣参书 太史公 太常博士书 中外书 合若干本以相比校 然后杀青 5 3 本指的是书 颜氏家训 书证篇 汉书 田肎贺上 江南本皆作 宵 字 颜氏家训 书证篇 宁见乳虎穴 不入晔城寺 而江南书本 穴 皆作为 六 学士因循 迷而不寐 6 3 版本 1 专指雕版所印之书沈括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 五经 以后典籍 皆为板本 叶梦得 石林燕语 世既一以版本为正 而藏本日亡 其讹谬者遂不可正 甚可惜也 2 指同一部书在编辑 传抄 刻版 排版 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姜德明 野草忆往 野草 1927年版 鲁迅先生 1928年版 若讲趣味 藏有这两种版本才好比较 排印本 7 3 关于 版本 藏本 叶德辉说 雕板谓之板 藏本谓之本 藏本者 官私所藏 未雕之善本也 自雕板盛行 于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 书林清话 卷1 板本之名称 8 4 版本的涵义 严佐之 古籍版本学概论 狭义的古籍版本专指雕版印本 广义的古籍版本泛指包括写本 印本在内的 用各种方法制作而成的古代图书的各种本子 王欣夫先生认为 所谓版本 并不限于雕版印刷的书籍 而实际上包括没有雕版印刷以前的写本和以后的钞本 稿本在内 古文献学要略 版本的起源和发展 9 二 版本学1 叶德辉历代藏书家于宋元旧抄之探究2 顾廷龙研究各种不同本子的差异 从中找出规律 就形成版本之学 3 程千帆是研究书的物质形态的科学 探讨古籍版本的源流 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和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版本学的核心 就是通过甄别 考证 比勘 分辨 最后得到真的善本 以便学者利用 10 版本学的研究应包括 体 法 史 理 学习版本的目的 文献学专业 鉴定善本 汉语言文学专业 知善本 用善本 11 第二节版本的功用 一 读书应选择善本1 原因书籍在流传中 产生众多版本 版本间从文字 编次诸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读劣本事倍而功半 颜氏家训 勉学篇 江南一权贵 读误本 蜀都赋 解蹲鸱 把 芋 刻写成 羊 闹出 损惠蹲鸱 的笑话 诗经 硕人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12 读书应选择版本 余嘉锡先生对版本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得极为透彻 盖书籍由竹木而帛 而纸 由简篇而卷 而册 而手抄 而刻版 而活字 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 缮校不知其几何人 有出于通儒者 有出于俗士者 于是有断烂而部不完 有删削而篇不完 有节抄而文不完 有脱误而字不同 有增补而书不同 有校勘而本不同 目录学发微 版本序跋 13 2 善本的标准叶梦得 石林燕语 藏者精于雠对 故往往皆有善本张之洞在 书目答问 略例第一条谈到 读书不知要领 劳而无功 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 事倍功半 1 张之洞足本精本旧本 2 丁丙旧刻精本旧抄旧校 3 李致忠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4 洪湛侯古旧本精校本精刻本稀见本 14 5 1978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编辑工作会议制定的标准 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 抄写的图书 明代刻印 抄写的图书 但版印模糊 流传较多者 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 抄本 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辛亥革命前 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点 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 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 抄本 15 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 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 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 抄本 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学者批校 题跋 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 抄本 在印刷术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术发展 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 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 插图的刻本 印谱明代的全收 清代的集古印谱 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 有特色的或有亲笔题记的收 一般不收 16 二 校书应备众本1 广搜异本 择善而从 是校书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 2 读书治学得备众本三 购藏书籍应鉴异本1 购书应具备版本知识2 藏书应具备版本知识四 学术研究应注意版本1 有助于研究各时期 各地区的政治 经济 文化2 可看出学术发展的脉络 17 第三节版本的专业术语 一 古籍的单页版式1 版框 边栏 2 界行朱丝栏乌丝栏3 版心 中缝 书口 版口 4 鱼尾5 象鼻黑口白口花口6 天头 书眉 7 地脚8 书耳 耳格 耳子 18 二 古籍的外形结构 1 书衣 书皮 2 书签3 书首 书头 4 书根5 书脑6 书脊 书背 7 包角8 书名页9 夹板10 高广11 金镶玉12 书帙13 书套14 书品 19 20 第四节版本的类型 我国古籍 都是以抄写本和刻印本两种形式流传于世的 由于写刻的时代不一 地域有异 写刻者有别 以及写刻方式的差别 因而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版本类型 21 一 抄写本 按时代 抄写者 抄写形式分 写本 即作者手工写成之书 稿本 又分手稿本 清稿本和上版稿本 抄本 依据某种底本传写的书籍 22 写本 抄本 23 湖北通志 舆地志 不分卷 此书为民国杨守敬编撰 为手稿本 24 清稿本 25 太平天国天条书民国间梁启超抄本 自荷兰抄回 26 冠悔堂丛书 清杜浚编 抄本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本为海内孤本 27 写本需要说明的三种情况其一 宋时亦主要靠传抄 故统称写本 其中 唐人抄写的书通常称 唐写本 又因多为 卷子装 如手卷之状 故又名 唐卷子本 唐宋以后手写传抄的书籍统称抄本 其二 一书传抄出自名家之手 无论时代早晚 概称写本 其三 凡抄写的宗教经典 也统称写经 而不是抄经 28 二 刊刻本 29 一 按时代划分 1 唐本唐代是我国雕版印刷的初创时期 刻书内容 唐雕印本以佛经最多 历书 字书 韵书 占梦 相宅等民间常用杂书次之 刻书单位 坊刻最多 其次家刻 30 2 五代本刻书内容 在大量刻印宗教 杂书的同时 开始刻印经书 类书 诗文集等 刻书单位 官刻和家刻发展很快 国子监刻书 封建士大夫私家刻书 31 3 宋本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事业的昌隆时代 刻书单位 官刻 家刻 坊刻三大系统鼎足而立 刻书内容 官刻偏重经史 也刻律书 医书等 私刻本遍及四部而偏重子集宋本在版式 字体 装帧 避讳等方面都有特点 32 人们特别重视宋本的原因 1 刻印时间早 比较接近书的原貌 2 经过认真的校勘 3 刊印精美 足为后世刻书模范 4 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33 宋刻本 1 宋代刻书的版式白口 单边 白口 双边 细黑口版心有鱼尾小题在上 大题在下官刻书 校勘人的衔名 私宅 坊刻本 题记或牌记 图一 34 2 宋代刻书的字体明代张应文 清秘藏 大都书写肥瘦有则 佳者绝有欧 柳笔法 明谢肇淛 五杂俎 凡宋刻有肥瘦两种 肥者学颜 瘦者学欧 四川 颜 福建 柳 两浙 欧 江西兼有 图二 35 3 宋代刻书的印纸浙刻本 蜀刻本 江西刻本 皮纸闽刻本 竹纸公文纸印本 4 宋代刻书的装帧形式蝴蝶装包背装 5 避讳宋人避讳严格 图三 36 4 辽 金 元本元代刻书可与宋代媲美 宋元本并称刻书内容 农书较多刻书单位 元代学校刻书比较发达 1 黑口书口 2 赵字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 3 无讳 4 多简字 图四 图五 37 5 明本明代有经厂刻书 国子监刻书 藩府刻书 家刻 坊刻 刻书单位 藩刻本 家刻本较精 经厂本 书帕本 坊本名声不佳 刻书时间 前期 嘉靖以前多善本 质量较高 后期 嘉靖以后 特别是万历以后 私意删改书籍的现象比较严重 从刻书地区看 各地水平不平衡胡应麟 天下印书 以杭为上 蜀次之 闽最下 明本的缺点 校勘不精 脱漏甚多 随意窜改古书 多序 作伪较多 38 1 明初至正德时期的刻书特点黑口 赵字 继元 2 嘉靖至万历时期的刻书特点白口 方字 仿宋 3 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的刻书特点白口 长字 有讳 图六 39 图七图八 40 6 清本宫廷武英殿聚珍版 木活字 清代后期的官书局刻本 家刻本较精 盖过了坊刻本 刻书时间 前期比较发达 尤其是康 雍 乾三朝刻书最多 刻书地区 北京和江浙地区刻书最多 刻本内容 丛书较多 41 1 清代刻书的版式顺治 同晚明 康熙 开本大 纸白 2 清代刻书的字体匠体字软体 3 清代刻书的讳字 4 清代刻书的印纸罗纹 开化 榜 官堆 美浓 图九 42 二 按刻印地区分浙本 闽本 蜀本 平水本最有影响三 按刻印单位分1 官刻本 1 监本 附三朝本 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本 2 兴文署本兴文署是元代官刻的机构 3 书院本书院始于唐开元年间 4 府 州 县 学本各地方教育机构所刻本 有儒学 府学 郡学 儒司 书院等名称 43 5 藩刻本明代诸藩王所刻之书 6 经厂本明代内府刻书 由司礼监领其事 下设汉经厂 番经厂 道经厂 7 内府本指清宫廷各部衙署所刻的书本 8 殿本清代武英殿所刻的书本 9 局刻本浙江书局 金陵书局 广雅书局 44 2 私刻本 1 自刻本自刻本的作者是作者自己 2 家塾本家塾私宅刻本黄善夫敬室廖莹中世彩堂 3 家刻本也称私刻本 广义 狭义 45 3 坊刻本旧时称书店为书坊 书肆 书林 书堂 书铺 书棚 书籍铺 经籍铺 1 宋朝书棚本麻沙本余仁仲万卷堂 46 2 元朝叶氏广勤堂余氏勤有堂 图 虞氏务本堂刘氏翠岩精舍 3 明朝清江书堂慎独斋富春堂汪氏书肆顾氏奇字堂 4 清朝苏州扫叶山房上海点石斋 同文书局 47 虞氏务本堂富春堂刻 绨袍记 插图 48 四 按版刻情况1 写刻本请名家手写上板刊刻而成的书本 图 杜诗提要 清康熙间徽州刻本2 原刻本 初刻本 图 长白山录 清康熙原刻 为乾嘉时萧山李宏信 小李山房 旧物3 重刻本因旧版模糊不清 依照旧本再次刻印的书 与仿刻本相似 49 初印本 重刻本 50 4 影刻本照原书版式影刻的书本 也称复刻本 翻刻本 黄丕烈 士礼居丛书 5 修补本经过补修过的书板印刷的书 多次补修 字体版式不一致的 称为递修本 6 百衲本 百衲本史记 百衲本资治通鉴 百衲本二十四史 51 7 书帕本8 大字本 小字本宋刻欧阳修 居士集 宋刻 东坡应诏集 9 巾箱本 南史 南齐衡阳王萧钧手写 五经 10 袖珍本如清刊 古香斋袖珍十种 11 其他祖本配本丛书本单行本孤本满汉合璧本邋遢本残本足本通行本 52 五 按印刷特点分1 初印本刻成后第一次印刷的本子 2 朱印本 蓝印本明清两代在书板刻成以后 常用朱色或兰色试印若干部 供审阅 校订 修改之用 类似现在的样本 3 套印本最初采用敷彩印法 分版分色套印多色套印本 53 4 饾版 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笺谱 清李渔 芥子园画传 5 拱花 十竹斋笺谱 芥子园画传 54 十竹斋笺谱 明 饾版十竹斋画谱 55 泥活字制作过程图解 排字用的铁范 排满字的活版 六 按活字种类分1 泥活字本南宋周必大 玉堂杂记 元姚枢 近思录 清翟金生 水东翟氏宗谱 56 2 木活字本王祯 字伯善 山东东平人 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的创造者 造活字印书法 3 聚珍本金简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四幅木活字制作流程图 制造木板 刻字 制槽版 排字制版 57 4 锡活字本明无锡华燧 会通馆 刻 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 道光 文献通考 5 铜活字本清朝 古今图书集成 律吕正义 6 铅活字本7 其他磁活字 瓷版 铁活字瓢活字 古今图书集成 清内府铜活字本 泰山磁版 周易说略 58 七 按加工形式分1 校本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和相关资料校勘过的书 2 过录本将名家批校文字移录在相同的另一部书上面的本子3 题跋本在书的扉页或其他空白处书写题跋识语的书4 批点本书上经名家加上批语 评论 圈点的本子 5 增订本原书刻印后 作者陆续有所修补增订 再次刻印的本子6 删节本原书刻印后 由于某种原因 对书的内容作了删节 再次刻印时 称删节本 59 顾氏手校本批点本 60 八 非雕版的书本1 唐卷子本黎庶昌 古逸丛书 所收 开元御注孝经 玉篇 玉烛宝典 文馆词林 琱玉集 等 2 抄本写本传抄本精抄本影抄本影宋抄本内府抄本旧抄本毛抄本3 稿本作者的原稿 手稿清稿本修改稿本4 影写本用质薄而坚韧的纸张 覆在原书上影写而成的书 也称影抄本 5 影印本根据原书用照相制版方法印成的书本 6 铅印本现代用铅合金活字印刷的书本 7 石印本用石版印刷的书籍 61 五代写本清内府彩绘本 62 九 按流通情况区分 通行本 俗本 流布较广 容易得到的本子 残本 不完整的书 火灾后幸存的残本称焦尾本 善本 学术参考价值较高的本子 珍本 具有历史文物性 学术资料性 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甚少的书 孤本 世间仅存的书 63 第五节版本的鉴别 鉴定古籍版本的总原则第一 唐 五代以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 第二 宋元版本 年代久远 十分难见 偶有出现的往往是赝品 以明清冒充宋元 第三 明清版本 这是现今藏于民间的古籍版本的主体 尤以清本为多 第四 古籍版本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是雕版印本 活字印本和写本 抄本都极为罕见 偶有真品 定要小心查看 64 一 刻本书的鉴别1 牌记 1 书牌木记条记 2 牌记的形式 长方形鼎形钟形葫芦形荷叶莲龛形 3 最早的牌记 金刚经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4 鉴别举例 宋刻 五臣注文选 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印行 原为潘氏宝礼堂旧物 黄氏补千家集杜工部诗史 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书堂 65 明牌记宋条记 66 2 序跋 1 序文 刻在正文前面 作者或师友耆旧所作的 跋文 在正文后面 多为刊刻的实际主持者所写 2 提示文字 镂板 付梓 寿之梨枣 付之剞劂 3 序跋的撰写时间与刻印时间 清金之俊的 息斋集 四卷 外集 一卷 卷首有顺治六年正息斋主人金之俊自序 序称 汇戊子近作五十首 辄付梓人 在俟天下后世之深于苦学者起而正之 宋龚昱的 昆山杂咏 三卷 卷尾有徐挺之跋文 挺之试邑 刊置县斋 跋文撰写于宋开禧三年 67 王国维跋钱大昕手稿本 68 3 题识 1 古籍的收藏家 研究者 鉴赏家在书上所写的评语 也称识语或题跋 2 题识的内容 3 题识与跋文的区别 4 鉴别举例 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即唐吴彩鸾的 唐韵 元王恽 玉堂嘉话 明初宋濂的跋文均提及唐文宗大和九年柳公权题跋4 藏印 1 钤盖印章之始 2 官方的印章北宋崇文院南宋辑熙殿元朝翰林国史院明朝文渊阁清朝内阁大库 天禄琳琅 翰林院 69 3 私人的印章赵孟頫 松雪松雪斋赵子昂大雅天水赵氏天水赵氏珍藏明宋濂 金华宋氏景濂文征明 悟言室印悟言室征明衡山停云馆文璧征明 4 钤盖的方法 5 印章的内容闲章 6 印章在鉴别上的作用图 刘承干的藏书印 嘉业堂抗心希古 御赐金声玉色希古居士 70 5 讳字 1 避讳 2 避讳的方法 一是改字 同义或同音字代替本字 二是缺笔 用原字但省改笔画 避讳用缺笔始于唐代 碑刻中尤多 后代历代皆有 而以宋代最盛 缺笔的运用一般情况下是缺末笔 三是空字 在古籍中 刻书人为避讳 往往用墨围框代替讳字 再用小注表明 3 陈垣 史讳举例 4 需注意的问题 71 6 刻工 1 宋代的刻工包瑞毛昌 2 明代的刻工徽州黄姓张秀民 中国印刷史 提及 明虬村黄氏版画家世系 生卒及所刻图书表 历代写工 刻工 印工生活及其事略 3 功用及不足7 其他鉴定方法各种书目的著录 本书的内容 书中涉及的机构 职官的变迁 卷数的分合 72 二 活字本的鉴别1 字体时有倒置举例 明朝铜活字本 毛诗 明嘉靖活字本 横塘刘先生文集 清雍正三年活字本 后山居士诗集 清木活字本 诗经质疑 73 2 行款歪斜不直3 字体不够匀称4 笔画绝不交叉 不交叉 交叉 74 5 墨色浓淡不匀 1 印工刷墨 上下刷 2 活字材料不同 印本的墨色不同 举例 清代乾嘉间省园仿宋本字体制成活字排印的范袒禹 帝学 八卷 75 6 栏线不相连7 鱼尾大小一致8 没有裂版现象泰安徐志定于清康熙年间印的 周易说略 和 蒿庵闲话 76 9 据序 跋 牌记鉴别举例 道光十二年苏州李瑶用泥活字排印的 校补金石例四种 书前牌记 七宝转轮藏定本 仿泥版印法 道光二十四年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活字本印 泥版试印初编 自刊 自检 自著 自编 绝句四首 行格线时断时续 因系拼排 线长而凹凸不平 着墨不匀所致 77 三 抄本书的鉴别1 纸张墨色唐人 藏经纸五代 澄心堂纸宋 金粟山藏经纸 麻沙纸元 蚕茧纸 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蚕茧纸 金粟山藏经纸 黄麻纸 78 明清以来常用纸罗纹纸 绵纸竹纸 开化纸开化榜纸 太史连纸 连史纸 宣纸 毛边纸 毛太纸 官堆纸 美浓纸 影印明嘉定刻本罗纹纸 79 开化纸 清代赵之谦的泾县宣纸画作 80 朱彝尊潜采堂吴骞拜经楼鲍廷博知不足斋汪远孙振绮堂 雍正 朱批谕旨 内府武英殿本 木活字 开化榜纸 81 2 书法字体象形 籀书小篆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晋 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 远宦帖 王献之 新妇地黄汤帖 82 唐 虞世南 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倪宽赞 平和闲雅 神爽超迈 柳公权蒙诏帖 沉劲苍逸 颜真卿自书告身 高古苍劲 83 宋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蔡襄澄心堂纸 工致而雍容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端稳紧结 俊健古雅 84 元 赵子昂明 文征明 沈周 仇英 唐寅 董其昌清 翁方纲 刘镛 成亲王 铁保晚清 赵之谦 包世臣 沈曾植 康有为孙从添 藏书纪要 宋人抄书最少 字画 墨气古雅 纸色 罗纹旧式方为真本 若宋纸而非宋字 宋跋 宋款而非宋纸 即系伪本 明抄本与清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诫子书》翻译课件
- 电磁学入门讲解课件
- 水利工程年度工作总结
- 统计人员个人年终总结
- 亮化镜子的窍门课件
- 事故预想安全培训记录内容课件
- 进修护士工作总结
- 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 社区电商运营工作总结
- 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评价考试(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初、中级)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基本不等式》课件
- 中国移动集客技能知识考试题库(浓缩600题)
- DZ∕T 0401-2022 矿山地质工作规范
-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必修教学大纲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电子课本
- 农药桶混助剂标签规范团体标准
- 初中物理课外知识讲座
- 班组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培训
- 眼睑裂伤查房
- 卷烟制造工艺学课件-第八章-制丝工艺
- 知名国企的职场礼仪培训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